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11年3月对夜郎湖水库后生浮游动物及水质情况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后生浮游动物17种,其中,桡足类2种,枝角类3种,轮虫类12种.优势种为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 Ehrenberg)、矩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quadrata(Müller))、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 Gosse)、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 Ehrenberg)、透明溞(Daphnia hyalina Leydig)、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 (O.F.Müller))和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 Uijanin).后生浮游动物数量为0.2~570.0 ind/L.利用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理化指标及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综合评价,该水库水质为Ⅰ类.  相似文献   

2.
为掌握轮虫池不同空间浮游生物的种群动态,对厦门市3个轮虫池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以绿藻门、隐藻门、硅藻门、裸藻门、金藻门、甲藻门、蓝藻门为主,共7门15属17种,其中,绿藻门4属4种,隐藻门2属2种,硅藻门3属4种,裸藻门1属1种,金藻门2属2种,甲藻门2属3种,蓝藻门1属1种;轮虫发生高峰前期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为147.64mg·L~(-1),轮虫发生高峰期浮游植物生物量为99.41mg·L~(-1)。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轮虫高峰前期为2.94,高峰期为3.12。浮游动物共8种,其中原生动物4种,轮虫2种,桡足类2种;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83.10mg·L~(-1),其中以褶皱臂尾轮虫为主,平均生物量为73.13mg·L~(-1),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为0.73。所测轮虫培育池浮游植物垂直分布大多是鞭毛藻(如金藻),表层大于底层,其差异主要由鞭毛藻的运动造成,轮虫的空间分布与风浪、溶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2014年1-10月调查太平湖4季的浮游生物状况,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56属89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总种数的39.33%),其次为硅藻门(22.47%)、蓝藻门(16.85%);浮游植物各季节生物量为0.69~4.26 mg·L~(-1)、平均生物量1.86 mg·L~(-1);浮游植物各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07~1.66,Pielou均匀度指数0.53~0.71。共采集到浮游动物20科40属52种,其中原生动物7种、轮虫27种、枝角类12种、桡足类6种。浮游动物各季节生物量范围为0.67~1.68 mg·L~(-1)、平均生物量1.17 mg·L~(-1);浮游动物各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89~2.15,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41~0.73。综合判断太平湖水体为中营养化状态。根据太平湖浮游生物调查结果估算其鲢、鳙鱼产力分别为1 348 t和1 922 t。  相似文献   

4.
大淀湖于2005、2006年进行了清淤改造并采取了水体生态恢复措施。为评价水体生态整治效果,于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对大淀湖综合治理后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状况进行了逐月采样监测。结果共发现浮游动物72属149种,其中原生动物45属80种、轮虫20属61种、枝角类5属6种、桡足类2属2种。原生动物中优势属种为变形虫(Amoeba sp.)、球形砂壳虫(Difflugia globulosa)等,轮虫优势种为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异尾轮虫(Trichocerca stylata)等,各季优势种组成不同。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和密度为9.48 mg/L和12.15*104 ind/L,春季最高, 达10.51 mg/L和13.10*104 ind/L。生物量和密度所占比例均以原生动物最高(98.02%,83.55%),其次是轮虫(1.99%,12.79%),枝角类和桡足类很少,桡足类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仅9.5 ind/L和0.11 mg/L,枝角类仅0.32 ind/L、0.01 mg/L。年均Shannon-Weiner指数轮虫为2.30,原生动物为1.91,枝角类和桡足类都小于0.5。枝角类和桡足类在浮游动物群落密度和生物量组成中所占比例非常低,生物多样性指数也很低,这是大淀湖生态治理后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呈现的主要特征。尽管调查期间水质为Ⅲ~Ⅵ类水,但从浮游动物生物量来看,水体属富营养型;从多样性指数来看属α-β中污型。广义加性模型(GAM)分析表明浮游动物生物量与叶绿素a浓度、硝态氮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整个养殖周期地膜对虾养殖池浮游生物种类、数量及空间分布,探索浮游生物的时空差异。结果显示:整个养殖周期,浮游植物共8门46种,绿藻门15种,硅藻门9种,蓝藻门9种,隐藻门2种,裸藻门2种,黄藻门3种,甲藻门2种,金藻门4种。养殖前期优势种多为绿藻和硅藻;养殖中后期优势种多为蓝藻和绿藻;个体数量呈螺旋式上升,中期达最大,变化范围为3.01×107~1.45×108cell·L-1。浮游动物共4类28种,原生动物16种,轮虫类8种、桡足类2种,其他浮游幼虫2种。养殖前期优势种多为原生动物、轮虫类及桡足类;养殖中后期优势种多为原生动物和轮虫,密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变化范围为0.49×103cell·L-1~10.4×103cell·L-1。浮游生物空间分布:垂直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水平区域分布差异显著(P0.05),且个体总数大小排序是:D区(中心区)C区(近中心区)B区(近边缘区)A区(池塘边缘区)。虾池浮游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均较低:浮游植物分别为1.69~1.76和0.36~0.44,浮游动物分别为1.39~1.46和0.3~0.34。浮游生物的时空差异间接体现了对虾地膜养殖池中水质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宿鸭湖水库的浮游生物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鸭湖水库是河南省平原区的一座大型水库。面积113.33 Km~2,平均水深1.4m、透明度11cm。从1986年1~11月对该库浮游生物采样调查,共采到浮游植物8门、27科、44属、其中绿藻门有17属、蓝藻门有10属、硅藻门有8属、黄藻门1属1个种类;浮游动物66属,其中原生动物13种,轮虫28种,枝角类18种,桡足类7种。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1.08mg/L,其中蓝藻占15.8×10~(-2),隐藻占27.4×10~(-2),甲藻占1.6×10~(-2),金藻占4.5×10~(-2),硅藻占16.9×10~(-2),裸藻占35.6×10~(-2),绿藻占12.3×10~(-2)。浮游动物量平均3.60 mg/L,其中原生动物占2.89×10~(-2),轮虫占3.36×10~(-2),枝角类占77.98×10~(-2),桡足类占15.77×10~(-2)。初步探讨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变化的若干规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乌兰诺尔湖浮游生物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该湖共有浮游植物30个属,隶属于6个门,其中蓝藻门8个属,绿藻门13个属,硅藻门5个属,甲藻门2个属,黄藻门1个属,金藻门1个属.其中,优势种是蓝藻门中的微囊藻,其生物量为1.643mg/l,占总生物量的20.67%.有浮游动物28种,其中桡足类4种,枝角类4种,轮虫13种,原生生物7种.其中,优势种为桡足类的镖水蚤,生物量为1.84mg/l,占总生物量的47.67%.  相似文献   

8.
1993年4~6月,对重庆市北碚区龙凤溪的浮游生物调查表明,该溪共有浮游植物114种(含变种),分别隶属于8门70属。其中,隐藻门和硅藻门是重要的优势类群。浮游植物生物量为3.64mg/L~13.82mg/L。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us calyciflorus)和矩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quadrata)等8种轮虫为优势种。浮游动物生物量为0.014mg/L~0.440mg/L。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尖峰岭秋季浮游生物群落状况.[方法]于2018年8月对尖峰岭天池浮游生物进行调查研究,设置7个采样点,分析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指数.[结果]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39种及变种,其中绿藻门种数最多,为63种;硅藻门次之,42种;蓝藻门10种;裸藻门7种;黄藻门、金藻门、隐藻门各4种.浮游植物丰度为39.6×104~444.0×104个/L;生物量为0.630~9.865 mg/L;Shan-non-Wiener指数为4.321~5.780;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778~0.933.浮游动物共4类21种及变种,原生动物9种,轮虫7种,桡足类3种,枝角类2种.浮游动物丰度为0.001×104~0.109×104个/L;生物量为0.001~0.090 mg/L;Shannon-Wiener指数为1.522~3.057;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12~1.000.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评价尖峰岭天池水质状况,结果表明,7个采样点的水质均为轻污染或无污染状态.[结论]该研究结果丰富了尖峰岭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基础资料,为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主要城市湖泊后生浮游动物采样调查中共检出轮虫94种,其中以臂尾轮科(17种)、异尾轮科(14种)和腔轮科(15种)出现种类最多,共占检出轮虫种类的49%;枝角类7科14属20种;桡足类4科12属15种,另外三大桡足类均有检出.后生浮游动物丰度处于51.20~1 450.00 ind/L间,平均丰度为(427.29±38.36) ind/L,其中,轮虫丰度占据后生浮游动物丰度的优势,平均丰度为(345.95±32.33) ind/L;枝角类平均丰度为(5.89±0.97) ind/L;桡足类平均丰度为(23.66±4.83) ind/L.后生浮游动物优势种主要为广生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裂足臂尾轮虫(Schizocerca diversicornis)、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forficula)、萼花臂尾轮虫(B. calyciflorus)、角突臂尾轮虫(B. angularis)、裂痕龟纹轮虫(Anuraeopsis fissa)、刺盖异尾轮虫(Trichocerca capucina)、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卜氏晶囊轮虫(Asplanchna brightwelli)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了解梯级电站开发后泾洋河水质状况,于2009年8月对泾洋河段干支流浮游生物进行采样和鉴定。结果监测到浮游植物5门21种(属),隶属于硅藻门13种(属)、绿藻门4种(属)、蓝藻门2种(属)、金藻门和黄藻门各1种(属);浮游动物2门10种(属),隶属于原生动物门8种(属)和轮虫类2种(属)。综合分析泾洋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河段水质状况良好,属于轻污染或无污染状况;浮游动物生物群落结构组成较单一,丰富度与均匀度值均较低,易受外界环境因子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北支贝类放流滩涂区潮下带水域浮游植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按季度对长江口北支贝类放流区外潮下带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75属228种,其中硅藻门153种、绿藻门25种、蓝藻门21种、甲藻门14种、金藻门2种、黄藻门2种、隐藻门2种和裸藻门9种。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不同,春季6门31属73种,夏季5门34属106种,秋季7门61属111种,冬季5门27属63种。各季节丰度分别为春季3.78×10~5个/L,夏季7.93×10~5个/L,秋季3.72×10~5个/L,冬季1.14×10~5个/L。对浮游植物与水化因子进行CCA典范应对分析,结果显示悬浮物、浊度、营养盐对浮游植物丰度影响较大。由于贝类投放和环境因子的变化,生态修复前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变化显著,各季节浮游植物种类数及丰度都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近岸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按季度对长江口九段沙湿地近岸水域18个站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周年季节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3种,隶属于6门55属,主要类群为硅藻,其种类数占总种类数的61.65%。浮游植物的年平均细胞丰度为(92.33±29.86)×104细胞/L。根据浮游植物的生态类型及其生境特征基本上可分为3大类群:淡水类群、近岸广盐类群、高盐性外海类群。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第一优势种,年平均细胞丰度为(87.95±30.96)×104细胞/L。正是由于其细胞丰度和出现频率上的绝对优势,导致研究水域单一优势种突出,多样性低,种间分布不均匀,群落结构简单化。  相似文献   

14.
2012年4~5月对丹江陕西段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种类为5门、36种(属),密度为0.05×104~39.2×104个/L,平均密度为17.65×104个/L,生物量为0.55~0.000 015 mg/L,平均生物量为0.21 mg/L。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该河段水质良好,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不稳定,易受外界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长江口南、北支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共采集到浮游植物157种,隶属8门71属,平均细胞密度3.31×10~5个/L。其中硅藻门为主要优势类群,共25属61种,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39%。主要优势种为蓝藻门的湖泊鞘丝藻,常见种为蓝藻门的阿氏颤藻、两栖颤藻、小颤藻、绿藻门的小球藻,以及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3.27×10~4~1.50×10~6个/L,南北支水域以及主河道水域没有差别。各样点的均匀度指数变化比较平稳;多样性指数变化和丰富度指数变化一致,南支水域显著高于北支和主河道水域。统计分析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显示:物种数和总细胞丰富度分别与温度、叶绿素a显著正相关,与盐度显著负相关;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与温度、叶绿素a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显著负相关;蓝藻细胞密度与温度显著正相关,与溶氧量、盐度显著负相关;硅藻细胞密度与电导率显著正相关,与温度显著负相关。对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种类和密度的分布影响较为显著的环境因子为盐度、电导率、溶氧量、温度和叶绿素a。因此,长江口环境因子的不同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16.
人工湿地-池塘复合养殖系统中浮游藻类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养了斑点叉尾鮰苗种和少量白鲢的人工湿地-池塘复合养殖系统研究各养殖塘浮游藻类的生态特征,并通过对不同密度养殖塘的比较探讨人工湿地对鱼塘中浮游藻类生态结构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塘中共鉴定出浮游藻类7门63属142种,其中绿藻门34属60种,硅藻和蓝藻分别有10属34种、10属30种,裸、隐、甲、金藻门种类较少,共9属18种.各养殖塘优势种类主要为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衣藻(Chlamydomonas sp.)、二角盘星藻(Pediastrum duplex)、小环藻(Cyclotell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e)等.随着斑点叉尾鮰鱼苗养殖密度的增加,浮游藻类数量、生物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各塘内浮游藻类种类多样性差异不显著.人工湿地与养殖池塘的联合对养殖水体的浮游藻类有较好的调控作用,整个实验期间各塘内浮游藻类种类、数量、生物量无显著变化,即使在养殖密度最高的四号塘也没发生蓝藻水华,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17.
选取9艘停泊于洋山深水港、在太平洋公海海域进行压载水交换的到港船舶,分析其压载水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丰度,共检测出浮游植物4门18属29种(包括变种或变型),其中硅藻门占主要优势地位,共计13属21种,占总种类数72.4%,包括未定种8种;甲藻门3属6种,占总种类数20.7%,其中未定种1种;绿藻门1属1种,占总种类数3.5%,其中未定种1种;蓝藻门1属1种,占总种类数3.5%。所有船舶压载水样品中均发现有赤潮藻,存在潜在外来种入侵风险。在公海海域进行压载水交换后浮游植物丰度远小于在国内沿岸海域交换压载水的丰度,显示公海换水可有效降低压载水内浮游植物的密度,但仍有适应港口环境的种类存在,未能完全消除外来藻类入侵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8.
冰封期湖泊水体及冰体内水质发生变化,直接影响水产健康养殖发展。基于2016年1月15日乌梁素海冰封期浮游植物及水质监测结果,分析冰封期湖泊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密度及多样性指数空间动态,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揭示浮游植物物种与环境因子关系。结果表明,冰下水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32属37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呈硅藻—绿藻型;冰体中共检出7门34属60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以硅藻为主。冰体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趋势一致。3种指数综合显示乌梁素海冰封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水体共发现优势种10种,冰体中优势种共14种。CCA排序显示,TP为影响乌梁素海冰下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分布最重要环境因子。冰层中NH4+、TP、TN等环境因子复杂分布对浮游植物群落在冰层中分布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开展寒旱区冰封期水体及冰体中水质与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关系方面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安徽通江湖泊4种典型生境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于2018年4月、7月、10月和2019年1月,对4种典型生境中24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4种典型生境分别为自然湖泊生境(H1)、沉水植被生境(H2)、挺水植被生境(H3)和人工养鱼塘生境(H4)。在4种典型生境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35种,隶属8门94属。物种数最多的生境为H1(196种),物种数量最少的生境为H4(89种)。4种生境中H1优势种以硅藻门为主,其中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优势度最高,为1.384;H2优势种主要分布在绿藻门;在H3中尖针杆藻(Synedra acus)优势度最高,为1.153;H4中蓝藻门的固氮鱼腥藻(Anabaena azotica)占优势明显。4种典型生境中浮游植物生物量H4 > H3 > H1 > H2,细胞密度H4 > H2 > H3 > H1。H1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大、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最大值均出现在H2。4种典型生境的环境条件具有空间异质性,总氮、总磷和透明度等在统计上存在显著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RDA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有水生植被盖度、营养盐和透明度等。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物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调查基础上从理化指标和浮游生物角度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进行了生态监测。结果表明,2004~2006年的水理化检测指标中除总氮指标外,其他均符合Ⅰ类水质标准;水源区浮游动物27属41种(含变种)和浮游植物8门67属161种(含变种);在检出的浮游生物中未发现水体重污染指示种,污染指示种中有浮游动物3种和浮游植物21属24种(含变种)。综合评价中线水源区为寡污型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