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实现汕头市奶牛的集约化生产、标准化饲养、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现代畜牧生产方式转变,计划在已具备一定奶牛生产基础条件的汕头经济特区澳士兰牧场有限公司实施"种植优质牧草饲养奶牛安全高效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项目".从优质人工牧草生产基地的扩建、牧场环境与卫生控制、乳牛的饲养标准技术、乳牛的规范化管理和奶牛疫病控制措施等方面确定了该项目的具体研究内容及需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该项目的示范效应将带动、辐射汕头市奶牛生产的发展步伐,提高汕头市的奶业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2.
蔡文青  梁斌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7):1473-1475,1487
奶牛场基于RFID技术,通过监控个体奶牛产奶信息等,结合奶牛饲养工艺,建立饲养管理模型,进而达到控制原料奶品质的溯源管理的目的。同时原料奶、奶制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生产信息及销售信息通过网络,使消费者实时查阅和监督,详细掌握食品的安全等级,对违规现象进行监控。最终目的实现将奶制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延伸到对牛奶各个生产环节的监管上,杜绝不安全的奶制品流入市场。  相似文献   

3.
要提高猪的生产水平,必须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最大限度提高猪的生产潜力,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个生产环节。尽管公猪、母猪、仔猪、育成猪在饲养管理上有不同的特点,但必须掌握以下共同的原则:一、合理地调制饲料,科学地配合日粮饲料作为猪生长发育的基础,必须予以满足。通过饲料的合理加工、调制,采取适宜的加工工艺,能够增加猪对饲料的适口性,从而加大猪的食欲,增加猪的采食量,达到让猪多吃快长的目的。常用的饲料加工调制方法有:将青绿多汁饲料切碎、切短、打浆、将高淀粉饲料煮熟、将高能的籽实饲料粉碎等。试验表明,用整粒的大麦喂猪…  相似文献   

4.
后备乳牛又称培育乳牛,是母乳牛从出生到第一胎产犊前的总称。一般可分为哺乳期犊牛、犊牛、发育牛和育成牛几个生长阶段。后备乳牛选育的好坏直接决定奶牛养殖的成效。在不少奶牛养殖场(户)中,往往是只注重生产牛的饲养管理,而忽视后备牛的饲养管理,导致后备牛淘汰率高,或直接影响后备牛的发育、发情、配种受胎和产犊后的产奶量。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奶牛技术服务实践.就后备乳牛的养殖技术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5.
《饲料博览》2004,(3):58-58
常年均衡供应优质青粗饲料组织泌乳牛日粮,必须常年均衡供应优质青粗饲料,对乳牛生产性能以及疾病预防均有重要作用。青粗饲料给量应达到母牛活重的1%~1.5%(按干物质计)。常用的青粗饲料,如人工栽培的各种豆科、禾本科牧草、多汁饲料都含有较高的粗蛋白质,且其纤维素的消化率较高,是乳牛的好饲料。因此,饲养奶牛必须大力发展人工草场,种植优质饲草。许多国家有“养牛先种草”,“一手抓乳牛饲养,一手抓草料种植”的习惯,合理利用青粗饲料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基本措施。日粮组成应多样化,适口性好由于乳牛是一种高产出牲畜,每天从机体中分泌出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探讨不同的饲养管理方式对乳牛行为的影响及闭路电视监视乳牛行为的作用.从而为研究、提高散栏奶牛生产性能和牛群的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改进设计,完善散栏饲养管理规范,促进乳牛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所进行的奶牛饲养工艺改革及应用新技术,是把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看待,它包括从犊牛出生到产奶的全过程,紧紧抓住饲喂、挤奶、供水、乳品收集及粪便处理五个环节来进行研究。从奶牛饲养工艺角度来看,在当前成乳牛饲养均采用3次上槽、3次不均衡挤奶的饲养工艺,...  相似文献   

8.
乳牛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通过对热应激影响乳牛生产性能和繁殖机能的研究加以综述,并且从营养调控饲养管理,培育耐热品系等方面阐明了降低乳牛热应激的措施,以便在生产中更好的降低乳牛的热应激,提高产奶量。  相似文献   

9.
目前奶牛的饲养是以家庭养殖为主体,多种形式并存的生产体制。家庭饲养奶牛已成为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生产门路,正处于上升势头。本文主要从培育龙头企业带动,逐步建立完善的奶牛产业化生产体系,同时对开辟青粗饲料来源及作好加工调制、逐步做到日粮标准化、饲养管理规范化、搞好奶牛配种及良种繁育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德宏州近几年大力发展晒黄烟丝种植,而陇川是种植面积和种植规模最大的县市。2015年陇川种植2.65万亩,占全州种植面积2.97万亩的98.1%。2016年陇川县种植晒黄烟丝2.95万亩,占全州种植面积3万亩的98.3%。虽有一定规模,但由于缺乏一套规范的种植与调制技术指导实际生产,致使烟农在种植和管理技术上随意性大,烟叶长势参差不齐,烟农种植的效益千差万别。本文结合陇川气候、地理等自然资源的特点,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在总结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提出陇川县晒黄烟丝种植与调制技术,旨在统一技术要领、规范生产技术、进而指导实际生产,实现提高烟叶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烟草产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茶叶生产的质量安全监控信息化水平及茶叶生产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减少因茶园施肥、用药、加工等所造成的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将信息技术和茶叶生产质量管理关键控制点结合起来,采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设计并开发了绿茶生产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绿茶产地环境、种植环节、加工过程及包装储运等质量关键控制点信息的网络化管理。  相似文献   

12.
<正>本技术适用水貂、狐、貉的处死及剥皮、刮油、上楦、干燥、整理和贮存等生皮加工的全过程,旨在通过合理的加工工艺和流程,生产出符合商品皮规格的优质毛皮。1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水貂、狐、貉的取皮时间1.1季节皮取皮时间水貂、狐、貉正常饲养至冬毛成熟后所剥取的皮张称之为季节皮。季节皮适宜取皮时间一般在农历小雪至大雪(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期间,但受饲养管理和冬毛成熟情况所制约,冬毛期饲养管  相似文献   

13.
浙贝母在浙南规范化种植操作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技术要求,通过试验研究,从产地环境选择、栽培与管理技术、采收与加工技术等方面,制定浙贝母在浙南的规范化种植技术操作规程(SOP),保证药材的安全、有效、稳定、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高速度地进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技术改造的中心。逐步地实现畜牧生产机械化,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饲养头数,降低成本,以适应大力发展畜牧业的需要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对饲养技术较高,工艺过程较复杂,劳动最为繁重的乳牛饲养机械化的要求也日益感到迫切。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有效控制生产、收购和加工等关键环节的质量,针对蔬菜、水果分散种植,标准难以统一,溯源渠道不畅的问题,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新鲜果蔬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系统依据新鲜果蔬产品供应链特点,采用RFID标签与一维码、二维码相结合的混合编码模式,应用物联网、数据库等技术,开发具有网络管理、条码打印、产品查询和智能手机管理等多功能的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可自动采集环境信息,以及摄像头或手机拍摄的图像,上传至服务器,作为产品的源头信息。最终采用二维码溯源,实现产品在种植、收购、检测和加工等环节信息追溯。  相似文献   

16.
玉竹GAP生产及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选地整地、选种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方面和采收加工方面总结了玉竹在娄底雪峰山区的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一、机械化对于推动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意义畜牧业生产过程是个异常复杂的生产过程,它与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无论就其产品性质或加工对象或作业方式均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就是畜牧业生产是个常年的有严格时(?)要求的,以活的生物为对象的连续循环生产过程,而且对每种培育对象,每个阶段又都有其各自不同的饲养管理要求,比如在一天之内对于饲料加工、调制、喂饲、饮水、运动、刷拭、清除粪便、打扫卫生等就要反复的做几次,而且对于各种牲畜在各各不同  相似文献   

18.
正笔者这次拜访的客户是一位自行种植牧草作为乳牛饲料的乳牛养殖户。荷兰的乳牛养殖户通常合并牧草或饲料用玉米种植,这种方式有效地降低乳牛饲料成本。根据荷兰中央统计局资料,荷兰牧草种植面积在2015年占总农业种植面积的约一半。荷兰牧草的平均产量每年约有9000-11000千克/公顷(干重)。荷兰政府近年来非  相似文献   

19.
为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有效控制生产、收购和加工等关键环节的质量,针对蔬菜、水果分散种植,标准难以统一,溯源渠道不畅的问题,构建基于物联网的新鲜果蔬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系统依据新鲜果蔬产品供应链特点,采用RFID标签与一维码、二维码相结合的混合编码模式,应用物联网、数据库等技术,开发具有网络管理、条码打印、产品查询和智能手机管理等多功能的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可自动采集环境信息,以及摄像头或手机拍摄的图像,上传至服务器,作为产品的源头信息.最终采用二维码溯源,实现产品在种植、收购、检测和加工等环节信息追溯.  相似文献   

20.
茶叶加工与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广西茶产业发展的技术关键,直接影响到茶叶产品的出口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针对广西茶叶生产实际,根据无公害茶叶加工技术标准,从加工厂环境、鲜叶原料、加工工艺、成品包装等环节探索研究一套标准化茶叶加工技术管理规程,推广与示范,有效地提高茶叶产品质量,为广西茶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