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冬油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冬油1号是以"82-2-1"为母本,"74-1"为父本杂交经过多代选育而成的冬油菜新品种.在2007-2009年甘肃省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2 195.6 kg/hm2,比对照品种天油4号和天油2号平均增产7.98%;在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2 605.6 kg/hm2,较对照...  相似文献   

2.
4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在静宁县旱地梯田的引种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静宁县旱地梯田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条件下,进行了白菜型冬油菜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平油1号折合产量3 888.9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185.2 kg/hm2,增产率5.0%,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主栽品种推广种植;宁油2号、陇油6号折合产量分别为3 842.8、3 750.2 kg/hm2,分别较天油4号增产3.75%、1.25%,综合性状好,可作为搭配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3.
通过试验,对8个冬油菜参试品种的物候期、生物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了详细观察、比较和测定,结果表明,陇油9折合产量2747.5kg/hm2,较对照延油2号折合产量2040.4kg/hm2增产34.7%;陇油7号折合产量2252.5kg/hm2,较对照增产10.4%。其他品种折合产量较对照均减产,建议陇油9号、陇油7号在环县及周边冬油菜生产区进一步试验示范推广种植,其余品种应以淘汰。  相似文献   

4.
对从加拿大引进的4个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在宁县进行品比试验的结果表明,甘蓝型品种BANJO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为3 523.23 kg/hm2,较主对照品种82-2-1、副对照品种宁油1号分别增产35.59%、4.44%.但抗寒、抗旱性差,较白菜型冬油菜晚熟10 d以上.  相似文献   

5.
10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在静宁县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对引进的10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进行比较,初步筛选出适宜静宁地区栽培的冬油菜优良品种(系)MXW-1-3、DQW-1-3和天油2号-2,折合产量分别为1975、1690、1560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39.08%、19.01%和9.86%。其余品种(系)有待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6.
以白菜型冬油菜天油4号为对照品种,在天水市半干旱山区对7个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系)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品系15-270折合产量最高,为3 093.63 kg/hm~2,较对照增产12.23%,综合性状表现突出,具有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庄浪县干旱山区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11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陇油9号折合产量最高,为2 055.6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19.3%,表现强抗寒,越冬率为85.7%。陇油7号、07皋兰DQW-1-3折合产量分别为2 000.0、1 888.9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分别增产16.1%、9.7%,表现为抗寒,越冬率分别为78.7%、79.9%。天油4号(CK)、平油1号折合产量分别为1 722.2、1 611.1 kg/hm~2,表现为强抗寒,越冬率分别为87.3%、84.0%。综合分析认为,陇油9号、陇油7号、07皋兰DQW-1-3、天油4号、平油1号这5个品种(系)适合在庄浪县干旱山区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8.
以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天油8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返青期氮肥不同追施方式对旱地冬油菜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地白菜型冬油菜返青期氮肥以开沟追施生育期最长,为284 d,较不追肥处理成熟期推迟5 d;折合产量最高,为3215.0 kg/hm2,较不追肥增产6.63%.  相似文献   

9.
9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在庆阳市旱塬地适应性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引进的9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进行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越冬率、农艺性状、产量均优于对照品种陇油8号。初步筛选出丰产性、生育期以及综合性状良好,适合庆阳市栽培的冬油菜优良品种(系)2个,其中09鉴8折合产量为2 566.7 kg/hm~2,比对照增产52.17%;QXI-24折合产量为2 460.0 kg/hm~2,比对照增产45.85%。  相似文献   

10.
天油15号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天油2号为母本、秦油4号为父本杂交,后代经过轮回选择而育成的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在2014—2016年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中,2 a 16点(次)折合平均产量1 990.05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6.07%。籽粒芥酸含量41.60%,硫苷含量136.71μmol/g(饼),含油量41.52%。抗寒耐旱,高产稳产,适宜于甘肃省中东部干旱、半干旱、二阴山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冬油菜新品系964-1-1是天水市农科所以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天油1号作母本,加拿大甘蓝型春油菜品种p ivot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1-2003年的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折合产量2 118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号增产12.1%。该品系株高110.6 cm,千粒重2.57 g,角粒数24.6粒,生育期273 d,越冬率94.2%。适宜在陇东、陇南及定西等海拔2 000 m以下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2013年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白银点总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3年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白银试验点的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有8个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增产,其中7个品种(系)增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以8010-24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为2 388.89 kg/hm2,较对照增产16.53%;其次是3213,折合平均产量2 372.22 kg/hm2,较对照增产15.72%;承9835居第3位,折合平均产量2 344.44 kg/hm2,较对照增产14.36%;张98-7折合平均产量2 344.44 kg/hm2,较对照增产14.36%;汾豆93号折合平均产量2 322.22 kg/hm2,较对照增产13.28%;国安3号折合平均产量2 266.67 kg/hm2,较对照增产10.57%;陇黄2号折合平均产量2 222.22 kg/hm2,较对照增产8.40%。以上7个品种(系)抗倒伏、抗病、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3.
2002-2004年在甘南州高寒阴湿区进行的7个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引种试验结果表明,青杂2号折合产量最高,为3 585 kg/hm2,比对照增产26.5%;其次是华协1号,折合产量为2 950 kg/hm2,比对照增产4.1%,互丰010、912折合产量均为2 915 kg/hm2,均较对照增产2.8%。青杂2号增产潜力大,产量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宜在甘南州洮河、大夏河、白龙江沿岸川水地大面积种植,华协1号、互丰010、912等可作为搭配品种推广种植。青杂3号因生育期短,表现早熟,可作为海拔2 800 m以下白菜型油菜的替代品种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强抗寒冬油菜新品种天油8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冬油菜新品种天油8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甘蓝型油菜品种郑油杂1号为母本、当地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天油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6—2009年甘肃省冬油菜山旱地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2 612.55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平均增产11.61%。该品种抗寒耐旱、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籽粒含油率41.17%,油酸17.22%、亚油酸16.04%、芥酸43.43%、硫甙46.49μmol/g。适宜在甘肃省东部和中部干旱、半干旱、二阴山区及部分西部地区同类型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也可在山西、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5.
为鉴定冬油菜新品系10-1358在天水山区的丰产性与抗寒性,特用天油4号作对照品种,对8家单位提供的9个油菜品种进行区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1358越冬率最高,为97.1%,09鉴11越冬率最低,为84.4%,其他各参试品种均在这两者之间;0731756产量最高,为184.8kg/亩,居第1位;10-1358产量为179.47kg/亩,较对照增产12.75%,居第2位;对照天油4号折合亩产量为159.18kg,居第6位。结论: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系10-1358具有较高的丰产性与较强的抗寒性,可以在天水山区及周边平凉、庆阳等同类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6.
9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天水市秦州区引进的9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天油9号增产效果最为显著,为3 668.1 kg/hm2,较对照品种秦优8号增产1 160.7 kg/hm2,增产46.29%。  相似文献   

17.
2013年在康乐县对引进的7个蚕豆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9716-1的折合产量最高,为4 384.0kg/hm2,较对照品种临蚕9号增产15.1%;0352-1居第二位,折合产量4 186.6 kg/hm2,较对照品种临蚕9号增产9.9%。这两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在康乐县及类似地区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冬油菜新品系天油五号是天水市农科所以白菜型冬油菜St40-1为母本,以从安徽农科院引进的春油菜网8为父本,通过品种间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系表现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含油量41.12%,芥酸29.78%,硫甙93.0μmol/g。在2003~2004年区试中,平均产量2668.7 kg/hm2,较对照天油一号增产13.81%,最高单产达2475.0 kg/hm2。2006年通过了甘肃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为了筛选出适宜庆阳旱塬区种植的冬油菜品种,在庆阳市镇原县临泾镇新堡村对17个冬油菜品种(系)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折合产量以新品系2013-平试8号最高,较对照品种天油14号增产36.02%;pbⅡ-2-309产量居第2位,为2 925.00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4号增产15.46%;pbⅡ-15-1产量居第3位,较对照品种天油14号增产8.39%。2013-平试8号、pbⅡ-2-309这2个品种(系)越冬率高,抗逆性强,适宜在庆阳市旱塬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天油12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油丰产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天油12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不育系05-329A为母本,以恢复系05-334为父本配制的白菜型冬油菜三系杂交种。在2010—2012年甘肃省冬油菜山旱地区域试验中,2 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2 391.00 kg/hm~2,比对照品种天油4号(平均产量2 168.25 kg/hm~2)增产10.27%。该品种田间表现生长优势强,抗寒耐旱,高产稳产;籽粒芥酸含量为46.3%,硫苷含量为179.63μmol/g,含油率为45.34%。适宜于甘肃省中东部干旱、半干旱、二阴山区及同类型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也可在山西、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类似生态区域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