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菠萝蜜高产园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菠萝蜜高产园0~20、20~4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菠萝蜜高产园0~20 cm土层大量元素速效养分高于临界值,中量元素低于临界值,微量元素除有效B外均高于临界值,部分试验结果偏低。随土层加深,除有效B含量增加外,其余养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利用变异系数反映受外界环境和养分补充程度影响下土壤养分变化快慢的特征。0~20 cm土层全P,20~40 cm土层速效P,各土层全K、速效K、交换性Mg、有效S、微量元素变异系数较大,含量变幅较大。  相似文献   

2.
以香草兰花芽和叶芽功能叶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香草兰花芽分化期矿质元素含量动态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在香草兰花芽分化期,叶芽和花芽功能叶N含量呈上升趋势,P、K呈下降趋势;Mg、Mn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Cu、Zn反之;Ca、Fe、B含量波动频繁且花芽和叶芽功能叶变化不一致。整个香草兰花芽分化期中,花芽功能叶N、P、K含量均低于叶芽功能叶,Mg、Mn、Cu、Zn含量高于叶芽功能叶,二者的Ca、Fe、B含量呈高低波动,无统一规律。  相似文献   

3.
对海南省典型咖啡种植园土壤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咖啡种植园土壤大量元素仅全氮含量高于临界值,全磷、全钾含量均低于临界值,而速效养分高于临界值。Ca、Mg、B元素含量缺乏,S、Fe、Mn、Cu、Zn元素含量丰富。  相似文献   

4.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河口县8个香蕉种植区的194个土壤样品的养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1.6%的土样pH值在正常范围内;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镁低于临界值20 g/kg、90 g/kg、10 mg/kg、100 g/kg、50 mg/kg的土样分别为23.2%、30.4%、59.3%、75.8%和63.9%;所有土样的有效铁、锌含量均高于临界值;少数样品的交换钙、有效铜、锰含量低于临界值。据此提出河口县香蕉园相应的施肥建议,对指导香蕉的合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集华南荔枝主产区荔枝园土壤样本470个,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指标对土壤性质进行评价,并对各产区土壤性质进行对比,进一步探讨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南荔枝园土壤普遍酸性强,90%以上果园土壤为酸性和强酸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整体处于低水平,保水保肥能力弱。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及有效钼含量处于中低水平,交换性钙和镁及有效硼处于低水平,而有效磷、有效锌含量适中,有效硫和有效铜含量丰富。整体上荔枝园土壤养分肥力偏低且不均衡。不同产区土壤养分肥力差异较大。海南产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锌含量最高;云南产区速效钾、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铜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区,而有机质、有效磷、有效硫、有效钼含量最低;广东产区则土壤有效硼含量最高。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多种性质之间关系密切。其中,pH和交换性钙、交换性镁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之间,有效铜和有效锌之间,速效钾与交换性钙之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针对华南荔枝园土壤酸性强及养分不均衡的问题,建议重视土壤pH改良,加强有机肥的施用,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并增加钙、镁、硼肥。  相似文献   

6.
林地转变为茶园的土壤pH及养分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铁观音主产区安溪县10个乡镇38个茶园表土及相邻的林地进行调查,研究林地转变为茶园后土壤pH及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林地转变为茶园后土壤pH每年平均下降0.031个单位,由林地土壤的4.81下降到茶园的4.17,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与林地相比,茶园土壤pH在4.0~4.5区间的样本比例增加27.0%,pH<4.0样本比例增加36.8%,并显著提高交换性酸、交换性氢、交换性铝含量。林地转为茶园后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0.29 g·kg-1、33.39 mg·kg-1、59.06 mg·kg-1、29.75 mg·kg-1,土壤C∶N下降5.67,均达显著差异水平。随着茶园植茶年限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显著上升,土壤pH变化量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变化量呈显著负相关,茶园土壤pH若下降1个单位,土壤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平均可累积63.92、52.45、55.84 mg·kg-1,其中茶园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已达到环境临界值,存在对环境造成磷素污染的风险。调查结果表明,安溪县茶园增加有机肥的投入,并进行针对性配方施肥,可减缓茶园土壤酸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广西主要蕉园土壤肥力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调查广西南宁、崇左、玉林、钦州、北海等香蕉主产区主要蕉园土壤养分状况,评估其土壤肥力状况,为广西香蕉植区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86.7%蕉园土壤pH低于5.5; 53.4%蕉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20 mg/kg;66.7%蕉园土壤碱解氮低于100 mg/kg; 53.3%土样有效磷含量低于5.0 mg/kg; 73.7%蕉园土壤速效钾低于100 mg/kg; 80.0%蕉园土壤交换性钙高于250mg/kg; 46.7%蕉园土壤处于镁素缺乏状态(小于50 mg/kg); 53.3%蕉园土壤有效硼在0.50~1.00 mg/kg,但仍有46.7%土壤有效硼含量低于临界值(0.5mg/kg);所有调查土壤有效铁含量均高于土壤临界值(4.5mg/kg),且46.7%处于极丰富状态;53.4%蕉园土壤有效锰低于临界值(10mg/kg);6.67%蕉园土壤有效铜低于临界值(0.2 mg/kg),80.0%蕉园土壤有效铜含量处于丰富或极丰富水平;所有调查区蕉国土壤有效锌含量均高于1.0 mg/kg,73.3%以上蕉园土壤有效锌达到极高水平.土壤酸性强、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氮磷钾镁硼锰含量低是当前广西蕉园的主要土壤养分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海南西部儋州、昌江、白沙,北部临高、澄迈和定安,主要甘蔗产区0~20cm土层共85个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蔗区土壤pH值平均为4.50,88.23%的样品pH值5.5;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3g/kg,38.82%的样品有机质含量小于10g/kg;62.35%的样品碱解氮含量低于60mg/kg;38.82%的样品有效磷含量小于10mg/kg;78.82%的样品速效钾含量小于50mg/kg;60.0%的样品交换性钙含量小于450mg/kg;80.0%的样品交换性镁含量小于120mg/kg;28.24%的样品有效硫含量小于12mg/kg;83.53%的样品有效硼含量低于临界值;蔗区土壤有效锌含量和有效铁含量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9.
研究施用酸性土壤改良营养液后大棚酸性土壤交换性钙、镁和有效态铜、锰、锌、铁含量的变化趋势。依照有关标准和土壤农化分析方法,测试了不同月份土壤pH值、交换性钙、镁和有效态铜、锰、锌、铁含量。结果表明:与对照区相比,酸性土壤改良营养液能有效提高试验区土壤pH值;随着改良液施用时间延长,试验区土壤交换性钙、镁和有效铁含量呈上升趋势;试验区土壤有效锌、铜、锰含量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0.
采用池栽试验,以潮土和砂姜黑土为对象,研究淹水胁迫下不同土壤类型速效养分变化及玉米苗期养分吸收分配的特征。结果表明,淹水胁迫导致两类土壤速效氮含量显著下降,随着淹水时间延长降低幅度增大;土壤速效磷含量呈倒抛物线型,在淹水3 d达最低值;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潮土速效钾含量呈曲线上升趋势,砂姜黑土速效钾含量呈线性增加趋势。玉米养分及干物质的累积量和产量随着淹水时间延长而降低,氮、磷、钾的累积量分别降低21.37%~72.22%、22.00%~42.10%和11.71%~60.36%;干物质的累积量下降37.49%~57.17%;玉米产量下降9.05%~30.15%,砂姜黑土的下降幅度大于潮土。淹水减少了叶片和茎秆的养分及干物质累积量,增加了茎秆中的养分和干物质分配比例,平均增加25.95%和43.34%。  相似文献   

11.
对湖南省194个典型茶园土壤微量元素有效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茶园土壤有效态zn、Cu、Mn、Fe含量分别为1.94mg/kg、151.23mg/kg、85.95mg/kg、7.07mg/kg;有效铁的含量较丰富,98.5%茶园土壤有效铁含量〉10mg/kg;有效铜、有效锰、有效锌的含量相对偏低,低于临界值的茶园分别占32%、28.4%、12.4%。有效铜、有效锰与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Zn和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海南岛东寨港红树林盐土(酸性硫酸盐土)的理化性状。结果表明:各土层土粒密度平均值为2.2g/cm3,剖面上不同深度间变化小,有缓慢的下降趋势;平均土壤容重1.2g/cm3,大多数介于1.1~1.5g/cm3之间,属于粘质土壤;平均土壤含水量17.7%,不同土层无规律变化,剖面上绝大部分土层的土壤孔隙度在30%~60%之间,平均47.2%;土壤pH值为4.,平均有机质含量(质量分数)w为130.10g/kg;土壤水溶性盐分平均含量15.03g/kg(9.15~16.60g/kg),硫酸根含量w(SO42-)平均为0.990g/kg,远高于当地其它土壤;平均有效磷含量为3.690mg/kg;水解性氮在不同深度的土壤剖面中分布无规律,平均值为49.022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高,平均值高达127.445mg/kg;土壤有效硫含量高,平均值高达118.740mg/kg,都明显高于其它土壤。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德宏橡胶林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德宏橡胶林的78份土壤样本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橡胶林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德宏橡胶林土壤pH均值为4.83;土壤有机质、全钾、全氮和碱解氮养分较丰富,变异系数在16.53%~46.90%之间,呈中等变异性;但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普遍低,处于缺磷状态。土壤肥力综合评价结果:橡胶林土壤IFI值范围10.81~25.29,均值为17.24,属于中等以上肥力的土壤占到83.34%。采样区域肥力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盈江农场>瑞丽农场>畹町农场>遮放农场。综上,德宏橡胶林土壤肥力总体水平处于良好,应重视测土配方施肥,重点增施磷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田间与盆栽对比试验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豆连作胁迫下钼营养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连作年限播前土壤有效钼的含量低于正茬。不同生育期各连作年限土壤有效钼的变化趋势和植株钼的积累特征与正茬相似,但含量低于正茬,且在盛花期土壤有效钼降到钼营养临界值(0.1mg/kg)附近,结荚期低于临界值。结荚期连作大豆土壤和植株钼营养与根瘤固氮、植株氮营养及产量间相关显著或极显著。上述结果说明,连作胁迫导致的钼营养亏缺可能是连作大豆产量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本文还探讨了连作大豆土壤有效钼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分处理对春玉米生态指标、耗水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以春玉米为试验材料,通过防雨棚测坑种植,人工严格控制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处理,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玉米植株生态指标、耗水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抑制了玉米的生长发育,高水分处理均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株高及茎粗;轻度胁迫对各项指标影响不大,随着胁迫的进一步加深,各项生态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低水分处理产量明显降低,耗水量较小,后期植株衰老加速,成熟期提前;高水分处理存在奢侈性蒸腾蒸发,耗水量最高,产量低于轻度胁迫处理。通过产量与耗水量对比分析,确定当地春玉米适宜土壤水分指标控制下限。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结果表明,在被测定的12种甜菜土壤养分含量中,有10种养分含量低于对照(麦地).其中,碱解氮,有效镁和有效锰的差异较大,其差值分别为26ppm、11.5ppm和7.4ppm,其余差异不大;在甜菜营养生长期内,分别测定了甜菜与对照土壤的微生物总量、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及消长动态;土壤碱解氮含量和耕层地温对细菌数量有一定的影响;甜菜土壤的3项酶活性均低于同期的对照。在甜菜吸收氮素的高峰期,土壤中脲酶活性亦明显增强,达到1.22NH_3-Nmg/g土。在幼苗期至糖分积累期,磷酸酶活性与甜菜苗龄呈正相关关系(r=0.9223 ̄*)。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连作对百香果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以种植0(未种植)、1、2、3 a的百香果根际土壤为材料,分析连作百香果对土壤理化指标、自毒潜力、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对连作百香果根际土壤病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百香果根际土壤pH呈显著下降趋势,土壤总氮、磷、钾含量变化较小,而有效性氮、磷、钾含量及有机质含量呈上升趋势。自毒潜力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0 a,未种植)相比,种植1、2、3 a的百香果根际土壤对受体莴苣的抑制率分别为39.84%、54.36%、61.83%。微生物数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百香果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与放线菌数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而真菌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百香果种植土壤的年限与土壤pH、细菌、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及真菌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微生物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9种不同类型的真菌,其中真菌BXG 3、BXG 7、BXG 9可显著影响百香果的正常生长;鉴定结果表明,真菌BXG 3、BXG 7、BXG 9分别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棕黑腐质霉菌(Humicola fuscoatra)和毛栓菌(Trametes hirsu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