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宝石李丰产栽培技术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岩 《中国果树》2002,(2):37-38
1996年,我们在山东省泰安市进行了黑宝石李丰产栽培试验,历经5年,获得了早期丰产和较高的收益.初步明确了黑宝石李丰产栽培技术和大面积发展的潜力.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灵宝市于2001年引进黑宝石、红宝石、安哥诺等李品种,经几年试栽发现,黑宝石李在当地自然条件下性状表现优良,结果早、丰产性好、果个大、品种好、易栽培、耐贮运,是一个优良的晚熟李品种。  相似文献   

3.
王斐  杜萍 《落叶果树》2001,33(2):25-25
经过5年的观察,黑宝石李在新疆奎屯地区表现早果、丰产、晚熟、个大、品质优良、耐贮藏。采用匍匐栽培技术,可在新疆沿天山一带部分地区适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高海拔地区引种黑宝石李的可行性,灌阳县水果生产办公室于2001年在洞井瑶族乡试种20 hm2,经4 a的栽培观察,黑宝石李在当地自然条件下,表现为早结丰产,果大质优,耐贮藏,适应性强.该品种1997年引种于湖南省科协隆回县基地,经试验观察较适宜灌阳洞井乡的土壤环境气候,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5.
黑宝石系美国杂交品种,1987年从澳大利亚引入我国,1997年灌阳县水果办从湖南引进,在灌阳镇大仁村试种。经几年观察,各种性状均表现良好,至2010年灌阳县种植面积达3 600 hm2。为了黑宝石李健康快速发展,现将黑宝石李在灌阳的栽培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黑宝石李在广西灌阳的栽培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灌阳县于1997年和1998年引种黑宝石,澳得罗达,玫瑰皇后,蜜思李等李品种,经几年试栽发现,黑宝石李在该地表现较好,早果丰产性强,品质优,现全县已发展到330hm^2以上,计划到2004年发展到1333hm^2。总结了一套建园,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1996年春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引入欧美育成并主栽的优质李澳得罗达、黑琥珀、黑宝石等10个品种,在贵阳地区试种。通过1996—2008年连续13年对其生物学特性、果实经济性状及适应性表现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早美丽、澳得罗达、黑琥珀、黑宝石等5个李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鲜食或加工品种在贵州中部地区栽培推广,至今推广面积已达2 667 hm2。  相似文献   

8.
黑宝石李为美国加州李十大主栽品种之首。昌乐县园艺场于2000年从山东果树所引进,经过5年的试栽,表现成熟期较早,无劣果,品质优良,早产丰产,耐贮运,抗旱、抗寒、抗病虫害等优良特性。在正常栽培管理条件下,栽后第2年平均株产2.1kg,第3年全部开花结果,平均株产8.6kg,第4、第5年分别为18.6、22.3kg。单位面积产量和售价明显高于当地其他主栽品种。2002—2004年,栽植面积分别为0.4、1.25、1.5hm2,黑宝石李在本地生长良好,果个大,品质优,结果早,丰产稳产,抗性强,产量和产值逐年增加,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市场潜力大,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密云县黑宝石李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长春 《落叶果树》2001,33(2):29-29
北京市密云县于1997年引进黑宝石李,通过4年引种观察,该品种表现适应性强,耐寒,耐旱,早实丰产,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10.
1996年 ,我们从山东省果树研究所引进黑宝石、玫瑰皇后、蜜思李 3个李新品种 ,在河南省西华县进行较大面积引种试栽试验。试验历经 5年 ,获得了早期丰产和较高收益 ,并初步明确了 3个李品种大面积发展的市场前景及适栽品种的丰产栽培技术。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试验园基本情况  试验园设在西华县聂堆镇道南村 ,面积1 .33hm2 (公顷 )。当地属黄泛区冲积平原 ,沙壤土 ,p H值 7.5 ,土壤有机质含量 0 .7%。西华县年平均气温 1 4.5℃ ,年降水量 80 0 mm,年平均无霜期 2 1 0天。试验园行株距为 4m×3m,1 996年春定植 ,黑宝石、蜜思李和玫…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选育出一批李品种,如奎丰、绥棱红、龙园秋李等,这些品种抗寒性强,成熟期各异,延长了李果的市场供应期,但缺点是普遍表现果个偏小,产量低,品质差,到90年代,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化栽培.90年代末期相继引进国外60~70年代培育的品种,如黑宝石、黑琥珀、澳大利亚14号、大石早生、大石中生等,在一些地方初具规模,这些品种表现果型较大、肉质硬、耐运输,缺点是果皮厚、果皮酸涩,大多呈黑或蓝色,不符合我国人民的消费习惯.近年来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培育出了一批红色李品种,如好运、红美丽、拓荒者等,果实色泽艳丽,品质佳,适于鲜食,已引起普遍重视.为了丰富李品种资源,缩小我国与国外李品种间的差距,我们开展了李品种选育工作,旨在选育红色、优质、丰产的李品种,推动我国李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美国黑宝石李在豫西地区的引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宝石李为美国加州李十大品种之首.2001年河南省卢氏县从安徽淮北引入试栽。试验园土壤为砂壤土,肥水条件好,栽后第2年开始挂果。随后河南洛阳等地也引入试栽。经调查和连续4年的观察,认为是一个结果早、丰产性强、品质上等、易管理的优良黑色李品种,适宜在豫西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97~1999年在四川省大邑县青霞园艺场进行黑宝石李引种试栽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当地表现适应性强,早果丰产,果实品质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现将试验结果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上虞乳黄瓜是绍兴地区有名的地方蔬菜品种,具有品质好、产量高、外形美观的特点,是绍兴地区老百姓端午节必吃的瓜菜之一。近年来,乳黄瓜因缺乏专业管理,自己留种的菜农越来越少,同时商品黄瓜种子大面积普及,乳黄瓜种性退化非常严重。因此,对上虞乳黄瓜进行提纯复壮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黑宝石李不同时间拉枝促花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解华 《广西园艺》2005,16(5):36-37
近几年来,灌阳县每年种植黑宝石李均在350hm2以上,是重点发展的优质水果品种。黑宝石李树体直立性强,在不拉枝、吊枝的情况下,挂果很少。为此,根据灌阳县的实际需要,笔者于2003~2004年,对2 a生黑宝石李进行拉枝、吊枝促花试验,取得了较显著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试树选在灌阳县灌阳镇大仁村黑李场,2002年春连片种植的14 hm2黑李,种植株行距3 m×4 m。该场土地为缓坡地,土壤为黄沙壤,土层较为深厚疏松,光照充足,排水良好。拉枝、吊枝全部用建筑扎带,并准备好木桩。1.2方法定植第一年按常规管理,次年选择0.27 hm2黑…  相似文献   

16.
荟萃果树优良品种欢迎实地参观考察我场优良果树品种示范园,有桃、李二十多个品种,是从国内外引进的二百多个北方果树名特新优品种中选出来的。如早凤王、安农小蜜、北京33号、杨屯大桃、大不早生李、紫琥珀、黑宝石李等。这些品种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果大、色佳、丰产...  相似文献   

17.
黑宝石 (Friar)系美国于 196 8年杂交育成 ,1993年从美国加州引种。经多年观察 ,黑宝石李在我地表现良好。果个大 ,品质佳 ,早果丰产 ,耐贮运 ,适应性强 ,综合性状良好 ,在我地已大面积推广栽植 ,是极有希望的晚熟李品种。1 果实性状 果实扁圆形 ,果顶平或圆凸 ,缝合线中深 ,两半对称 ,平均单果重 80 g ,最大单果重 12 9g。果梗粗短 ,不易脱落 ,梗洼窄浅。果面紫黑色 ,全面着色。果肉黄白色 ,厚而多汁 ,肉质脆硬 ,味酸甜爽口 ,香气浓 ,无涩味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5 1% ,品质上等。核小 ,离核。果实可食率 98 8%。常温下可贮放 15…  相似文献   

18.
晚熟优良李品种——诸暨黑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熟优良李品种———诸暨黑李诸暨黑李(暂定名),系从1990年回大陆探亲台胞蒋铁成先生带回来自美国的果树材料中筛选出来的优良晚熟李品种。1996年,诸暨市科委组织有关专家、教授进行鉴评,一致认为诸暨黑李具有果形大、外形美、肉质细嫩、可食率高、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9.
澳李14、黑宝石李等品种易感染细菌性穿孔病,其病源菌为桃李黄单孢菌。辽宁等地前多年即因该病严重难以防治,大面积挖树毁园。果农对该病特别要认真防治,不可大意。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科研单位先后选育出一批李品种,如奎丰、绥棱红、龙园秋李等,这些品种抗寒性强,成熟期各异,大大延长了李果的市场供应期,但缺点是普遍表现果个偏小,产量低,品质差,到90年代,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化栽培。90年代末期许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相继引进国外六七十年代培育的品种,如黑宝石、黑琥珀、澳大利亚14号、大石早生、大石中生等,国外李栽培在一些地方初具规模,表现果型较大、肉质硬、耐运输,缺点是果皮厚、果皮酸涩,大多呈黑色或蓝色,不符合我国人民的消费习惯。近年来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培育出了一批红色李品种,如好运、红美丽、拓荒者等,果实色泽艳丽,品质佳,适于鲜食,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为了丰富李品种资源。缩小我国与国.外李品种之间的差距,我们开展了李品种选育工作,旨在选育红色、优质、丰产的李品种,推动我国李产业的发展。现将秦红李的选育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