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以武夷水仙茶叶籽为原料,采用乙醇水剂法提取武夷水仙茶叶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浓度和pH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武夷水仙茶叶籽油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30%(V/V)、料液比1∶7、pH 9、提取温度60 ℃,在该条件下武夷水仙茶叶籽油提取率为93.61%。在提取的武夷水仙茶叶籽油中共检测到18种脂肪酸,以油酸(51.77%)、亚油酸(23.14%)为主,∑SFA∶∑MUFA∶∑PUFA=1∶2.64∶1.27,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结果表明武夷水仙茶叶籽油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植物食用油,研究结论可为武夷山茶产区茶叶籽油提取、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茶叶籽油的加工工艺及其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达  凌益春  王岳飞  杨贤强 《茶叶》2010,36(3):144-147,151
茶叶籽油是一种纯天然高级木本可食用油脂,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80%,维E含量丰富,具有降血脂、抗氧化及调节免疫功能、抗癌、美容护肤等保健功效。经初加工的茶叶籽油色泽深,带有苦涩味,需精加工。本文就茶叶籽油的理化特性、成分组成、加工工艺及其保健功能作一综述,以期为茶叶籽油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碧林 《茶叶》2013,(1):28-31
在茶叶生产中,每年产生的大量茶叶籽没有很好地得到开发利用而白白地浪费掉,而茶叶籽油是可与山茶油、橄榄油媲美的高档食用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茶叶籽进行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增加茶农收入,促进茶产业稳步发展,而且为高端食用油的开发开劈了新的途径。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莲都区发展茶叶籽油生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叶》2012,(1):23-24
正本刊讯2011年12月20日,中国茶叶籽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来自我国油脂界、营养界、茶业界的专家在这场由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主办的头脑风暴上,就茶叶籽油产业开发前景各抒己见。专家们纷纷表示,茶叶籽油开发对保障国家食用油供应意义重大,茶叶籽油是目前唯一超过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含油量高且脂肪酸组分丰富的茶树品种,对9个省区49个茶树品种茶叶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品种茶树茶叶籽含油量范围为16.29%~33.80%.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各个品种茶叶籽油中脂肪酸的组分和含量,共检测出19种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α-亚麻酸,分别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6.00%~72....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世界主要产茶国茶叶和茶籽开发利用状况,以求对我省茶叶产品的开发有所裨益。 1 开发茶叶新产品 1.1 加速开发茶叶深加工产品 速溶茶:生产速溶茶大多利用低档茶叶作原料,目前世界速溶茶总产量为8500t以上,在美国速溶茶消费量占茶叶总消费量的  相似文献   

7.
茶叶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多酚、生育酚、植物甾醇、角鲨烯等活性成分,具有降脂减肥、抗氧化、调节免疫、保护皮肤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既是一种高营养的健康食用油,也在食品、医药、日化、农业环境、生物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就茶叶籽油的理化性质、品质成分、保健功能、应用领域进行综述,以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果胶酶开展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及茶皂素工艺研究,单因素实验探索酶量、作用温度、作用时间、料液比等对油得率及副产物茶皂素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心组合试验,进行响应面分析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回归方程为R=-61.384+0.719A+2.994B+4.829C+3.475D+0.015AB+0.075AD+0.045BC+0.065BD-0.122A2-0.040B2-0.913C2-0.663D2;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3.8 h、料液比1∶5.3(g∶mL)、果胶酶添加量7.3 mL(0.2%),验证试验茶叶籽油得率为27.0%,为茶叶籽资源开发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辅助提取苹果籽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探讨了超声波辅助提取苹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了液料比(石油醚体积与苹果籽质量之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超声波频率对苹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液料比为8,提取时间为35min,提取温度为35℃,超声波频率为60kHz时,苹果籽油提取率最高,可达到23.94%。通过与索氏提取法对比,证明超声波是一种可靠、高效的提取苹果籽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阐明茶叶籽水浆发酵微生物种类及其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特性,对发酵5βh的茶叶籽水浆发酵液进行微生物分离与提纯,从中分离纯化出1株菌株。经形态观察、16βS rDNA及pheS基因测序与比对、系统发育树的构建与分析,确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sp. Plantarum);命名该菌株为茶叶籽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sp. plantarum JJZ21),菌种保藏号为CCTCC M 2016471。在茶叶籽水浆发酵过程中,发酵液中茶叶籽乳杆菌的数量在5βh之后逐渐快速增加,至12~15βh之间达到最大值,之后又逐渐降低,至22βh后,逐渐趋于稳定。伴随茶叶籽乳杆菌数量的增加,发酵液中的干物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其pH均明显下降,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性。茶叶籽乳杆菌通过消耗发酵液中的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等物质,向发酵液中分泌乳酸等酸性有机物,导致发酵液pH逐渐降低,为发酵液中的油脂体上浮以及茶叶籽水浆发酵分层现象发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花生品种间产量和产值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1个不同产量水平及品质标准的花生品种为材料,对其荚果、籽仁产量和油与蛋白质产量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花生不同品种(系)荚果产量的高低,不一定与其籽仁或油、蛋白质产量和产值相一致,同样,籽仁产量与油、蛋白质产量和产值也未必吻合。通过综合评价,其产量与产值之间相关性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共出现了5种情况:①荚果产量最高,但籽仁、油、蛋白质产量和产值则较低;②荚果产量较高,油产量和产值很低;③荚果产量一般,籽仁与油产量和产值较高;④荚果产量低,油产量和产较值高;⑤荚果产量与籽仁、油、蛋白质产量和产值位次相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致力于分析茶叶籽油与油茶籽油的主要组成成分,着重于梳理茶叶籽油与油茶籽油主要组成成分含量的差异。通过对组成成分的应用范围研究,为更合理、更科学地开发利用茶叶籽油和油茶籽油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陈宇宏  高颖  韩震  尹军峰 《茶叶科学》2022,42(5):705-716
茶皂素是一类在山茶科植物种子中含量丰富且具有特异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但不同种质茶叶籽中皂素含量及组成尚不清晰。以浙江省同一地区采集的21个茶树品种(系)的茶叶籽为试验材料,对茶叶籽的基本特征、皂素含量及组成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的茶叶籽的百粒质量、壳仁比、皂素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21个茶树品种(系)的茶叶籽的皂素含量范围分别为30.82%~48.16%和16.93%~31.82%,其中黄观音的茶叶籽皂素含量最高。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轨道阱质谱(UHPLC-Q-Exactive/MS)同时检测出68种茶叶籽皂素单体,其中Theasaponin E1的峰相对强度最大。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显示,21个品种(系)的茶叶籽以树型为依据被明显地划分为2组,组间差异单体物质有21种。结合相关性分析,高积累的Theasaponin E12、Camelliasaponin B1/B2、Theasaponin A5/A6、Camelliasaponin C1/C2和Assamsaponin G可能是灌木型种质资源有别于小乔木型、乔木型种质资源的重要特征物质。研究结果为生产茶叶籽皂素原料的选择和高值化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了解辣木油中脂肪酸的组分和含量,更好地了解其用途和价值。[方法]以新鲜辣木果荚提取的辣木油脂为研究对象,对辣木油中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应用GC-MS技术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辣木油中检测出含有13种脂肪酸成分和16种挥发性成分,并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82.76%,还包括亚油酸、亚麻酸和DHA 3种人体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这些都是单独使用辣木籽提油所没有的成分,但是其挥发性成分中检查出含有28.38%的硫化物,即十字花科植物主要的刺激性成分,如要对此油加以利用,需要将此成分除去。[结论]为辣木果荚和辣木籽混合提取的辣木油今后的深入研究和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茶世界》2008,(6)
河南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集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贮藏、科研于一体,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龙潭牌信阳毛尖以五云两潭一寨八大产茶名山为基地,以茶叶生产合作社为组织形  相似文献   

16.
橡胶籽是橡胶树的种子,是橡胶种植业的副产物,其全身都是宝。橡胶籽油、橡胶籽粕、橡胶籽壳等均具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概述了国内外全成分开发橡胶籽的实践,取得的突破性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展望橡胶籽开发利用的潜力与前景。  相似文献   

17.
信阳茶叶产业化发展障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截至2007年,河南省信阳市茶园面积达7万hm^2,年产干茶超过2万t,茶叶综合产值20多亿元,茶农95万人。信阳茶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龙潭),省级著名商标9个,市级知名商标18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茶产业已成为信阳富民强市的特色主导产业之一。然而,信阳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仍然存在着诸多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8.
茶皂甙分为茶籽皂甙利茶叶皂甙两类,两者在结构和性质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别。茶籽皂甙国内外已有大量研究,而茶叶皂甙自町田(1938)从绿茶中分离鉴定以来,迄今,进展不大,其主要原因在于茶叶皂甙的提取、分离及定量方法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因为茶叶皂甙可能与茶树品种、茶叶品质等有关,而且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所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以人参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人参籽油,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萃取人参籽油工艺参数,再将其与通过冷榨法及溶剂法提取的人参籽油进行对比,测定和比较了不同工艺制取的人参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试验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26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 h工艺条件下,人参籽油得率为16.2%。经检测,人参籽油脂肪酸组成为不饱和脂肪酸占99%以上,其中油酸含量极高,可达73.93%。通过不同制取方法所得到的人参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与溶剂萃取法所提取人参籽油的脂肪酸明显多于压榨法的脂肪酸成分;且超临界CO2萃取法具有无有机化学试剂残留的明显优势,因此,是未来人参籽油提取中可以应用的一种绿色环保的提取工艺和技术。  相似文献   

20.
信阳是我国茶叶的重要产地之一,信阳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源远流长,茶是信阳的象征,也是信阳对外的一张名片,茶叶经济对于信阳来讲,其意义十分重大,围绕茶叶产业经济的发展,利用茶叶经济与助推信阳经济建设,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本文结合信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观点和看法,希望能够引起相关人士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