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电厂余热水、温室深井水和温泉水等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淡水白鲳的越冬保种试验。三种越冬成活率分别为30%、75.8%和81.75%。后备亲鱼在温室深井水和温泉水中越冬成活率分别为24.6%和100%.亲鱼在温泉水中的越冬成活率为100%.淡水白鲳在温泉水中越冬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明水期间,在光照充足的肥水鱼池中,由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常常使水中溶氧达到饱和甚至过饱和。有时高达每升20余毫克。但是。在严寒的冬季,从冰层厚20-30厘米的辽宁南部到冰层厚达1米的黑龙江地区的越冬池,冰下光照情况究竟如何?浮游植物、溶氧状况到底怎样?他们与池鱼的越冬又存在着哪些关系?迄今尚未见到这方面的系统资料。为弄清这些有关我国广大北方地区池鱼越冬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秋去冬至,越冬期间鱼类管理非常重要,如何使鱼类安全越冬,提高越冬成活率是养殖户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谈谈鱼类越冬期间死亡原因及对策,使养殖户以此为鉴。1原因1.1越冬水体的含氧量通常越冬池发生死鱼大都是因为水中严重缺氧,因而,维持水体较高的溶氧量是确保鱼类安全越冬的重要条件。在越冬期间必须特别注意水体溶氧含量的变化。越冬水体中的溶氧来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其产氧量与池水中的浮游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冰的透光度密切有关,而水体耗氧主要是水生生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解。因此,根据越冬水体溶氧的来源和消耗途…  相似文献   

4.
大口鲶鱼种对蛋白质的适宜需要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泽芸  吴江 《科学养鱼》2000,(11):1-1,6
大口鲶养殖大多只能用新鲜杂鱼喂养,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养鲶业的发展。为此,我们开展了大口鲶营养需求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报道的即是该项研究结果的一部分。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设备 鱼池为 4米× 10米× 1.2米的水泥试验池,共 16口,以曝过气的深井地下水为水源,微流水不断,流量为 0.1米 3/小时,池水深度超过 1米时会自动排出底层水。试验期间的平均水温为 26.7℃,溶氧为 5.7毫克 /升, pH 7.8~ 8.1,氨氮 0.03毫克 /升。   2.鱼种 自己培育的当年苗种,经驯化已习惯摄食自制的人工配合饲料,平均尾重 15克…  相似文献   

5.
韩素芹 《内陆水产》2002,27(11):31-31
冬季天气寒冷,水温低,鱼类主要集中于池水底层。由于耗氧量增加,易造成底层水体缺氧,使鱼窒息死亡降低成活率。因此,冬季鱼池要及时补充溶氧。下面介绍几种鱼池冬季补氧的办法。1生物增氧浮游生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放出的氧气,是越冬水体含氧量的主要来源。在冰封前要有意识地注入部分含浮游植物多的肥水,作为引种之用,但注水量不要超过池水的1/5。如果越冬池水质清瘦,每667米2可以各施0.5~1千克的尿素和过磷酸钙,提高水的肥度,但不能施用有机肥,以免污染水质。施肥时间不宜过早,最好在封冻前进行,以免藻类过早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鱼类越冬密度不断加大,导致越冬池缺氧的情况屡有发生。越冬池缺氧如果发现不及时或抢救措施不当,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一、冰下水体溶氧的主要来源 1.浮游植物 光合作用:水中的浮游植物通过透过冰层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此种方式为冰封期不加注新水,无循环水的池塘水体增氧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北方地区寒冷而漫长,鱼种的安全越冬,历来成为北方地区养鱼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在鱼种规格大、体质好的情况下,只要溶氧充足,安全越冬就能有保障。但问题是在漫长的冬季,如何保持足够的溶氧满足鱼类呼吸的需要?传统的方法是打冰眼、扬水曝气、循环水等,使空气与越冬池水相沟通,达到增氧的目的。可是这些方法劳动强度大、管理费用高,而且长期扬水曝气会使  相似文献   

8.
<正>一、水质管理针对目前高温季节,应加深水位,尽可能保持在1.5米以上。水质要清新、溶氧要丰富,每天最好适当添加一部分新水,尽可能降低水温,增加水中溶氧。对于我区大多数多年的老塘口,建议此类塘口每隔15~20天用光合细菌、EM菌或芽孢杆菌等  相似文献   

9.
<正> 1986年10月至1987年4月,大连水产学院、山西省水利厅、忻州地区水利水保局合作,在忻州地区进行了冰下生物增氧越冬鱼种的试验。越冬前清塘,处理老水(将原池水抽去一半),加注新水(使冰下水深能够保持在80厘米)。鱼类越冬时每3~5天测定一次溶氧、透明度、水深和冰厚,并察看水色。水色变化大时,要及时镜检浮游生物状况,若发现浮游动物多时,应由冰眼向池内灌入1ppm的晶体敌百虫,并不断搅拌,以杀死浮游动物,减少耗  相似文献   

10.
看水越冬及其生物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黑龙江、吉林地区数十个鱼类越冬池的实测数据 ,从水色、透明度、浮游生物与水体溶氧间的相互关系 ,总结如下规律 :1 水体透明度与浮游植物量负相关 ,与浮游动物量正相关。透明度 <5 0cm者 ,浮游植物丰富而极少浮游动物 ,一般氧气充足 ;透明度 >80cm者 ,多滤食性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少 ,一般溶氧量较低。越冬池透明度以 5 0~ 70cm为宜。 2 根据水体透明度可了解越冬池营养盐的丰欠 ,在越冬中、后期“肥水 (浮游植物多 )易缺肥而瘦水 (浮游动物多 )不易缺肥”。 3 目测冰下水体中鱼类的活动状况和兼测水温变化 ,可为池鱼越冬效果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深井水养鱼的水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力  翟良安 《淡水渔业》1998,28(3):26-27
深井水养鱼的水质问题何力翟良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市434000目前,许多养殖场水源短缺、面对鱼类越冬或温室养殖的需要,纷纷打井取水,以井水养鱼,可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井深一般在30米以内,出水水质良好,基本适...  相似文献   

12.
日本对虾越冬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日本对虾是当前养殖品种之一,其肉质细密,味道鲜美,离水后只要保持一定潮湿度可存活三天以上,便于活虾运输,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1989年10月至1990年6月,赣榆县海珍品试验场日本对虾全人工育苗取得成功,现就日本对虾越冬工作总结如下。 1.越冬池的准备越冬池采用已使用多次的饵料培育池1~10号,其中有预热池,长8米,宽3米,深1.40米。根据越冬需要水池四周和顶部用黑色聚乙稀塑料薄膜围住和罩住。池底辅有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北方的鱼类越冬池.年覆冰期达100天,是一类典型的封闭式冰下水生生态系统。为了使鱼类安全过冬,我国最古老的传统增氧方法是打冰眼,此法通过狭窄的冰眼所溶人水中的气体十分有限,所以对越冬地增氧并无权益,反倒耗去大量人力、物力。较有效的增氧方法是池水自身循环曝气。此法不受天气的影响,作为救鱼的应急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但缺点是降低了池水水温,惊扰鱼类,加大体耗,反倒不利于鱼类越冬。多年来,鱼类工作者通过分析越冬水体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状况发现,静止水越冬地免于缺氧的最好办法是生物增氧。即通过人为措施在越冬…  相似文献   

14.
1.越冬池准备:选择受光面积大的池塘,在池底开挖中间沟或环形沟,以增加水深,供势鱼栖息。入池前用生石灰全地消毒,然后排出消毒水注入新水,用净水剂净化水质,调配好理化因子,盐度控制在10%o以下,pH值7.8~86,溶氧4毫克/升以上。池水平均深1.5米,最深2~2.5米。准备越冬的护鱼要趁其食欲良好时多投一些饵料催肥,使之积存一定的脂肪增强越冬作力。2.放鱼入池:11月中旬水温降到10C左右时选择晴朗天气将妙鱼放入越冬地。入地前用2~3PPm敌百虫溶液药浴5~10分钟。一般每亩放500尾,密度过大会诱发各种病害或缺氧窒息死亡…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地处北方高寒地区,鱼类越冬期长达150—180天。只有保证冰下水体溶氧充足,才能确保鱼类安全越冬。目前,鱼类越冬水体二般采用以下五种增氧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 越冬是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养鱼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冬季冰封期内,如何保证冰下水体足够的溶氧量以满足鱼类的需要,是越冬问题的焦点。为使不缺氧,在生产上一般采用打冰眼、注新水、原水循环、注入空气或氧气等方法,但这些措施存在增氧效果差,耗费人力物力或降低水温等缺点,未能很好地解决鱼类安全越冬的问题。对于越冬水体的生态环境,鱼类生理适应以及管理技术问题,过去国内有关科研、教学部门做了不少的调查和试验研究。可是,一般研究工作对冰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增氧效果都注意不够。1979~1981年春,  相似文献   

17.
陈通  吴惠娟 《内陆水产》2002,27(12):11-11
1材料与方法1.1水域条件沱湖位于五河县城北,常年水面4000多公顷,水深2~3米,透明度50~60厘米,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各种营养盐类齐全,饵料资源丰富。1.2网箱制作与设置网箱箱体采用聚乙烯网片制成,规格为3.0米×2.0米×1.4米,敞口式,箱体用木料或竹片作框架,用尼龙绳固定。网箱可随水位自由升降。网箱高出水面0.4米,网底离湖底30~40厘米,网底四周拴上沉子。为防止鱼逃跑,在网箱口顶端四周缝上宽0.5米的防逃网。网内放一些水草(如水花生、水浮萍等),以净化水质。网箱在鱼种进箱前1周…  相似文献   

18.
<正> 洋塘鱼道,是一座低水头水电站枢纽型鱼道,它位于湖南省湘江中游的主要支流洙水下游衡东县境的杨梓洲。电站下距湘江河口8.7公里。洙水全长327公里,宽400多米。它是湘江中下游鱼类索饵洄游产卵和越冬的主要场所。由于修建河坝,切断了鱼类上溯洄  相似文献   

19.
<正>在正常情况下,罗非鱼除了在我国南方的海南台湾、广东、广西及福建的部分地区可以自然越冬外,其他地区在水温降到16℃时都需采取保温措施,才能确保亲本、苗种的安全越冬。罗非鱼的越冬方式很多,根据各地气候和越冬条件的差异,主要有盖塑料薄膜大棚越冬、温泉水越冬、深井水、工厂余热、锅炉加温及电热器加温越冬等方式。在福建地  相似文献   

20.
冬季,如发现越冬池出现溶氧量突然下降,鱼类浮头,则应马上采取增氧措施,以免鱼类大批死亡。越冬池应急增氧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增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