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根据协整理论,通过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分析了海南省科研投入,固定资产投资与海南农业经济增长的均衡关系。结果表明:科研投入、固定资产投资与海南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均衡的关系,它们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海南省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海南农业如何凭借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契机取得更为长足的发展是当前海南农业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章以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分析海南省农业投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从投资的视角探讨促进海南农业增长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分工演进是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因素,农业分工抑制是导致农业发展滞后的根本原因。本文首先对分工思想进行历史性回顾,对其做了相关理论梳理和提炼,然后介绍了分工演进的一般过程,最后基于海南向高效农业的转型分析了转型中的分工演进,用实例说明了持续推进农业分工深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4.
在简要论述海南省财政支出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得出海南省的财政支出中用于支持农业生产的资金利用效率最高,对海南经济的贡献率最大,进而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海南农业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发展海南热带农业的重要性为出发点,结合热带农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信息内容,着重分析信息技术在海南农业上的应用动力,海南热带农业发展过程中对信息的需求,阐述海南农业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三要素生产率分析方法,对海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和总体评价。结果认为对海南农业总产值的贡献最大因素是劳动力,其次是机械动力,再次是资本投入。文中还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提高海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对海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影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影响的关联序为:农业贷款、乡镇企业贷款(0.838 2)>农业机械总动力(0.835 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0.796 4)>农村家庭从业人员(0.730 3)>粮食单位面积产量(0.701 1)>农业人口数(0.684 3)>农业生产总值(0.678 9)>耕地总面积(0.670 8)>粮食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0.644 4)。在此基础上,根据关联度的分析,对如何发挥主导因素的作用,提高海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析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文昌市发展条件与特点,在指出文昌经济发展的六大制约因素及四大潜在动力基础上,重点突出当地农业、旅游业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海南高效农业和优质农产品基地、海南东北部优越的度假旅游区、海南东北部高端生活休闲服务区、海南科教文明教育基地四大任务及五大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利用1982~2008年海南省的统计数据资料,用修正了的C-D生产函数模型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海南省农业GDP相对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弹性为-0.065 778,1982~2008 年间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产出的平均贡献率则达到了6.68%。因此,为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海南应该加大财政支农的规模并提高其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以1978-2013年海南人均GDP和城镇化率为样本,采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海南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建设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城镇化率每增加1 %,人均GDP增长约4.4 %。然而,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实证结果对促进海南城镇化建设和实现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生产近况及其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3-2008年全国31个省(区)主要粮食作物的总产、农村劳动力、农业物质生产条件、农业投入情况等数据,进行了相关、偏相关及逐步回归分析。2001-2008年我国粮食总产在不断增加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玉米,水稻、小麦起到了稳产的作用;水稻和玉米播种面积的增加、玉米单产的提高是近8年我国粮食总产增加的关键因子;乡村劳动力人数、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和治碱面积对我国粮食总产有重要影响。并提出了"稳定播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突出粮食大作物,明确区域重点;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业关键投入"的今后我国粮食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农业经济管理影响乡村振兴进程,其具体管理成效已发展成为影响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智慧化升级的重要动力。但当前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加上对农业经济前沿发展状况把握不够充分,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效率。因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以高质量、智能化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以皖江经济带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影响棉花种植面积的因素。结果证明:对皖江地区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加有积极作用的是棉花单位面积产量、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和农业机械总动力3个方面,其中棉花种植面积的变化对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变动较为敏感;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农村替代性收入、化肥使用量和国外棉花进口量则对皖江地区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加起到了抑制作用,其中棉花种植面积的变动对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农村替代性收入和国外棉花进口量的变动比较敏感。综合研究结果及近年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分别从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方面提出扩大安徽省棉花种植面积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杰  刘从九 《中国棉花》2018,45(11):1-5
以皖江经济带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影响棉花种植面积的因素。结果证明:对皖江地区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加有积极作用的是棉花单位面积产量、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和农业机械总动力3个方面,其中棉花种植面积的变化对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变动较为敏感;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农村替代性收入、化肥使用量和国外棉花进口量则对皖江地区棉花种植面积的增加起到了抑制作用,其中棉花种植面积的变动对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农村替代性收入和国外棉花进口量的变动比较敏感。综合研究结果及近年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政策,分别从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两方面提出扩大安徽省棉花种植面积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休闲农业在国内外的蓬勃发展,海南也开始了休闲农业的有益尝试,但是缺乏特色和市场竞争力,休闲农业的整合营销已经成为旅游城市之间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分析海南休闲农业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海南休闲农业整合营销的策略,以此提高海南休闲农业的形象,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促进海南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棉花生产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78—2011年相关数据,首先对我国棉花的生产能力概况进行简单描述,然后对影响我国棉花生产能力的因素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棉花种植面积波动较大,整体呈减少趋势;棉花总产量和单产增加趋势较为一致,总产量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产水平的提高;棉花生产安全程度不高,自给率较低,供求矛盾突出,缺口较大;我国棉花实际产量与种植面积、成灾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种子量存在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则表明了我国棉花实际产量与种植面积、成灾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之间存在不显著的短期误差修正机制。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2009年台风“凯萨娜”的特点和对海南南部设施农业的影响,并提出了海南南部设施农业防御台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良好农业规范的基本概念 近年来,随着化肥、农药、良种农业机械等增产要素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广泛使用,农业生产总量明显增长。但伴随大量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当,所引起的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有毒、  相似文献   

19.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其发展状况如何 ,代表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农村进入市场经济后 ,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具体运作就是用市场机制来发展、完善自己并为社会服务 ,克服计划经济时等、靠、要的思维方式。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生产由市场支配 ,价格由市场决定。在农机管理领域 ,要建立农业机械化宏观调控机制 ,以解决农机化市场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如规范市场、健全法规、农机目标的明确等。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决定和影响着农业机械运营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目前 ,我国人均占…  相似文献   

20.
从海南特色优势出发,论述发展海南特色农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海南可以依托体制优势,实施大企业带动大农业;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依托农业科技资源优势,发展热带高效农业;依托旅游资源优势,发展观光农业;依托海洋资源优势,发展养捕业;依托岛屿经济资源优势,合理布局产业结构,优化农产品产业链;依托琼台农业合作资源优势,促进海南农业的换代升级;依托畜牧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还应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不断提升海南农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