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正>记者从扬州大学获悉,科研人员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日前选育成功武运粳8号抗条纹叶枯病新品种,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新品种也是继海丰1号、武陵粳1号之后,扬州大学选育出的又一抗条纹叶枯病新品种水稻。条纹叶枯病俗称水稻"癌症",一直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植物功能  相似文献   

2.
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江苏省水稻上已经有连续几年爆发流行,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将爆发流行已经成为定局。当前在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重视和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严重影响防治效果,给水稻生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防  相似文献   

3.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初探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文章通过研究不同栽培方式下灰飞虱发生数量及其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关系、不同水稻品种间条纹叶枯病田间自然消长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间条纹叶枯病发病程度差异明显;而灰飞虱发生数量与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程度呈正相关而推迟播期、推广轻简栽培方式有利减轻前期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情.  相似文献   

4.
灰飞虱迁飞高峰期用药 速效性与持效性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几年来,由灰飞虱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江苏省水稻生产上产生了不小的威胁,2004 ̄2006年连续3年大暴发。据该省植保站近期对灰飞虱虫量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二化螟、稻飞虱、水稻蚜虫("四病三虫")在东北地区频发。有效防治"四病三虫"是中后期田间管理的重点。一是防治  相似文献   

6.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我国黄淮及长江流域粳稻区重要的病害。由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人工接种抗性鉴定比较困难,利用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标记辅助选择对提高抗性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来自籼稻抗源Modan的Stv-bi是水稻育种中广泛应用的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本研究设计了与Stv-bi紧密连锁的SSR及STS分子标记,用3个抗条纹叶枯病混合群体F30718(圣稻13/镇稻88)、F50701(武优34/T022//圣稻806)、F60702 (V6/T022//镇稻88)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和田间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其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9.3%、87.7%和91.8%。表明这些分子标记可以用于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7.
条纹叶枯病是21世纪以来江苏省最重要的水稻病害之一。食味品质较优的主栽品种武育粳3号因高度感染该病而种植面积锐减。本研究以镇稻88为抗条纹叶枯病毒病基因Stvb-i的供体亲本,采用回交育种策略,改良武育粳3号的抗条纹叶枯病性能。在连续回交和自交过程中,以紧密连锁的双侧分子标记对Stvb-i进行“前景”选择,同时对后代与轮回亲本遗传背景的相似程度进行分子标记辅助“背景”选择,在短期内育成抗条纹叶枯病的“武育粳3号”,命名为“武陵粳1号”。新品种保持了原品种的基本农艺性状、丰产性、稳产性和优异的食味品质,并大幅度提高了其条纹叶枯病抗性水平,在江苏省多点抗性鉴定试验中的平均病株率仅为4.4%,极显著低于原品种(53.2%)。  相似文献   

8.
<正>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具有流行性和毁灭性的水稻病毒病,如果暴发,将严重威协粮食安全,现在有办法对付这种病害了。据介绍,由浙江省植保检疫局牵头开展的"水稻条纹叶枯病与介体灰飞虱发生规律、监测预警与持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采用人工接种方法鉴定了亲本及192个99B/C224杂交后代F2∶3家系对水稻条纹病毒的抗性,表型值用条纹叶枯病病情指数表示,利用QTL IciMapping软件,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分析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共检测到5个QTLs:分别为qstv1、qstv2、qstv3-1、qstv3-2和qstv11,位于...  相似文献   

10.
<正>水稻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烟粉虱等是江苏省农作物上的重大病虫害。根据病虫害越冬基数、2007年作物布局、品种抗性、设施栽培状况和中长期天气趋势等相关因素分析,参考近几年病虫发生特点,预计2007年江苏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将偏重至大发生。其中水稻条纹叶枯病、纹枯病、"两迁"害虫等偏重至大发生,  相似文献   

11.
天津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动态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2006年对天津地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上升原因及灰飞虱发生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综合防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冬季出现暖冬,春季和秋季雨水偏少,灰飞虱越冬基数增加,春季繁殖系数增大,虫口密度逐年上升是水稻条纹叶枯病上升的主要原因。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调整播种期和插秧期,结合药剂防治,可控制病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2.
寡聚酸碘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证实,寡聚酸碘对水稻条纹叶枯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为获得寡聚酸碘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研究人员以宁南霉素为对照药剂,进行了20%寡聚酸碘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大田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效果为20%寡  相似文献   

13.
水稻抗条纹叶枯病遗传育种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黛珍  江玲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2):318-318
水稻条纹叶枯病在中国的大流行,给部分省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进行水稻抗条纹叶枯病遗传育种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笔者概述了水稻抗条纹叶枯病基因资源的筛选与利用、水稻品种抗条纹病毒和抗介体灰飞虱之间的关系、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定位以及转条纹病毒基因工程水稻研究进展,着重讨论了水稻抗条纹叶枯病遗传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水稻抗条纹叶枯病基因Stv-bi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我国黄淮及长江流域粳稻区重要的病害。由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受外界条件影响较大,人工接种抗性鉴定比较困难,利用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标记辅助选择对提高抗性育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来自籼稻抗源Modan的Stv-bi是水稻育种中广泛应用的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本研究设计了与Stv-bi紧密连锁的SSR及STS分子标记,用3个抗条纹叶枯病混合群体F30718(圣稻13/镇稻88)、F50701(武优34/T022//圣稻806)、F60702 (V6/T022//镇稻88)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和田间条纹叶枯病抗性鉴定,其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9.3%、87.7%和91.8%。表明这些分子标记可以用于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5.
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原因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稻条纹叶枯病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江苏全省大面积发生,现已成为江苏省水稻生产上发生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分析其暴发原因:灰飞虱虫量和带毒率高;耕作栽培制度有利于发病;水稻品种不抗病等。通过调查试验明确了:利用锐劲特等药剂进行稻种处理;适当推迟水稻播栽期;选用抗耐病品种等措施的主要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综合分析农作物病虫害越冬基数、2009年作物布局、耕作制度和品种抗性、中长期天气趋势等因素,预计2009年江苏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将中等偏重发生。其中,水稻条纹叶枯病、  相似文献   

17.
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育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才林  张亚东  朱镇  赵凌  陈涛 《作物学报》2008,34(3):530-533
利用日本育成的抗条纹叶枯病优质粳稻品种,与江苏高产品种杂交,将其条纹叶枯病抗性导入江苏高产粳稻品种,达到有利基因的聚合,改良现有粳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结果表明,在充分发病的自然条件下对条纹叶枯病抗性选择的效果十分明显,只要具有一定的选择压,很容易选择到抗性好的株系。关东194是一个优良的条纹叶枯病抗源亲本,在粳稻条纹叶枯病抗性改良和品质改良中值得加以利用。通过连续3年的定向选择,已经获得一批抗条纹叶枯病的优良品种(系)。其中“宁4009”已于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审定,定名为“南粳44”。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回交重组自交群体检测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位点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利用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 BIL)群体(BC1F10),采用苗期强迫饲毒和田间重病区自然接种的方法,以病情指数作为条纹叶枯病的表型值,鉴定了两亲本及98个BILs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利用QTL Cartographer软件复合区间作图的方法,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进  相似文献   

19.
将抗病虫基因与广亲和基因聚合在一起可为两系杂交稻更广泛的应用奠定基础。本研究将去选择标记的包含2个抗虫基因(sbk和sck)的质粒载体(pCDMARUBA-Hyg)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转入兼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广亲和水稻品种Dular中。通过常规PCR检测,获得18份不具有选择标记的转基因阳性植株,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表明其中15份为单拷贝插入,对这15份单拷贝转基因植株进行RT-PCR分析,结果抗虫基因都能正常表达。人工接虫鉴定结果表明,转入抗虫基因显著提高了水稻品种Dular抗螟虫的能力;同时利用Dular本身的广亲和基因(S5n)标记和与抗条纹叶枯病基因(qSTV-11b和qSTV-11c)的连锁标记进行分子检测,其结果表明这15份单拷贝转基因植株都具有广亲和与抗条纹基因的特征带;与不同籼稻和粳稻配组杂种F1的结实率和条纹叶枯病在田间自然发病状况下的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单拷贝植株不但具有广亲和与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能力,而且其抗螟虫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淮稻13号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迟熟中粳稻品种,2009年通过江苏省审定。2007-2009年,在淮安及周边地区多点试验示范种植,该品种表现高产、优质、抗倒、抗水稻条纹叶枯病等。经过县、市逐级推荐,省集中评审,被江苏省农业委员会确定为2010-2011年水稻主推品种之一。2010年淮安市推广应用26.2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