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稻纵卷叶螟是我国南方稻区水稻三大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危害稻叶,严重时全田白叶,孕穗期对水稻危害特别大,严重影响产量。近10年来,由于害虫抗药性、不同地域耕作制度、气候特征以及害虫迁飞特性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该害虫在全国主要稻区大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加,为害加重,已成  相似文献   

2.
稻虫与气候     
<正>据调查,危害水稻的害虫有150多种。在我国南方各水稻产区,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白背飞虱、褐飞虱、粘虫、黑尾叶蝉、稻蓟马等数种。水稻生育期不同,害虫发生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也不完全相同。一般年份,早稻秧田以黑尾叶蝉为主,本田分蘖期主要为二化螟,穗期除二化螟外,还有稻纵卷叶螟、黑尾叶蝉、白背飞虱。晚稻秧田期,处于高温高湿季节,害虫发生的种类和危害较早稻秧田多而严重,主要有稻蓟马、黑尾叶蝉、稻螟蛉,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我国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尤其是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纹枯病在水稻主产区连年大面积暴发成灾,条纹叶枯病在长江下游地区发生,南方黑条矮缩病在长江以南稻区迅速扩大,发生为害严重,稻曲病、穗腐病等在全国尤其是粳稻区蔓延,严重威胁我国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我国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呈加重趋势,尤其是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纹枯病在水稻主产区连年大面积暴发成灾,条纹叶枯病在长江下游地区发生,南方黑条矮缩病在长江以南稻区迅速扩大,发生为害严重,稻曲病、穗腐病等在全国尤其是粳稻区蔓延,严重威胁我国水稻生产。连作晚稻主要病虫害防治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5.
水稻是贵州主要粮食作物。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累遭害虫危害。目前已知水稻害虫185种,其中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白背飞虱、白翅叶蝉、黑尾叶蝉、稻秆蝇、直纹稻弄蝶、食根叶(虫甲)、稻负泥虫、稻蓟马、稻管蓟马和禾蓟马;普遍发生局部地区受害成灾的有大螟、稻象(虫甲)、  相似文献   

6.
水稻褐飞虱是我国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是影响水稻丰收的重要生物灾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稻区褐飞虱曾多次暴发成灾,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特别是2005年秋季,褐飞虱在我国南方和长江中下游稻区又一次暴发成灾,发生范围之广,灯下诱虫量之高,田间虫口密度之大,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7.
正稻纵卷叶螟、大螟、二化螟是水稻中后期主要害虫,近来,水稻三代稻纵卷叶螟均为中等偏重至大发生,同时,部分地区大螟、二化螟回升迅速,共同为害水稻,严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和高产稳产。而稻纵卷叶螟、螟虫的发生期常常比较接近,这为水稻主要害虫开展总体防治提供了便利。如何选用对稻纵卷叶螟、螟虫防治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又友好的对路药剂,成为水稻生产上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探索四氯虫酰胺、甲氧虫酰胺等多  相似文献   

8.
<正>安徽省植保总站预测今年该省水稻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单季稻稻曲病、沿淮迟熟单季稻感病品种稻瘟病偏重发生,稻蓟马中等至偏重发生,螟虫中等发生。两迁害虫"两迁"害虫是安徽省水稻上的重大生物灾害,具有突发性和暴发性特点。2012/2013年冬季,总体大气热量和水分条件对两迁害虫越冬存活和繁殖较有利。该站预计,"两迁"  相似文献   

9.
临近育苗箱水稻苗移栽前,在床面施用杀虫药剂防治水田水稻生育初期发生的害虫的方法(以下简称育苗箱施用方法),七十年代在我国西南温暖地方防治过滤性病毒的媒介昆虫黑尾叶蝉和灰稻虱已开始使用了。此后,关于用此法防治稻负泥虫、大麦水蝇Hydrellia gri-  相似文献   

10.
正据安徽省植保总站公布,今年安徽省水稻病虫总体将偏重发生,其中水稻纹枯病偏重发生;感病品种稻瘟病、稻曲病偏重发生,且存在大流行风险;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偏重发生。植保专家预计,全省水稻主要病虫发生面积为10800万亩次。"两迁"害虫专家建议农户,对水稻田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做好秸秆还田,改善土壤肥力。实行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恶化害虫食料和生存环境。单季稻大田在7月初以前可以不用化学农药,营造有利于稻田天敌繁衍的  相似文献   

11.
<正>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三种主要害虫,特别是迁飞性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近年来危害日趋严重。眼下正是水稻生产中防治虫害的关键时期,如何选择既高效安  相似文献   

12.
稻水蝇(EphydyamacellariaEgger)属双翅目(diptera)水蝇科(Ephydridae),在新垦盐碱化稻区发生极为严重,是阿克苏地区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咬食水稻初生根及次生根,造成水稻秧苗发育不良或飘秧死亡。2002年、2003年在阿克苏地区水稻田调查发现,发生较轻的稻田产量损失达  相似文献   

13.
熊飞 《科学种养》2013,(10):31-31
稻水象甲是国际公认的最具毁灭性的水稻害虫之一,属国际性植物检疫害虫,近年来,稻水象甲发生面积在各地呈快速增大趋势。由于其生存能力强,繁殖速度快,对水稻为害大,不少农民在防治时大量施药,结果不仅增大了防治成本,也污染了环境,同时影响到稻米质量。根据近年来的试验结果,使用噻虫嗪(商品名阿克泰)防治稻水象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稻纵卷叶螟是瓮安县水稻种植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2020年,瓮安县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发生程度达五级,第三代、第四代幼虫接连大发生,不但危害高峰期早于往年,危害期也长于往年。本文对2020年稻纵卷叶螟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控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正>稻叶蝉,是危害水稻的叶蝉类昆虫的统称,是我国水稻的重要害虫,广泛分布于各稻区,尤以南方稻区发生较重,同稻飞虱相似,除直接取食危害外,还传播水稻病毒病,后者的危害常超过直接吸食。国内常见的稻田叶蝉有10多种,以黑尾叶蝉发生最普遍。广东、广西及云南、四川南部等地则以二点黑尾叶蝉或二条黑尾叶蝉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6.
<正>危害水稻的蝽象主要属于半翅目的蝽科和缘蝽科两个科,常见的有稻绿蝽、稻黑蝽、大稻缘蝽、斑须蝽、稻棘缘蝽等,均属局部地区间歇性危害的害虫,其中前二者属蝽科,后二者属缘蝽科。稻绿蝽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稻黑蝽、大稻缘蝽、稻棘缘蝽则分布于长江流域与华南各省。多数种类除危害水稻外,还危害麦、玉米、豆类以及各种杂草。一、为害特点(表1)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全国农技中心组织科研、教学和推广单位有关专家,综合分析病虫害发生基数、作物布局、种植制度和气候趋势等因素,预计2018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发生将重于常年,累计发生面积约50亿亩次。1.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和西南部分稻区偏重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全国发  相似文献   

18.
<正>贵州省植保站预计2018年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偏重发生,发生程度重于去年,发生面积6900万亩次左右,潜在损失达100万吨左右;水稻"两迁"害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小麦条锈病在部分地区偏重发生,稻瘟病流行风险较高,水稻病毒病等将在部分部稻区发生危害。一、小麦重大病虫害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据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植保站的朋友反映,今年在该县首次发现稻水蝇。该害虫在东北、西北较常见,此次在湖南发现,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稻水蝇属双翅目水蝇科,在新垦盐碱化稻区发生极为严重,是局部地区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该虫咬食初生根及次生根,造成水稻秧苗发育不良或漂秧死亡。轻条田产量损失达到5%8%,重条田达到40%8%,重条田达到40%56%。我国现有报道稻水蝇为害的地区有新疆、宁夏、河北、辽宁、甘肃、陕西、山东、内蒙古等省。稻水蝇在本地区其寄主有芦苇草、三棱草、稗草、野生稻、马唐、狗尾草、节节草、莎草等  相似文献   

20.
<正>4月14日,全国农技中心印发了《当前水稻迁飞性害虫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动态》(植物病虫情报2013年第12期)文件,通报了当前水稻迁飞性害虫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情况。截至目前,国内稻飞虱迁入峰期较上年偏早,迁入范围较广,迁入虫量偏多,海南中南部田间虫量高于上年同期,北部湾周边稻区田间虫量略低于上年同期;稻纵卷叶螟总体发生较轻,广西局部虫量高;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海南、广东雷州已有发现。境外虫源地田间稻飞虱虫量较高,与上年同期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