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内蒙古西部3个盟市自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生态建设工程以来,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个盟市禁牧、休牧、划区轮牧面积231万hm^2,占草场总面积的9.37%。草场实施禁牧后,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以遏制,牧区草场植被覆盖度由禁牧前的10%提高到禁牧后的15%;牧草株高由20cm增加到25cm,产草量由300kg/hm^2提高到375kg/hm^2。牧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牧民接受科学养畜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市场意识增强了,传统的饲养方式和经营管理观念逐步转变。牧户能繁母畜比例由47.6%提高到58.3%,出栏率由36%提高到52%。实施禁牧后,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得到转变;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农牧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2.
哈巴河县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的总面积0.67万hm^2,项目总投资l270万元,分为3个建设内容:人工草料地0.23万hm^2,改良草场0.4万hm^2,基本草场0.03万hm^2。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架设围栏0.67万hm^2,种植饲草料0.27万hm^2;对天然草场改良进行划皮松土、地面处理和补播牧草并配套相关水利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3.
2002年,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做出退牧还草的重大决策,启动实施了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我区第一期项目137.33万hm^2草原退牧,其中禁牧56万hm^2,休牧57.33万hm^2,划区轮牧24万hm^2,涉及全疆20个县133个乡2万多户牧民。这是近年来国家在草原建设史上投入规模最大,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氮量对天然草场牧草产量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不同施氮量作用于天然草场,研究了草地施肥与牧草产量的关系,通过测定施肥试验的各项参数,确定了干草原类草场产草量和经济效益最佳的施肥方案,最佳施肥量为450kg/hm^2,同时建立了施肥量与牧草产量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5.
黄河首曲出现220km流动沙丘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宋常青 《草业科学》2004,21(12):77-77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有天然草场272.3万hm^2,当地主要牧业县人均收入的80%以上来自畜牧业。近年来,甘南州90%以上的天然草场出现了退化,55%以上的草场成为裸地。在玛曲县黄河沿岸,因为严重的草场退化,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连片流动沙丘。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是西部地区优先启动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试点的7个省区之一,从2003年起,试点涉及玉树、果洛两州十二县,实施退牧还草总面积102.67万hm^2。2003—2007年间,项目总投资规模将达35.13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21.03亿元,专项用于禁牧、轮牧草场围栏建设;中央财政安排饲料粮补助  相似文献   

7.
新疆乌昌地区牧民定居现状与新牧区建设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新疆乌昌地区牧民定居现状进行了介绍,并据此做了系统分析,从牧民定居工程进展、饲草料生产能力、草场利用制度、牧民定居后的效益4个方面揭示了当前牧民定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乌昌地区新牧区建设的目标、牧民定居点建设、养殖小区建设、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地生态建设方面的建设方案,使牧民定居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为新疆乌昌地区牧民定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低碳经济、健康养殖和食品安全等畜牧业发展理念的倡导和深入,生产绿色食品已成为畜牧业生产的核心目标,天然草原由于其原始无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依赖天然草原放牧是生产绿色食品的重要途径,但牧区天然草场受气候条件影响,加之长期过度放牧、滥垦滥挖,导致草场退化、产草量下降,放牧家畜普遍存在采食量不足,营养不平衡的现象,极大的影响了其生存、繁殖和生产力的发挥。因此,做好牧区饲草料供应是保障天然草原绿色肉食品生产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正>面对草场干旱造成产草量锐减和冷季漫长,加之饲草料不足,冷饿交加,牲畜掉膘和死亡随之而来,越冬度春面临形势严峻,采取综合措施,是提高牲畜安全越冬度春能力,减少死亡,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必然选择。特克斯县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县,全县国土面积8066km2,四面环山,天然草场50.28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场42.45万hm2,其中春秋草场8.60万hm2,冬草场22.07万  相似文献   

10.
大通县草场总面积为15.8万hm^2,可利用草场面积14.6万hm^2;全县草场分为六片,天然草场类型主要有山地草甸类草场、山地灌丛类草场。根据海东地区畜牧兽医站东牧医(2001)第07号文的指示精神,我们于2001年7-8月对全县草场上的害虫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天然草地害虫主要是鳞翅目毒蛾科的青海草原毛虫,直翅目蝗虫总科的狭翅雏蝗、小翅雏蝗、短星翅蝗。害虫危害面积为8500hm^2,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5.79%,草原毛虫虫口密度平均18.68头/m^2,蝗虫虫口密度平均为12.73头/m^2。  相似文献   

11.
盘县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盘县天然草地资源丰富,可利用天然草场7.73万hm^2,其中:灌丛草地5.33万hm^2,疏林草地0.83万hm^2,草地1.57万hm^2,共计载畜量106553个黄牛单位,还有农作物秸秆载畜量49300个黄牛单位,总计理论载畜量155853个黄牛单位。天然草场可食牧草10余种。  相似文献   

12.
加强草牧场基本建设发展牧区集约化畜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鄂托克旗是内蒙古自治区较大的一个纯牧业旗,天然草场总面积171.7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3%,长期以来,由于人口的急增加,牲畜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全球性气候干旱的影响,草地沙化,退化严重,草畜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在旗委旗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随着“双权一制”的落实,防灾基地,草原建设项目,牧区示范工程和草地生态建设项目的逐步落实和实施,给草原带来良好的生机,以水为中心的配套草库仑建设蓬勃发展,人工种草,种灌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截止到1998年,畜均占有0.009hm^2灌溉饲料地1.1hm^2围栏蓄场,大大减轻了天然草场的压力,草场植被得到恢复,草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使草原畜牧业逐步走上舍饲,舍饲集约化经营之路,牲畜头数稳定在140万头(只)左右(牧业年度),连续获得了第15个丰收年。  相似文献   

13.
饲草饲料地是天然草场退牧还草项目中人工草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牧民定居、舍饲圈养、快速育肥的基础,也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和发展现代畜牧业的物质基础。因此通过建立饲草饲料地,扩大饲草饲料种植面积,以期获得充足的优良饲草料,从而逐渐缓解草畜矛盾,减轻天然草场压力,为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由于超载放牧、自然环境变化、人为破坏以及其他诸多原因,我国牧区许多草地均表现出严重的退化趋势,这不仅制约了牧区的经济发展,也对草原生态造成了严重影响,特别是冬草场的匮乏,更导致牧民的生产出现了很大的困难。冬草场通常较为偏远,草场质量较差,由于牧民们普遍缺乏饲草料种植技术,导致冬季牧业存在着严重的草料匮乏现象,进而引发家畜掉膘、疾病和死亡等后果。基于此,建立人工草场,通过人工种植优质牧草来缓解饲料不足,是改善牧区经济的重要措施。以生态养殖与饲草料供给技术为基础,建立"暖季放牧"联合"冷季舍饲"的养殖模式,是保障牧区经济、应对冬季草场匮乏的有效措施,既有利于草场的恢复,也有利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草地资源是新疆生态安全及草地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大面积的草地退化直接影响着牧民生产活动与牧区的经济发展。新疆有天然草原0.57亿hm^2,其中可利用面积达0.48亿hm^2,占全国可利用草原的14.5%。然而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新疆80%以上的天然草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牧草产量下降35%~73%,退化草原面积为0.13亿hm^2。草地资源的严重退化已成为制约新疆畜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的主要障碍。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新疆草地畜牧业现状,找出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榆阳区天然草地改良更新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草场资源现状 榆林市榆阳区现有天然草地20.67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29.3%,人工种草保存面积8.33万hm^2,其中紫花苜蓿4.53万hm^2,沙打旺3.13万hm^2,草木栖6 667hm^2。畜牧业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改革开放以来,畜牧业生产发展较快,由1983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8.81%,到1998年,已占到农业产值的42.5%,此间十五年时间里,我区狠抓草场建设,以人工种草为重点,开展封育、切割、补播、飞播、耕翻、灌溉、施肥、排水、围栏、轮牧等改良更新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工种草保存面积由1983年的2.42万hm^2增至1998年5.664万hm^2,草场草群结构改善,优良牧草增加,有毒有害牧草下降,产草量提高,  相似文献   

17.
西乌珠穆沁旗依托草牧业试验试点工作的实施,整合地区优势,集成天然草地改良、人工饲草料种植、麦草温室建设和现代家庭牧场建设等技术,提高饲草生产力水平和转化利用率,为养殖业提供优质充足的饲草料,确保草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前提下,提高饲草产量及畜产品品质,增加牧民收入,使草牧业发展模式成为全旗牧区经济发展的支柱、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和牧民增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松嫩平原苜蓿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松嫩平原,应用正交试验对苜蓿产量进行行距、灌水、施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30cm行距处理产草量最高,干草产量15389.66kg/hm^2;灌水以3次和1次为好;施农家肥22500kg/hm^2增产效果好于施磷酸二铵150kg/hm^2和施复合肥150kg/hm^2处理;施尿素112.5kg/hm^2增产效果最佳,平均产干草14673.61kg/hm^2;行距30cm、灌水3次、施磷酸二铵150kg/hm^2、施氮肥112.5kg/hm^2处理产干草19395.83kg/hm^2,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表明 ,肥羔采用半舍饲、全舍饲和放牧三种育肥方式日增重分别为 15 2 g、2 0 4g和 62 g。每增重 1kg ,半舍饲消耗饲草料 5 3 1kg ,全舍饲消耗饲草料 9 97kg。投资收益率半舍饲为 83 98% ,全舍饲为 3 9 63 %。全舍饲育肥羔羊增重效果好 ,但投入成本较高 ,适宜在饲草料资源相对丰富的灌区推广。半舍饲育肥方式饲料转化率和投资收益率都较高 ,适宜在天然草场较好的半农半牧区推广。  相似文献   

20.
《新疆畜牧业》2012,(3):24-24
一是抓好牧民定居建设,促进牧区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全年完成3000户牧民定居及配套建设,大力扶持农区舍饲养殖业发展,推进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生产方式,新增人工饲草料地0.67万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