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白蚧[Lopholeucaspis japonica(Cock-erell)]是我国茶区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此虫虫体小,加之有介壳和蜡层保护,给防治上增加了困难。以往的研究业已证明,抓住田间卵盛孵末期,是防治此虫的关键。抓好第一代的防治,无论从此虫的生态学上,还是茶叶生产季节及劳力安排上均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探讨此虫第一代防治近期的预测预报办法,对控制其为害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1964~1971和1979~1985年共15年的资料,用判别分析法预测第一代防治适  相似文献   

2.
长白蚧(Lopholeucaspis japonica Cockerell)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以若虫和雌成虫附着于茶树枝干和叶片上刺吸茶树汁液为害,造成树势衰退,芽叶瘦小,为害严重时茶树大量落叶,甚至整丛连片枯死,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长白蚧在浙江一年发生三代,各代卵孵盛期分别  相似文献   

3.
长白蚧 Lopholeucaspis japonica(Cockerell)是我省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在六十年代曾对浙江茶区的茶树造成了毁灭性的为害。对长白蚧卵盛孵期的掌握在六十年代主要用镜检法,后来采取玻管法,这些方法对指导当地的防治均起了积极的作用,但  相似文献   

4.
长白蚧(Lopholeucaspis gaponica Cockerell)是国内主要茶树害虫,据报道,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台湾等省均有发生,为害较严重。目前,长白蚧的综合治理,化学防治仍是主要的措施,如何掌据防治适期,预测预报是关键。根据长白蚧第一代孵化期较整齐,卵期  相似文献   

5.
桑白盾蚧[Pseudaulacaspis pentagona(Targioni)]是桃树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在广西南宁一年发生4代,以雌成虫越冬;2月下旬-3月初为第1代若虫孵化盛期,是化学防治最有利的时机。每雌平均产卵100粒左右,卵期6-10 d,雄蛹期(含前蛹)5-7 d,雌成虫寿命31-36 d,雄成虫寿命短,仅1-2 d。已知天敌有日本方头甲、细缘唇瓢虫、整胸寡节瓢虫、蚜小蜂、丽草蛉、捕食螨等,对该蚧虫起一定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茶甬蜡蚧Ceroplastes ceriferus(Anderson),幼虫吸食枝茎汁液,严重影响茶叶生产;在四川,年有一代,卵于8月下旬开始孵化,9月中旬为孵化盛期,田间10月中旬左右有一至三龄幼虫.为了快速、有效地防治,初步试验了多杀菊酯等三种农药的效果,简报于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明茶窗蛾的生活史及其习性,为防控此虫提供依据。方法:于茶园剪回有茶窗蛾幼虫的筒形叶苞枝梢,插在细口瓶中水培,置于有机玻璃器中饲养观察。结果:茶窗蛾在江西婺源一年发生6代,以蛹在表土落叶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卵第一代散产在茶芽或初展嫩叶尖端,2~6代产在叶正面(含叶边缘)。1~6代幼虫于3月下旬至5月上旬、5月中旬至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中旬、9月上旬至9月中旬、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发生。幼虫卷筒形叶苞潜藏为害,每虫一生一般害嫩叶4~6片。各虫态历期为:卯5.0~1 3.7d、幼虫9.1~27.9d、预蛹1.6~3.7d、蛹8.3~1 3.9d、越冬蛹135.0~1 55.0d。成虫寿命3-3~10.3d。结论:茶窗蛾以幼虫卷叶苞为害,一年发生6代。  相似文献   

8.
茶盾蝽(Poecilocoris latus Dall.)的生物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扈克明 《茶叶科学》1988,8(2):43-46
茶盾蝽是一种危害茶树和油茶果实的吸汁型害虫。在云南哀牢山主要分布在海拔2200米以下的山地茶园;1年1代;以5龄老熟若虫在茶树中下部叶背面或树根附近干枯杂草、叶片下以及土块下越冬;3月初开始活动取食;4月下旬—7月初为羽化期;雌雄性比约2∶1;成虫于6月中旬—8月中上旬交配;产卵于叶背面;7月下旬开始孵化;若虫1—5龄历期90—101天;在5—12月茶树结实期内,若、成虫主要吸取茶果汁液,在无果期的3、4月份主要刺吸茶树新梢汁液。鉴于茶盾蝽体型较大、体色艳丽和以若虫越冬,可采用人工捕捉和诱杀,化防也有一定  相似文献   

9.
黑刺粉虱大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忠莲  袁洪刚 《茶叶》2001,27(2):45-45
1994年黑刺粉虱传入日照市。近几年来,黑刺粉虱已在该市茶园中普遍发生,并上升成为危害茶树的主要害虫。 1 黑刺粉虱大发生的原因 1.1 气候因素 70、80年代,日照市冬季气温较低,茶树经常遭受冻害,仅1976年至1983年,就发生了三次大冻害,冬季低温抑制了黑刺粉虱的发生。近十几年来,冬季气温偏高,给黑刺粉虱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 1.2 人为因素 1993年至2000年是日照市茶园面积大发展的时期,每年都要从南方茶区调入大量的茶籽、茶苗,由于忽视了检疫工作,使大量的黑刺粉虱随种苗传入日照茶区。 2 发生规律 据日照市茶试站观测,黑刺粉虱在我市一年发生3~4代,以卵或幼虫在茶树中下部叶片背面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代蛹大量羽化,1~3代成虫分别在6月中下旬,8月上中旬,9月下旬盛发;卵分别在5月中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大量出现;卵孵化盛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上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中旬,10月上中旬。黑刺粉虱第一代发生整齐。  相似文献   

10.
扶桑绵粉蚧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Tinsley给我国的棉花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针对扶桑绵粉蚧的形态特征、行为习性、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以及越冬前后脂肪含量的变化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存在雌雄二型现象,在30℃条件下,卵、若虫(1龄、2龄、3龄)的生长发育均较快,发育历期分别为1.2±0.17,4.5±0.50,2.3±0.26,3.2±0.17 d,产卵前期为8.1±0.06 d;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07℃,有效积温为10.12 d.℃,若虫期(1龄、2龄、3龄)的发育起点温度为7.50,14.74,13.65℃;扶桑绵粉蚧越冬前、后脂肪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分别为35.86%和4.9%。  相似文献   

11.
茶毛虫的生活习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茶毛虫是一种食害茶叶有群居性的毒毛虫,又名茶毒蛾,俗称“毛辣虫”,“摆头虫”。是导致茶叶大规模减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人体肌肤触及幼虫毒毛时会红肿痒疼,常妨碍采茶和茶园管理。近年来各茶区都有发生。1茶毛虫的生活习性茶毛虫在我省一年发生代数,因各地气候而异,在渤海,澜沧地区一年均发生两代。第二代成虫在头年10月中旬产卵越冬,至次年2月下旬开始孵化成幼虫,危害茶叶,长达两个多月。至5月中旬下树化蛹,6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产卵。第二代幼虫子七月上中旬孵化,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危害茶叶。9月上中旬下树化蛹,至10月中旬羽…  相似文献   

12.
龟甲蚧属同翅目蜡蛛科,该虫在山东省每年发生一代,以受精雌成虫在茶树枝干上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开始产卵,卵期35天左右,6月下旬至7月上旬若虫孵化,初孵若虫爬行44—48小时左右,后固定下来分泌蜡质,雌虫多固定核干上,推虫多在叶片的叶辆和叶脉处。该虫危害隐蔽,特别是初孵若虫虫体小,危害状不明显,不引人们注意,而当危害状明显时,虫体已成长,蜡亮也已增厚,防治较困难。龟甲钦是若虫和雌成虫以针状口器刺吸茶树的汁液,致使茶树迅速衰老,严重时整个枝条会枯死;外虫的危害常会招致煤病的发生,影响茶树的光合作用,使茶树…  相似文献   

13.
长白蚧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以若虫和雌成虫附着在茶树枝干和叶脉上吸汁为害,轻则造成树势衰退,重则致使枝条枯死甚至整株茶树死亡、毁园。据多年观察与试验,该虫一年发生3代,而以第一代发生较整齐,是一年中的主治代,  相似文献   

14.
经研究发现:甘蔗长蝽在湘北蔗区的发生规律是一年发生2代,第1代若虫高峰在4月中旬,第2代若虫高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故在防治上应采取综合防治,即清理残渣,消灭越冬成虫;实行水旱轮作,控制长蝽扩散;进行化学防治,抓住卵孵高峰(4月中、下旬和7月下旬至8月上旬)。  相似文献   

15.
木槿曼粉蚧是我国南方大豆上的一种新害虫。为了明确其各个虫态识别特征及其在大豆上的生活史及主要生物学特征,在室内恒温条件下[温度(25±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为L∶D=12∶12],观察描述了雌雄不同虫态的形态特征及其个体生活史、各虫态主要习性和危害特征等。结果表明:木槿曼粉蚧具有典型的性二型现象。雌虫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雄虫包括卵、1龄若虫、2龄若虫、预蛹、蛹和雄成虫。若虫期各龄期体长、体宽、触角节数等形态结构具有明显差异,可作为区分龄期的依据。在25℃条件下,以大豆为寄主的雌性个体若虫期为33.34 d,成虫期19.03 d,平均产卵269.6粒;雄性个体若虫期24.60 d,预蛹期2.27 d、蛹期3.33 d,成虫寿命仅3.83 d。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定点、定期系统调查,统计甜菜筒喙象发生数量,明确该虫在新疆伊犁地区田间危害规律及消长动态,为防治该虫提供依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新疆伊犁地区,甜菜筒喙象越冬成虫4月中下旬出土,4月下旬产卵,产卵高峰期为5月中下旬;卵孵化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化蛹高峰期为7月中旬至7月下旬;成虫羽化高峰期为8月上旬至8月下旬。甜菜筒喙象幼虫从5月上中旬至9月中下旬在田间均有危害,危害高峰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该时期甜菜受害最重。  相似文献   

17.
李树桑白蚧是福州市永泰县李树上的重要害虫之一。通过对2007—2008年李树桑白蚧发生规律调查和田间药效试验,基本掌握了永泰县李树桑白蚧的发生规律:第一代卵孵化高峰期为3月下旬末至4月上旬;第二代为5月下旬中期至6月上旬中期;第三代为7月下旬初至8月上旬初,第四代9月下旬初至10月上旬初。田间防治要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越冬2龄若虫脱出蜡堆和卵孵化高峰期,用40%速扑杀EC1 200倍液,或48%乐斯本EC1 200倍液,或25%吡蚜酮WP2 000倍液加25%噻嗪酮WP1 5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d喷药1次,连续喷药2次,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鱼藤酮和吡蚜酮防治茶绿盲蝽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绿盲蝽是日照春季茶树主要害虫,该虫在日照茶区一年发生1代,山区个别地方发生2代,一般以卵在茶树、苜蓿等作物上越冬,常年4月中下旬卵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若虫盛发,5月中下旬成虫出现,5月底6月初成虫羽化。日照茶区长期施用辛硫磷、菊酯类农药防治该虫,但近年来防效下降。为更好地推荐防治茶绿盲蝽新型农药,开展了7.5%鱼藤酮EC和25%吡蚜酮sc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19.
榕树星天牛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天牛[Anoplophorachinensis(Forster)]是厦门市榕树(FicusmicrocarpaL.f.)的最主要树干害虫,在厦门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内越冬,5月中旬成虫出现,5月下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6月上旬幼虫孵化;并提出了星天牛的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0.
蛇眼蚧[Pseudaonidia duplex(Cockerell)]又名樟盾蚧,樟介壳虫,属同翅目,盾蚧科。全国各主产茶区均有发生。衡山县1984年开始发现,1985年全县70%的茶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祝融乡茶园500亩,三分之二的茶树呈枯杆状,5%好一点也是1/3上部没有叶片,全园呈现濒于毁园惨景。全县3500亩茶园,每年被蛇眼蚧夺走近30万元的损失。为此,1987年以来,我们在严重受害的祝融乡茶场进行防治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