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渔家乐A型的临床试验在鱼肉中的残留及生产应用,结果表明该药在草鱼感染“三病”后2h,24h施用,草鱼成活率分别达90%、80%以上,其有效率置信限介于68.7%-96.3%;在鱼肉中代谢快、残留期短、安全,无毒性,生产应用上对草鱼“三病”及鲢鳙暴发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黄向荣  康惠 《内陆水产》1993,(5):15-16,14
采用平板抑菌法,试管抑菌法测定渔家乐A型对鱼类细菌病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该鱼药对草鱼赤皮、肠炎、烂鳃及鲢鱼暴发病等细菌性鱼病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在10ppm浓度时,平均抑菌范围达35mm以上。最低有效抑菌浓度为0.1ppm。且稳定性好,置30天,后抑菌效果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鸡冠花治草鱼“三病”效果好1994年夏季,盐城市郊区义丰镇水产村一位渔民进行了小面积鸡冠花防治草鱼“三病”的应用试验。实践证明,对防治草鱼“三病”效果显著,接着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应用。去年全镇草鱼鱼种至成鱼阶段成活率已达80%左右。为了进一步推广,笔者...  相似文献   

4.
草鱼“四病”(出血、赤皮、肠炎、烂鳃病)是对草鱼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从鱼种到成鱼都会引起感染,严重影响着鱼种和成鱼的成活率。对草鱼进行免疫是防治“四病”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将草鱼的成活率提高20%-40%,这在实践上也已得到反复的验证,并且可以减少药物残留,是国际、国内正在大面积推广、提倡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药渣治疗草鱼“三病”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简称草鱼“三病”)是草鱼养殖中的常病,对草鱼的危害很大。草鱼“三病”既有单纯感染其中一种病,也有二种或三种病同时并发的现象,一旦发病则很快传染引起大批死亡,给养殖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在生产实践中,笔者指导养...  相似文献   

6.
草鱼“三病”防治法细菌性烂鳃、赤皮、肠炎病俗称草鱼“三病”,是对草鱼危害最大的鱼病,常并发流行,其感染率高达90%,严重地影响了草鱼的产量。由于草鱼“三病”的病原体都属革兰氏阴性菌,经本人多年实践摸索出“强氯精”(三氯异腈尿酸)治疗草鱼烂鳃、赤皮、肠...  相似文献   

7.
草鱼“三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涛 《重庆水产》2005,(4):31-32
草鱼具有生长快、肉质好、饲料广、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深受广大养殖者的欢迎,但是草鱼病多,尤其是“赤皮、烂鳃、肠炎”,俗称草鱼“三病”,造成的损失可能占草鱼产量的30%-40%。本文总结了几年来在实践中探索的草鱼“三病”并发症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正飞 《齐鲁渔业》2002,19(2):20-20
草鱼的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是草鱼的三大病害。其发病时间长,对草鱼危害极大,尤以2龄草鱼最易发病,而且常以2种或3种病并发。一些养鱼户采用土霉素加维生素C防治草鱼“三病”,取得了特别好的效果,治愈率达到100%。 用药方法是:在草鱼“三病”始发期,  相似文献   

9.
许德强 《内陆水产》1995,21(8):24-24
内外结合治疗草鱼“三病”有奇效草鱼细菌性肠炎、赤皮和烂鳃病俗称“老三病”,是池塘养殖中常见的鱼病,也是渔业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病害之一。据笔者多年来调查,由病害致死的草鱼中,有90%左右是由“三病”引起的。可见,有效地治疗草鱼“老三病”,对提高池塘产量,...  相似文献   

10.
应用对比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对草鱼进行酶解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胃蛋白酶酶解草鱼酶用量为(E/S)0.6%,温度55℃,pH2.0,酶解5h氨基态氮含量较高,为0.0190g/L;枯草杆菌蛋白酶酶解草鱼酶用量为(E/S)0.01%,温度45℃,pH6.5,酶解4h氨基态氮含量较高,为0.0417g/L;胰蛋白酶酶解草鱼酶用量为(E/S)0.64%,温度50℃,pH8.0,酶解5h氨基态氮含量较高,为0.0472g/L。通过对3种蛋白酶在最优条件下酶解草鱼肉的比较可知,枯草杆菌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效果较好。为草鱼深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草鱼病的防治是水产养殖中的一大难题.草鱼病中最常见最流行的“三大病”的致死率极高.笔者自1984年从事成鱼养殖以来.所见的本场及周围邻村的承包户每年草鱼成活率只有20~30%左右,许多人在喂养草鱼上心恢意冷.望而生畏。为此,笔者有意摸索预防草鱼“三大病”的秘诀.连续五年采用呋喃(口丹)第一次清塘消毒.都取得了可喜的好效果.在淤泥较深的池塘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内陆水产》1980,(4):38-39
草鱼最大的弱点,是抗病力差,易患肠炎、烂鳃、赤皮等三病,而且发病率高。我县每年因发“三病”而死亡的草鱼,约占全县总养殖草鱼数量的30%以上,它主要危害当年鱼种。我县地处丘陵山区,广大群众素有养殖草鱼习惯。因此,开展草鱼“三大病”在我县流行情况的调查和防治试验,促进成鱼高产、稳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章剑 《水产科学》1987,6(3):1-3
青、草鱼是苏州市郊传统养殖的优良品种,居民特别喜食。但二龄青、草鱼病多,成活率低,在生产上群众称之为“二龄关”。细菌性烂鳃、赤皮、肠炎病与病毒性出血病俗称青、草鱼四病,对其生产威胁比较严重。尤以青、草鱼出血病发病率高(约占70%),又无特效药防治,给养殖生产带来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4.
本所研制出防治草鱼“三病”的中药制剂-鱼血清,在1997年草成鱼防病试验中,草鱼单产1244千克,规格1.17千克/尾,成活率91.83%;投入产出比为1:1.35。  相似文献   

15.
草鱼是我省渔业生产中占据比重最大的养殖品种,但在养殖过程中,却易受到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赤皮、烂鳃、肠炎(下称“四病”)的危害,往往给养殖生产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实施草鱼免疫防病技术是解决草鱼“四病”的一个较佳措施,可有效降低草鱼“四病”的发生率和提高草鱼养殖成活率。目前,吉安市已在草鱼成鱼生产中对放养鱼种大规模推广应用注射免疫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总结分析数年来该技术的推广实践经验,笔者以为:要确保草鱼注射免疫防病技术的应用效果应在以下几方面注重“讲究”。  相似文献   

16.
鸡冠花巧治鱼类“三病”效果好1994年夏季,盐城市郊区义丰镇水产村一位渔民进行了小面积鸡冠花防治草鱼「三病」的应用试验。实践证明,对防治鱼类「三病」效果显著。接着在全镇范围内推广应用。1994年全镇草鱼鱼种至成鱼阶段成活率已达80%左右。为了进一步推...  相似文献   

17.
李和明 《内陆水产》1986,(5):36-36,39
草鱼具有生长快、肉食美、价值高等优点,是养值的优良品种,但草鱼多病,尤以肠炎,赤皮、烂鳃危害严重,致使成活率较低。现正是草鱼“三病”流行的旺季。为了提高草鱼的成活率。笔者就近几年在生产实践中用生石灰与“三黄一莲”综合治疗草鱼三病,效果很好,现将此药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选用农药、化学药物防治鱼病,难免造成污染水域,影响鱼肉质量,对养鱼成本及以水中浮游生物为食的鲢、鳙等肥水鱼的生长产生不良后果,在防治中若主用中草药,就可克服这些缺点,而且只要配方得当,防治效果比用农药、化学药物还灵验。现介绍我在养鱼生产中,通过反复实践证明有效的几组用中草药防治草鱼“三病”的配方,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温季节严防草鱼“老三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红英 《内陆水产》2002,27(7):33-33
草鱼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俗称草鱼“老三病”,是草鱼养殖中最严重的病害,每年6~9月份是“老三病”并发病的高峰期,现将草鱼“老三病”的综合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养鱼户选用。1.取大黄50%、黄柏30%、黄岑20%,共同研成粉末,每100千克鱼重,每次用“三黄粉”0.5~1千克,食盐0.5千克,面粉0.2千克或麦麸10千克,加水和匀,制成半干状适口药饵,投入池中食台上,每天1次,3天为一疗程。2.按鱼塘水面,视鱼体重量,发病程度,用清凉油10~15小盒,新鲜菜油籽250~350克,方法是先将…  相似文献   

20.
草鱼多联疫苗的制作及应用草鱼易患出血、肠炎、烂鳃、赤皮病,成活率较低(一般为30%左右),成为草鱼丰产的制约因子。因而攻克草鱼“四大病”成为水产工作者的一项重任。湖北省黄冈地区水产科学研究所,近几年来与武汉市水产科研所合作,成功地研制出了草鱼多联灭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