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有性杂交不亲和的抗虫、抗晚疫病的野生二倍体马铃薯Solanum pinnatisecta(2 n=2x=24)和抗晚疫病的二倍体材料DY4-5-10(2n=2x=24)的无菌苗叶片为原生质体来源,进行了电融合的研究,以优化马铃薯高效融合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佳的电融合参数为预融合电压1.0×105V/m,时间60 s,脉冲强度1.8×106V/m,脉冲宽幅20μs,脉冲次数1次。其有效融合率为28.89%,破损率为13.33%。  相似文献   

2.
由于人参与胡萝卜的双亲的核基因和胞质基因都可能参与融合事件,发生核基因和胞质基因重组,产生大量多样化的遗传变异个体,以期获得新的种质资源。以人参和胡萝卜原生质体为实验材料,筛选出适宜人参胡萝卜悬浮细胞原生质体PEG融合的PEG质量分数为50%,CaCe.2H,.O浓度为2mmol/L,PH值为10。适合人参与胡萝卜叶肉原生质体融合的电融合参数为AC强度40/cm、AC作用时间为40s,DC强度为1000V、作用时间50tzs,脉冲4次,循环2次。  相似文献   

3.
大豆幼苗根和叶片原生质的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豆幼苗根和叶片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方法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适宜大豆根和叶片原生质体分离的酶种类、浓度分别为CPW-13M{CPW(细胞清洗液)+13%(W/V)甘露醇}+3%纤维素酶(cellulose R10)+1.1%果胶酶(macerozyme R-10)+1.0%半纤维素酶(hemicellulase)和0.15%CaCl2·2H2O+9%甘露醇+1%cellulase R-10+0.20%pectolase Y-23,pH 5.8,酶解温度为28℃.在根酶解时间为16 h时,原生质体产量可高达1.46×105个·g-1FW,活力达57.8%;叶片酶解时间为4 h时,原生质体产量可高达1.74×106个·g-1FW,活力达70.3%.对于根而言,从产量和活力两方面考虑,其原生质体用23%蔗糖和CPW-18M混合后的下沉法纯化效果较好,而叶片用25%蔗糖的上浮法纯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实验室制备的一种生物诱抗剂(Biological resistance inducer,BRI)成功诱导玉米对圆斑病菌(Cochliobolus carbonum)的抗性,BRI对玉米圆斑病菌孢子萌发及菌丝生长无明显影响.温室接种试验结果表明,BRI浓度在10 ~ 100 μg/mL范围内,随着BRI浓度提高,其诱导玉米抗圆斑病的效果也相应提高.当BRI处理玉米后1h再接种玉米圆斑病菌,能诱导玉米产生抗性、减轻病害;随着病菌接种时间的推移,其诱导抗性逐渐加强,控病效果逐渐提高;在接种前5h喷施BRI,其防病效果达峰值(77.46%);接种前6h喷施BRI,防病效果缓慢下降.当接种孢子在1×103~5×104个/mL时,BRI防病效果达60.95% ~ 71.46%;当接种孢子达1x105个/mL时,防病效果仅达18.08%.  相似文献   

5.
以中粒种咖啡(Coffea. canephora)叶片组织为材料,研究酶液组合、酶解时间、酶液渗透压及预处理措施对其原生质体分离效果的影响,以期确定能够酶解出高数量且高活力的原生质体的酶解条件。结果表明:获得有活力原生质体的最佳酶液组合为2%纤维素酶+0.5%果胶酶+0.3%离析酶,同时酶解时间为20 h、酶液渗透压即甘露醇浓度为0.7 mol/L,预处理措施为黑暗24 h的咖啡叶片组织得到8.1×105个/g、活力达到73%的原生质体。  相似文献   

6.
采用NCⅡ设计,对选自东北地区骨干自交系所组配的基础材料(PHBIM×昌7-2)S3代的5个不同株系在不同密度环境下(6×104、9×104、1.2×105、1.5×105株/hm2)的产量表现及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105株/hm2密度压力下选择的5个自交系其一般配合力均为正值,12W-C最高为10.52,特殊配合力最高值的组合亲本也来源于1.2×105株/hm2密度下选择的自交系,并且该密度下选育的自交系能组配出产量高于对照品种数量最多的组合,其中小区产量最高的组合为PHGJ4×12W-A。在4种选系密度中,1.2×105株/hm2为基础选系材料PHB1M×昌7-2选系的最佳密度。  相似文献   

7.
影响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褐化的主要因素是6-BA和基因型,还有NAA等其它因素。在相同浓度的6-BA下,同一材料的原生质体褐化率在NAA1 2mg/L时最高,在0 8和1 0mg/L时相近。在相同NAA浓度下,6-BA浓度越高,同一材料的原生质体越容易褐化。原生质体褐化率与基因型也有关。在相同的NAA和6-BA浓度配比下,6个材料的原生质体褐化难易顺序是CW-2-3>CW-1-4>CW-2-7,A-1>82-75>2-10,二倍体野生种的原生质体比双单倍体品系的更容易发生褐化。AgNO3可抑制马铃薯叶肉原生质体的褐化,从而提高细胞分裂频率。在本试验中,0 6mg/LAgNO3抑制效果最好,原生质体分裂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解淀粉芽孢杆菌B9601-Y2提高玉米生长和产量的效应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采用促进植物生长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9601-Y2拌、浸玉米种子和浇灌土壤后均能显著提高玉米生长速度和生物量。3×101~3×105 cfu/mL浓度菌液浸泡玉米种子1 h,播种后5 d苗高比对照(清水)提高119.88%~168.85%;浸种2 h,3×104 cfu/mL和3×105 cfu/mL处理则有抑制作用。采用1.6×108、6.2×107、3.9×107 cfu/mL菌液浇灌土壤,播种后7 d苗重比对照增加20.75%、27.36%和33.96%。以3.9×107~1.6×108 cfu/mL浓度菌液拌种处理,15 d苗龄的植株重量比对照增加4.03%~29.35%,在收获期株高增加6.00%~16.29%,产量增加5.76%~11.81%。高浓度处理促生长效果不如中浓度处理。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B73黄化苗叶片为研究材料,采用酶解法分离并获得高活性的玉米叶肉原生质体细胞,优化PEG-Ca2+介导的玉米叶肉原生质体细胞转化条件,探索电击介导玉米叶肉原生质体细胞瞬时转化方法。同时,以荧光蛋白为报告分子融合细胞器定位信号,建立玉米叶肉原生质体亚细胞定位系统,进一步验证该瞬时表达系统具备可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通过酶解法分离获得的玉米叶肉原生质体细胞经过FDA染色统计发现,95%的细胞结构完整且活力较高。在PEG-Ca2+介导瞬时转化方法中,当PEG浓度40%且质粒量增加至25 μg时转化效率达到最高,为51.28%。在电击介导瞬时转化方法中,当电压为350 V且电击时间为5 ms的条件下电击转化效率最高,为32.66%。通过将核定位信号NLS与eGFP基因融合转入玉米叶肉原生质体细胞,eGFP成功定位于细胞核。通过将叶绿体定位基因ZmMSH1DsRed2基因融合并转入,DsRed2蛋白成功定位于叶绿体中。在玉米叶肉原生质体细胞中过表达ZmDHDPS基因,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等技术确定了ZmDHDPS高表达活性,并显著提高原生质体细胞内游离赖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10.
电击法玉米转基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靖生 《玉米科学》1999,7(2):030-032
本文介绍了电击法转化玉米原生质体的原理、方法及转基因玉米鉴定的方法等。在离体条件下,将欲转入的靶基因与载体质粒重组构建重组DNA分子,同时,用去壁液处理玉米未成熟胚的悬浮细胞制备原生质体。将20~40μg的超螺旋重组DNA分子与1.5~3×106个玉米原生质体细胞混匀后,置于强电场环境中,用500~750V/cm的高电压处理5min,使原生质体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强,并使重组分子进入到受体细胞内。在选择培养基中,选择已转入并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转化细胞,再经组织培养形成愈伤组织,并再生成转基因玉米植株,最后用适当的方法对再生植株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1.
对福建省分离的荔枝酸腐病菌的形态学特征、生长速度、产孢、分生孢子萌发及侵染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荔枝酸腐病的病原菌为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pH值为8~9,光照时间为12~20h,最适生长与产孢培养基为PDA,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5℃,10min;该菌分生孢子的萌发率与pH值、培养基、光照时间、温度及营养成分等有关,其中该菌在24~32℃,光照时间为16~20h,培养15 d时所产生的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该菌不同培养时间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及不同温度条件对其侵染荔枝的能力也不同,培养10d所产生的分生孢子侵染力最强.侵染最适温度为28~32℃.该菌除了寄生荔枝外,人工接种还能侵染胡萝卜、番茄、水蜜桃、龙跟、葡萄、茄子和黄瓜.试验结果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生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Mesophyll protoplasts ofSolanum commersonii, a frost tolerant wild species not crossable with the cultivated potato, were fused with either dihaploid or tetraploid S.tuberosum. Protoplasts were aggregated by means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C) or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and electrofused with three direct current (DC) pulses. The treatments with PEG/DC generally resulted in very low heterofusion frequency and protoplast viabiity. On the other hand, AC/DC fus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by increasing the fusion density of protoplasts and adding CaCl2 to fusion medium. When a density of 4.8 × 105 protoplasts ml?1 was used in the fusion medium containing 0.2 mM Ca++, AC/DC treated protoplasts showed heterofusion frequencies and plating efficiencies of about 10 and 3%, respectively. Fast growing calli from AC/DC fusion experiments were further cultured for regeneration. Fifty-seven plants were regenerated and clonedin vitro as shoot cultures. Compared to parents they showed heterotic vigor and could be identified as hybrids, based on isozyme analysis.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高产量和高纯度的甘蔗原生质体RNA,本研究以新台糖22号(ROC22)和桂糖28号(GT28)甘蔗原生质体为材料,探究了渗透压和原生质体活力对甘蔗原生质体RNA提取效果的影响,并比较了Trizol法、改良Trizol法、改良CTAB法、试剂盒法4种RNA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原生质体渗透压与RNase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原生质体活力与RNase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RNase活性越高,RNA提取效果越差;使用0.5 mol/L的甘露醇作为渗透压调节剂可获取活力最高的甘蔗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活力为70%和90%时所提的RNA完整性好且纯度高,符合后续分子实验的需求,原生质体活力为90%时,RNA产量最高。因此,需要提取甘蔗原生质RNA时,至少需要保证原生质体的活力在70%以上,且原生质体活力越高,RNA的产量越高;采用改良Trizol法,可以大量制备能满足后续分子实验的完整性好且纯度高的RNA,利用该条件和方法,可以确保获得大量高质量的甘蔗原生质体RNA。本研究结果为甘蔗体细胞融合育种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霜疫霉侵染后荔枝果皮结构变化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霜疫霉病严重危害荔枝果实的产量和质量,其病原菌是霜疫霉(Phytoph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以4×10~4cfu/mL霜疫霉孢子悬浮液分别接种抗病品种‘黑叶’和感病品种‘桂味’的果实,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接种0、1、6、12、24、48、72、96 h后荔枝外果皮显微结构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黑叶’果皮的龟裂片平整,主要组成单元为微小乳突状结构,其中间微微凸起且结构致密紧实;‘桂味’果皮的裂片谷较深,主要组成单元为微小蜂窝状结构,其中间凹陷且壁薄挺立。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2个品种外果皮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黑叶’比‘桂味’损伤较轻。用相同浓度霜疫霉孢子接种后,‘桂味’果皮附着孢子的数量是‘黑叶’的近5倍,说明‘桂味’果皮显微结构更易于霜疫霉孢子的附着和侵染。接种霜疫霉后,病原菌侵染加剧荔枝外果皮结构的崩解,但‘黑叶’外果皮崩解速度较慢。在‘黑叶’上霜疫霉的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囊形成都晚于‘桂味’,说明其对霜疫霉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黑叶’和‘桂味’果皮显微结构的差异是其对霜疫霉表现不同抗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甲基丁二酸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随浓度而变化。在10~30mg/L的浓度范围内,具有促进植株生长的效应;浓度高于50mg/L时,具有缩短试管苗节间、降低株高的作用。试管苗保存试验的结果表明,在10℃、500~1000 lx条件下保存11个月后,生长在加有甲基丁二酸培养基中的试管苗比对照苗矮小、粗壮,存活率高于对照。品种间存活率提高的程度有差异,在30,50,70,100mg/L时,品种Manona的存活率分别比对照提高32.1、36.3、38.4和53.8%;疫不加的存活率分别比对照提高60.0,63.4,103.2和113.5%。除浓度外,甲基丁二酸对试管苗存活率的影响与培养保存的温度有关,当溫度从16~20℃降到10℃时,保存11个月后的试管苗存活率从0~5.9%增加到70~93.3%。  相似文献   

16.
低温发酵荔枝澄清汁酿制优质荔枝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5种活性干酵母发酵冻藏荔枝果实制备的澄清荔枝汁的发酵性能及其对酒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性干酵母QA23和DV10具有较好的发酵性能,在10~15℃的低温条件下生产出的荔枝酒具有淡黄微绿,香气细腻,清净爽快,酸味适宜的特点,是一种与干白葡萄酒风格类似的优质荔枝酒。  相似文献   

17.
为选育出优良的恢复系父本,能够与春油菜区优良的春性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ol CMS)配制出强优势杂交组合,先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SLAF-seq)开发3个不育系和118个恢复系的SNP标记,对材料进行聚类分析,根据父母本花期相遇原则,从每一类选取数量不等的恢复系,共40个恢复系,分别与3个不育系采用NCⅡ设计配制120个杂交组合,分别进行配合力效应、杂种优势及双亲遗传距离与杂种表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遗传聚类将121份甘蓝型油菜资源分为5大类,大多数相同类型的品系被聚在了同一类,3份不育系均被聚在了第Ⅴ类;43份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的变化范围为-20.78~30.42,恢复系R83、R107和R13的GCA较大,不育系GCA较大的为S3(105A),特殊配合力较大的组合有S3×R13、S1×R48、S3×R11、S2×R89;组合S3×R13的产量超标优势和超亲优势最大,分别为37.12%和42.52%。遗传距离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90。与3个不育系组配的杂交组合中,产量排名前20位的亲本恢复系大部分来自和不育系遗传距离较大的Ⅰ类,并且在春油菜区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如青杂2号、青杂7号、青杂9号、青杂12号,均为被聚在Ⅰ类的恢复系与不育系S3(105A)组配的杂交种。因此认为,(S×Ⅰ类恢复系)组配模式可以获得强优势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组合。该研究不仅为后续甘蓝型油菜杂交种选育提供了亲本选择的分子依据,也将促进春油菜区的杂交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