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涛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7):68-69,76
根据试验可知贵池区早稻直播667m2产500kg合理群体结构主要参数:常规品种,667m2播量为4~5.5kg,大田总茎蘖数在(45~50)万,成穗率在55%以上,667m2有效穗在30万左右,每穗实粒数在70~80粒,结实率在85%以上,千粒重在27g左右;杂交组合:667m2播量在2~2.5kg,大田总茎蘖数在(40~45)万左右,成穗率在50%以上,667m2有效穗在23万左右,每穗总粒数在110~120,结实率在80%以上,千粒重在27g左右。  相似文献   

2.
阜麦936     
审定编号:国阜麦2005011 特征特性:阜麦936属弱春性多穗巾熟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抗寒性较好,株型较紧凑,穗层整齐,旗叶上举,株高80cm左右.每667m2成穗40万左右,每穗结实35~40粒,千粒重40g左右.  相似文献   

3.
小麦新品种聊麦19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聊麦19属半冬性,全生育期平均235天,分蘖成穗率较高,株高78 cm,株型较紧凑,穗纺锤形,千粒重46 g左右。生产试验,平均666.7m2产486.61 kg,比对照济麦19增产6.56%。该品种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产量结构合理,抗逆性强,株型结构合理,广适性强,具有高产潜力。每666.7m2基本苗15万,有效穗数可达40万以上,平均穗粒数36粒以上。  相似文献   

4.
早熟晚粳稻武粳15穗型大,高产稳产,作小麦茬塑盘育秧机插栽培,基本苗6.5万~8.0万/667m2,10~11叶期够苗,高峰苗28万/667m2左右,成穗率75%左右,一生总叶片18张,播种至齐穗107 d,全生育期159d。产量构成中有效穗20万~22万/667m2,每穗总粒135粒左右,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7 g以上。高产精确栽培应抓好培育壮秧、大田沟系配套、整地平实、优化群体起点、精确定量施肥、科学节水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等。  相似文献   

5.
以国审品种泗稻12号为材料,研究其生育期情况、产量构成因素、不同带蘖数产量、秧苗素质、不同密度产量结构、不同栽插规格产量结构以及后期功能叶对结实率、千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品种全生育期150 d,品种产量潜力大,米质优,抗逆性好,600 kg/666.7 m2以上产量穗粒结构为18~21万穗/666.7 m2,每穗总粒数为130~150,结实率达80%以上,千粒质量达25 g以上.早播、稀播、长秧龄,秧龄35~40 d,达到老壮秧:栽插密度为2.5~2.8万穴/666.7 m2,基本苗6~9万苗/666.7 m2,穗肥施用促保兼顾,达到穗数、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四者协调.  相似文献   

6.
粳稻镇稻10号机插精确定量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镇稻10号产量潜力大,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耐肥抗倒,成穗率高,后期熟相好,单穗重优势明显。机插秧产量700~750 kg/667m2的穗粒结构指标为有效穗21万~23万/667m2,每穗总粒130~135粒,结实率93%以上,千粒重27~28 g。其栽培技术,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建立适宜的群体起点,基本苗4万~5万/667m2,高峰苗28万~30万/667m2。总施氮量20~22 kg/667m2,前、中、后期比例为5∶1∶4,氮、磷、钾之比为1∶0.4∶0.6~0.8。搁田始期不宜过早,掌握在达等穗苗80%左右时进行。  相似文献   

7.
"早中稻"即把常规中稻提早播种插秧,以延长营养生长期,丰富库源,达到增产目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早中稻虽然比常规中稻每667 m2,增产30~50 kg,但其增产潜力还未充分发挥出来.主要表现在成穗率低,通常只有40%~60%,无效分蘖占50%左右,如能控制无效分蘖,把成穗率提高到85%左右,就能进一步挖掘"早中稻"的增产潜力,为此我们于1999~2001年在高海拔稻区就提高"早中稻"成穗率、保穗增粒重为主要目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开展免耕抛秧稻施用幼穗分化肥试验,结果表明:适量施用幼穗分化肥能有效防止免耕抛秧稻后期因缺肥所出现的早衰现象,从而提高免耕抛秧稻的穗粒数、成穗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一般每穗总粒数增加5~20粒,成穗率提高2%~9%,产量增幅达4%~18%;但对免耕抛秧稻的有效穗数和粒重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一)技术指标 1.产量结构 666.7米2收获有效穗40~50万个,平均穗粒数27~30粒,千粒重36~41克.  相似文献   

10.
华粳6号是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公司育成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华粳6号分蘖力较强,产量潜力较大。生产上要获得650 kg/667m2的产量,栽插密度为2.1万~2.4万穴/667m2,基本苗8万~9万/667m2,高峰苗控制在28万~30万/667m2,成穗22万/667m2左右,成穗率75%左右,总施氮量20 kg/667m2,穗肥占4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济宁12号:半冬性。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长方型,一般亩穗数40~50万,平均穗粒数30-38粒。千粒142~51g。蛋白质含量为51.8%,湿面筋含134.9%.稳定时间5~8min,适于加工优质面条。  相似文献   

12.
<正> 扬麦13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弱筋小麦新品种,熟期较扬麦158早熟1-2天左右,系春性,幼苗直立,长势旺盛,株85厘米,茎秆粗壮,大穗大粒,一般每亩有效穗28万左右,每穗结实粒数40-42粒,千粒重40克,容重800克/升左右。长芒、白壳、红粒、粉质,灌浆速度快,熟相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高抗白粉病,纹枯病轻,耐寒,耐湿性较好,耐肥抗倒,亩产量340千克左右。适宜在长江中下游麦区沙土-沙壤土地区及皖西地区  相似文献   

13.
《山东农业科学》2007,(5):F0004-F0004
半冬性.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长方型,一般亩穗数40~50万,平均穗粒数30—38粒,千粒重42~51g。蛋白质含量为51.8%.湿面筋含量34.9%.稳定时间5~8min.适于加工优质面条。  相似文献   

14.
1.抗旱耐盐小麦济南18号该品种是由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邮码:250100)选育而成的.于2000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济南18号属冬性,幼苗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每667平方米穗数一般40~45万,早春起身较慢,后期生长发育快.株型紧凑,株高90厘米左右,茎秆弹性好,较抗倒伏.高抗条锈和白粉病,抗旱、耐盐.穗纺锤形,穗粒数30~35粒,长芒,白粒,角质,千粒重40克左右.中熟,后期落黄好,抗干热风.……  相似文献   

15.
利用国家和省级小麦区域试验数据对小麦新品种鲁原502进行高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鲁原502的产量构成三因素具备极强的调节能力;在山东、河北和山西省小麦区试中666.7m2平均产量分别达574.3、517.1、526.9 kg,较对照品种石4185分别增产11.21%、8.40%和7.65%,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现出高产特性;在黄淮北片试验中变异系数较舜麦1718和石4185小,较邯6172高,综合考虑其变异系数及其在试验中产量均值的表现,该品种又表现出稳产特性。该品种的育成表明,增加穗粒数和改良株型、增强抗倒伏能力和提高收获指数是山东省今后育种的主要目标,产量构成三因素——穗(单位面积穗数)、粒(每穗粒数)、重(千粒重)应协调发展,以666.7m2穗数40.0万、穗粒数40粒左右、千粒重45 g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16.
用五因素(1/2)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施氮量、基肥施氮比例、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及移栽密度对优良粳稻群体穗实粒数和单位面积内总实粒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成熟期群体穗实粒数和单位面积内总实粒数之间对农艺措施的要求是一对矛盾;实现666.7 m2产量大于600 kg的主要农艺措施是:施氮量为:9.61~9.93kg/666.7 m2;基肥施氮比例为:47.38%~50.72%;磷肥施用量:4.05~4.39 kg/666.7 m2;钾肥施用量:6.49~6.94kg/666.7 m2;移栽密度:1.70~1.76万窝/666.7 m2。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三高”农业示范区内,进行粳稻超高产种植栽培,获得大面积700kg/667m~2。其主要生育期的群体质量指标和产量特点是:成穗率高、颖花量多、粒叶比高;适宜的穗粒结构为:成穗26.0~27.0万/667m~2、总粒数115.0~120.0粒/穗、结实率91.5%以上、千粒重26.5g左右。  相似文献   

18.
粤优938在庆元县高海拔地区种植表现为株型紧凑,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穗大粒多,一般每穗179~189粒,结实率87%左右,千粒重27g左右。平均单产545.7kg/667m2,比对照品种Ⅱ优10号增产10.7%。栽培上要求适时早播,合理密植,肥料施用要早促、中稳、后控。严防稻曲病和稻瘟病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9.
高产小麦适宜穗数的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多年的小区高产栽培试验和高产攻关,对中穗型品种在高产条件下的穗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产量400-500kg/666.7m2,适宜穗数为40万/666.7m2,范围34-45万;产量500-600kg/666.7m2,适宜穗数为47万/666.7m2,范围43-50万。研究结果可作为黄淮海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稻施用硫酸铜后能提高水稻有效穗数5.81%;增加每穗粒数6.47粒,增加4.81%;提高水稻产量68.21kg/666.7m2,提高11.95%。当土壤含Cu水平与试验地接近时,水稻施用96%硫酸铜(Cu SO4·5H2O)1kg/666.7m2,折纯Cu 0.25 kg/6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