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长白、吉粳系列水稻品种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优良、抗病性较强等优点,本文选用近5年来已审定并在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有代表性的27个长白、吉粳系列水稻新品种,对其米质理化10项指标进行分析,系统地评价长白、吉粳系列水稻品种米质现状。结果表明,在长白、吉粳系列品种中,品质性状能够达到国家1级优质米标准的品种占总数的3.7%,达到2级优质米的品种占总数的37.0%。垩白度、垩白率和整精米率是制约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吉林省西部镇赉县进行了14个水稻品种的比较试验研究,通过对相关熟期、产量、稻米米质和农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了5个比较适合当地气候的水稻品种,分别是吉粳113、吉粳301、吉粳303、吉粳88和吉粳515,为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耐冷性品种吉粳81和长白9为供试材料,进行不同的磷肥施用量处理(施入磷酸二铵分别为0、40、80、120和160 kg/hm2),对孕穗期低温胁迫下不同磷营养对水稻株高、穗抽出度、穗长、结实率以及单穴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会抑制吉粳81和长白9植株生长,导致穗抽出度、穗长、结实率以及产量下降,且对非耐冷...  相似文献   

4.
吉粳116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中早熟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审定,适合吉林省白城、松原、长春、延边等中早熟稻区种植。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792.7 kg/hm~2,比对照品种长白9增产5.5%。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579.9 kg/hm~2,比对照品种长白9增产8.6%。总结介绍了吉粳116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吉粳330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2013年以“吉粳806/长白16”后代稳定株系为母本、抗病品系BC2009F20为父本杂交,后代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广适、抗病中熟粳稻品种,2022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总结了吉粳330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从播种与插秧、施肥与水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冷害胁迫是造成水稻减产的重要因素。为探讨不同水稻品种的抗冷性,以吉林省25个主栽品种为材料,测定分析了在冷害胁迫条件下这些品种的脯氨酸、丙二醛、叶绿素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所有参试水稻品种在冷害胁迫下其游离氨基酸含量升高,丙二醛含量显著增加;吉粳515、通禾66及秋田小町脯氨酸积累较多;与常温条件下相比,吉粳809、吉宏9和通禾66的叶绿素含量冷害胁迫下变化不是很显著,生长较好,耐冷性较为突出;吉粳515 、吉农大538和吉农大853在冷害胁迫条件下积累了更多的可溶性糖,进而提高了抗逆性;吉香6、宏科88抗冷性较弱,在栽培过程中,应注意对低温冷害的防御。  相似文献   

7.
选用晚熟品种吉粳88和早熟品种吉粳113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生态条件对盐碱地水稻品种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态条件对不同熟期水稻品种的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影响不同。晚熟品种的碾米品质、外观品质和胶稠度易受生态条件变化影响,早熟品种的垩白度受生态条件变化影响较大,两个不同熟期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受生态环境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水稻新品种吉粳515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新品种吉粳515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配制的杂交组合"吉粳88号/吉粳101"的后代材料中选育出的优良新品种。2 a区域试验结果显示,该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7.2%。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5.3%。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吉林省四平、长春、延边、辽源等中晚熟稻区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在禹城地区进行了28个优质早熟粳稻品种的比较试验,以期筛选适于当地直播种植的优质品种。生育期调查表明,盐粳321、通育413、通禾861、通禾829、通禾868、CH1212、吉粳816、吉粳830、吉宏6号等9个品种抽穗较早,熟期适当。其余19个品种表现晚熟、灌浆慢,不能正常成熟。测产结果表明,吉宏6号、吉粳816、通育413等6个品种产量超过400 kg/667 m2。品质分析表明,吉宏6号、通育413、吉粳816、吉粳830、通禾829、通禾868等6个品种食味值达到80分及以上,吉宏6号、通育413食味值最高。综合生育期、产量和品质分析,吉宏6号、吉粳816、通育413、吉粳830比较适合在禹城地区直播种植。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为直播稻将来在滨海稻区迅速发展给予品种支撑,以吉粳系列、铁粳系列、北粳系列、盐粳系列等27个水稻品种为材料,对各品种在滨海稻区旱直播条件下的成苗率、耐盐能力、收割前能否完全成熟等情况进行试验分析,结合田间表现及小区实割测产,确定滨海稻区适宜旱直播的粳稻品种。结果表明,旱直播条件下盐粳933、盐粳1403、盐粳927、盐粳662、盐粳765、盐粳22、富友33、北粳1604、铁粳14、吉粳88等品种的成苗率高、耐盐能力强、收割前能完全成熟,平均产量为8.03t/hm2,适宜在滨海稻区作旱直播稻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花时不遇是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直接因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水稻粒型差异对花时有影响。本研究采用GS3功能缺失突变来研究粳稻花时差异,以期为粒型影响花时提供佐证。【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来定向编辑控制粒长基因GS3,获得13对粒型差异的近等基因系粳稻,小区种植,采用目测法来调查花时。【结果】获得转基因T0植株并对其T1植株测序分析,发现长白25、吉粳102、浙粳88、武运粳27和J42均发生单碱基插入移码突变,垦鉴稻6号、空育131、浙粳22、扬粳4227、南粳9108、J5933、J6167和J5938均发生部分碱基缺失突变。对T1植株粒型考查表明,gs3突变体的粒长均显著长于野生型。对稳定的后代花时统计分析发现,粒型变长的突变体均比野生型花时有所提前,且吉粳102、空育131、浙粳88、武运粳27、扬粳4227这5个材料的gs3突变体花时均显著早于野生型,其余材料开花也提早,但不显著。【结论】长粒型粳稻GS3突变体的花时早于短粒粳稻野生型,这一研究可为粳稻粒型育种提供参考,加速长粒粳稻亲本选育,有望推动杂交粳稻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科学的评价吉林省优质稻米,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对28个水稻品种进行了田间种植试验,结果表明:22个品种在田间生长发育上表现良好,产量表现超过600 kg/667 m2的有吉粳803、平粳7号、吉粳107,接近600 kg/667 m2的有平粳8号、吉粳504号、九稻62。其中一些中早熟品种的产量都在500~550 kg/667 m2。糙米率均达到了国家一级优质稻标准。米粒长宽比全部达到国家1~3级优质稻标准。整精米率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稻标准的有17个品种,占77.3%。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达到了国家1~2级优质稻标准的有20个品种,占90.1%。  相似文献   

13.
沙地衬膜水稻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合科尔沁沙地衬膜种植的优良水稻品种,特选取吉特639等8个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吉特639表现最优,产量高达526.7 kg/667 m2。其次是稻花香2号、吉粳88,平均产量分别为505.7 kg/667 m2和504.1 kg/667 m2。而且米质好、口味佳,均可作为沙地衬膜水稻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对通禾836和吉粳88号两个超级稻品种在不同年份、不同氮肥施肥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吉林省吉粳88号在低氮条件下产量不高,氮施用量为225 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属高氮高效型。通禾836不论高氮和低氮产量都比较高,氮施用量为200 kg/hm2时达到最高产量,属氮高效利用型。而且不同年份间通禾836表现更稳产。  相似文献   

15.
水稻品种对比试验总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品种在米东区的稳定性、丰产性和适应性,为今后应用提供依据,2006年~2007年我们精选出12个在米东区表现良好的水稻品种进行小区对比试验,从生育期、产量表现等方面对各参试品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吉粳91、优辽3号、丰优306等品种在成熟期、品质、产量等方面表现突出,具有良好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花时不遇是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直接因素之一,已有研究表明水稻粒型差异对花时有影响。本研究采用GS3功能缺失突变来研究粳稻花时差异,以期为粒型影响花时提供佐证。【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来定向编辑控制粒长基因GS3,获得13对粒型差异的近等基因系粳稻,小区种植,采用目测法来调查花时。【结果】获得转基因T0植株并对其T1植株测序分析,发现长白25、吉粳102、浙粳88、武运粳27和J42均发生单碱基插入移码突变,垦鉴稻6号、空育131、浙粳22、扬粳4227、南粳9108、J5933、J6167和J5938均发生部分碱基缺失突变。对T1植株粒型考查表明,gs3突变体的粒长均显著长于野生型。对稳定的后代花时统计分析发现,粒型变长的突变体均比野生型花时有所提前,且吉粳102、空育131、浙粳88、武运粳27、扬粳4227这5个材料的gs3突变体花时均显著早于野生型,其余材料开花也提早,但不显著。【结论】长粒型粳稻GS3突变体的花时早于短粒粳稻野生型,这一研究可为粳稻粒型育种提供参考,加速长粒粳稻亲本选育,有望推动杂交粳稻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谢小兵  蒋鹏  黄敏  邹应斌 《作物研究》2012,26(2):116-121
为了探讨晚稻秧苗遭受洪涝灾害后的补救措施,从辽宁、吉林、黑龙江引进了18个不同熟期晚粳品种在长沙进行了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从播期来看,以6月25日播种的产量最高(5.60 t/hm2),且与6月10日和7月10日播种的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从品种来看,吉粳83号、沈农265和辽星1号的产量表现较好,特别是吉粳83号,其6月25日播种的产量达7.50 t/hm2,其高产主要表现在顶3叶更长更宽和抽穗前后积累的干物质更多;各品种的全生育期为100 ~117 d,比品种原产地减少了25 ~54 d.由此可见,在双季晚稻遭受洪涝灾害后,从中国东北三省引进适宜的早熟晚粳品种可作为湖南双季稻区晚稻生产的灾后补种品种.  相似文献   

18.
水稻新品种的田间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辉选98-7、九稻33、超级稻2号、吉粳96号、105号、九稻39号、丰优307号、松粳9号等品种进行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九稻33号、105号、丰优307号、松粳9号、吉粳96号产量较好,分蘖力强、米质优、抗病力强、发展前景好,其中九稻33号丰产性最好,产量为844.4 kg/667 m2;其次为105号,产量为833.3 kg/667 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