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湿地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其开发、利用保护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从我国湿地保护管理的现状看,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管理在我国还仅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该文在分析我国湿地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借鉴有关经验,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存湿地有约40%的面积面临着严重退化的威胁,近50年来,因为人为活动丧失了至少40%以上的自然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污染的日益加剧等,导致湿地生态综合服务功能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湿地资源亟待保护与恢复。美国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对湿地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过程,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美国建立了湿地保护完整的法律体系,使湿地得到有效保护。本文对美国湿地保护管理有关的主要法律进行了介绍,对我国建立湿地保护的法律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美丽湿地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能力,就是要使我国自然湿地得到良好保护,逐步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一要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落实《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实施规划》,执行湿地保护补助政策,加强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推动各地谋划实施地方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努力扩大湿地面积。二要科学构建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发布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将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和省级重要湿地纳入禁止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4.
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湿地保护事业的全面发展。目前,全国约40%的天然湿地已经纳入较为有效的保护和管理体系之中,我国国际重要湿地数目达到21处,总面积达303万公顷,保护和恢复示范工程逐步展开,这些工作为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作出了突出贡献。湿地是野生动植物,尤其是许多珍稀濒危水禽的重要栖息地。同时,湿地作为功能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组成和延伸,它与森林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维系着物质、能量、信息的循环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湿地既保护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湿地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湿地资源的保护,建立了各级自然保护区和湿地保护区管理体系。但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文章分别从国家宏观管理体制和保护区管理机构微观方面提出了湿地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湿地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它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加强湿地保护工作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措施就是加强湿地保护区的建设,通过保护区管理工作的开展,从而对湿地起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快了湿地保护区的建设步伐。虽然目前我国各级湿地保护区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是各级保护区在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了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通过对我国东部7个省、自治区的10个典型的湿地保护区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指出当前我国湿地保护区取得的成绩以及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针对保护区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广东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东省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管理现状分析,指出广东湿地保护管理方面存在着保护管理机构和体制不完善、湿地权属不清、没有专门的执法队伍等问题,湿地资源也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外来物种入侵等威胁,并提出了湿地保护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加强对美丽湿地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能力,就是要使我国自然湿地得到良好保护,逐步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一要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落实《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二五"实施规划》,执行湿地保护补助政策,加强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推动各地谋划实施地方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努力扩大湿地面积。二要科学构建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发布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将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和省级重要湿地纳入禁止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发展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保护好我国湿地生态系统,对流域生态安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湿地保护网络中重要的一环,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并获得广泛发展。通过分析我国国家湿地公园的地理分布、类型和当前湿地公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智慧湿地公园管理系统、重视湿地文化发掘与保护和探索多渠道投资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湿地在淡水循环中发挥着重大作用,没有湿地就没有水。湿地资源最直接的产出是水,湿地在维护水资源的水质与水量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能给金沙湖水资源的天然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以及综合管理提供保障,并能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有效地保护好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11.
我国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地公园已成为我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我国湿地公园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湿地公园建设原则、动态管理和共管机制,使湿地公园成为我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一种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湿地的保护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是我国湿地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湿地类型以淡水沼泽和湖泊为主,总面积为673 78万hm2。在对东北地区的湿地面积、湿地资源特点、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东北地区的湿地资源现状,提出了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的湿地保护与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中国湿地保护与管理取得的重要成就;讨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行湿地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湿地保护立法历史、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湿地生态系统管理是国际湿地保护法的发展趋势。我国湿地保护立法可以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启蒙时期(1979—1992)、酝酿时期(1993—2002年)和初步发展时期(2003—)。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湿地保护法律体系,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都不太完善。湿地保护立法的发展趋势应是综合性框架立法,发展途径应是从湿地资源地方立法到调适性的湿地生态保护法体系的逐渐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及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中国湿地的特点、主要类型以及中国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湿地进行就地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已经开始对湿地进行实质性保护工作,特别是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和中国加入《湿地公约》以后,我国在湿地保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于历史原因和国情特点,目前的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面临很多问题。在保持和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是中国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我国高原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管理的现状,指出了高原湿地所具有的重大生态功能和面临的主要威胁及其变化,提出了加强高原湿地保护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湿地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价指标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对其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评价指标及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了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及其种类的基础上 ,提出了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有湿地面积172.8万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9.2%;有湿地野生动物30目59科297种,湿地高等植物112科253属613种,其中濒危重点保护物种70种.为保护好这些资源,本文在总结吉林省湿地保护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当前湿地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缺水严重、无序开发利用、缺乏资金保障、保护意识淡薄等;...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之称,湿地资源丰富,现有湿地面积156.33万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5%,湖北省湿地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笔者总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北省湿地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成就,并对湖北省湿地资源现状、湿地保护与恢复试验、湿地综合开发利用等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湖北省湿地资源保护与研究的优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查广州市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管理现状,提出以下建议: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应遵循保护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近期及中长期规划,健全湿地保护网络,加强湿地对环境影响的定性及定量研究,建立湿地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社会各阶层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