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特征,是实现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左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从结构、功能和响应三方面选取人均基本农田、人均水资源量、劳动力集约度、耕地占土地面积比例、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例等20个指标,构建左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均方差法、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在流域尺度上对左江流域8个农业生态区进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显示:处在较健康状态的是上思和凭祥;处在亚健康状态的是宁明、大新、龙州、扶绥、天等和江州区。左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结果的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上思、凭祥、宁明、天等、大新、扶绥县、龙州和江州区。  相似文献   

2.
生态系统作为地球生命的支撑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人类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理解的不断深入,生态系统的保护及其服务价值的量化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各国学者对全球尺度、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及单个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算,对县域尺度及土地整治前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动的研究较少。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以Con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为基础,通过当量因子修订、功能性修正与经济性调整等过程,结合耕地整治前后土地利用变化及不同利用方式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差值,对河北省怀来县耕地整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怀来县2014—2015年耕地整治提升区面积为13 750 hm~2,新增耕地面积为4 592 hm~2,耕地整治生态潜力值为2 376.21万元,其中原有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提升356.47万元,新增耕地生态服务价值为2 019.73万元。该研究探索适用于县域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方法,并结合土地整治项目对怀来县土地整治生态潜力进行测算,通过该研究为县域尺度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土地整治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土地整治生态潜力测算、生态文明安全保护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以南京市九乡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2003与2009年2景QuickBird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应用空间自相关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探讨了城市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以及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09年,九乡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了2.59%,而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聚集性增强;生态服务价值的高-高区域主要集中在流域上游,低-低区域主要集中在流域下游的仙林大学城一带;九乡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发生了明显变化,下游仙林大学城一带低-低分布区快速扩张,而高-高分布区仅在九乡河源头及下游的局部区域有所增加;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空间自相关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随着研究尺度增大,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增强;九乡河流域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及其变化主要是由土地开发利用引起,流域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服务价值存在明显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4.
戴礼飞  王秀茹  吴骁博  郭志起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3):183-186,199,封4
以乌梁素海苗八流域为研究区,基于1986—200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时间加权数学平均法构建土地利用空间转移概率矩阵,应用CA-Markov模型探索流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A-Markov模型在苗八流域的最佳模拟尺度为5 m,模拟精度较高。时间加权数学平均方法运用于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的构建能够帮助CA-Markov模型准确模拟流域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在此基础上,还对本流域未来4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了模拟预测。结果显示,苗八流域未来40年内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趋势与研究期间相同。  相似文献   

5.
亚热带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流域源头防控机理与技术示范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日益剧增的农业面源污染使得亚热带流域环境可持续管理面临巨大挑战。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的丰富降水、复杂多样土地利用方式和高强度氮磷投入,导致了该地区水文过程、氮磷元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氮磷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复杂性。从"十一五"至今,我们以亚热带丘陵区典型金井小流域为对象,研究建立流域多尺度环境监测系统,准确定量流域氮磷平衡特征,精确解析流域氮磷迁移规律与输出通量;构建以水文和氮磷过程为主要对象的分布式栅格流域生源要素管理模型(CNMM),制定流域氮磷环境安全控制标准,开发流域环境安全评价和污染源头防控决策支持系统;研发针对农田养分流失、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和养殖业废水的绿狐尾藻生态湿地消纳技术,探索农业氮磷减控关键途径,构建流域面源污染源头防控技术体系,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与示范。这些结果将巩固和加强亚热带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流域源头防控的应用基础研究,为实现流域环境的生态管理、质量恢复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流域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洞庭湖流域包含众多河流、沼泽、湖泊以及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人为干扰,洞庭湖流域湿地退化严重,针对洞庭湖流域不同类型湿地开展生态修复已成为当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大需求。本文从洞庭湖流域的湿地概况、退化现状和原因出发,总结了洞庭湖流域湿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包括水环境修复技术、水文修复技术、生境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土壤修复技术;提出了洞庭湖流域湿地生态修复的一般修复模式,即环境评价——目标制定——规划编制——修复实施——管理维护——反馈调节,最终形成持续稳定、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最后,通过洞庭湖流域四种典型湿地类型(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的生态修复案例分析,提出了对应的生态修复模式。未来应从不同类型湿地的退化过程及机理、流域尺度下的湿地生态修复、小微湿地建设、生态修复后的生态监测与适应性管理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7.

海河流域既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是我国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异常突出,海河流域作为人类活动扰动强度大和复杂性高的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退化。
流域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区域和巨型复合生态系统,其完整性意义非同一般。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可以分为河流、湖泊、水库、城市湿地和河口等典型生态单元。流域生态系统具有3大特殊功能:维持流域水循环过程,保障陆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和与海洋生态系统平衡,满足流域各类生态系统的生态需水,为人类提供一定质与量的水资源用于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
流域水环境管理已经由污染物末端环境风险管理转向基于生态和健康风险管理的国际大趋势,海河流域水环境风险源包括工业风险源(采矿业和污染型工业)、农业风险源(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生活风险源(生活污水和城镇化)和水利工程风险源等,在流域尺度下以典型湿地生态单元为案例明晰水环境质量与生态系统健康交互作用机理和时空变化规律,是实现流域水环境安全和生态健康的前提和保证。
本专题希望以海河流域及典型单元水环境演化机理的研究成果为主题,以国家973项目海河流域水循  相似文献   


8.
贾丹      覃发超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6):258-265
为探究政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基于四川省凉山州孙水河流域1990-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研究孙水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程度,利用当量因子法、热点分析法探究孙水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990-2020年孙水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换剧烈;2)从时间尺度看,1990-2020年孙水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累计增长2.55亿元,增长率6.4%,调节服务功能起到了关键作用;3)空间尺度上,有2/3的乡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增加,分布在流域中部及西北部,变化热点区位于北部光明镇和冕山镇;4)孙水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主要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尤其是人为干扰因素,而退耕还林、脱贫攻坚等政策的实施会深刻影响人为干扰指数、人口密度及地均GDP等社会经济因素,因此政策成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重要驱动力。研究结果对于地方政府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和农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湖流域环境变化已经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本文利用CA-Markov模型对2006—2016年该流域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模拟预测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结论如下:(1)2006—2016年间,该地区林地、水域面积小幅增加;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居民点、工矿用地、盐碱地、耕地面积增加较明显;(2)模拟结果表明,巴里坤湖及周边生态系统将呈现出持续恶化的趋势。到2020年,草地、湖泊和冰川、沼泽地面积减少,而滩地、水库塘坑、盐碱地耕地面积增加较多,将导致入湖及生态用水减少,会导致湖滨湿地及周边生态系统退化、消失,使得其生态屏障的功能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0.
邓祥征  战金艳  史娜娜  赵永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473-2475,2490
通过遥感反模型、综合估算模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3个模型探讨了土地用途转换效应评价模型与方法。结果表明,遥感反演模型以植被第一生产力模型为代表,能够在较大尺度上监测与土地用途转换密切联系的生态系统生产力变化;综合估算模型以农业生产力估算系统(ESAP)为代表,适用于评价土地用途转换导致的农业生产力变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以CENTURY为代表,一般服务于模拟生态系统内部C、N、P与S营养元素的变化规律;土地用途转换效应评价模型为评价土地用途转换效应,深入分析土地用途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工具,利用土地用途转换效应评价模型测算出的区域尺度土地用途转换效应对于合理制定土地利用管理政策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