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冬春季节,在海南省进行4种热带禾本科牧草的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月平均气温16.9~23.4℃(1~3月,下同)袁月平均降雨量15.5~41.0mm的条件下,鲜草、干草产量分别为院TD58坚尼草19.223、4.004t/hm2,热研11号黑籽雀稗13.001、2.966t/hm2,热研8号坚尼草10.895、2.981t/hm2,热研4号王草10.500、2.104t/hm2,这说明TD58坚尼草及热研11号黑籽雀稗较耐寒,适宜热区冬春栽培遥且TD58种子产量高,茎叶上无刚毛,适口性好,值得在我国热区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2.
索引     
采用“3414”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热研4号王草的三要素平衡施肥田间试验,研究施肥对热研4号王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热研4号王草产量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氮、磷、钾肥增产的主次顺序为P>K>N;热研4号王草最高产量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尿素399.08 kg/hm2,钙镁磷肥224.40 kg/hm2,氯化钾60.38 kg/hm2,此时最高产量为385.0 t/hm2,其最佳施肥配比为W(N)︰W(P2O5)︰W(K2O)=5.07:1.12:1;热研4号王草最佳施肥利润的氮、磷、钾优化施肥组合为尿素413.1 kg/hm2,钙镁磷肥207.9 kg/hm2,氯化钾156.1 kg/hm2,其最佳施肥利润达5 634元/hm2,此时产量为384.90 t/hm2,三要素配比为W(N)︰W(P2O5)︰W(K2O)=6.33︰1.25︰1。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桉树人工林生长特征及持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西10年生的4种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林分的生长特征、林下凋落物和土壤持水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林分生长特征方面,4种桉树林分平均胸径在13.9~15.5 cm之间变化,柳桉最小,大花序桉最大;树高和冠幅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粗皮桉最小,大花序桉最大。在凋落物贮量及持水特征上,林下总的凋落物贮量范围是18.7~20.1 t/hm2,排序为:大花序桉(20.1 t/hm2)邓恩桉(19.6 t/hm2)粗皮桉(19.1 t/hm2)柳桉(18.7 t/hm2);最大持水量在25.9~40.7 t/hm2之间变化,排序为:邓恩桉(40.7 t/hm2)大花序桉(32.9 t/hm2)柳桉(27.2 t/hm2)粗皮桉(25.9 t/hm2)。在土壤持水特性方面,4种桉树人工林地的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均为粗皮桉林地最小,柳桉林地最大。  相似文献   

4.
运用野外实地测量和室内浸提法对4种套种雷公藤人工林凋落物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林分的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大小为杉木林(11.66 t/hm2)>马尾松林(6.81 t/hm2)>厚朴林(5.90 t/hm2)>纯林 (4.28 t/hm2);在不同浸泡时间段,林分的凋落物持水率大小为厚朴林>纯林>马尾松林>杉木林;凋落物最大持水率为厚朴林(205.12%)>纯林(163.33%)>马尾松林(139.33%)>杉木林(120.96%);4种不同种植模式雷公藤林分的凋落物吸水速率大小为厚朴林>纯林>马尾松>杉木,浸泡0.5 h后的吸水速率分别为2 630.05、2 407.32、2 035.09和1 592.14 g/kg/h。凋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凋落物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呈现极显著的(P<0.01)对数递增函数关系,凋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现出极显著的(P<0.01)递减幂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提那罗爪哇大豆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底肥、追肥、灌水次数对提那罗爪哇大豆生长、草产量及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种植密度1.0 m×1.0 m处理,生长量最大,主蔓长205.33 cm,但草产量最低;种植密度0.5 m×1.0 m处理,产量最高,为1 074.84 kg/hm2。(2)2个磷肥水平处理生长量、草产量和种子产量均高于未施磷水平。磷肥水平1 kg/102处理,主蔓长208.00 cm,一级分枝数25.33枝/株,草产量2 724.53 kg/hm2,种子产量最高,为1 022.99 kg/hm2。(3)每株追施尿素6 g水平处理,生长量显著高于其它2个处理,主蔓长193.67 cm,一级分枝数22.67枝/株,且草产量比其它2个处理高,为2 690.20 kg/hm2;每株施尿素3 g处理,种子产量比其它2个处理高,为824.71 kg/hm2;(4)15 d灌溉1次水处理,生长量和种子产量均高于其它2个处理,主蔓长166.67 cm,一级分枝数21.00 枝/株,种子产量1 050.62 kg/hm2。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橡胶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以更好地了解橡胶林在区域生态系统中的碳汇作用,研究了西双版纳地区成龄橡胶林及另外2种主要类型人工林——澳洲坚果林和茶园的生物量与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采用完全收获法采集平均标准木全株,划取样方采集土壤、林下植被和枯落物,并对所有样品进行实际称重和含碳量测定,进而计算生物量和碳储量。结果表明:橡胶林的总生物量为(289.18±15.15)t/hm2,其中林木生物量占比97.06%;橡胶林的总碳储量为(285.02±15.12)t/hm2,其中土壤碳储量占比54.18%、林木碳储量占比45.30%。橡胶林的总生物量远高于茶园[(56.82±12.10)t/hm2]和澳洲坚果林[(44.46±3.83)t/hm2],但三者生物量分配特征相同,均是林木生物量占绝大部分而枯落物和林下植被占比很小;橡胶林的总碳储量也远高于澳洲坚果林[(162.70±3.83)t/hm2]和茶园[(112.03±8.52)t/hm2],且三者都是土壤碳储量占比最大、林木碳储量其次,但澳洲坚果林和茶园都是土壤碳储量的占比(88.18%和77.64%)远高于林木碳储量的占比(10.76%和21.70%)。尽管橡胶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与热带雨林(生物量约420 t/hm2,碳储量约310 t/hm2)相比低很多,但比其他类型人工林高,而橡胶林复合种植模式可进一步显著提高林分生物量的积累和储碳固碳能力,提升橡胶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碳汇功能。本研究为评估橡胶树种植对区域生态系统碳平衡的影响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
福建农林大学选育的菜用黄麻‘福农2号’经省内外多年多点鉴定,平均可食鲜茎叶产量达28.60 t/hm2,比对照‘宽叶长果’增产13.35%,2012年通过安徽省新品种鉴定。本研究在分析该品种产量与主要特征特性的基础上,测试了其主要营养成分,并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了品种、密度、肥料三因素三水平的高产栽培模式。结果表明:(1)菜用黄麻‘福农2号’可食鲜茎叶产量高,全生长期达172 d,采摘期97.3 d,比‘宽叶长果’长25 d,经济性状好;(2)该品种每100 g鲜茎叶总膳食纤维7.7 g,钙814 mg,钾1 500 mg,硒0.1 μg,胡萝卜素8.9 μg,总氨基酸55.4 mg,营养价值高;(3)‘福农2号’最适栽培模式为密度9万株/hm2,施氮量185.5 kg/hm2,可食嫩茎叶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香蕉茎叶粗大、纤维长韧、含水率高等问题,研究设计一款专用于香蕉茎叶粉碎还田机。样机在普通粉碎机只能进行单向切割以粉碎的基础上,首次增加了两级纵向疏解齿辊和拾取耙轮,以实现香蕉茎叶正交式粉碎还田的机械化。以本机具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样机生产率为10.4 t/h;工作效率达到0.38 hm2/h;香蕉茎叶的切碎率为87.8 %,符合香蕉茎叶粉碎还田的农艺要求。该机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提高香蕉茎叶的综合利用率,具有极高的使用推广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4份柱花草耐铝胁迫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添加外源铝的水培和土培盆栽方法,研究了100 μmol/L Al3+对不同品种柱花草根系生长的影响。水培试验结果表明:短时间营养液培养24 h后,TPRC2001-1根尖和根系铝含量比其它3个柱花草低,西卡柱花草根尖和根系铝含量最高。柱花草的相对根长及根尖苏木精染色均反映出TPRC2001-1受抑制最小且根尖染色程度最浅,TPRC2001-1的细胞膜相对透性最低。土培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00 μmol/L Al(NO3)3长时间处理3个月后,TPRC2001-1地下部和地上部相对生物量均大于100%,而热研2号和西卡柱花草地下部和地上部相对生物量均低于50%。TPRC2001对铝的耐性最强,而西卡柱花草对铝敏感,热研2号和热研13号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10.
饲用甜菜新品种"甜饲1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甜饲1号”(育种代号LC-1)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地方品种资源,采用系统选择法育成。2000年12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具有经济产量高,品质好,抗甜菜黄化毒病和白粉病,适应性广等特点。在水肥、热量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根产量最高可达183.0t/hm2,茎叶产量达到220.5t/hm2,经济产量可达403.5t/hm2;根体干物质含量11.87%,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为13.73%,含糖率为6.5% ̄6.7%。饲喂试验表明,根和茎叶适口性均较好,是奶牛、羊、猪等家畜非常喜爱的饲料。2001~2005年在甘肃省中、东部地区以及内蒙、宁夏、新疆、西藏部分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1999~2011年,针对云南干热河谷自然生态条件,从国内外收集、引进278份牧草资源。根据牧草种质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习性,开展了137份牧草资源调查,经生育期、营养价值、生产价值及抗逆性评价,筛选出热研4号王草、红象草、热研8号坚尼草、多花黑麦草、百喜草、新银合欢、木豆、热研2号柱花草、甘农3号紫花苜蓿、提那罗新诺顿豆等一批适应干热河谷种植、应用在本区生态养殖和生态环境建设的优良牧草。这些牧草表现出一定的速生性,生长季生物产量高。其中热带牧草抗逆性强,能够抵御干热河谷高温干旱生态环境;豆科牧草粗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2.
2004~2006年对6个坚尼草品系在海南西部半干旱地区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坚尼草品系的花期比较长,历期1~2个月,个别品种花期2个月以上,对照4号坚尼草(Panicum. maximum Jacq. cv. Reyan No.9)开花最早,开花期在7月下旬,1号坚尼草(P. maximum Jacq. cv. TD58)开花最晚,开花期在9月下旬。参试坚尼草品系干草产量差异显著,2号坚尼草(P. maximum Jacq. cv. Mombassa)干草产量最高达17 224.58 kg/hm2·a,比对照品种4号坚尼草(11 857.05 kg/hm2·a)高45.27%,且差异显著;次高是6号坚尼草(P. maximum Jacq. cv.CIAT6299),干草产量为16 169.73 kg/hm2·a,比对照品种高36.37%,5号坚尼草(P.maximum Jacq. cv. trichoglume)产量最低,干草产量仅为8 925.64 kg/hm2·a。参试坚尼草品系的粗蛋白含量介于10.30%~12.10%,以对照品种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2.06%,次高为2号坚尼草,为11.63%,3号坚尼草(P. maximum Jacq. cv. Reyan No.8)最低,为10.31%。  相似文献   

13.
采用L16(43)正交设计,进行氮、磷肥不同用量对坚尼草不同品种的种子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16个处理组合中,以热研9号施氮肥225kg·hm-2、磷肥375kg·hm-2的处理组合单位面积产量最高,达671.5kg·hm-2;其次为热研9号施氮肥375kg·hm-2、磷肥225kg·hm-2的处理组合,产量为584.8kg·hm-2。品种单产高低的排序是:CIAT604>热研9号>热研8号>青绿黍;氮肥用量单产高低排序是:225>357>112.5>0kg·hm-2;磷肥则是:357>225>0>112.5kg·hm-2。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pH值条件下接种5株根瘤菌对热研5号柱花草含氮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根瘤菌后热研5号柱花草植株的生物量和氮含量随着pH值的下降而降低;在3个pH值(pH5.8、pH4.5、pH3.5)条件下接种菌株BS1-1、RJS9-2后,热研5号柱花草的生物量及含氮量均大幅增加;在pH4.5及pH3.5的条件下接种菌株PN13-3对热研5号柱花草均有显著的固氮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验对6年龄桉树人工林间作禾本科及豆科牧草后的土壤微生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作牧草可显著提高林地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呼吸强度、硝化作用强度及纤维素分解作用强度,且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而降低;其中以间作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热研2号柱花草、GC1581柱花草和Mineirao柱花草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最高;热研15号刚果臂形草、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杂交臂形草、热研10号柱花草、Mineirao和GC1581的呼吸强度高于CK;热研11号黑籽雀稗、热研10号柱花草、GC1581和热研2号柱花草的硝化作用强度强于CK;热研9号坚尼草、杂交臂形草和热研6号珊状臂形草、热研10号柱花草和热研2号柱花草的土壤纤维素分解作用强度较强。  相似文献   

16.
采用玻片浸渍法,进行了8种杀虫剂对海南白沙及东方两地的橡胶六点始叶螨(Eotetranychus sexmaculatus Riley.)♀成螨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1.8% 阿维菌素对白沙及东方两地的♀成螨毒力均最高,LC50值分别为0.068 9、0.075 1 mg/L;其次为10% 溴虫腈和2.5% 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值分别为15.481 6 、10.153 2 mg/L和431.895 2、350.068 2 mg/L,8种药剂对该螨雌成螨的毒力大小顺序均为阿维菌素、溴虫腈、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哒螨灵、甲氰菊酯、三唑锡与克螨特。与敏感种群相比,白沙、东方两地六点始叶螨对克螨特、毒死蜱、甲氰菊酯、哒螨灵与三唑锡均已产生较高抗药性。  相似文献   

17.
热研7号柱花草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热研7号柱花草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的选育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耐寒、晚熟的特点。年平均干草产量14879.3kg·hm-2,年平均种子产量424.0kg·hm-2 ,分别比格拉姆柱花草增产84.0%、116.4%,与热研2号柱花草差异不显著。粗蛋白含量16.86%,粗脂肪含量2.65%,生育期为239d。可用于青饲料、干草粉生产等。适合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热研8号坚尼草选育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研8号坚尼草是1988年从哥伦比亚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引进的新品系,经鉴定于1990年开始进行系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研8号坚尼草既保持了该属牧草高产优质的特点,年干草产量22500kg/hm2,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7.738%,又具有耐酸、耐瘦、耐荫等特点;花期晚,利用期比对照品种增加1个月,种子产量480kg/hm2,比对照品种提高87.8%,适宜我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桉树人工林间作豆科牧草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桉树人工林单一种植引起植被多样性减少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间作成为恢复与重建桉树林下植被多样性的重要途径。桉树人工林下间作豆科牧草综合评价结果表明GC1581、GC1517、热研10号和热研2号柱花草牧草产草量达296.54~852.08 kg/hm2,耐干旱,旱季牧草产量占年产草量的18.42%~23.95%,在极端干旱条件下仍保持一定的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植株存活率达50.2%~61.9%,间作牧草在桉树行间形成良好的覆盖层,覆盖度达47.083%~79.252%,适应性强。间作可促进林下植被的恢复,进而促进植被多样性的形成,这对增加桉树人工林的群落组成、形成多层次片层结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15个热带优良牧草在云南元谋干热河谷进行区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15个种质生长正常,生长季节产量高,耐热耐旱,是适应本区种植的优良牧草;牧草生物产量排在前3位的品种为杂交臂形草、热研8号坚尼草和热引19号坚尼草,产量分别是20.172、18.587和16.962t/hm2;15个种质生产性能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研8号坚尼草、9号坚尼草、热研11号黑籽雀稗、9610雀稗、FSP2雀稗和10号狗尾草,它们品质优良,可在云南干热河谷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