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白细胞干扰素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引进猪白细胞干扰素,在兽医临床上进行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直接用干扰素治疗患病毒性疫病动物10122头(只),治愈7570头(只),治愈率为75%,比对照组治愈率4%提高71个百分点,差异显著,用干扰素配合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试验。试治患病毒性疫病动物10284头(只),治愈9955头(只),治愈率为97%,比对照组治愈率4%提高93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用干扰素对不同种类患病毒性疫病动物的治疗试验中,治疗发病猪12480头,治愈11356头,治愈率为91%;治疗发病牛1825头,治愈1463头,治愈率为80.2%;治疗发病鸡3681只,治愈2804只,治愈率为76.2%;治疗其它(羊,犬,鸽,狐等,以下同)发病动物2420头(只),治仍1902头(只),治愈率为78.6%。与对照组治愈率猪4%,牛5%,鸡4%,其它4%相比,都有显著差异。因此,应用猪白细胞干扰素在兽医临床上对各种患病毒性疫病动物进行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将患有蹄病的牛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三级,在每级中各选出12头,并将36头随机分成4组,每组共9头。第1组为对照组,第2组每头牛日粮中加35%石粉18g,第3组每头牛日粮中加硫酸锌1.2g,第4组每头牛日粮中同时加35%石粉18g和硫酸锌1.2g。同样护理,每星期对试验牛群进行修蹄及常规治疗。经过1个月的治疗第1组治愈1头,有效3头,无效5头;第2组治愈2头,有效6头,无效1头;第3组治愈3头,有效4头,无效2头;第4组治愈7头,有效2头,无效0头。卡方检测除第2、3两组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显著。说明在日粮中适量提高钙和锌对奶牛蹄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将患有蹄病的奶牛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三级,每级选12头,将36头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9头。第一组为对照组,第二组每头牛日粮中添加35%石粉18g,第三组每头牛日粮中添加硫酸锌1.2g,第四组每头牛日粮中同时添加35%石粉18g和硫酸锌1.2g。同样护理,每周对试验牛群进行修蹄或换药。经过一个月的治疗,第一组治愈1头、有效3头、无效5头;第二组治愈2头、有效6头、无效1头;第三组治愈3头、有效4头、无效2头;第四组治愈7头、有效2头、无效0头。经卡方检验,除第二、三组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组之间差异显著。结果表明,在日粮中适量提高钙、锌含量,对奶牛蹄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择年龄、胎次、产奶量、泌乳期等指标相近的健康奶牛4头,临床型乳房炎自然发病病例4头,连续7d分别抽取4头乳房炎患牛正常乳区、患病乳区及4头健康奶牛的牛奶进行测定,测定乳房炎病牛治疗过程中的乳蛋白、乳脂、密度、非脂乳固体、乳干物质、乳糖等成分含量,并对这些测定数据进行相关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头患牛的患病乳区的各乳成分含量极显著高于正常乳区;乳房炎患牛正常乳区组、异常乳区组与健康奶牛组的乳成分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健康奶牛的乳脂含量极显著高于乳房炎患牛正常和异常乳区组;乳房炎患牛的正常、异常乳区组与健康奶牛组的牛奶成分含量均值图存在明显变化趋势,健康牛组的牛奶成分在一周内保持稳定,而乳房炎患牛的正常与异常乳区在一周内都存在曲折上升和不断上升的过程。乳房炎患牛正常乳区各成分含量显著低于异常乳区。乳房炎患牛的乳蛋白、非脂乳固体、乳糖含量高于健康牛,乳脂低于健康牛,乳干物质则与健康牛保持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5.
中药乳房灌注剂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的选择和分组在黑龙江省某奶牛场选取患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25头,主要表现为:患病乳区奶汁异常(出现絮片、凝块或呈水样),乳房有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症状,奶产量下降,但无明显的全身症状.分成两组,第一组为中药组15头,共33个患病乳区;第二组为西药对照组10头,共18个患病乳区.  相似文献   

6.
选择患蹄病的荷斯坦奶牛12头为试验组,并根据产奶量、胎次和泌乳期均相近的原则选择健康奶牛12头为对照组,检测了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力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结果表明:患蹄病奶牛血清中的MDA、NO显著高于健康牛(P<0.05),SOD、CAT显著低于健康牛(P<0.05),T-AOC也低于健康牛,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患蹄病的奶牛体内自由基代谢紊乱,其抗氧化能力已经不能有效地清除代谢产生的过量的自由基。  相似文献   

7.
以河南省舞钢市某大型奶牛养殖场的60头患病奶牛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受试奶牛进行子宫内膜炎病原的分离鉴定,统计感染情况。将患病奶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中药治疗、西药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比3组患牛的发情率和受胎率。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肠杆菌与链球菌,共162株,均为混合感染。中医治疗组的患牛治疗后的发情率达70.00%,受胎率达55.00%;西医治疗组的患牛治疗后的发情达65.00%,受胎率50.00%;而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一组,患牛治疗后发情率达90.00%,受胎率达75.00%。结论:该奶牛养殖场的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肠杆菌与链球菌为主,混合感染率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的治疗效果相对突出,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中药复方健宫散对子宫炎奶牛生殖激素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影响。选取年龄、体况评分(BCS)和胎次相近的18头奶牛,按临床症状、阴道分泌物的性状、B超检查分为患病组(患子宫炎不治疗)、正常组(未患子宫炎)和治疗组(患子宫炎治疗),每组6头。治疗组每日灌服中药健宫散400 g/头,患病组与正常组灌服生理盐水400 g/头。灌药期为一个疗程(7 d)。分别于用药前、用药中、停药后1、4、7、11、15、20 d采集血液,检测3组奶牛E2、FSH、LH指标。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健宫散治疗后E2、FSH、LH都显著上升,E2出现2个峰值,在停药后1 d达到最高峰,停药后7 d达到第2个高峰;FSH在停药后4 d达到高峰;LH在用药中达到高峰。其中E2、FSH、LH的峰值显著高于正常组、患病组,而LH的峰值比正常组、患病组峰值提前。本试验条件下,中药复方健宫散可以促进性激素分泌,调节性激素代谢,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子宫炎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诊断牛子宫内膜炎病的方法及临床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某奶牛场的子宫内膜炎患病奶牛28头,在某肉牛场选取6头患有子宫内膜炎肉牛,将患牛分为5组,其中,肉牛单独为一组,奶牛分为4组,每组有7头患牛。每组应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对比每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28头奶牛中有3头奶牛有较差的治疗效果,逐渐转化为慢性子宫内膜炎,其总的治愈率为89.29%,而6头患有子宫内膜炎的肉牛则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在治疗牛子宫内膜炎病时,其诊断方法很重要,可以根据检查牛的阴道及直肠、培养细菌分离、细胞学检查、子宫活组织检查、B超检查等。在临床治疗中,在其子宫内灌注抗生素效果较好,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途径和临床常用的几种药物对猪附红细胞体的治疗效果,本试验利用几种常用药物对新疆石河子150团某猪场24头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的仔猪进行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在每组治疗的6头患病猪中,青链霉素治疗组仅有2头痊愈,长效土霉素治疗组有5头痊愈,1头患病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为20%,强力霉素治疗组6头均痊愈,贝尼尔治疗组有5头痊愈,1头患病猪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为60%,表明除青链霉素外。其他三种药物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强力霉素治疗效果略优于长效土霉素和贝尼尔。另外,本试验还采用5种不同感染途径对小鼠进行感染试验.结果表明静脉注射组、伤口感染组、口服组、呼吸道感染组和皮下接种组的感染率分别为94%、91%、90%、78%、23%.表明附红细胞体可通过上述5种途径感染动物。小鼠感染后第30天血液镜检结果表明,附红细胞体感染率降低了70名~80%,表明本试验分离的附红细胞体致病性较弱。  相似文献   

11.
正牛瘤胃臌气又叫肚胀病、气胀病,是牛养殖生产、临床治疗中比较常见的病种之一。该病发病突然,病程短,若治疗不及时,常造成死亡。本文将患瘤胃臌气的病牛随机分成5组,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以观察其疗效。一、方法比较1.试验牛来源和分组。从规模养牛场选取患瘤胃臌气的病牛75头,随机分成5个组。即:试验1组(多种中药组合物煎服组)、试验2组(少量中药打粉组)、试验3组(胃管治疗组)、试验4组(口服验方组)、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选取隐性乳房炎患牛87头,饲喂抗菌肽制剂进行效果试验。试验日期为2010.4.17-2010.6.17,试验共分为三个处理组,对照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添加抗菌肽制剂0g/d.头、100g/d.头、50g/d.头。试验结果显示,高剂量组共有26头奶牛痊愈,2头有效,痊愈率65%;低剂量组共有31头奶牛痊愈,痊愈率77.5%;高剂量组试验前体细胞数为136.45万个/mL,试验后为44.02万个/mL,降低67.74%;低剂量组试验前体细胞数为107.50万个/mL,试验后为32.76万个/mL,降低69.53%。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同兽医临床工作者共同探讨牛不孕症的治疗技术及方法,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材料及方法1.试验牛群根据视诊、直肠检查及发情的外部征象,确定产后90天以内还未怀孕的牛供做试验。其中患子宫内膜炎的牛(慢性卡他性子宫内膜炎、慢性卡他性脓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牛)23头;患子宫弛缓的牛(指子宫角垂入腹腔内的牛)18头;卵泡发育至二期就停止发育的  相似文献   

14.
盐酸土霉素及清宫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对77头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进行治疗试验,其中46头患牛采用盐酸土霉素治疗,31头患牛采用清宫液治疗,治疗结果:土霉素治疗组治愈率80.43%,好转率10.86%,无效8.6%;清宫液治疗组治愈率87.09%,好转率6.45%无效6.45%。试验结果表明:盐酸土霉素及清宫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效果显著,可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托克逊县是牛环形泰勒虫病的疫区之一,准确诊断以及有效治疗是防控该病的要点。论文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方法检测和临床诊断的方法综合确诊45头舍饲患牛作为研究对象。将45头阳性牛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以及空白组,按1、2、3、4、5d以及1周,分别对每组患牛进行临床症状观察、体温测定、血涂片观察、染虫率统计,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托克逊县夏乡5个镇散养户的194头牛血液涂片中62份有环形泰勒虫虫体;PCR检测有57份DNA样品得到与预期结果相同的534bp条带;临床诊断有45头牛表现为牛环形泰勒虫病症状;西药治疗组治愈率为93.33%(14/15)明显高于中药治疗组治愈率为73.33%(11/15)。西药组对于治疗环形泰勒虫病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为新疆有效治疗环形泰勒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中药复方在牛病毒性腹泻中的治疗效果,从贵州某养殖场2021年3—8月接收的患病毒性腹泻病牛中随机抽取50头成年牛和50头犊牛,将成年牛及犊牛各均分成2组,每组各25头.对照组病牛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试验组病牛使用中药复方进行治疗,观察2组病牛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试验组成年牛治愈头数为15头,显效头数为5头,有效头数为4头,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成年牛治愈头数为9头,显效头数为6头,有效头数为4头,治疗总有效率为76.00%;试验组成年牛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犊牛治愈头数为12头,显效头数为8头,有效头数为3头,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犊牛治愈头数为9头,显效头数为5头,有效头数为3头,治疗总有效率为68.00%;试验组犊牛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牛病毒性腹泻治疗中使用中药复方能有效提高成年牛及犊牛的治疗总有效率,可广泛应用在牛病毒性腹泻治疗中.  相似文献   

17.
陈亮  刘坤 《中国奶牛》2012,(5):62-64
试验选择患子宫炎的奶牛和正常奶牛,患病牛分别采用百福他+美达佳、土霉素粉治疗,结果显示,土霉素粉组受胎率较低,为29.5%;百福他+美达佳组和正常牛组受胎率均较高,分别为50.5%和50.8%,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8.
牛胸腺的提出物T-碘酪对T-免疫系统是很有前途的免疫刺激物之一。作者在巴特那列施兹克联合体中用T-碘酪配合其他化学药物对患呼吸病的培育期犊牛进行了治疗试验。把患病犊牛分为两组,每组44头。用在非特异球蛋白中的  相似文献   

19.
探讨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母牛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患有细菌性阴道炎的病牛25头,分为三组。I组为观察组,患病母牛11头,用甲硝唑和克林霉素治疗;II组为对照组1,患病母牛6头,用甲硝唑治疗; III组为对照组2,患病母牛8头,用克林霉素治疗。甲硝唑注射液,5~6g/头,24 h/次,连用5d,静脉滴注;克林霉素,1.5~2g/头,24 h/次,连用5d,静脉滴注。治疗1个疗程后,对治愈母牛进行发情观察和人工授精配种。结果:①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1(80.33%)和对照组2(75%)(p<0.05);②观察组平均治疗效果为72.25%,显著高于对照组1(64.92%)和对照组2(57.89%)(p<0.05)③观察组、对照组1、对照组2和健康对照组牛发情率分别为81.82%、83.33%、75%和87.5%,观察组、对照组1和健康对照组显著优于对照组2,观察组、对照组1和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配种受胎率分别为72.72%、66.67%、62.5%和75%,观察组、健康对照组显著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产活犊率分别为100%、75%、80%和100%,观察组、健康对照组显著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结论: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母牛细菌性阴道炎疗效显著,药物安全性高,不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甲硝唑、克林霉素次之。  相似文献   

20.
据富裕县塔哈乡库木村兽医2003年6月14日报告,该村王某家所养的奶牛发病,现已死亡14头,情况非常严重。县、乡畜牧中心的技术人员在现场进行会诊,最后确诊该户所养奶牛所患病是由寄生在牛蜱中的焦虫破坏患畜的红细胞而引起患牛贫血、黄疽造血系统的机能障碍。经过采取检测、杀虫、消毒、治疗等综合措施,其余13头奶牛病情得到控制,患牛逐渐康复。现将这些奶牛患焦虫病的具体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3年5月11日,发现第1头奶牛患病,接着27头奶牛陆续发病,29日经多次治疗都不见效果,3头奶牛死亡,至6月14日,死亡奶牛已达到10头。而相邻周围各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