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1.麦棉套种。这种配植方法对控制棉花苗期蚜虫十分有利。麦套棉由于小麦的屏障作用,不仅直接影响棉蚜迁入,而且棉田温度要比单作田低l℃左右,再加上麦行天敌的作用,不用施药防治即可控制棉蚜为害。据试验证明,若全年不治虫,单作棉田平均减产31.3%,麦套棉田平均只减产18.1%。  相似文献   

2.
<正>研究和实践证明,把某些作物通过合理间作、套种或混种等形式,巧妙搭配种植,往往可以控制或减轻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收到"不施农药,胜施农药"的效果。麦棉套种。这种配植方法对控制棉花苗期蚜虫十分有利。麦套棉由于小麦的屏障作用,不仅直接影响棉蚜迁入,而且棉田温度要比单作田低l℃左右,再加上麦行天敌的作用,苗蚜不用施药防治即可控制为害。据山东省1988年4处试验点观察,全年不治虫,单作棉田平均减产31.3%,麦套棉田平均减产18.1%,少减产42.2%。  相似文献   

3.
<正>研究和实践证明,把某些作物通过间作、套种或混种等形式合理搭配种植,往往可以控制或减轻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收到"不施农药,胜施农药"的效果。1麦棉套种这种配植方法对控制棉花苗期蚜虫十分有利。麦套棉由于小麦的屏障作用,不仅直接影响棉蚜迁入,而且棉田温度要比单作田低l℃左右,再加上麦行天敌的作用,苗蚜不用施药防治即可控制为害。据山东省1988年4处试验点观察,全年不治虫,单作棉田平均减产31.3%,麦套棉田平均减产18.1%,少减产42.2%。2麦烟套作由于麦株能阻碍烟蚜迁飞降落,再加上麦田七星瓢虫等天敌的作用,可以有效控  相似文献   

4.
<正>研究和实践证明,把某些作物通过间作、套种或混种等形式合理搭配种植,往往可以控制或减轻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收到"不施农药,胜施农药"的效果。麦棉套种这种配植方法对控制棉花苗期蚜虫十分有利。由于小麦的屏障作用,麦套棉不仅直接阻止棉蚜迁入,棉田温度也要比单作田低l℃左右,苗蚜不用施药防治即可控制为害。  相似文献   

5.
研究和实践证明,把某些作物通过间作,套种或混种等形式合理搭配种植,往往可以控制或减轻某些害虫的发生,从而收到“不施农药,胜施农药”的效果。1麦棉套种这种配植方法对控制棉花苗期蚜虫十分有利。麦套棉由于小麦的屏障作用,不仅直接影响棉蚜迁入,而且棉田温度要比单作田低1℃左右,再加上麦行天敌的作用,苗蚜不用施药防治即可控制为害。  相似文献   

6.
奎屯盆地包蛋小麦的栽培技术李灿云(农七师农科所,奎屯,833200)奎屯盆地是新疆优质棉重点产区之一,近几年来,由于棉花播种面积不断扩大,棉田倒茬发生困难,包蛋麦的种植逐步推广开来。实践初步证明,奎屯地区种植包蛋麦,实行麦棉轮作倒茬确有成效。为了使这...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市棉花多年重茬种植,加之播种后低温、高湿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棉花苗期病害逐年加重,尤其是炭疽病、立枯病、猝倒病、红腐病等苗期病害发生频繁,且在同一块棉田混发严重,造成棉花死苗,形成缺苗断垄,给棉花生产带来了困难。控制棉花苗期病害,要认真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8.
小麦和棉花均是邯郸市主要农作物,全市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37.3万hm2,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13.3万hm2,在粮食安全备受关注的背景下,解决粮棉争地的矛盾,向棉田要粮食,在不影响棉花产量的基础上,可实现棉田纯增小麦400 kg,亩增效益800元的目标。为大力发展麦棉双丰产栽培模式,研究总结出整地、选择品种、播期、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一套麦棉双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杏棉间作对棉花害虫与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单作棉田、杏棉间作棉田(东西)和杏棉间作棉田(南北)棉花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发生动态.[方法]2008~2009年5月中旬~8月中旬定期系统调查各类棉田节肢动物数量,每7 d调查1次,调查全株节肢动物种类和数量.[结果]杏棉间作棉田牧草盲蝽和棉叶螨发生量轻于单作棉田.棉蚜(Aphis gossypii G)中度发生时(2008年),单作棉田棉蚜发生量显著性高于杏棉间作棉田;棉蚜轻度发生时(2009年),三类田无差异.杏棉间作对棉蓟马(Thrips tabacci L.)发生量影响不大.棉蚜轻度发生年份(2009年),间作田和单作棉田棉蚜发生量无显著差异,但间作田瓢虫和食虫蝽较多;棉蚜中度发生年份(2008年),单作棉田由于棉蚜数量较多,瓢虫和食虫蝽也较多.2 a中间作田棉花上的蜘蛛数量均多于单作棉田.杏树走向对棉叶螨的发生有影响作用,棉间杏田(南北)棉叶螨量高于棉间杏田(东西),但对棉蚜、牧草盲蝽和棉蓟马发生量影响不大.[结论]杏棉间作不利于棉花上牧草盲蝽(Lygus pratensis L.)和棉叶螨(Tetrangchus urticae K)的发生.棉田瓢虫和食虫蝽天敌受间作和棉蚜发生量的双重影响.间作有利于蜘蛛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棉田间作系统的小气候特征,进一步研究间作系统中除棉花以外农作物的光合特性,设置了棉花间作大豆、棉花间作玉米和棉花间作甘薯3种间作处理以及棉花单作、大豆单作、玉米单作和甘薯单作4个单作处理,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棉田间作及相应单作的空气相对湿度日变化趋势均表现为U形曲线,棉田间作较相应单作可提高系统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大豆单作和玉米单作的空气湿度均高于棉花单作,而甘薯单作低于棉花单作;棉田间作及相应单作的空气温度日变化趋势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棉田间作较相应单作可降低系统内的空气温度,棉花单作高于玉米单作,分别与大豆单作及甘薯单作之间差异不显著。大豆单作、玉米单作和甘薯单作均出现光合午休现象,间作模式下的大豆和甘薯的光合午休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及蒸腾速率的变化一致,均表现为大豆单作模式棉花间作大豆模式、甘薯单作模式棉花间作甘薯模式、棉花间作玉米模式玉米单作模式,胞间CO2浓度的表现正好相反。综合来看,棉花间作甘薯模式在改善甘薯光合午休现象、降低系统内空气温度、提高空气湿度方面的优势较其他间作模式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春季低温,严重影响棉花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棉花苗期病害发生严重,造成棉田大量死苗,甚至发生缺苗烂籽现象。为了提高棉农的经济效益,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特将棉花苗期几种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棉花苗期病害的症状  相似文献   

12.
通过 1998年定点定期调查 ,发现玛纳斯河流域麦棉混作区农田各种生态环境中 ,5月份以苜蓿田、小麦田天敌数量最多 ,可达同期棉田天敌数量的 5 9.32和 2 6.65倍 ;棉田距麦田远近 ,直接影响棉田天敌的数量。与麦田相邻的棉田天敌数量明显增多 ,全年平均天敌数量是与麦田相距 10 0 0 m棉田天敌数量的 2 .2 2~ 6.2 5倍 ;6月份与麦田相邻的棉田益害比为 1∶ 115 .35。而与麦田相距愈远的棉田天敌数量愈少 ,益害比亦随之变小。这种差异以棉花蕾期和花期表现特别突出。就不同类群的天敌而言 ,麦棉距离对瓢虫的影响最大 ,蜘蛛次之。因此在麦棉混作区 ,实行害虫综合治理 ,应尽可能增加小麦的种植面积 ,提高蓄养天敌的能力 ,并应尽可能安排麦棉相邻或靠近 ,以增强天敌控制害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为害猖獗,直接制约棉花生产的发展。在棉田防治棉铃虫效果不太理想,因棉田第一代棉铃虫的虫源潜伏在麦田,所以在麦田有效防治棉铃虫.可免棉田隐患,做到麦棉双丰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春季低温,直播棉田苗期病害发生严重,造成棉田大量死苗.为了提高棉农的经济效益,减轻病害造成的损失,特将棉花苗期几种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施足基肥,为提高土壤肥力和满足棉株各个生长发育时期对养分的需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要获得高产,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追肥方法同样非常关键。追肥要掌握“苗期轻、蕾期稳、花铃期重、后期补”的技巧。一、苗期轻追棉花苗期对养分需求量不大。对地力差、基肥少、苗子弱的棉田,要早施提苗肥,一般在定苗后进行,667平方米追施标氮(硫酸铵)5千克左右;对地肥、基肥足、苗子长势好的棉田,不用追苗肥,如棉苗生长不整齐,可以对小苗、弱苗追一次偏心肥。麦棉两熟套种的情况下,由于棉苗在麦棉共生期间受小麦吸肥影响,长势较弱,需适当施肥以促进生…  相似文献   

16.
作物巧间作 胜过施农药——作物优化配植20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研究和实践证明,把某些作物通过间作、套种或混种等形式合理搭配种植,往往可以控制或减轻某些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收到“不施农药,胜施农药”的效果。 1 麦棉套种。这种配植方法对控制棉化苗期蚜虫十分有利。麦套棉由于小麦的屏障作用,不仅直接影响棉蚜迁入,而且棉田温度要比单作田低1℃左右,再加上麦行天敌的作用,苗蚜不用施药防治即可控制为害。据山东省1988年4处试验点观察,全年不治虫,单作棉田平均减产31.3%,麦套棉田平均减产18.1%,少减产42.2%。  相似文献   

17.
麦棉瓜一年三熟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模式,在目前植棉效益低的情况下,结合棉花、西瓜新品种的推广和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提高了棉田综合效益,稳定了棉花生产,提高了农民收入,深受农民欢迎。介绍了麦棉瓜间套模式的栽培技术,以期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从棉花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立足常规技术,兼顾高新技术,对规模化种植棉花的备播,麦棉配置模式及棉花超高产栽培、优质栽培技术、棉田灾害及其预防新技术,和提高采收质量进行了技术总结和经验论述。  相似文献   

19.
从棉花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立足常规技术,兼顾高新技术,对规模化种植棉花的备播,麦棉配置模式及棉花超高产栽培、优质栽培技术、棉田灾害及其预防新技术,和提高采收质量进行了技术总结和经验论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的影响,为扁桃棉花间作模式下棉田害虫防治和天敌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目测法,调查2种扁桃棉花间作棉田和单作棉田棉花的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种群数量。【结果】 扁桃棉花间作(南北向)有利于棉田蚜虫和捕食性天敌的发生,扁桃棉花间作(东西向)则不利于其发生。扁桃棉花间作不利于棉田牧草盲蝽的发生;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棉蓟马和棉铃虫的发生无影响;不同类型棉田烟粉虱的发生与虫源地距离有关。扁桃棉花间作有利于棉田蜘蛛的发生。【结论】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