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枣树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萌芽晚。马铃薯喜阴凉,不耐高温,植株矮小,枣树为马铃薯遮阴。绿豆短日照作物,耐旱还有固氮作物,需肥量小。这两者均不与枣树发生争肥,争光,争水,相互影响较小。三者产量,产值之和大于单一种植,提高了土地和光能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对枣树套种红葱、西瓜、马铃薯、甜瓜等作物进行种植效益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枣树栽培2年行间的遮阴范围不超过20%,有利间套种作物的正常生长,间套种红葱纯收益最好为1.73万元/hm2。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博州就开始种植马铃薯,由于马铃薯不与其他作物争水、出苗率高、种植管理收获简单、耐贮藏等特点,马铃薯生产作为一项传统产业一直延续下来。经过多年的摸索,当地农民具有丰富的马铃薯种植经验和技术。  相似文献   

4.
1枣粮间作的科学依据1.1抓住枣树与间作物生长的时间差枣树是发芽晚、落叶早、年生长时期比较短的果树。一般在4月中旬开始发芽,到10月中下旬落叶,小麦则在9月下旬播种,来年6月上旬收获,枣树与小麦的共生期大约在80~90天,5月中旬至6月上旬是小麦杨花、灌浆至成熟期,以吸收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而枣树正是长叶、分化幼芽和生长新枣头的时期,以吸收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因此枣树与小麦间作,争肥争  相似文献   

5.
1枣粮间作的科学依据1.1抓住枣树与间作物生长的时间差枣树是发芽晚、落叶早、年生长时期比较短的果树。一般在4月中旬开始发芽,到10月中下旬落叶,小麦则在9月下旬播种,来年6月上旬收获,枣树与小麦的共生期大约在80~90天,5月中旬至6月上旬是小麦杨花、灌浆至成熟期,以吸收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而枣树正是长叶、分化幼芽和生长新枣头的时期,以吸收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因此枣树与小麦间作,争肥争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田间杂草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导致马铃薯减产。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危害湟中县马铃薯田的杂草有13科15种,发生较为严重的为密花香薷、冬葵、藜、野燕麦、问荆、猪殃殃、苦苦菜、繁缕等。采取农业措施及化学防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可有效控制马铃薯田草害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7.
红薯、马铃薯等根茎类作物在土壤含氮量和水分过多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疯长”、“徒长”的现象,使茎叶、枝蔓与果实争水、争肥、争光合产物,消耗大量养分,导致结瓜晚,生长膨大慢,产量不高甚至极低。这已成为国内红薯、马铃薯栽培的一项难题,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和光能利用率,实行枣树滴灌早熟马铃薯、甘蓝种植,合理配置作物种植结构,改善田间小气候,实现一年三收,667米~2纯经济效益达到3 900元。  相似文献   

9.
1、制种地的选择 选耕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良好的地块。严格选择空间隔离200—300m以上的开阔通风地带,在此区域内严禁种植葫芦科作物及马铃薯、棉花等。前茬作物应选小麦、豆类等,并连续3a未种植过瓜类、蔬菜的地块,严禁同类作物连作、套作或种在枣树等果树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枣树套种地膜马铃薯的试验、示范,以及大面积推广,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宁夏中部干旱带枣树套种马铃薯的立体复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1、制种地的选择选耕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良好的地块。严格选择空间隔离200-300m以上的开阔通风地带,在此区域内严禁种植葫芦科作物及马铃薯、棉花等。前茬作物应选小麦、豆类等,并连续3a未种植过瓜类、蔬菜的地块,严禁同类作物连作、套作或种在枣树等果树下。2、播种前的准备2.1整地施肥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成龄枣树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耗水量及作物系数的影响,为滴灌枣树灌溉制度和灌溉预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水量平衡法和彭曼-蒙特斯公式计算枣树各生育期耗水量和参考作物蒸腾量,探明滴灌成龄枣树的耗水规律及确定作物系数.[结果]参考作物ET0呈两头低中间高的抛物线趋势;灌水定额105 m3/hm2处理的灌水量相对较小或者灌水周期过长,入渗深度达到50 cm,枣树的耗水量大于灌水量;灌水定额165 m3/hm2处理水量和灌水周期相对合理,入渗深度达到70 cm;灌水定额225m3/hm2处理的灌水量相对较大或者周期过短,入渗深度达到80 cm.枣树全生育期耗水量在5 796~6 682m3/hm2,各生育期耗水量对比:开花坐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萌芽展叶期.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耗水模数在71; ~77;;萌芽展叶期作物系数0.74~0.86;开花坐果期作物系数1.24~1.36;果实膨大期作物系数1.22~ 1.45;果实成熟期作物系数0.63~0.92.[结论]参考作物ET0呈两头低中间高的抛物线趋势;灌水定额165 m3/hm2处理灌水量和灌水周期相对合理;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耗水模数在71;~77;,属于需水关键期.作物系数是个范围值,萌芽展叶期作物系数0.86;开花坐果期作物系数1.36;果实膨大期作物系数1.22;果实成熟期作物系数0.83.  相似文献   

13.
甘南州气候冷凉,作物种类少,主栽作物是青稞、小麦、药材和马铃薯。由于耕作粗放,栽培技术落后,青稞田间草害一直是粮食生产中的一大障碍。杂草不但与农作物争水争肥争光,而且改变农作物田间小气候,有些杂草还是农作物病虫害的中间寄主,加快病虫害的蔓延,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依据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规律,浅谈一下青稞田间杂草的防除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马铃薯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优势作物,也是赤峰市重要的优势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在100万亩左右。近几年,随着马铃薯主粮化、种植业结构调整及马铃薯种植效益的提高,播种面积呈稳定上升的趋势,但由于受传统落后的耕作方式和栽培技术影响,其生产效益不理想,限制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膜下滴灌技术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一个相对  相似文献   

15.
枣树种植需要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下进行,当与其生长环境经过磨合则能够与当地种植环境形成一定适应性,但随着适应程度的加深一些外来生物体将在枣树作物体内或体外附着,使得枣树生长所需营养汲取遭到破坏或是干扰,当枣树作物生长所需的生态环境完全破坏时会造成枣树作物的大面积死亡而导致产量骤减。文章简要介绍了当前南疆地区枣树种植中虫害的发生情况,并针对南疆地区枣树虫害特征探讨如何降低虫害多发,从而进一步推进枣树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地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粮菜兼用的作物,其分布广,适应性强,而且是一种高产、稳产的作物,该作物具有适应冷凉气候的特征,成为循化县的主栽作物种类。但马铃薯由于受病毒病的侵染危害和良种繁育的不完善,缺乏一整套保纯防病措施,再加上耕作粗放和贮藏管理不完善,使高产优良的马铃薯品种大面积推广受到阻碍,为此,引进脱毒马铃薯,扩大种植面积,让老百姓通过地膜覆盖栽培脱毒马铃薯,使农民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17.
欣文 《北京农业》2010,(4):14-14
枣树抗逆能力强,适应范围广,萌芽晚,生长发育期集中,常被用来与粮食作物或菜类间作,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农时,又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草莓较耐阴,且较喜低温,在栽植当年的8-9月份大量繁衍幼苗,次年3-6月份开花结果。枣树为草莓遮阴,草莓植株较矮.根系浅,不与枣树争光、争肥、争水,相互影响较小。二者产量、产值之和大于单一种植,提高了土地和光能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马铃薯属于茄科、茄属草本植物,又叫洋芋、土豆等。它是喜凉、短日照作物,是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薯类作物。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无公害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1播前准备1.1选地马铃薯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对土壤的孔隙度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应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易于排灌的沙壤土为好。1.2轮作倒茬马铃薯不能连作,也不能与茄科作物和甜菜、胡萝卜等块根作物轮作。它可与禾谷类作物、豆类  相似文献   

19.
<正> 林网胁地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林带树冠遮阳蔽光,影响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二是林带树木的根系侵入林带两侧农田,与农作物争肥争水,造成农作物发育不良而减产。 1 发生规律 1.1 胁秋不胁夏。林网对玉米、棉花、高粱、谷类等秋作物影响重,原因是秋作物与树木都处在共盛期,都需要大量的水分、养分、光照、气温,它们之间争肥、争水、争空间的矛盾十分突出,而树木冠大根深,作  相似文献   

20.
枣粮间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枣粮间作的科学依据1.1抓住枣树与间作物生长的时间差,充分利用肥水资源枣树是发芽晚、落叶早、年生长时期比较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