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肾型毒株血凝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澳大利亚T株和分离的四株肾型毒株(BJ_(9301)、BJ_(9302)、TJ_(9301)、HN_(9301)株)的血凝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IBV供试毒株经1~2%胰蛋白酶处理后,能凝集鸡和小鼠红细胞,同一毒株对两种红细胞的凝集价相近,且均能被IBV澳大利亚T株血清所抑制。处理后的IBV对鸡红细胞的血凝以缓冲液浓度0.01~0.05MpH6.0~8.4为宜,对反应温度及稀释液种类无严格要求。IBV的血凝活性能耐受37℃23天、56℃12小时、80℃1.5小时,但在-30℃、4℃和室温下保存2个月后,绝大部分丧失血凝活性。IBV经0.2%甲醛、0.2%脱氧胆酸钠、2%硼氢化钠、0.01M高碘酸钠37℃灭活24小时,仍能保持其血凝活性。从IBV的血凝活性可被过量胰蛋白酶破坏和氯仿灭活,推断该血凝素可能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相似文献   

2.
应用鸡胚培养、电镜观察、血清学试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分离与鉴定了来自河南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免疫鸡群He1、He2、和He3三株IBDV毒株。鸡胚传代试验表明,He1和He2株连续传代到第4代出现规律性死亡和IBD病变,而He3株在第1代时鸡胚即全部死亡,且出现IBD典型鸡胚病变。He1、He2和He3毒株对易感鸡致病力有一定的差异。病死率分别为20%、10%和40%,多数为弱毒株。免疫保护试验证明,用常规的IBDV血清I型病毒株B2疫苗对He1、He2和He3毒株的免疫保护试验,与对照组相比保护率分别为0%、0%和10%。未死亡扑杀的免疫试验鸡法氏囊有不同程度的病理组织学病变,表明I型毒株疫苗对IBD基本上无免疫保护作用。所分离的毒株可能是IBDV的变异株。  相似文献   

3.
从河北省6个地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鸡群中,分离到6株强毒,均能使易感鸡36小时发病并死亡,发病率达60~100%,死亡率10~70%。人工感染鸡能见到与野外病例相同的病变。经血清学试验、鸡胚接种、电镜观察均证明,分离物为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其中有的毒株,毒力非常强。利用其中毒力最强的1株病毒,经鸡胚多次传代培养育成1株免疫原性好,免疫期长,免疫效果容易监测的弱毒株,经野外试验证明,该毒株是防治IBD的一个很理想的毒株。  相似文献   

4.
鸽新城疫病毒的分离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SPF鸡胚从疑似鸽新城疫(鸽ND)病鸽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QL株,该病毒株能凝集鸡红细胞(RBC),这种凝集作用能被抗新城疫病毒(NDV)阳性血清抑制;用抗NDV单抗PEG夹心ELISA测定分离株为阳性。分离株经肌肉注射能使鸽发病和死亡,出现与自然发病鸽一致的症状和病变,但肌注SPF鸡只感染,不见临床症状。对该分离株作进一步生物学特性鉴定,按照国际上规定的NDV毒力判定标准,测定了该毒株最低致死量致死鸡胚的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结果MDT为105小时、ICPI为1.33、IVPI为1.0。试验结果表明本分离株为鸽新城疫病毒。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已研制出的多种有效疫苗,对法氏囊病防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个别鸡场还时常免疫失败。为什么免了还发生法氏囊炎病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调研,报告如下: 一、变异毒株的出现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IBDV只有2个血清型,一个是鸡源的血清Ⅰ型,一个是火鸡原的血清Ⅱ型。近几年国内外已经证实从IBDVI型中分离到变异株或亚型株。 1985年,美国一名研究员在美国特拉华州分离到4株变异株,其抗原性与标…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凝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标准毒株H52、M41、T、N115、IBV62株及国内华中(HZ)、华东(HD)、华南(HN)、华北(HB)、东北(DB)及西北(XB)等地方性分离株试验,研究IBV血凝特性。结果表明,IBV不直接凝集鸡、牛、兔、小白鼠、仓鼠、猪、鹅、马、绵羊及人的“O”型红细胞;1%胰蛋白酶37℃作用IBV4h后,可凝集鸡、兔、小白鼠、仓鼠、鹅等动物红细胞;10%乙醚37℃作用IBV2h后,可凝集鸡、牛、小白鼠、仓鼠、鹅、绵羊及人的“O”型红细胞;1%卵磷脂酶C37℃作用IBV4h后,可凝集鸡、兔、小白鼠、仓鼠、鹅等动物红细胞。  相似文献   

7.
鸡IB肾型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多价灭活油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IB肾型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多价灭活油苗的研制许兰菊(河南农业大学牧医系,郑州450002)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 ̄[1]。肾型IB是由致肾病变毒株(肾型毒株)引起的,病鸡以肾苍...  相似文献   

8.
鸡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及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自然发生的鸡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及病理化方面的检验。以新鲜病死鸡肾脏为材料,通过接种易感发育鸡胚尿囊腔的途径,进行病毒的分离与传代,分离到5株病毒(分别记作IVB-HQC9601、IBV-HQC8604、IBV-HQL9606、IBV-HQC9610、IBV-HTL9611),经初步检验及对易感鸡的感染发病试验,表明为鸡肾病变型传染性气管炎病毒。用鸡肾病变型传染性气管炎T毒株分离毒株,制备灭活疫苗,初步试验表明具有良好的特异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疫苗株和IBV致肾病变(NIBV)分离株免疫鸡后,进行静脉和气雾攻毒以评价气管和肾脏的交叉保护力。以4株比利时NIBV分离株和意大利NIBV AZ23.74株作静脉攻毒。由经比利时参考株B1648攻毒后于不同时间采集的气管样品表明,经血清学紧密相关的比利时NIBV野毒免疫的鸡的气管有较强的保护力,而经H120、H52和D274三个疫苗株以及异源AZ23.74株免疫的鸡  相似文献   

10.
新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从新疆地区分离到3株细胞适应株,对其进行了理化特性和血清学特性的鉴定。结果表明3个毒株能抵抗氯仿,耐热(56℃1小时)、(70℃1小时或80℃1小时)、耐酸(pH2)、对碱(pH12)敏感。但与国内已报道的毒株相比,对热(70℃)和碱(pH12,37℃1小时)的抵抗力则更强些,在这些条件下均不能完全灭活。血清中和试验表明均为IBDV血清I型。交叉中和试验表明,分离的3株毒株有1株和另外2株是不同的血清亚型,确证了新疆也存在IBDV血清亚型。3株病毒在CEF上连续传代已基本致弱,其细胞培养液接种鸡能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野毒株的分离及某些生物学特性李广兴孙宗禹刘文周阿哈买提·买买提(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30)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链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1]。...  相似文献   

12.
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H120、H52、M41、ARK、澳大利亚T株、野外分离株RS、RY及鸡新城疫病毒(NDV)、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减蛋综合症病毒(EDSV)等分别接种9日龄SPF鸡胚,37℃孵育48小时后,将其尿囊液离心,沉淀用PBS悬浮,涂片,用抗IBV单抗MC作一抗、进行间接荧光抗体检测。结果:H12O、H52、M41“ARK、T株及RS、RY均显阳性,而NDV、IBDV、ILTV、EDSV均为阴性。结果表明、用此法检测鸡胚尿囊液中IBV.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变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斌  刘彦威 《中国家禽》1998,20(10):27-28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AvianInfectionsBronchitis,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nBronchitisVirusIB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世界上已分离的IBV毒株达30多种。正是由于新的变异毒株不断...  相似文献   

14.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从天津某鸡场、呼和浩特市两个鸡场发病鸡群分离到3个肾型IBV毒株,分别命名为T、H、W株,并对其培养特性、形态特性、血凝性、致病性、对新城疫病毒的干扰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毒株很快适应于鸡胚,引起鸡胚出血、萎缩、绒毛尿囊膜增厚;3个毒株也适应于鸡胚肾、肺细胞,适应性有差异;病毒增殖后制负染样品,在电镜下观察,可看到直径约100nm左右,病毒囊膜外有疏松刺突的冠状病毒。用接毒的肾、肺细胞制成超薄切片后电镜下观察,可看到胞浆内的典型的IBV;分离株对鸡的红细胞无凝集性,但用1%胰酶处理后表现不同程度的血凝性;3个分离株均能抑制鸡新城疫病毒B_1株在鸡胚中繁殖;分离株回归42日龄雏鸡后从第3天开始发病,发病率为100%,病死率为60-90%。  相似文献   

15.
肉用鸡垂体—肾上腺轴与免疫功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艾维茵肉鸡为试验动物,研究了垂体-肾上腺轴在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强毒株攻击时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用IBDV强毒株攻击后,试验鸡垂体-肾上腺轴活动加强,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F)上升,抗IBDV抗体、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3(IL-3)上升,T淋巴细胞转化率下降。未经IBD疫苗免疫的鸡由于免疫系统遭到IBDV破坏,在IBDV强毒株攻毒后,抗I  相似文献   

16.
从内蒙古地区分离到3株IBDV(分别命名为J、W、H株)并对其进行细胞培养特性、理化特性、形态特性、动物回归试验和血清学鉴定,研究结果表明:适应鸡胚的J、W、H株可迅速适应CEF,继而适应于Vero和RK_(-13)细胞,在RK_(-13)细胞上的感染滴度最高;3个毒株能抵抗氯仿、耐热(60℃1小时)、耐酸(pH2)、对碱(pH12)敏感;负染样品在电镜下看到正六边形,直径约55~65nm,有实心和空心的病毒颗粒;回归鸡后表现典型的临诊症状和特征性病理变化,发病率为80~100%,病死率为26.6~46.6%;法氏囊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到法氏囊淋巴细胞浆内呈晶格状排列或包涵体形式存在的病毒颗粒。微量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J、W、H株为血清Ⅰ型IBDV的3个不同亚型毒株。  相似文献   

17.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许兰菊(河南农业大学450002)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肾型IB是由致肾病变毒株百肾型毒株)引起的,患鸡剖检病变以肾志白肿大、肾小管和输尿...  相似文献   

18.
广西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RNA病毒引起的鸡的主要传染病。我国自1979年报道以来,在国内广泛流行,严重影响我国养鸡业的发展。由于对该病研究的不断深入,因而对该病的了解也逐步加深,如发现了血清型和血清亚型的差异,以及变异株、超强毒株等等,为了进一步摸清广西IBD的病原情况,为制定合理的综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广西境内13个县、市分离到的26个IBDV毒株中的10个毒株进行了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现将我们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IBDV囊毒的采集 …  相似文献   

19.
某些传染性法氏囊病强毒株(HV-IBDV)通过鸡胚连续传代适应于鸡胚,鸡胚适应的HV-IBDV成功地在鸡胚成纤维(CEF)细胞上生长,表现致细胞病变作用,鸡胚-细胞适应株对实验感染雏鸡的致病性大大降低,无一只死亡,法氏囊病变与标准株的相似,交叉病毒中和试验表明,细胞培养适应与标准株的抗原性有差异,免疫学试验表明,适应株免疫鸡后,对HV-IBDV强毒感染有很好保护作用,特别是免疫接种后3天攻强毒,适  相似文献   

20.
鸡,鸭体内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分离及理化性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鸡及同群饲养的鸭体内各分离到1株病毒,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试验证明两病毒均为IBDV,病毒血清型为Ⅰ型。病毒可致死鸡胚,适应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并产生细胞病变(CPE)。理化性质比较表明,两病毒为同源IBDV。研究表明,鸭可成为IBDV的携带者或传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