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萍 《玉米科学》1999,7(4):019-021
本文采用三位编码对黑龙江主栽的18个玉米杂交种及28个自交系的贮藏蛋白质电泳图谱β、γ区进行编码,建立了黑龙江主栽玉米杂交种及自交系的品种档案,以利于玉米品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2.
利用田间自然条件下人工接种的方法,对94份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组合)进行抗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鉴定,同时筛选出用作QTL分析群体构建的抗病和感病自交系。结果表明,供试自交系一般表现为中抗和中感,没有对新月弯孢菌免疫、高抗和高感的材料。抗病材料只有8个,可作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QTL分析群体构建的材料。杂交组合中抗病材料占了多数,而且出现了5个高抗组合。  相似文献   

3.
利用SSR技术构建陕西省主要玉米自交系的指纹图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100对玉米SSR引物分析了陕西省23个主要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态性,从中筛选出扩增带型清晰、稳定的30对引物作为构建23个玉米自交系指纹图谱的核心引物。每对核心引物可以检测到3~8个数目不等的多态性片段,共153个多态性片段,平均为 5.01个,PIC介于0.524~0.884之间,初步构建了陕西省玉米骨干自交系的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利用SSR技术构建玉米自交系指纹图谱是可行的,可利用其进行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的真实性和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4.
试验选用地方常用自交系甸骨11A、红玉米、长3、Mo17(未改良自交系)和导入热带玉米种质选育的8份自交系(改良自交系),每份改良自交系分别选定2个测验种,配制16个杂交种(改良杂交种),未改良系与选定2个测验种组配的杂交种(未改良杂交种)作为改良杂交种的相邻对照,对比法设计。改良自交系和未改良自交系、改良杂交种和未改良杂交种的性状观测值作为一对数据,按成对资料统计方法分析,t测验。结果表明:甸骨11A导入Suwan1、5-56的改良自交系与红玉米杂种优势较高,红玉米导入Suwan1、EVT5的改良自交系与甸骨11A杂种优势较高,长3导入Suwan1、墨黄9的改良自交系与海014的杂种优势较高。改良自交系主要性状变化表现为生育时期延后、单株产量增加。未改良自交系熟期越早,改良自交系及改良杂交种生育时期延后时间越长,改良自交系单株产量增加幅度越大。改良自交系及其改良杂交种的玉米大斑病、茎腐病的抗性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利用SSR标记技术检测玉米杂交种纯度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玉米子粒DNA提取、SSR扩增片段检测方法等进行了研究,并以4个利用常规种子贮藏蛋白质电泳技术难以鉴定纯度的玉米杂交种及相应自交系和9对玉米SSR位点引物为材料,分别筛选出适合这些不同杂交种纯度鉴定的SSR位点引物,建立了一套利用SSR标记进行玉米杂交种纯度鉴定的技术规程.该程序包括从粉碎干种子提取DNA和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SSR扩增片段,对仪器设备要求较低、简单、快速,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6.
利用50%的乙草胺对玉米自交系及杂交种在播种后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以探讨乙草胺对春夏播自交系及杂交种的玉米田间杂草防除效果及药害表现情况,以便为玉米育种、制种单位和玉米大田生产提供参考.试验表明:乙草胺对春夏播杂交种及自交系玉米田间杂草防除效果良好,但对春播自交系在低温多雨的天气条件下易产生药害而出现死苗现象.夏播自交系和春播杂交种也会产生轻微药害,夏播杂交种施用乙草胺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7.
玉米育种的策略   总被引:19,自引:8,他引:19  
刘纪麟 《玉米科学》2003,(Z2):54-57
1 认识玉米育种的特殊性 玉米的天然异花授粉习性与遗传基础的杂合性,以及因此产生的利用自交系间F_1代的杂种优势的育种程序,形成了玉米育种的特殊性。 (1)育种过程较长。它包含分离筛选自交系和组配鉴定杂交种两个步骤。要使众多杂合的基因位点,经过自交分离和选择获得大多数有利基因位点达到纯合或基本纯合的自交系,通常需要6~8代。要对杂交种的生产力和适应性作出较为准确的鉴定,一般需要3~4年。  相似文献   

8.
搜集和整理2001~2012年国审普通玉米杂交种及其双亲来源,研究每年国审玉米品种数量的变化趋势,对选育的杂交种在2个以上的亲本自交系进行统计,并分析这些自交系的来源。结果发现,普通玉米杂交种2006年审定的数量最多,2003年其次,2007年以后普通玉米杂交种的审定数量在10~20个。在对2001~2012年间国审玉米杂交种亲本来源的分析发现,共有39个亲本自交系组配2个及其以上杂交种,组配杂交种比较多的自交系依次为吉853>丹598>lx9801>昌7-2>京2416>丹340。  相似文献   

9.
浅谈玉米理想型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辽宁省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也是重要工业原料。近年来,玉米单产出现了较长时期缓慢上升阶段。玉米单产出现徘徊原因主要是由于第一,玉米杂交种亲本自交系遗传基础狭窄,育成的高配合力自交系少,组配出突破性的强优组合难。第二,以前组配的杂交种及选育的自交系均以利用个体优势为前提,忽视了群体增产作用。如何使玉米单产有所突破,是摆在玉米育种家面前的重要课题。回顾辽宁省玉米育种经历的几个阶段,每一阶段都伴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近年来,玉米育种工作者采取鉴定筛选,优异性状聚合扩大新基因源的群体改良及利用生…  相似文献   

10.
CIMMYT优质蛋白玉米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敏娜  郑常祥 《杂粮作物》2004,24(4):189-191
按CIMMYT试验设置,对其提供的20个优质蛋白玉米(QPM)杂交种进行品比试验,从中鉴定、筛选出与当地普通玉米产量相当,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好的优质蛋白玉米组合.为贵州省优质蛋白玉米生产提供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对组合的亲本充分利用,拓宽玉米育种中QPM种质资源遗传基础,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外来QPM种质,为进一步改良QPM自交系和选育新QPM自交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1991~1997年对1201份玉米杂交种(组合)和自交系,经田间人工接种进行抗玉米大斑病、丝黑穗病、茎腐病及玉米螟心叶期抗性鉴定,结果综合评选出多抗、兼抗性杂交种(组合)348份,占鉴定的28.9%,其中多抗玉米杂交种242份,占鉴定的21.1%,抗源自交系106份,占鉴定的8.8%;单抗大斑病的玉米材料629份,占鉴定的52.4%;单抗丝黑穗病的玉米材料623份,占鉴定的51.9%;  相似文献   

12.
几个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耐低磷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水培法对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进行了耐低磷能力指标鉴定,提出了利用耐低磷综合指数评价不同材料耐低磷能力的方法。结果表明,低磷胁迫对玉米幼苗形态表现、干物质积累、磷积累量及磷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指标对不同玉米基因型的影响程度并不一致。综合指数分析结果,自交系698-3H和杂交种正红6号的综合耐低磷能力较强,分别属于磷高效利用型和高效吸收型;自交系K335和杂交种正红115的综合耐低磷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13.
玉米品种对鞘腐病的抗性评价及产量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中国北方生产主栽玉米品种和常用自交系,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进行玉米鞘腐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39份玉米杂交种中,免疫品种3份,高抗品种124份,抗病品种12份,无感病品种,表明目前生产上推广的玉米杂交种对鞘腐病的抗性较好,鞘腐病的发率病与病情指数正在逐年上升。供试12份自交系的平均抗性水平明显低于杂交种,发率病明显高于杂交种。测产结果表明,产量损失同玉米鞘腐病发病程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14.
1 丹340的选育玉米自交系丹340是周宝林1979年通过栽培玉米白轴旅9与有稃玉米杂交,S1代经Co60γ射线辐射处理后,通过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一个优良玉米自交系。丹340自交系生长健壮,株高适中,株型清秀,配合力高,抗多种玉米病害,抗倒伏,适用性广,属中晚熟自交系。2 丹340应用情况丹340自育成以来,很快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育种,成为我国玉米杂交种的骨干自交系之一。而且目前其应用仍处上升阶段,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势。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用丹340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组合41个,通过审定的杂交种26个,种植面积在20万hm2以上的杂交种有10个。其中…  相似文献   

15.
玉米自交系的耐密性及其与株型和配合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研究通过99份玉米自交系的密度试验、不同耐密型自交系组配的六份杂交种的密度试验,对玉米自交系的耐密性及其与株型和配合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交系的耐密性是一个综合性状,涉及产量、结实性、株型、茎秤等几方面,株型是重要性状之一;自交系的耐密性和配合力,是有效地选育优良耐密型杂交种的基础.因此,严密准确的自交系耐密性鉴定以及耐密型优良杂交种选育,均应通过密度试验的实际测定比较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玉米杂交种及自交系抗盐性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2~1995年对105份玉米杂交种及自交系进行了抗盐性鉴定.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及自交系受盐害后,植株干物质积累速度变慢;黄叶指数增多,干物重下降;根变粗,变短;侧根和根毛减少;节根条数增多;冠/根比值增大;叶细胞透性增大.在105份材料中,抗盐性强的玉米材料有15份,中抗的78份,不抗的12份.  相似文献   

17.
刘爱国  张成和 《玉米科学》1995,3(Z1):012-015
1992~1993年从河北省6个地区采集玉米大斑病标样123分,分离出玉米大斑病菌株109份,经玉米大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鉴定,1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最高为65.1%,2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为28.4%。2号生理小种在河北省已经普遍存在,其中唐山、承德、保定出现频率较高,分别为36.4%、31.6%和30.4%.鉴定结果还可看出,从带Ht’单基因的玉米杂交种所采集的标样上2号小种出现频率较高为58.7%。2号生理小种的出现,已对带Ht’单基因玉米杂交种造成了严重威胁,应加强抗2号小种玉米自交系的鉴定筛选及杂交种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玉米穗粒腐病抗病资源鉴定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人工接种串珠镰刀菌,进行玉米穗粒腐病抗性鉴定.从90份玉米自交系中筛选出15份高抗材料和27份中抗材料.结合血缘追踪发现,78599和78698等先锋海外种子公司育成的玉米杂交种的衍生自交系普遍具有较高的抗性。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种子萌发阶段的吸水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采用13个玉米杂交种及其相应的亲本自交系共32个基因型为材料,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种子萌发率达到60%以上时的吸水率.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吸水率差异很大,最低仅27.17%,最高达39.88%;一般情况下,自交系的吸水率高于杂交种的吸水率;杂交种及其相应亲本自交系的吸水率表现为多数杂交种低于双亲自交系,少数杂交种介于双亲自交系之间,1个杂交种比双亲自交系更高.双亲自交系吸水率高于相应杂交种的吸水率这一现象预示着种子萌发阶段吸水率的高低可能与基因型的抗旱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玉米抗丝黑穗病遗传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1999~2000年,对选育自交系及杂交组合,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进行抗性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受遗传因子和土壤带菌特性共同作用;抗性的遗传特点属核遗传,不受胞质基因控制;杂交种的抗性与双亲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