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水土保持不仅影响到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也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涵江区是一个新兴的城市,因各类开发区,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人为破坏水土资源较为突出。1998年被全省市一级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试点单位,加大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各部门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积极探索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城市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涵江越变越美。本主要探索总结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做法,成功经验和治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搞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增强山区农业发展后劲黎安田(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武汉430010)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是国家在长江上游贫困山区开展综合治理的一项重点工程。这不仅直接关系到控制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关系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近几十年长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出现退化的主要原因,提出长江源区应走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业生产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 开发建设中水土保持问题的提出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关系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民脱贫致富和生态环境的改善,而且也关系到江河湖泊的开发治理和国家能源、铁路、交通、工矿等方面的建设.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近几十年长江源头地区生态环境出现退化的主要原因,提出长江源区应走生态环境保护与农牧业生产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有效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 ,是当前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一项十分紧迫、关系到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局的任务。首次提出了水土保持有效性的概念 ,并对此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涉及到水土保持有效性的定义、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和实现途径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对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十分重视,水土保持林业措施体系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区域植被覆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逐步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正逐步向良性循环转化。通过对黑龙江省10县(市)水土保持林情况调查,分析当前黑土区水土保持林现状及其功能,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水土保持林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黄河源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工程初见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国家启动了黄河源区水土保持预防保护监督工程。经过5年的实施,黄河源区在水土保持法规宣传、法规建设、执法队伍建设、普查监测、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为提高源区人民水土保持法制意识、改善农牧民生活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源区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是加快三江源区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三江源区具有独特的生态地位和作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同时也是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人类不合理活动致使该区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土保持是三江源生态保护的关键所在,搞好水土保持,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构筑中华生态屏障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监测径流小区设计及相关计算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测点径流小区专项工程设计是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径流小区设计中的水利计算是监测点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关系到设计的标准与经济科学性的问题。以前陡小流域为例,对水土保持监测径流小区设计及相关计算进行探析,希望能对提高水土保持监测径流小区设计水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生态足迹内涵的界定及其提出背景、研究进展的概括,阐释生态足迹模型的原理及计算方法。以陕西省及其10个市(区)为例,分别估算陕西省及分市域的人均生态足迹。结果表明,陕西省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5998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8512hm^2,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地区生态承载力的限度,处于不可持续状态。陕西省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中对耕地的需求量最大,化石能源用地和草地次之。表明该区人的生活消费以主粮为主,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生物资源的消费量以农产品为主。在各市区的生态足迹供需均衡量中,西安、咸阳、榆林和宝鸡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大于全省均值(2.5998hm^2),渭南、安康、商洛和杨凌地区皆小于该省人均生态足迹。基于上述分析,提出陕西省应大力发展经济,积极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初议生态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系统为观光游览对象,把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教育相结合。保护自然生态不受损害的旅游。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旅游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需要。由于生态旅游资源的区域性、不可再生性、多功能性与脆弱性,在开发的同时必须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3.
14.
进入21世纪,福建省继海南、吉林、黑龙江等省之后作出建设生态省的决策。本文在分析建设生态省的有利条件后,指出建设生态省需解决的几个关键性难题,并提出解决难题的思路和措施。最后特别强调人的因素,指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生态农业是在世界和我国经济持续发展要求的背景下出现的一个新事物,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持续发展首先在农业有了突破.生态农业的建立体现了经济与生态结合的要求,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生态农业是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现代农业生产形式,它的发展也应当以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为指导。为此应当明确树立生态经济系统的观念、生态经济平衡的观念和生态经济效益的观念,并明确认识农业的生态经济本质。  相似文献   

16.
以海南省为例,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海南省2012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其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关系,力求为处理海南省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分析表明:海南省2012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574 7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153 6 hm2,生态足迹是其生态承载力的1.37倍左右。对区域生态供需平衡关系进行分析,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指数处于1.1~1.5区间,存在赤字问题,生态承载状况超载,并提出了海南省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存在问题与生态修复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杨新民  李玲燕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5):98-100,106
生态环境退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分析了西北地区生态退化的原因及过程,强调了生态修复的原则,指出生态修复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必要途径,它与传统的封山育林有所不同;提出了西北地区生态修复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是我国面临的头号环境问题。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是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依靠自然本身的功能恢复植被,加快防治水土流失步伐的重大举措。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涵义、原理出发,着重论述了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在剖析山地茶园生态脆弱性的基础上,针对山地茶园的自然条件,开展生态茶园建设技术探讨,总结生态茶园建设主要技术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生态过程与景观生态背景值的区域生态压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常用的数学模型法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揭示区域生态压力的现状和进行区域横向比较具有良好效果,但是缺乏历史纵向比较。景观生态背景值,是在综合了区域特定历史时期景观生态本底值和合理的人类活动两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运用景观生态背景值作为景观生态压力评价的坐标起点,结合区域中主要的生态过程,通过对变化中的景观生态类型、格局与景观生态背景值的偏离程度来评价区域生态压力与安全,评价结果不仅能较明确地说明区域生态压力与安全现状的性质,同时清晰地揭示出人为因素对区域生态压力与安全状态的影响程度与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