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扫描电镜观察到甘蓝(BrassicaoleraceaL.)自交不亲和系02-E1柱头上不能萌发的花粉在授粉后18小时内就会萎缩变小直至干瘪。能够萌发的花粉从一个萌发沟萌发后,另外两个萌发沟就自动萎缩,其花粉管有的扭曲不能伸入乳突细胞,仅少量花粉管能伸长进入花柱。经过5%NaCl溶液处理后的甘蓝自交不亲和系的柱头表膜乳突细胞或皱缩或破裂,花粉粒很容易萌发并长出花粉管,然后花粉管穿破乳突细胞壁而伸入花柱完成受精作用。  相似文献   

2.
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经过处理的甘蓝自花授粉花期柱头和蕾期柱头 ,发现花粉粒在柱头上的萌发及花粉管在柱头表面和花柱中的生长情况有很大差异。自交不亲和系花期柱头有少量的花粉粒萌发 ,并在柱头表面发生严重的胼胝质反应且花粉管的形态不正常 ,要么弯曲、要么背向生长 ,不能穿越乳突细胞壁 ;而自交亲和系花期、蕾期和自交不亲和系蕾期的柱头上 ,花粉粒几乎都能萌发长出花粉管 ,并能穿过花柱到达子房。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花柱中的花粉管数量可以省时、省工、直观快速鉴定甘蓝自交不亲和性  相似文献   

3.
以甘蓝对甘蓝型油菜授粉后,观察花粉在柱头上附着、萌发,花粉管在柱头表面和花柱中生长,以及杂种早期的胚胎发育。结果表明,该杂交组合的主要障碍在于杂交不亲和,表现在甘蓝花粉粒很难在甘蓝油菜柱头上萌发以及萌发的花粉管难于穿过沉积有胼胝质的柱头乳突细胞。这种不亲和反应与孢子体自交不亲和反应在形态上十分相似。初步提出了解决该杂交组合不育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4.
萝卜自交不亲和特性的荧光快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萝卜高代自交系为材料,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花期和蕾期自花授粉的柱头与花柱,结果发现自交不亲和与自交亲和材料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状况存在明显差异.自交不亲和材料花期授粉后柱头上出现严重的胼胝质反应,花粉很少萌发,即使萌发也不能正常生长,出现弯曲或背向生长,花粉管顶端膨大不能穿越柱头乳突细胞;自交亲和系萝卜单株花期、蕾期以及自交不亲和系单株蕾期授粉后花粉多数能够正常萌发并穿越柱头进入子房.对供试材料进行了田间自交亲和指数测定,结果与荧光显微镜测定法鉴定结果高度一致.因此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法可以准确快速鉴定萝卜的自交不亲和性,从而提高优良自交不亲和系选育效率.  相似文献   

5.
以萝卜高代自交系为材料,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花期和蕾期自花授粉的柱头与花柱,结果发现自交不亲和与自交亲和材料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状况存在明显差异.自交不亲和材料花期授粉后柱头上出现严重的胼胝质反应,花粉很少萌发,即使萌发也不能正常生长,出现弯曲或背向生长,花粉管顶端膨大不能穿越柱头乳突细胞;自交亲和系萝卜单株花期、蕾期以及自交不亲和系单株蕾期授粉后花粉多数能够正常萌发并穿越柱头进入子房.对供试材料进行了田间自交亲和指数测定,结果与荧光显微镜测定法鉴定结果高度一致.因此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法可以准确快速鉴定萝卜的自交不亲和性,从而提高优良自交不亲和系选育效率.  相似文献   

6.
以大花君子兰(Clivia miniata)为试验材料,研究NaCl溶液对君子兰自交不亲和性的克服作用。应用2%、4%、6%、8%、10%等5种浓度NaCl溶液处理君子兰雌蕊柱头,统计坐果率,计算亲和指数;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花粉管发育情况。结果发现,经2%NaCl溶液处理后,君子兰自交亲和指数为1.30,4%NaCl溶液处理后自交亲和指数为1.37,明显高于对照,8%~10%NaCl溶液处理后自交亲和指数低于对照;2%~6%NaCl溶液处理的花粉萌发顺利,柱头、花粉管中未见胼胝质。说明2%~4%NaCl溶液可以克服君子兰自交不亲和性,提高亲和指数。  相似文献   

7.
研究结果表明,NaCl克服油菜等芸苔属作物自交不亲和性的机理主要在于使柱头蛋白质变性;在识别反应中,柱头可能是主动的起关键作用的一方,花粉可能是被动的起次要作用的一方;用NaCl只处理花粉不能有效克服自交不亲和性;NaCl克服自交不亲和性的效应似乎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荧光显微检测技术,对甘薯杂交不亲和群的 A,B,C 和各群中品种自交和同群内品种间杂交组合授粉后7h 的雌蕊进行压片观察,发现花粉在柱头上的粘附量同花粉与柱头的相对亲和性程度相一致;柱头乳突细胞的胼胝质反应的强度在某些组合上同花粉与柱头的不亲和程度一致,在另外的组合中却不一致,柱头乳突细胞的胼胝质拒绝反应不能作为检验甘薯花粉与柱头亲和性定性和定量的一般性指标;在品种自交和群内品种间杂交时,既有花粉萌发的障碍,也有花粉萌发后的障碍,用雌蕊快速染色法分群时,必须参照最后的结实率数值。  相似文献   

9.
花期克服白菜自交不亲和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白菜花期利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乙醇溶液进行化学处理并人工辅助授粉以及利用手指捻柱头处理方法来克服其自交不亲和性。结果表明,6%NaCl处理可以使白菜结荚率和结籽率显著高于其他化学方法的效果,手指捻柱头的物理方法处理在亲和度指标和种子质量指标各方面均优于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用红菜苔自交不亲和株为材料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花粉和柱头的形态及自交、异交花粉与柱头相互识别的反应。结果表明,红菜苔花粉近圆球形,大小为22-34×16-30微米,萌发孔三沟,外壁呈正网纹结构。柱头由众多的乳头状突起组成,极面近圆形,中央有一短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异花授粉花粉迅速萌发,乳突表面绉缩,花粉管进入乳突,显示亲和反应。自花授粉,多数花粉不萌发,乳突外观无变化;萌发的花粉管多弯曲盘绕于乳突表面不能进入乳突,表现出不亲和反应。  相似文献   

11.
异源三倍体(ACC)与结球甘蓝回交的受精及胚胎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结球甘蓝与大白菜杂交获得的异源三倍体(2n=28,ACC)为母本,二倍体结球甘蓝(2n=18,CC)为父本,在蕾期和花期分别进行回交,采用荧光显微技术和石蜡切片等方法对其回交的受精及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①花粉萌发数量很少,萌发的花粉管大部分弯曲变形或不能伸入柱头,柱头乳头细胞产生的大量胼胝质进一步阻碍了花粉管的进入,只有少数花粉管能够到达珠孔并进行受精;②受精胚珠在授粉11~13 d后,球形胚开始退化死亡,游离胚乳核已解体,未受精的胚珠已完全退化,仅残存珠柄;③回交后代结子率极低,仅为0.01%。  相似文献   

12.
白菜型油菜与海甘蓝属间杂交时花粉与柱头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化学药物处理柱头,研究白菜型油菜与海甘蓝属间杂交花粉与柱头的相互作用,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海甘蓝花粉在雅安黄油菜柱头上的黏合与萌发过程。结果表明:赤霉素在促进花粉萌发方面效果明显,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属间杂交不亲和;甘氨酸在促进花粉与柱头的黏合方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白菜与白芥属间花粉──柱头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苯胺兰染色法,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了异源花粉在柱头上粘合、萌发及花粉管在柱头表面和花柱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异源花粉在柱头上粘合的速度和数量与白菜、白芥自交无明显差异;异源花粉在柱头上萌发缓慢,而白菜花粉在白芥柱头上较其反交萌发的更为缓慢,萌发的花粉管生长迟缓,且发生严重扭曲、分叉、畸形等现象,从而减少了柱头上异源花粉萌发和进入花柱的花粉管数量,推迟了异源花粉萌发和花粉管进入花柱的时间,降低了萌发和进入柱头花粉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油菜雌性不育突变体FS-M1花器官形态及其受精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雌性不育突变体FS-M1及其野生型宁油10号的花器官形态和柱头受精能力进行了观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FS-M1雌蕊明显短于雄蕊,6个雄蕊几乎等长,无密腺,但在雄蕊基部有两个月牙形状物;子房扁平,明显短于野生型,且柱头顶端呈叉型;柱头乳突细胞较大但数量较少,粘附花粉能力弱,在开花2~3 d后逐渐干瘪.授粉后,在FS-M1柱头表面观察到萌发的花粉粒,但未观察到花粉粒芽管刺破乳突细胞,形成"膨突"现象,花柱中没有观察到花粉管.切除柱头及部分花柱后再授粉,在FS-M1花柱中观察到伸长的花粉管,授精结角也接近正常.FS-M1雌性不育现象可能与柱头乳突细胞发育畸变和功能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5.
榛子花粉生活力和柱头可授性与结实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平榛与平欧杂交榛品种达维为材料,对柱头长度变化、花粉在柱头的附着、萌发特征、柱头可授性随时间的变化和人工授粉后结实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平榛与达维经4 ℃低温保存50 d的花粉在各自柱头上的萌发率分别为47.2%和74.3%。2)自然授粉条件下,2个品种的柱头长度均以花后第5天时最长,此后迅速枯萎变短;套袋雌花柱头在花后30 d内长度可保持最长伸长状态。3)达维柱头对花粉粒的附着能力远大于平榛。自然授粉条件下,平榛与达维在花后4 d柱头附着的花粉粒数量最多,分别为40.6和84.6粒,此后迅速减少;套袋后平榛与达维在花后30 d时花粉粒数量分别为58.1和78.5粒。4)平榛与达维花粉在柱头24 h即可延伸至柱头的基部。5)套袋后平榛与达维在花后30 d时可授性柱头分别达87.3%和92.1%。6)平榛不可食用果实比例达50%以上,空果是造成果实不可食用的主要原因;达维不可食用果实比例少于15%;异花授粉可降低平榛与达维的落花率,但不能降低不可食用果实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雌雄异株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2a调查,发现了介于中华猕猴桃雌株与雄株之间的中间类型,但该类型数量稀少,在野生群体中只占0.5%左右。雌雄异株性状的变异可以从雌株、雄株以及中间类型的花器发育水平上体现。雌花的雌蕊可育,但花粉没有生活力;雄花雌蕊败育,但花粉正常;而中间类型花朵的雌蕊部分发育,而且花粉也有生活力。仅在雌株与中间类型上可以见到明显的“柱头一花柱”结构,但二者在柱头表面乳突的密度与发育水平上显著不同。中间类型花朵的柱头上乳突稀少,而且部分萎陷;花粉粒能在其柱头上发芽,但大多数花粉管不能伸入柱头组织。中间类型的发现不仅对研究雌雄异株性状的演化有一定意义,而且也为培育中华猕猴桃雌雄同株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