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C/N下鸡粪麦秸高温堆肥腐熟过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用鸡粪与小麦秸秆为堆肥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研究添加鸡粪对小麦秸秆高温好氧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pH值、碳氮比和养分等理化指标的影响,寻求鸡粪与小麦秸秆高温堆肥的最佳配比,为农作物秸秆快速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鸡粪与小麦秸秆在C/N=25时堆体达到的温度最高,为62℃,达到最高温度所需的时间最短,为2d.堆肥过程中各处理pH值变化基本一致,都是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堆肥结束时A2处理C/N=14.4,NH+4-N含量比最高时降低了76.2%,腐殖质比初始增加了50.2%,胡敏酸相对于最低点升高了160%,富里酸与堆肥前相比降低57.1%.堆肥结束时,全氮含量除Al处理有所降低外,其余处理均有所增加.各处理堆肥全磷、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堆肥结束时比堆肥初始均有所增加.综合判断,鸡粪与小麦秸秆C/N=25进行堆肥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不同C/N比条件是鸡粪和稻壳高温堆肥腐熟度过程的关键因素。试验通过控制鸡粪和稻壳的添加量调节堆体初始C/N(20、25、30 3个处理),研究不同碳氮比对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pH值、EC、C/N、腐殖酸等理化指标的影响,探索鸡粪和稻壳高温堆肥的最适C/N。研究结果表明,在堆肥过程中,各处理的C/N呈下降趋势,堆肥结束后3个处理最终C/N分别为14、17和18,除初始C/N为20的A1处理略低于标准,其余两处理均达到腐熟度标准。各处理的pH值先降低后快速升高最后又降低,堆肥结束后pH值分别为8.36、8.4和8.28,均满足堆肥产品标准。3个处理的GI值分别为52%、95.1%和76.6%,只有C/N为25的A2达到完全腐熟标准,而且A2处理的堆体腐殖酸含量也较高,因此建议鸡粪稻壳初始C/N比为25。  相似文献   

3.
碳氮比对鸡粪堆肥中土霉素降解和堆肥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不同C/N处理下土霉素在鸡粪堆肥中的降解及其对堆肥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期阐明不同C/N处理对土霉素降解及堆肥腐熟度的影响。【方法】以鸡粪和小麦秸秆为原料,采用室内好氧堆肥法,研究鸡粪好氧堆肥过程中,不同C/N处理(T1:C/N=21.6、T2:C/N=25.5和T3:C/N=32.8)对鸡粪堆肥中土霉素的降解及堆体温度、pH、发芽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1)C/N对鸡粪堆肥过程中土霉素的降解影响显著。整个堆肥期内,不同处理土霉素的降解速率大小顺序为T2>T3>T1。土霉素在各处理堆体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相关系数介于0.9431—0.9967。(2)土霉素存在条件下,堆肥初始C/N对堆体温度是有影响的。C/N高的处理较C/N低的处理堆体温度上升速率快, 达到最高温所需的时间也较短,最高温也较高。(3)C/N对土霉素存在下鸡粪堆肥堆体可溶性氮含量影响显著。如堆肥结束时T1、T2和T3处理堆体NO3--N与堆肥初始相比分别升高78.50%、62.37%和59.34%。(4)高C/N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著降低堆肥浸提液的生物毒性。如堆肥结束时C/N为25.5和32.8的处理GI>80%。【结论】对含有土霉素的鸡粪进行堆肥,较高的初始C/N(25.5-32.8)能够有效地促进鸡粪中土霉素的降解和鸡粪的腐熟。  相似文献   

4.
碳氮比对鹅粪渣-玉米秸秆混合堆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明鹅粪渣与玉米秸秆堆肥的最佳碳氮比,为鹅粪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固液分离后的鹅粪渣和收获玉米后玉米秸秆为试验材料,按不同碳氮比(C/N)进行桶装混合堆肥。试验共设6组,试验组C/N分别为15∶1、20∶1、25∶1、30∶1、35∶1,对照组以鹅粪渣堆肥发酵。堆肥期为7周,试验后第0、7、14、21、28、35、42、49天分别测定各组含水率、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发芽势,同时记录堆体温度及气温变化,堆肥结束时,观察各堆体的颜色、气味和蓬松度。【结果】各组堆体高温期均达到8 d,其中C/N30组温度最高,达到60℃;堆肥结束时,各组含水率均显著下降(P0.05),以C/N30组含水率最低,为59.90%;堆肥过程中各试验组pH值均先上升后下降;各组C/N值总体呈下降趋势;各组有机质含量先下降后稳定,以C/N25和C/N30组降幅最大,下降率为35.15%和34.48%;各组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有所增加,其中各组全氮含量增加显著(P0.05),以C/N30组增幅最大,为81.11%;C/N25、30和35组的全磷含量增幅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分别为67.48%、67.50%、69.68%;堆肥结束时,除对照组外,各处理组发芽势均达到100%,且颜色及气味均表明已到达腐熟。【结论】综合判断,鹅粪渣与玉米秸秆在C/N为30时进行堆肥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高温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49,自引:12,他引:49  
利用鸡粪和粉碎小麦秸秆为原料进行了C/N比分别为12.4、17.4、31.2、35.2的自然通风静态堆肥对比试验,定量化研究了堆肥过程中不同阶段各种形态氮素转化和氮素损失途径。结果表明,TOC随着堆肥的进行逐渐降低,C/N比越低堆肥TOC的降解越少;低C/N比堆肥的全氮含量呈下降趋势,高C/N比堆肥处理的含氮量呈上升趋势。堆肥过程中的C/N比均呈下降趋势,其中31.2C/N和35.2C/N2个处理的C/N比下降明显,12.4C/N和17.4C/N堆肥处理的C/N比变化不大。12.4C/N、17.4C/N、31.2C/N、35.2C/N4个堆肥处理的氮素损失率分别为58.7%、60.2%、37.7%、23.3%。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为铵态氮以氨气的形式挥发,堆肥的3~7d是氮素损失的主要时期。堆肥过程中氨态氮和有机氮的变化最大,硝态氮变化较小,主要在堆肥后期略有形成,堆肥28d时,所有堆肥处理硝态氮含量占总氮含量变化为0.58%~0.25%。堆肥C/N比越低,有机氮损失越多,氨态氮损失越小。高C/N比堆肥氨态氮不仅损失少,而且向有机氮转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禽畜粪便与板栗废弃物不同配比混合堆肥的理化指标差异。[方法]以鸡粪、牛粪、猪粪和板栗废弃物为原料,通过不同比例混合堆肥,研究4种配比的混合配方在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全碳含量、全氮含量、碳氮比(C/N)及种子发芽指数(GI)等理化指标的差异。[结果]4种比例的混合堆体,经过45 d的堆肥发酵,总碳含量和总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C/N呈缓慢下降趋势,GI达80%以上;板栗废弃物∶鸡粪∶牛粪∶猪粪为3∶2∶3∶2(即C处理,C/N=32∶1)时,能在35 d完成堆肥,堆肥成品C/N达16.81∶1,且GI高达92%,处理效果最好。[结论]该研究为制备板栗废弃物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实现板栗产业链的环境友好型转变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碳氮比对白三叶和小麦秸秆堆肥的肥力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黄土高原苹果园土壤肥力,扩大有机肥源,科学利用苹果园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以白三叶为原料,用小麦秸秆调节C/N至25(T25)、30(T30)和35(T35)时进行堆肥。测定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及堆肥前后全碳、全氮、全磷、全钾、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质量分数变化。结果表明,白三叶可以成功堆制有机肥;T35处理达到的温度最高,保持50℃以上高温时间最长;与堆肥前相比,堆肥后全碳质量分数均降低,全氮、全磷、全钾、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质量分数均增加;T25和T30处理的铵态氮质量分数分别较堆肥前提高,T35降低;不同C/N处理堆肥产品养分含量因养分种类而异,T25的有机碳、铵态氮、速效磷含量最高,T35的全氮、全钾、速效钾含量最高,T30的全磷含量最高。因此,白三叶堆肥时,用秸秆调节的C/N不同,堆肥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8.
不同C/N比对堆肥腐熟度和含氮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9,他引:15  
NH_3和N_2O等含氮气体的排放不仅对堆肥腐熟度和堆肥产品的品质产生影响,同时也与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本研究以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料,采用好氧堆肥的方法,探讨了不同C/N比对堆肥腐熟度及NH_3和N_2O等含氮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N比为15、20、25和30处理的高温期持续时间分别为2、5、13和12 d;C/N比为25处理的堆肥积温最高,达21 331℃·h,较C/N比为15、20和30处理的堆肥积温分别提高了89.3%、21.9%和7.14%.堆肥结束时.各处理的全碳降解率以C/N比为25的最大,达24.55%;全氮含量除C/N比15下降了9%之外,其他堆肥处理均较堆制前有明显提高;除C/N比为15堆肥的种子发芽率未达到腐熟外,其他3个处理腐熟度指标均达到要求.氨气累积释放量随C/N比的升高依次降低;各处理N_2O的排放量差异不大,堆肥高温期N_2O排放通量最火,随着堆肥的进行,排放量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9.
不同碳氮比对牛粪好氧堆肥腐熟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究有效处理畜禽粪便与秸秆废弃物的方法,建立以牛粪有机肥为原料的高效堆肥工艺.【方法】以牛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设置C/N为15、20、25、30、35的5个处理组,研究不同碳氮比原料对好氧堆肥过程中堆温、pH、矿质态氮含量、总养分含量、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C/N为30的处理组升温最快,且60℃以上高温维持时间最长;各处理组的铵态氮含量均随堆肥逐渐下降,硝态氮含量逐渐上升;至堆肥结束时,C/N为30的处理组铵态氮含量下降了24.26%,铵态氮损失最少;C/N_(15)~C/N_(35)各处理组总有机碳含量随堆肥的腐熟不断下降,至堆肥结束分别降解了25.93%、35.22%、43.22%、43.58%、47.88%.堆肥结束时,各处理的C/N值分别为13.4、13.4、13.2、15.0和15.3,总养分含量均有所增加,且C/N为25时增幅最大,为45.79%;种子发芽指数(GI)随C/N的增加而增高,堆肥结束时C/N为15和20的处理组基本腐熟,其余处理已完全腐熟.【结论】在实际生产中,牛粪与秸秆C/N在25~30之间有利于堆体腐熟和养分保持.  相似文献   

10.
不同CN比堆肥碳素物质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针对堆肥化过程中常伴有少量CH4等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采用密闭堆肥化装置,进行了不同碳氮比和通气条件下,堆肥过程中的气体释放规律、影响因子及其对堆肥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N=25、30堆肥处理的有机物降解率高于低碳氮比处理;全氮含量随着有机物的降解而浓缩,随着堆肥的进行而不断提高,到堆肥结束时,C/N=15、20、25和30处理的全氮含量分别为23.5、24、27.8 g·kg-1和28.4 g·kg-1;堆肥过程中,C/N=15、20、25和30的堆肥处理CH4累积排放为0.67、0.95、2.25g·kg-1和1.80 g·kg-1,损失比例占初始碳物质的0.39%、0.5%、1.24%和0.92%,并且CH4气体的排放主要集中在高温前期,高温期越长,排放的温室气体越多.高温期适当增大通气量,对于控制堆肥温度和减少温室气体生成有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1.
鸡粪锯末好氧堆肥过程中硝化细菌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鸡粪与锯末为原料进行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研究不同初始含水率及堆肥方式下鸡粪锯末堆肥中铵态氮及硝化细菌动态变化,以期减少堆肥过程中氮素的损失,为优化堆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硝化细菌存在于整个堆肥过程,且在堆肥腐熟期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铵态氮浓度与硝化细菌群落物种丰富度与稳定性有关,可能是铵态氮会诱发硝化细菌生长。3)含水率是导致硝化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关键因素。4)通过分析T-RF150、169和343bp对堆肥环境的适应性较强,且多数属于是不可培养的细菌菌属。5)通过分析可知T3处理有助于硝化细菌群落生长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通过营养液配制对小白菜硝酸盐的积累进行调控,为降低小白菜硝酸盐含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416-B混合最优设计,利用SAS软件建立不同氮源(NO3^--N,NH4^+-N)、磷、钾与保护地小白菜硝酸盐含量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氮是影响小白菜硝酸盐含量的最主要原因,营养液中硝态氮含量与小白菜硝酸盐的积累呈正相关关系;铵态氮则可降低小白菜硝酸盐的积累。磷、钾也是影响小白菜硝酸盐积累的主要因素,在适宜的浓度条件下,有利于硝酸盐含量的降低。不同氮源、磷、钾之间的互作效应也是影响硝酸盐积累的重要因素。通过调节营养液中的不同氮源、磷、钾的数量及相互比例,可对小白菜硝酸盐的积累进行调控,降低其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棚土壤,研究了土样预处理方式、KCI浸提液浓度和液土比对用连续流动注射分析仪测定的土壤NO3-N、NH4-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预处理方式、KCI浸提液浓度和液土比都不同程度影响土壤NO3-N、NH4-N的含量测定结果.风干、烘干的土样预处理方式对土壤NH4-N、NO3-N含量测定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新鲜土<风干土<烘干土;用2 mol/L KCl溶液作为浸提液,液土比5:1(V:V)测定大棚NO3-N含量,测定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14.
利用NO3^- -N:NH+^4 -N为10.0:0(A),5.0:5.0(B)和2.5:7.5(C)0:10(D)四种配比的营养液对小白菜品种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NO3^- -N/NH4^+ -N配比对不同品种小白菜的硝酸盐含量及其品质等有着显著的影响,同一氮源培养下不同的小白菜品种间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供试小白菜品种叶绿素SPAD值随着培养液中铵态氮比例的增大而增大;供试的小白菜品种的硝酸盐积累量随着铵态氮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而Vc、可溶相糖的含量增加,表明适当地配施铵态氮较纯硝态氮营养液培养小白菜能获得较低的硝酸盐积累量和良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通过4个密闭式堆肥仓中对纯蛋鸡粪便、鸡粪 秸秆、鸡粪 锯末的不同配比的堆肥试验,考察密闭式堆肥的可行性,四种处理都能够达到美国EPA无害化(pathogen-free)的要求,三种处理温度上升明显,有机质、总氮、总磷无显著变化,在5d内大肠菌群被杀灭。  相似文献   

16.
丹江口水库水体三氮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0—2004年监测资料,对丹江口水库库区11个监测断面进行了氨氮(NH3-N)、硝酸盐氮(NO3-N)和亚硝酸盐氮(NO2-N)时空变化特征的分析和评价.结果发现:三氮(NH3-N,NO3-N和NO2-N的总称)中对水质影响较大的为NH3-N,NO3-N影响较小,NO2-N完全符合Ⅰ类水质标准;三氮在小清河口和唐白河口断面含量较高,枯水期含量高于丰水期,其它断面则相反;以坝上断面三氮含量为例进行年内变化分析,结果表明,NH3-N在2001和2004年出现峰底,2002年枯水期值达最高,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7.
卫新东  员学锋  汪有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23-7025,7029
[目的]研究不同保墒灌溉措施对冬小麦土壤中NO3-N分布的影响。[方法]测定同一灌溉量不同保墒处理和同一保墒处理不同灌溉量条件下冬小麦土壤中NO3-N的积累量。[结果]不同保墒处理在灌溉或非灌溉条件下,其NO3-N含量基本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递减;非灌溉和春灌条件下,NO3-N累积量大小顺序为PAM〉CK〉秸秆覆盖〉地膜覆盖,而冬灌条件下则PAM处理硝NO3-N累积量最小,其他处理差异不大。对于同一处理不同层次NO3-N含量大小顺序均为非灌溉〉春灌〉冬灌。经PAM处理后,土壤淋溶液中全N的累积量均低于对照,随着PAM施用浓度的增加土壤中N淋溶损失量越少。[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下茬作物的施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无机-有机肥配施下紫色土土壤NO-3-N在剖面的运移特征,同时对作物N吸收、N肥利用率及各施肥处理的产量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蘖期和成熟期土壤剖面NO-3-N含量分布差异显著,各处理NO-3-N向下移动量顺序为纯化肥>鸡粪+化肥>猪粪+化肥>秸秆+化肥处理;各施肥处理对土壤NO-3-N累积的影响则明显的反映了纯化肥处理土壤NO-3-N移动较快,鸡粪矿化强烈、释放快,猪粪释放缓慢特点,秸秆与化肥配施处理对NO-3-N的滞留作用较为显著,证实了某些有机肥的施用对NO-3-N的淋失有一定的固持作用,阻碍了NO-3-N向下迁移;结合N肥的利用率、产量和农艺性状等特点分析,建议当地采用秸秆或猪粪的有机+无机施肥制度.  相似文献   

19.
湿地土壤能有效地对营养物质滤过截留,是氮素和磷素的储藏库,能减轻水体由于氮素和磷素过高而引起的富营养化,通过土壤样品的吸附试验,研究了位于鄱阳湖南部的南矶山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土壤对NH 4-N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NH 4-N的吸附符合Langmuir、Freundlich、Temkin方程,最大吸附量为222.22mg·kg-1土,吸附常数为0.5294,最大缓冲容量(MBC)为117.65mg·kg-1土。其较强的吸附能力,使它在稳定整个鄱阳湖生态系统中发挥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它储存的营养物质也将为湿地中生物群落所利用,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影响突出。因此,加强保护湿地土壤对鄱阳湖生态系统的稳定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以河源市新丰江新丰河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丰江流域内水环境NH3-N的污染特征,并对NH3-N的来源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新丰江流域的NH3-N污染呈现季节性变化,并随经济发展有加重的趋势,已成为重要的污染因子之一,其中新丰江流域内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是NH3-N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