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恩施玉露是我国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唯一蒸汽杀青针形绿茶。为解决目前市场上恩施玉露茶加工所用品种较为单一的问题,选用12个茶树品种采摘的鲜叶制成恩施玉露,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并测定生化品质成分,研究了不同茶树品种的恩施玉露茶适制性,筛选出鄂茶14号、鄂茶1号、鄂茶10号较为适制恩施玉露茶品种。  相似文献   

2.
以青钱柳叶为试材,以多糖、黄酮含量及感官品质为分析指标,研究了微波杀青、锅炒杀青、蒸汽杀青、微波蒸汽组合杀青等不同杀青方法对青钱柳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杀青方法能显著提高青钱柳多糖和黄酮等活性成分含量,蒸汽杀青对提高青钱柳茶感官品质效果显著;微波杀青时间为90 s得到的青钱柳茶多糖和黄酮含量最高,多糖含量为9.23%,黄酮含量为7.45%,蒸汽杀青2 min的感官品质最好。综合评价不同杀青方式对提高青钱柳功能成份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微波是青钱柳茶加工的最理想杀青方式。  相似文献   

3.
勐库大叶种是国家级优良无性系茶树品种,其所制普洱茶内含物质丰富,香气浓郁,滋味浓强,是普洱茶产品的杰出代表。文章围绕杀青、干燥两大关键工序,系统探究不同杀青方式、杀青温度以及干燥方式等对勐库大叶种普洱茶毛茶品质成分及感官风味的影响,以获得最佳工艺技术参数,进而为普洱茶毛茶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云南红河州名优绿茶梯田秀峰茶的杀青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杀青温度、时间对梯田秀峰茶品质影响较大。主要品质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氨基酸、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下降,色相角Ha^*b^*先增后减;茶多酚含量随杀青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杀青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结合感官审评结果,利用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以140℃、50s为宜。  相似文献   

5.
不同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云铃  黄建安  施兆鹏 《茶叶》2008,34(1):24-28
本文研究了汽热杀青、热风杀青和滚筒杀青3种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青方式对茶在制品生化成分变化的影响不同,汽热杀青因蒸汽穿透力强,杀青时间短,茶多酚、酯型儿茶素的减少量与氨基酸等水解产物的增加量相对较少,使毛茶茶汤浓烈,汽热杀青能快速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和减少叶绿素的破坏,使毛茶的汤色、叶底较绿;而采用热风杀青制得的毛茶香气高长,滋味浓爽,除色泽稍次于汽热杀青外,其余各品质指标略优于汽热和滚筒杀青方式。  相似文献   

6.
文静  王守生 《福建茶叶》2008,30(1):25-26
对由蒸汽杀青与冷冻真空干燥工艺初制的绿碎茶茶样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冷冻真空干燥荼样感官审评外形匀整,汤色黄绿,滋味浓厚;其干荼、荼汤、叶底的明亮度和总色差与烘箱干燥茶样存在极显著差异;其茶多酚、儿茶素、游离氨基酸、灰分含量分别为23.48%、160.44mg/g、5.63%、6.58%,而烘箱干燥的荼样则分别为21.47%、122.36 mg/g、5.29%、6.87%,这4种生化成分冷冻真空干燥与烘箱干燥茶样有显著差异;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冷冻真空干燥与烘箱干燥茶样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将不同杀青工艺绿茶原料加工成绿茶饮料,通过对茶饮料高温瞬时灭菌以及37℃、4℃下贮藏7d后茶多酚、氨基酸、蛋白质、总糖等常规化学成分、儿茶素组分、香气组分以及色差、浊度、感官品质变化的系统研究,明确了不同杀青处理对浸出特性、理化成分含量、风味品质等的影响,提出了饮料用原料茶加工的适宜杀青工艺。  相似文献   

8.
杀青和干燥是碾茶加工的两个关键工序,为提高碾茶(抹茶)品质,通过研究300K-SS型碾茶蒸机(杀青机)的转速、蒸汽流量和AYHF-450K型碾茶烘房(干燥机)燃烧温度等关键工艺参数,分别探讨对碾茶感官品质、理化成分等的影响;并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  相似文献   

9.
正"武阳春雨"是浙江省武义县名优绿茶的代表,其品质的形成主要受原料、加工工艺等影响。其中,杀青是加工的关键步骤,对成品茶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鲜叶通过杀青,酶的活性钝化,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在没有酶影响的条件下,由热力作用推动进行热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的品质特征。目前,茶叶加工常用的杀青方式有汽热杀青、微波杀青、热风杀青、滚筒杀青等。杀青方式不同,杀青效果各异。本试验通过采用不同的杀青方式加工"武阳春雨"茶,研究杀青对茶叶理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武阳春雨"名优绿茶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等级云南红碎茶的氨基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不同等级云南红碎茶的游离氨基酸组分进行分析,并结合感官品质鉴定。结果表明: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6.14-15.24mg/g。云南红碎茶氨基酸总量和茶氨酸含量都呈现碎茶1号碎茶2号碎茶3号碎茶5号末茶的变化规律,且与感官品质得分间相关系数达0.9525和0.9294,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茶叶》2020,(1)
为全面了解山东省青岛市秋季红茶的感官品质情况和生化成分含量,本研究选用青岛市各茶叶企业生产的21种秋季红茶为试验样品,通过茶叶品质品鉴和生化分析试验,分别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的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地区的秋季红茶大部分感官品质和生化品质都比较高,部分红茶品质特征鲜明,达到了或超过了国家优质标准,表明茶企基本上掌握了红茶的制茶技术。但个别红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发酵不足、发酵过度、火工过高等,出现汤色、滋味、香气等方面的问题,感官品质较差,需要在制茶过程中注意。  相似文献   

12.
不同加工工艺对'福萱'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品系'福萱'(0314C)的春季一芽二三叶为原料,采用不同杀青方式(滚筒杀青、微波杀青、蒸汽杀青)和干燥方式(炒干、烘干)制作绿茶,通过感官品质审评及品质成分测定评价不同工艺对福萱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蒸青绿茶样的品质最佳,感官特征为外形毫洁白,乌绿翠,汤色嫩黄绿,花香尚显,滋味清醇,叶底嫩黄.炒青样的水浸出物总量(42.30%)和游离氨基酸总量(4.75%)均为最高,同时其酚氨比值(3.48)最低,而茶多酚总量和咖啡碱含量均以微波样最高,分别为17.35%、3.44%,儿茶素总量及L-EGCG、L-ECG含量亦以微波样最高,分别为13.37%、8.61%、1.68%,L-EGC含量则以蒸青样最高(2.14%),而烘青样的儿茶素品质指数最大(548.68).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用同质粗老鲜叶加工成绿碎茶与炒青绿茶的品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绿碎茶主要生化成分中茶多酚、水浸出物、氨基酸、维生素 C、叶绿素 a 等均有增高趋势;品质审评无论是外形还是内质绿碎茶均好于炒青绿茶.  相似文献   

14.
茶树品种对美人茶品质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市场上,制作美人茶的常见品种有青心大冇、金萱、毛蟹、铁观音、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梅占等。为凝练福建省美人茶品质特征、调查美人茶的品种适制性,以从福建省主产区大田采集来的20份美人茶样品(8个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美人茶感官品质分析、主要生化成分测定和香气成分检测。结果表明:青心大冇(94.10分)、金萱(93.96分)、金观音(93.90分)、金牡丹(93.63分)感官审评的分值较高,其滋味甜醇、醇厚或醇爽,香气呈蜜香或花蜜香。生化成分测定显示,青心大冇可溶性糖(2.48%)、游离氨基酸(0.33 mg/g)、茶黄素(0.12%)、茶红素(0.72%)、茶褐素(1.24%)含量相对较高,均排在前三位。在感官审评结果的基础上,从以上样品中筛选出品质较好、不同品种加工的7个美人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的测定,共测得31种香气成分,包括醛类化合物3种,醇类化合物7种,酮类化合物2种,酯类化合物5种,萜烯类化合物7种,烷烃类化合物3种,其他化合物4种,这些香气成分共同组成美人茶独特的香气特征。其中,青心大冇美人茶所检测到的香气成分最多(25种),且香气成分总含量(430.43 ng/g)最高,与其他品种的美人茶相比,1-甲基-4-(1-甲基乙基)-1,3-环己二烯(4.21 ng/g)、柠檬醛(7.01 ng/g)、苯甲醛(18.24 ng/g)、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150.23 ng/g)、β-罗勒烯(5.47 ng/g)含量最高,芳樟醇(30.60 ng/g)、水杨酸甲酯(15.02 ng/g)、香叶醇(66.69 ng/g)、苯乙醇(8.52 ng/g)含量均排在前三位。综合感官审评结果、生化成分分析和香气成分分析,青心大冇品种制作的美人茶品质最佳。该结果对生产实践中美人茶适制品种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雅玲  赖凌凌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1):2152-2156
以福鼎大毫茶为原料,以摊放程度、杀青方式、二青方式为因素,进行3因素2水平L4(23)正交试验,从感官品质、生化成分含量、茶汤色度值和滋味化学鉴定得分等品质指标探讨微波杀青、微波二青工艺对大叶类卷曲形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工艺对提高绿茶"清汤绿叶"品质和滋味鲜爽度有益,能够显著提升卷曲形绿茶的色泽、明亮度、绿度、鲜度和总体品质。综合感官审评结果和品饮习惯,认为卷曲形绿茶的优选工艺流程为:"摊放减重率20%~25%→微波杀青→揉捻→炒二青→搓团提毫→烘干"(即Q4),制出的卷曲形绿茶外形色泽绿润、梗鲜绿,与传统工艺的品质风格迥然不同,香气清纯、滋味鲜爽、汤色绿艳、叶底绿亮均匀。  相似文献   

16.
以碧香早品种夏茶一芽三、四叶为原料,在黑茶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在杀青前,加入"做青工艺",以摇青次数、渥堆程度和干燥温度为参考因素加工黑毛茶,分别对成品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加工工艺为摇青3次、轻度渥堆、120℃干燥温度。  相似文献   

17.
微波杀青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滚筒杀青、微波杀青、滚筒+微波杀青和微波+滚筒杀青4种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杀青的绿茶理化成分含量高,具有色泽翠绿的特点;滚筒杀青的绿茶理化成分含量次之,香气高长,具有令人愉悦的清栗香;而采用滚筒+微波杀青的绿茶综合上述两种杀青方式的优点,其干茶不仅色泽翠绿,而且具有高长的清栗香气,理化成分含量适中。  相似文献   

18.
不同烘焙处理对铁观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法设置烘焙方案,探讨三段式烘焙对铁观音感官品质和主要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并筛选出较好的烘焙参数,为铁观音烘焙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试验结果表明:(1)三段式烘焙工艺优于传统恒温烘焙(CK2:120益/270min)。在三段式烘焙处理中,以120益/90min、105益/120min、120益/90min茶样的感官品质最佳。(2)不同烘焙处理得到的茶样的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有显著性差异。(3)不同烘焙阶段对铁观音感官品质和主要生化成分含量无显著影响,但第一阶段对铁观音外形、第二阶段对铁观音香气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白茶压制成饼后,极大地缩减了茶叶体积,降低了包装、储运成本,促进了白茶产业的发展。【方法】以‘福安大白茶’‘福云6号’‘福云595’和‘福鼎大毫茶’茶树品种一芽二、三叶鲜叶为原料分别制成散茶和茶饼,茶饼采用蒸压、鲜压、冷压3种方式,比较不同压饼方式对茶饼感官品质与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冷压茶饼色泽鲜亮,香浓,味厚,叶底软亮,品质稳定,最接近散茶;蒸压茶饼色泽整体偏黄,汤色泛黄,香气低浊,滋味欠爽,叶底较暗;鲜压茶饼色泽鲜亮,易带红张,花香较显,部分出现酵味,叶底花杂、稍碎;3种方式压制的茶饼与散茶的感官品质总分差值以冷压茶饼最小(1.24±0.84),其次为鲜压茶饼(2.65±1.33),蒸压茶饼最大(5.25±1.27);且三者之间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茶多酚含量、儿茶素总量也是以冷压茶饼的变化最小。【结论】与蒸压和鲜压相比,冷压方式更适合用于加工白茶饼。  相似文献   

20.
对‘中白1号’白化茶品种和‘茂绿’、‘中茶108’、‘春雨1号’、‘杭茶21’、‘鸠坑早’新品种(品系)等10个品种(品系)制得千岛银珍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和杯泡观赏性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白1号’、‘茂绿’和‘浙农117’品种制得的茶样感官品质明显好于对照‘鸠坑群体种’,特别是‘中白1号’白化茶品种,其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的理化基础能明显改善芽茶滋味浓涩的品质缺陷。‘春雨1号’等芽头肥壮、厚实、圆直的品种茶样的杯泡观赏性较好,而芽头宽扁、松空的品种茶样杯泡观赏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