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简要介绍水生植物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用的必要性基础上,阐述了水生植物的4种主要类型,重点从生态功能、色彩层次、空间布局、水岸线等多角度分析了水生植物在湿地公园建设中的应用,以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社会经济功能及生态环境功能。  相似文献   

2.
单衍芳 《宁夏农林科技》2013,54(7):88-89,122
采用踏查法和样地调查法对银川市部分城市湿地水生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同时结合银川平原湿地文献资料,初步确定了银川市城市湿地主要水生植物种类、生活型和主要水生植物群落。研究结果对银川市城市湿地在利用水生植物进行湿地水体净化和园林绿化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生植物在工业园人工湿地中的应用——以燕岭湿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生植物是水质生物净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湿地景观的重要造景元素,依据自然地貌,利用水体环境大量种植水生植物,充分考虑有效的污水净化设计,营造一个乡野情趣的湿地,以东莞燕岭湿地为例阐述水生植物的选择、配置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陆福元 《上海农业科技》2010,(1):114-114,116
水生植物是湿地的重要构成要素,对湿地的生态平衡、塑造湿地景观特色具有重要的作用。笔者以常熟市尚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例,介绍了在湿地建设中科学合理营造湿地,突出水生植物景观特色,构建湿地水生植物景观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在水生植物种植地要求、种植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水生植物在园林湿地景观中既具有观赏美化环境的功能,又具有调理改善水质的作用。本文以汉中市一江两岸汉江滨水生态公园为例,对水生植物在滨水生态湿地公园中的应用做出了分析,对于丰富湿地景观、美化提高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长沙市水生植物多样性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长沙市各水域及湿地水生植物的调查,初步统计出长沙市水生植物有66种,分属35科54属。其中包括挺水植物40种,漂浮植物6种,浮叶植物9种,沉水植物11种。水生植物是城市水域及湿地生态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生植物多样性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水生植物的生活习性、功能等进行分析,为当地水生植物引种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几种新优水生花卉的特性与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各地城乡绿化、水景开发、生态治理等对水生植物应用的增多,水生植物已成为苗木产业中一个热门行业,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水生植物在公园景观、小区绿化、污水处理、湿地保护、河道美化、盆栽观赏等方面都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价值和风姿。在园林绿化中,适合于水中生长,也能在湿地和一般绿地生长的特色水生植物的应用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8.
朱林 《北京农业》2014,(24):209
探讨湿地水生植物在净化水环境中的作用机理及其对污水处理的具体作用。通过目前水生植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来探讨水生植物对于净化水环境作用的可行性及其在净水领域得到推广普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湿地和湿地植物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之一,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通过实地调查,阐述了扬州宋夹城湿地公园水生植物种类及生长现状,论述了园林生态及植物造景艺术,并针对宋夹城湿地公园水生植物应用存在的管理较为粗放、运用形势比较单调、植物缺乏地方特色、水景设计水平不高等方面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以期促进区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机理及其应用方式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水生植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净化水质的机理。以及利用水生植物营造的净化塘、人工湿地系统、水域浮床技术和根际过滤技术等方式净化污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针对水生植物已广泛应用到园林绿化和湿地景观中的现状,详细介绍了几种常见水生植物的栽培技术措施,为发展水生植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在营造湿地公园、人工湿塘、雨水花园等不同人工水域系统时,选择观赏价值高、可适应相应的水湿梯度值的水生植物,做到群落结构稳定、少管理、低投入、功能高效,是现在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中,水生植物应用存在的不足,探讨在水湿因子影响下,水生植物选择应用的科学性。针对人工水域系统中湿地公园、湿塘、雨水花园生境与设计结构中水湿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其种类适应性筛选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淤积物与水生植物间的关系,制定适当的水生植物管理政策,通过在石佛寺水库人工湿地采集对比4种不同水生植物(荷花、蒲草、芦苇、混合植物)以及主河道区域的淤积物,分析各区域内淤积物密度及TOC(有机碳)含量,研究这4种水生植物对淤积物总重量及淤积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湿地内淤积较为严重,平均淤积深度为0.824m各区域淤积物平均密度为1.106t·m-3,水生植物的种植会使附近区域内淤积物密度明显降低。湿地淤积总量约为14699978t,其中生物有机质含量占1.31%,即淤积总量中有98.69%为非生物淤积,湿地内淤积物的主要是由外源的无机物质所形成的非生物淤积构成。但水生植物的促淤效应会使淤积物变得疏松,从而增加淤积物的深度。因水生植物的种植,湿地内淤积物深度增加0.261m,占湿地内平均淤积深度的31.7%。其中荷花区域内淤积物中TOC含量最高,促淤效应最为明显,使淤积深度增加约0.101m;芦苇与蒲草对淤积深度的影响较为接近,分别会使淤积深度增加0.067和0.063m;混合植物区域(包括沉水植物、根生浮叶植物和自由漂浮植物)内淤积物中TOC含量最少,促淤效应最差,但仍可以使湿地平均淤积深度增加0.030m。水生植物对于淤积深度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死亡腐解后对淤积产生的疏松效应,应及时对植株残体收获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不同,人工湿地系统的重要特点在于其通常具有水生植物,水生植物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增强了湿地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和改善了生态环境,其中植物供氧是一个重要因素.而水量平衡对于湿地处理效果的衡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碳、氮和磷平衡有助于理解湿地系统的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湿地的进水量和出水量通常不等,准确计量湿地的进水水量和出水水量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刘妍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484-13489
依据湿地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原则,在保证最小程度破坏当地原有植被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和调查研究,从水生植物配置的角度,总结出平天湖湿地公园水生植物选择的依据和适当建议,以期为公园水生植物的选择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马潇源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643-6645
探讨了湿地植物的配置方法,认为在植物种类选择方面,水面应以水生植物成片种植为主,陆地以乔灌草搭配种植为主;在湿地植物配置方法上,应注重湿地植物的色彩景观营造,并将乔灌草搭配种植,营造陆地空间层次景观。以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介绍了公园概况及其植物配置现状,指出其植物配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湿地水生植物景观单一,陆地植物选择及配置单一。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阅海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种类选择与配置方法,以营造多样性的生物景观序列,构建丰富的景观类型。  相似文献   

17.
孙明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687-6689
介绍了水生植物的概念和分类,以及水生植物的种类和生长习性。对上海地区水生植物进行调查和引种筛选,建立试验区观测示范研究,提出湿地绿化植物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8.
该文针对柳河流域水生植物分布状况及周边环境不断发生的变化,积极展开调研工作,了解了湿生湿地植物群落分布,明确了工程建设对河滩湿地水生植物的影响,提出相应的保护措建议施,为恢复柳河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景观的营造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提升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水平和充分发挥湿地公园功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南宁市市域范围内主要城市湿地、滨水公园乡土植物应用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市主要滨水湿地中现有乡土植物71种,隶属于38科54属,分别占总绿化植物科、属、种数的61.3%、40.3%、39%;滨水湿地中植物景观营造以乔灌木为主,亚热带植物景观特色明显;滨水湿地植物景观存在乡土植物景观多样性不足、生态效益缺失、水生植物应用范围及数量单一、植物维护和管理粗放等问题,提出加大特色乡土植物应用力度、提升植物空间塑造、提高植物景观多样性、加强绿化管理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