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铵硝配比对巴西香蕉生长和氮素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培法,在等氮条件下设置5种不同铵硝配比处理,探讨不同铵硝配比对巴西香蕉幼苗生长及其氮素营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条件下,适当地提高铵态氮比例可以提高香蕉的生物量;铵硝比为10∶90最适合香蕉的生长;增铵促进根系的生长,根系中铵、硝含量分别与培养液中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有关。香蕉幼苗中氮的含量、累积量与铵硝配比有关,增加铵的比例地上部分氮含量和累积量高于全硝处理,促进氮的吸收和利用;铵硝配比影响香蕉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以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硝酸盐含量与硝酸还原酶活性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香蕉生长早期适当增加铵态氮供应可以促进香蕉根系的生长,有利于香蕉的早发、稳长。  相似文献   

2.
利用15N标记研究铵态氮与硝态氮对大豆的营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农47为材料,采用15N示踪技术,利用组培的方式进行了铵态氮与硝态氮营养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无菌条件下,以NH4+-N为唯一氮源大豆表现出了铵盐毒害;以NO3--N和混合态氮作为氮源时,大豆可以正常生长.以混合态氮为氮源植株总生物量最大,以NO3--N为氮源次之,以NH4+-N为氮源的处理生物量最小,不同形态氮之间生物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随氮素水平增加,外源氮在植株中比例增加,当培养基中NH4+-N与NO3--N比例为1∶1时,大豆吸收NH4+-N与NO3--N比例为1.5∶1,叶片、茎、根NH4+-N与NO3--N吸收比例分别为1.6∶1、1.4∶1和1.6∶1,说明硝态氮的存在能够解除铵盐毒害并促进大豆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比较Ca_3(PO_4)_2模拟磷胁迫条件时3种氮处理(NO_3~--N、NH_4~+-N、NO_3~--N+NH_4~+-N)对玉米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KH_2PO_4处理相比,磷胁迫处理时,硝态氮、铵态氮及铵硝混合营养处理的玉米整株生物量分别降低38.1%、17.4%和20.8%;与此同时,铵态氮处理的玉米植株全氮、氮素累积量、有机氮及硝态氮含量显著升高,而硝态氮处理时全氮、氮素累积量、有机氮显著降低,硝态氮含量无明显变化;此外,与硝态氮及铵硝混合处理相比,铵态氮处理的玉米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幅度最大,而游离氨基酸、脯氨酸含量下降幅度最小。因此,本试验中,铵态氮处理的玉米更耐磷胁迫,表现为增加了氮的吸收和积累以及增强可溶性蛋白降解为氨基酸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咖啡氮肥肥料有效性,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NH4+和NO3- 2种不同形态氮吸收速率、5种铵硝比例(10∶0、7∶3、5∶5、3∶7、0∶10)对咖啡生长及其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素对咖啡的生长影响差异显著,铵硝混合营养下咖啡的生长明显优于单一形态氮素处理。在单一形态氮素条件下,咖啡对NH4+的最大吸收速率大于对NO3-的最大吸收速率;当2种形态氮素同时存在时,铵态氮会抑制硝态氮的吸收,硝态氮促进铵态氮的吸收;铵态氮促进地上部分生长,但浓度过高反而抑制地上部分生长;硝态氮的增加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但抑制了咖啡地上部分的生长。因此,在咖啡苗期,铵硝比例控制在7∶3~3∶7有利于咖啡生长。  相似文献   

5.
氮素形态对冬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营养液培养试验研究了硝态氮(NO3-)和铵态氮(NH4+)不同搭配比例对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设5个处理:NO3-:NH4+分别为100:0(N1)、75:25(N2)、50:50(N3)、25:75(N4)和0:100(N5)。结果发现,与N1处理相比,油菜幼苗干重、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氮(N)含量及N积累量、硝酸还原酶活性等指标均以N2处理最高,之后随着营养液中NH4+比例的升高而显著降低。而光合色素含量、铁(Fe)和锰(Mn)浓度却随营养液中NH4+的添加而显著升高,锌(Zn)浓度随NH4+的添加而显著降低。说明中双9号属于喜硝态氮的作物,在供应NO3-时搭配适量的NH4+更有利于其生长,但是当NH4+比例超过50%时,则会显著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6.
不同氮源条件下橡胶树小苗NH4+和NO3-的吸收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改进常规耗竭法,研究(NH)SO4,KNO3,NH4NO3三种氮源条件下橡胶树小苗对N4+和NO3-的吸收特性.结果表明:不论是单一氨源(NH4+-N或NO3--N)还是NH4+-N和NO3--N的混合氮源,橡胶树小苗对NH4+的吸收量均大于NO3-的吸收量,其差异在浓度大于0.5 mmol/L的混合氮源下达显著水平.混合氮源条件下,不论是NH4+还是NO3-的吸收量,均比单一氮源条件下的大,且其差异分别在浓度小于1.25 mnlol,L(NH4-)和0.25 mmol/L(NO3-)时达显著水平.吸收动力学特征表现为,单一氮源条件下,橡胶树小苗对NH4+的最大吸收速率和离子亲和力大于NO3-,表明小苗更喜好NH4+-N.而在NH4+-和NO3-N的混合氮源条件下,橡胶树小苗吸收NH4+的Vma值和离子亲和力都较单一氮源时高;吸收NO3-的Vma和KmI值都有所下降,但Km值的下降幅度比Vma值的大,说明混合氮源条件能同时促进橡胶树小苗对NH4+和NO3-的吸收.与单一NH4++N营养相比,橡胶树小苗可能更喜好NH4+-N和NO3--N混合营养.用LB法和H法2种方法处理数据,橡胶树小苗吸收NH4+和NO3-的动力学特性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H法所得的参数值Vma和Km普遍略大于LB法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根系氮代谢特征及其吸收能力的差异,明确小麦氮高效利用的生理机制,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氮高效小麦品种漯麦18和氮低效小麦品种西农509的根系氮代谢特征和对NO-3、NH+4吸收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漯麦18的根系GS活性、硝酸还原酶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西农509;而西农509的根系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高于漯麦18;漯麦18根系对NO-3、NH+4吸收的最大吸收速率(Vmax)显著高于西农509;漯麦18根系对NO-3、NH+4的亲和力(以Km的倒数衡量)低于西农509。结果说明,氮高效型小麦品种根系对NO-3、NH+4的吸收能力和同化能力均显著高于氮低效型小麦品种;小麦根系对NO-3、NH+4的吸收和同化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芝麻苗期生长对氮素形态和配比的要求,明确芝麻氮肥施用适宜的铵硝比,以长江流域主栽芝麻品种中芝13和黄淮流域主栽芝麻品种漯12为材料,采用室外营养液培养方式,根据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摩尔浓度比例的不同设置7个处理(10∶0、9∶1、3∶1、1∶1、1∶3、1∶9、0∶10),定期测定和分析营养液p H值、植株生物量、根系形态参数、地上部和根部养分(N、P、K、Ca、Mg)浓度、游离NH_4~+-N和NO_3~--N浓度等。结果表明:高比例NH_4~+-N处理(10∶0、9∶1和3∶1)显著抑制了芝麻苗期生长,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枯焦、根系粗短,甚至死亡,随着NH_4~+-N比例的增加,抑制程度越明显。两个芝麻品种对NH_4~+毒害的耐受能力不同,中芝13更耐受NH_4~+毒害。铵硝配比1∶9时,两个芝麻品种植株生物量达到最大值,根系最为发达,根际p H值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其中,中芝13整株干重、总根长和根系总表面积较完全NO_3~--N处理(0∶10)分别显著增加了47%、29%和15%,植株地上部和根系N、P、K浓度较完全NO_3~--N处理分别增加了5%、17%、9%和10%、32%、13%;铵硝配比1∶9对漯12的生物量及养分吸收利用与完全NO_3~--N处理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因此,适当加入铵态氮可以提高芝麻苗期生物量,促进根系的生长,铵硝比为1∶9较适合芝麻幼苗的生长及养分的吸收。在芝麻田间氮素施肥中,建议以NO_3~--N为主,同时根据芝麻品种特性及土壤供氮等条件合理配施NH_4~+-N。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培方法在5种不同铵硝配比下,研究不同氮形态及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生长、结瘤固氮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不同铵硝配比对大豆植株生长、产量、生物固氮及氮效率等影响显著,随硝氮比例增加,植株生物量、籽粒产量、结瘤固氮及氮效率等指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铵硝比25:75处理效果最佳,总体表现为铵硝比25:75≥0:100>50:50>75:25>100:0。较高铵硝比(≥50:50)严重抑制了大豆根系的伸长生长、根瘤的形成及其固氮酶的活性,从而降低了生物固氮的贡献率,最终导致大豆产量及氮素效率的降低。接种根瘤菌显著增加大豆产量和籽粒含氮量,并与铵硝比之间存在协同效应。铵硝比为25:75时接种根瘤菌,氮效率最高,最有利于大豆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形成。研究结果对优化大豆水培营养液配方以及指导农田生产中氮素合理施用均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稻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吸收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采用水培方法, 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期对铵、硝态氮的吸收特性。水稻虽为较强的喜铵作物,累积吸收的铵态氮多于硝态氮,但并不完全依赖于铵态氮。在铵、硝态氮等量共存条件下,水稻对铵、硝态氮的相对吸收量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从移栽到分蘖终期的营养生长期,吸收的铵态氮多于硝态氮,占营养生长期吸氮总量的68.9%;铵态氮营养主导作用在分蘖期表现得更为明显。从拔节到成熟的生殖生长期,两者的吸收比例在1左右,趋于稳定,可以同等有效地吸收铵态氮和硝态氮。在施肥实践中,应充分考虑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吸收铵态氮、硝态氮的营养特点,合理调控土壤中铵、硝态氮比例,以满足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各种氮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硝态氮供应对小麦根系形态发育和氮吸收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给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及氮高效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以秦麦11号和宁麦9号作为供试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硝酸盐对小麦根系形态发育特征和硝酸盐吸收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浓度范围内,NO3-可增加小麦总根长和根尖数,促进根系生长;当NO3-浓度超过2 mmol/L时,总根长和根尖数受到强烈抑制,但由于根系平均直径的增加,根系总体积并未明显减少。两个供试小麦品种之间根系NO3-含量并无明显差异,而两个品种的叶片NO3-含量在介质NO3-浓度超过10 mmol/L时表现出了明显差异。叶片、根系NO3-含量与根冠比之间的关系可用一次函数来进行描述,与根长、根尖数之间的关系可用二次函数来进行描述。与宁麦9号相比,秦麦11号的NO3-吸收具有更高Vmax值和Km值,这可能与两个供试小麦品种根系形态特征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改进的常规耗竭法,对橡胶树幼苗吸收H2PO4-的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橡胶树幼苗对营养液中H2PO4的吸收动力学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分别采用Lineweaver-Burk方程、Eadie-Hofstee方程、Hanes方程处理数据,结果显示拟合程度最好的是Lineweaver-Burk方程。橡胶树品系热研7-33-97芽接籽苗的吸收动力学参数Vmax与Km值均为最大,吸磷能力明显高于品系RRIM600实生苗和GT1实生苗,且吸收速率达到最大吸收速率时对环境中磷浓度的要求也最高,在一定的发育时期内,随着苗龄的增加,Vmax有减弱的趋势,Km值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水稻根系细胞膜H+ ATPase对铵硝营养的响应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两相法分离了铵态氮(NH4+ N)和硝态氮(NO3- N)营养下水稻苗期根系的细胞膜,并测定了细胞膜上H+ ATPase的水解活性,以期阐明水稻根系细胞质膜上H+ ATPase对不同氮素形态的响应差异。两相法分离的细胞膜纯度达到95%以上。在离体条件下,NH4+ N营养的水稻根系细胞膜H+ ATPase的水解活性和H+ ATPase的Km和Vmax均显著高于NO3- N营养。NH4+ N营养的水稻根系细胞膜H+ ATPase最适pH值为6.0,而NO3- N营养的在pH 6.2左右。Western blot结果表明,NH4+ N营养的水稻根系细胞膜H+ ATPase浓度显著高于NO3- N营养的H+ ATPase。说明NH4+ N营养的水稻根系细胞膜H+ ATPase活性高是因为单位细胞膜上的H+ ATPase分子数量大于NO3- N营养,并且在NH4+ N营养的水稻根系细胞膜上可能存在着与NO3- N营养不同的H+ ATPase的同工酶。因此,NH4+ N营养的水稻根系细胞膜H+ ATPase活性高很可能是水稻根系对铵态氮营养的一种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苗期根系的NO3-、NH4 吸收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给氮素高效利用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3个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秦麦11、扬麦9号、扬9817)苗期根系NO3^-、NH4^+吸收动力学特性的差异及培养液中添加NH4^+对根系NO3^-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苗期根系对NO3^-和NH4^+吸收的最大速率(Vmax)和亲和力(1/Km)有显著差异,表现趋势均为:秦麦11>扬麦9号>扬9817。氮高效品种苗期根系对NO3^-、NH4^+的吸收显示出了较为明显的优势,而且对NH4^+的吸收动力学参数均大于对NO3^-吸收的参数。NH4^+的存在明显抑制了根系对NO3^-的吸收,主要表现为对NO3^-吸收速率(Vmax)的影响.而不是对亲和力值(1/Km)的影响。表明根系氮素吸收动力学特征的测定可以作为确定高产优质小麦最适施氮量的参考依据,同时亦可作为小麦育种高世代材料选育氮高效吸收小麦品种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用1.0和2.0mmol/L的硝酸镍处理水稻幼苗2d后,再用稻白叶枯细菌(Xanthomonns oryzae pw.oryzae)挑战接种,14d后调查病情,发现病斑长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2.1%和48.0%,说明硝酸镍能诱导水稻幼苗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生理指标测定及同工酶电泳结果表明,两种浓度的硝酸镍处理均能明显提高叶片中POD、PPO和PAL活性以及木质素含量,大部分POD同工酶带和4条PPO同工酶带增强,提示硝酸镍对水稻抗白叶枯病的诱导效应可能与POD、PPO和PAL活性以及木质素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An enzyme which hydrolyzes the rhamnose from ∞-solanine was isolated and partially purified by ammonium sulfate precipitation from the peels of Kennebec and Wauseon potatoes. Enzyme activity was found to be present in the 60 to 80% ammonium sulfate fraction. Enzyme activity was increased by the use of non-ionic detergents with a mixture of Triton X-100:Triton CF-54 (2:1, w/w) providing the greatest increase in activity. The pH optimum for the rhamnosidase for both varieties was found to be 6.0 while of the temperatures evaluated 42 °C was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The effect of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on enzyme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for both varieties and the Vmax and Km were calculated from Lineweaver-Burke double reciprocal plots. The Vmax and Km for the Kennebec and Wauseon rhamnosidases were found to be 0.27 mg/ml and 5.4 x 10-4 M and 0.48 mg/ml and 8.2 x 10-4 M,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7.
橡胶园土壤中无机氮形态和含量呈现季节性的动态变化,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氮肥用量进行田间试验,分析早期施肥后橡胶园土壤中氮素运移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土壤中矿质氮素的运移特点有所不同,但均以垂直运移为主;土壤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在不同层次的水平迁移主要在30 cm以内;各施肥处理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均存在明显的向下迁移,铵态氮主要迁移至40~60 cm深度,常规施肥、减量20%处理铵态氮含量分别达到209.43 mg/kg、133.32 mg/kg;硝态氮主要迁移至20~40 cm深度,常规施肥和减量20%硝态氮含量分别为127.21 mg/kg和114.29 mg/kg;不同施肥处理无机氮向下的迁移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减量40%施肥的无机氮在深层土壤中低于常规施肥和减量20%施肥处理,进一步减少了无机氮的向下淋溶损失;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矿质氮的主要形式为铵态氮,施肥增加了硝态氮的占比,这可能与氮肥输入以及土壤pH有关。  相似文献   

18.
6种基质复合拮抗菌发酵液对香蕉幼苗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添加拮抗菌4-L-16和T3-G-59的6种基质发酵液对香蕉幼苗的促生作用,在盆栽条件下,以麦麸、豆饼、花生饼、菜籽饼、芝麻饼、花椒饼为发酵基质,分别研究了不同发酵液对香蕉幼苗地上部和根系生长、植株生物量和叶片生理性状的影响。6种基质发酵液对香蕉幼苗均有显著的促生作用,添加拮抗菌的不同基质发酵液对香蕉苗的促生作用更为显著。综合对比香蕉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以菜籽饼拮抗菌发酵液处理为最佳,豆饼、花生饼拮抗菌发酵液处理次之。豆饼、花生饼、菜籽饼拮抗菌发酵液处理的香蕉根冠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这3个处理的香蕉根系生长更为发达,形态构成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