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橡胶林氮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国内外橡胶林氮素研究进展,分析橡胶林氮素研究的发展趋势,指出系统动态模拟与指导施肥相结合是今后橡胶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的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橡胶林养分循环的系统研究,综合考虑了全树各器官养分的需求、肥料的有效性及枯落物的归还量,采用SAS统计软件,对橡胶无性系PR107和RRIM600养分循环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和相关性分析,建立了橡胶树各月生物量增量模型、叶片养分含量与树体平均养分含量模型以及生产诊断施肥模型,模型精度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可进一步完善叶片营养诊断施肥诊断理论。  相似文献   

3.
3种母质砖红壤中钾素垂直运移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良  茶正早  罗微  华元刚 《热带作物学报》2012,33(10):1749-1757
为研究花岗岩、片麻岩和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上钾素垂直运移特征,试验设置施肥和不施肥处理,利用田间大型土壤溶液渗滤装置,定位抽取不同母质土壤在垂直距离20、60、100、200 cm处的土壤溶液,并对溶液中K+浓度变化做连续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可增加花岗岩发育的砖红壤中钾素(肥料中)垂直运移的距离,对片麻岩、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上钾素垂直运移影响不大;施肥后,肥料中的钾素在不同母质土壤中垂直运移的距离不同。试验期间,在片麻岩发育的土壤上肥料中的钾素运移到20 cm处需时12~17 d,最大可运移到100 cm处;在花岗岩发育的土壤上肥料中的钾素可运移到20 cm处,需时2~3 d;在玄武岩发育的土壤上肥料中的钾素无明显移动迹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烟叶含钾量研究现状及其提高途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朝文 《作物研究》2006,20(2):190-193
近年来,由于钾肥用量的增加,施肥技术的改进.我国烟叶含钾量有了一定提高,但尚未达到优质水平。从我国烟叶令钾量的现状、钾素在烟株内的积累与分配规律、影响因素、提高烟叶含钾量的技术途径四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我国烟叶含钾量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对今后进一步提高我国烟叶含钾量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春小麦钾素吸收、积累与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在不同密度和施肥条件下,对春小麦钾素的吸收、积累动态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春小麦全生育期内植株体内含钾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在苗期至分蘖末期最高,到完熟期降至一生中最低值。春小麦一生中吸钾高峰在分蘖末期。且因不同密度、施肥处理表现一定差异。高密度、高钾肥处理吸收钾素相对较多,而氮磷钾平衡配施处理对钾素的吸收量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且经济产量最高。春小麦一生中钾素的积累量与生育进程间的关系符合二次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6.
广东橡胶林生态效益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1983—1985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橡胶林能具有类似于热带次生林的小气候生态环境,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其土壤肥力能较快恢复以至有所提高,系统内物质循环能趋于动态平衡。实践证明,橡胶林人工生态系统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开发利用热带地区的经验是成功的,坚持合理的、高标准的开发和科学管理(如胶园的林网化、梯田化、覆盖化、良种化),植胶后能较快地出现新的生态平衡。在热带草原或荒山草坡植胶,会明显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即使以橡胶林更替低山丘陵区的热带次生杂木林,也不会引起当地生态环境变劣和经济收益下降。  相似文献   

7.
磷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大量营养元素,研究琼中橡胶林土壤磷储量及分布规律有利于指导施肥,并对热带地区主要橡胶林土壤磷循环研究具有特殊意义。对海南琼中6个龄级(5、10、15、20、25、30年)的橡胶林土壤(土壤分级:0~20、20~40、40~60、60~80、80~100 cm)进行调查采样,室内测试分析其磷含量,计算土壤各个层次的磷储量。研究结果表明:(1)琼中橡胶林土壤全磷含量为57.68 mg/kg ,有效磷含量为2.25 mg/kg,全P含量在土壤剖面中无明显的分布规律,有效P含量大致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减少;(2)琼中橡胶林土壤全磷总储量为843.25 kg/hm2,有效磷储量为32.12 kg/hm2。20~40 cm的全磷储量和有效磷储量均最大,分别占31.18%和28.18%。琼中橡胶林土壤总体处于缺磷状态,有必要增施磷肥或复合肥。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橡胶林下植被多样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双版纳国营农场和民营胶园的多个不同林龄和高中低不同海拔的橡胶林为研究对象,对橡胶林下植被多样性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发现,橡胶林下约有87科242属的340余种植物,禾本科(Gramineae)、豆科(Leguminosae)、菊科(Asteraceae)、蕨类(Pteridophyta)、大戟科(Euphorbiaceae)以及茜草科(Rubiaceae)等为出现物种数量、个体数量最多及出现频率最高的植物类群.橡胶林下植被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24~3.517,0.558~0.948和0.360~0.778.分析结果表明:橡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随林龄增加而降低;雨季植被多样性显著高于旱季;植被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国营农场与民营橡胶林植被多样性水平无显著差异;土壤养分可能也与植被多样性水平相关.该研究有助于认清橡胶林下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功能现状,为科学管理橡胶林和创建新一代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9.
海南岛胶园土壤的钾素状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测定海南岛各地不同母质发育的橡胶园土壤全钾、缓效钾、速效钾及胶树叶片钾素养分含量,结果表明,由玄武岩、浅海沉积物发育的土壤其钾素含量都很低,全钾量常低于0.3%,这类土壤的钾素供应能力极低,生长在这类土壤的橡胶树钾素营养不足,叶片含钾量仅0.75%左右,必须施用钾肥。由花岗岩、花岗-片麻岩、砂页岩、石灰岩等发育的土壤全钾、缓效钾都较高,速效钾含量最高可达100ppm以上,生长在这类土壤的橡胶树钾素营养一般是丰富的,叶片含钾量在1%以上,甚至高达1.6%,因此,一般不需施用钾肥,只有在氮磷极丰富或胶树开割投产多年后,或施用刺激剂采胶以提高产胶量,或更新后土地再利用时才要适当施用钾肥。  相似文献   

10.
从钾素营养的生理作用,作物不同基因型钾素营养研究现状,作物不同基因型钾素营养的机理研究三个方面综述了我国作物不同基因型钾素营养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对我国土壤含钾量现状和钾肥供应不足提出了几点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通过监测传统胶园与全周期种植模式胶园土壤的养分差异,探讨全周期种植方式对胶园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胶园内离树越近的位点,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量碳越低;除速效磷外,全周期胶园内离树越近的位点,土壤养分含量和微生物量碳越高。总体而言,全周期胶园土壤全氮、无机氮和微生物量碳低于传统胶园,但均没有达到显著差异,而其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高于传统胶园,其中速效磷含量达显著差异(P<0.05)。与传统胶园相比,全周期种植模式主要影响土壤养分和微生物量碳的分布特征,其中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亦相对较高,其他指标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2.
研究橡胶园土壤pH的分布状况,掌握pH变化对养分含量的影响,为橡胶园土壤养分高效利用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阳江农场胶园pH值范围是3.86~5.54,属强酸性土壤,pH值偏低对养分含量产生重要影响。pH值与速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与有机质呈极显著负相关性,与速效磷、全氮相关性不显著。另外,试验区养分含量普遍偏低,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主要在四级和五级水平,属缺乏。全氮和有机质含量主要在三级和四级水平,属中等水平。因此,建议在试验区施用适量的石灰来提高阳江农场胶园土壤的酸碱度,以利于土壤养分的释放。另外,还要重视有机肥的施用,提高土壤肥力,使土壤中各养分间达到动态平衡,以备橡胶树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3.
以间作胶园的土壤为材料,以单作胶园土壤为对照,采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分别测定其中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间作的9种豆科作物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了胶园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除间作凉薯和黎豆的土壤全氮含量略高于不间作土壤外)、全磷、速效磷含量及pH值,不同程度的增加了铵态氮、硝态氮、全钾及速效钾含量。说明成龄胶园间作豆科作物能改善土壤的硝态氮、铵态氮、全钾及速效钾含量,短时期内提高了土壤的供氮、供钾能力,但降低了土壤磷含量和土壤磷的供应能力。由此可见,在成龄胶园内进行间作,必须加强作物施肥,以实现土壤养分的收支平衡,维护土壤功能、保护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4.
胶园土壤化学肥力演变及与橡胶树营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橡胶园土壤化学肥力的演变及土壤养分含量与立地橡胶树叶片养分含量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胶园土壤植胶50多年后土壤肥力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有机质、全N、速效K含量有较大程度的下降,速效P含量则有降有增,总体土壤肥力下降。在植胶早期,植胶区土壤养分含量与叶片养分含量之间有极显著正相关性,而且土壤养分含量愈缺乏的地区,相关性愈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养分含量与立地胶树叶片养分含量的相关程度越来越小,目前近乎无显著相关性。由于橡胶树施肥以局部的穴施为主,加上有许多胶园修建梯田和环山行,较难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因此土壤分析结果只能作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全周期间作胶园间作花生的可行性,通过在全周期间作胶园大行间(20 m)距离橡胶树不同位置间作花生,并开展其生长、产量、品质、养分含量以及经济性状表现观测。结果表明,间作的花生均能正常生长和开花结果,并能获得一定的产量,其中行间距橡胶树(东)6 m至(西)8 m之间6 m范围内(相当于25%的胶园面积)间作花生的产量与单作花生无显著差异,间作花生的蛋白质与粗脂肪与单作花生均无显著差异。试验期间(2013年5~7月份),间作花生的全周期间作胶园的橡胶树平均每刀次单株干胶产量和单位面积干胶产量与不间作的全周期间作胶园无显著差异。在全周期间作胶园间作花生能提高胶园收益29.15%,达3 065.04元/hm2。这表明,在全周期间作胶园大行间间作花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德宏橡胶林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德宏橡胶林的78份土壤样本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橡胶林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德宏橡胶林土壤pH均值为4.83;土壤有机质、全钾、全氮和碱解氮养分较丰富,变异系数在16.53%~46.90%之间,呈中等变异性;但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普遍低,处于缺磷状态。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橡胶林土壤IFI值范围10.81~25.29,均值为17.24,属于中等以上肥力的土壤占到83.34%。采样区域肥力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盈江农场>瑞丽农场>畹町农场>遮放农场。综上,德宏橡胶林土壤肥力总体水平处于良好,应重视测土配方施肥,重点增施磷肥。  相似文献   

17.
目前,胶园间作研究多集中在幼龄胶园,而对成龄胶园研究不多,多局限在生产力、生态、水分、化感作用、营养元素的生物循环与能量流动及经济效益上,而很少把它作为一个完整的复合生态系统来研究橡胶树与间作作物之间养分竞争、水分竞争,而养分、水分资源协同高效利用的研究则更是少见。未来胶园间作的研究应着眼于成龄胶园,解决成龄胶园各组分之间的养分、水分竞争问题,着重探讨成龄胶园根系及其分泌物对养分、水分竞争的影响作用,阐明养分、水分竞争的机制,提高间作系统养分、水分利用率,为成龄胶园间作中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死皮病(TPD)是危害天然橡胶生产的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给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开展研究,提出了各种致病机理假说。本文作者着重分析了国内外胶园和橡胶树养分亏缺与死皮病发生的关系,提出了开展橡胶树养分循环的动态模拟研究,对于明了橡胶树养分生理需求规律及内部物质循环机制,指导生产上科学合理、按时按需施肥,维持胶园土壤地力、防止土壤酸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蚯蚓养殖对幼龄胶园土壤养分及橡胶树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探讨林下蚯蚓养殖对幼龄胶园土壤养分及橡胶树根系生长的影响。以牛粪作为原料,于 2017年4—11 月在 4 年生幼龄胶园铺设粪垄养殖蚯蚓,并测定土壤养分和根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铺设粪垄无蚯蚓养殖(WQ)和铺设粪垄蚯蚓养殖(Q)处理总体上可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土壤水分含量以及土壤 pH,而对土壤铵态氮、有机质、微生物活性及微生物群系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和 CK 相比,WQ和 Q 处理显著促进根的生长,并提高吸收根的比例(p<0.05)。综上所述,在幼龄胶园养殖蚯蚓短期内(半年)可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促进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讨林下蚯蚓养殖对幼龄胶园土壤养分及橡胶树根系生长的影响。以牛粪作为原料,于 2017 年 4—11 月在 4 年生幼龄胶园铺设粪垄养殖蚯蚓,并测定土壤养分和根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铺设粪垄无蚯蚓养殖(WQ)和铺设粪垄蚯蚓养殖(Q)处理总体上可显著提高土壤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和土壤水分含量以及土壤 pH,而对土壤铵态氮、有机质、微生物活性及微生物群系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和 CK 相比,WQ和 Q 处理显著促进根的生长,并提高吸收根的比例(p<0.05)。综上所述,在幼龄胶园养殖蚯蚓短期内(半年)可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促进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