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苜蓿叶象甲翅型分化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娜  赵莉  张婷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5):910-914
[目的]为了探明遗传及环境等因素对苜蓿叶象甲翅型分化的影响,进而为准确预测预报该虫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不同亲本组合、温度、幼虫密度以及寄主质量等条件下饲养幼虫至蛹,并对其翅型分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亲本组合对苜蓿叶象甲F1代翅型分化影响差异显著,尤以亲本均为长翅型(N♀×N♂)组合中,F1代中短翅型蛹高达94.1;;温度、密度对苜蓿叶象甲翅型分化均有一定影响,随着温度、密度的升高,长翅型蛹分化率呈上升趋势,短翅型蛹分化率呈下降趋势;寄主质量对苜蓿叶象甲翅型分化影响极显著,苜蓿茎秆处理组中长翅型蛹显著高于苜蓿茎叶处理.[结论]苜蓿叶象甲翅型分化受多个因子调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黑色型黄粉虫各虫态及龄期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研究,为其物种鉴定和大规模饲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不同发育时期的黑色型黄粉虫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结果]黑色型黄粉虫各虫态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并且不同龄期的幼虫之间和不同性别成虫之间也存在差异。[结论]不同发育时期黑色型黄粉虫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存在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特征。  相似文献   

3.
不同虫态的褐稻虱对杀虫剂的毒力及毒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点滴法测定褐稻虱各虫态之间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差异,结果表明,长翅型雌成虫对叶蝉散等5种杀虫剂的抗药力是5龄若虫抗药力的1.08-4.09倍,而短翅型雌成虫对叶蝉散等6种杀虫剂的抗药力是长翅型雌成虫抗药力的1.08-2.25倍,其抗药力的大小与害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靶标酶)和羧酸酯酶(降解酶)活力大小密切相关,其大小顺序为,短翅型雌成虫〉长翅型雌成虫〉长翅型雄成虫〉5龄若虫,而田间褐稻虱对叶蝉散抗  相似文献   

4.
黄粉虫不同发育期酯酶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的方法对黄粉虫的不同发育时期各虫态进行酯酶同工酶的研究,发现黄粉虫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酯酶同工酶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同性别的黄粉虫如蛹或成虫之间的酯酶同工酶也有所不同.现就酯酶同工酶在黄粉虫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深入了解水芹叶象甲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揭示水芹叶象甲的生长发育特征,为该虫的测报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比较和描述水芹叶象甲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并比较各龄期幼虫和成虫的取食量差异.[结果]水芹叶象甲幼虫的头壳宽、体长和体宽与龄期线性拟合的R2分别为0.9030、0.9188和0.9076.蛹和成虫在形态特征上具有明显的雌雄差异,表现为雌蛹的体长、体宽及体重均显著大于雄蛹,雌蛹和雌成虫的体长、体宽和体重均显著大于雄蛹和雄成虫.水芹叶象甲成虫全天均取食,2个取食高峰分别出现在光期的第1个小时和第8个小时.水芹叶象甲雌虫的取食量显著大于雄虫,且雌雄虫暗期的取食量均显著大于光期.幼虫主要在光期取食,取食高峰出现在光期的第7个小时.幼虫的取食量随龄期增加而显著增加,3龄幼虫的取食量显著高于1龄和2龄.1龄和2龄幼虫光期和暗期的取食量无显著差异,但3龄幼虫暗期的取食量显著高于光期.[结论]通过测量比较和描述水芹叶象甲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并比较了各龄期幼虫和成虫的取食节律和取食量差异,为该虫的测报调查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用60Coγ射线辐射的桃小食心虫的酯酶同工酶.30、50kR辐射的蛹及其羽化成虫的酯酶谱发生了变化,酶带数、酶含量和酶活性有明显差异.蛹有酯酶Ⅰ、Ⅱ、Ⅲ、Ⅳ带,成虫有酯酶Ⅰ、Ⅲ带;蛹有酯酶Ⅰ、Ⅱ、Ⅳ带,成虫有酯酶Ⅰ、Ⅱ、Ⅲ、Ⅳ带.而且显色深浅和光密度各不相同.桃小食心虫不同性别的酯酶谱不同,蛹显示4条酶带,蛹则显示3条酶带;成虫显示2条酶带,成虫则显示4条酶带,且显色程度和光密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异色瓢虫鞘翅色斑型间的四种同工酶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聚丙聚酰胺凝胶电泳比较了异色瓢虫不同鞘翅色斑型成虫的四种同工酶谱和不同色斑型间杂交后代幼期的酯酶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除苹果酸酶同工酶外,各色斑型成虫间酯酶、苹果酸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同工酶带数、活性均有差异。异色瓢虫不同色斑型的杂交后代,在幼期不同发育阶段的个体,其酯酶同工酶带数、活性有较大差异,但同一发育阶段的个体,其酯酶同工酶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水稻重要害虫白背飞虱成虫长翅型个体和短翅型个体在形态测量学方面的具体差异。[方法]利用Nikon体视显微镜操作系统(nikon digital sight DS-QilMC)对白背飞虱长、短翅型成虫前翅和后翅进行详细观察和测量。[结果]短翅型雌虫的后翅与前翅的比率为0.29±0.03,与长翅型雌、雄成虫相应的比值(分别为0.83±0.01、0.84±0.02)差异显著;长翅型雌虫前翅与短翅型雌虫前翅的比率为2.11±0.04,后翅的比率为6.21±0.05,两者差异达显著水平。此外,还发现短翅型白背飞虱雌成虫前翅中的横脉至翅尾长度与前翅长度的比值只有0.231+0.024,明显小于白背飞虱长翅型雄成虫和长翅型雌成虫的比值(0.387+0.012、0.388+0.012),差异达显著水平。[结论]短翅型雌成虫的前、后翅并未按同等比例缩小,且短翅型雌成虫前翅中的横脉更靠近翅尾。该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稻飞虱翅二型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为害水稻比较普遍的病虫害有20余种,其中常见的是稻瘟病、纹枯病、卷叶虫和稻飞虱,常称为"两病两虫". 1.稻飞虱.是一种远距离迁飞、具有暴发性和突出性的害虫.主要有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以剌吸式口器吸取稻株汁液而使稻秆干燥.在广西博白县全年发生7~8 代,上半年第3代、下半年第6代为主害代.稻飞虱成虫有两种翅型虫态:长翅型、短翅型.当稻田大量出现短翅型成虫(大肚虫)时,是稻飞虱大暴发的先兆.  相似文献   

10.
猕猴桃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分析猕猴桃17个品种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猕猴桃叶片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酶带的数目、分布及主要酶带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成熟叶的酶带数目比幼叶多,且稳定性好。试验还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显带效果优于酯酶同工酶。  相似文献   

11.
利用盆栽对6个玉米自交系在拔节期和抽雄期造成水分胁迫,7d后取样进行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后,酯酶同工酶在两个时期酶谱表现不一致,但与胁迫影响无关。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现为抗旱自交系酶活性上升,不抗旱自交系酶活性下降,其中第5带的活性变化与总活性变化一致,抽雄期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应用同功酶分析技术研究不同苜蓿品种的生态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探索了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等电聚焦电泳分析苜蓿酯酶同功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方法,确立了苜蓿种子幼芽酯酶同功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功酶的基本谱型。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分析法适于苜蓿种子幼芽材料的分析,尤以等电聚焦电泳法最为灵敏,在苜蓿品种鉴定上有一定潜力。结果还表明甘肃各地方品种间及与陕北苜蓿间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与新疆大叶苜蓿关系较远,与加拿大润布勒苜蓿亲缘关系最远。苜蓿的抗寒、抗旱性,等生态学特性与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和酯酶同功酶的酶带活性正相关,而与酶带的数量无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结合同工酶染色的方法对华玲西瓜不定芽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酯酶(EST)同工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定芽分化过程中,POD同工酶变化较大,第20 d的酶含量达到峰值,总体上分化后期比前期出现的酶带多且含量大,酶活力高;酯酶同工酶变化不大,酶带数后期比前期较多,但酶带的含量后期比前期少。  相似文献   

14.
华山松大小蠹不同龄期幼虫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华山松大小蠹(Dendroctonus armandi)不同龄期幼虫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不同龄期幼虫的酯酶同工酶具有个体间的差异,其差异主要表现在酶带带数、迁移率、酶带染色深浅、酶带宽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碱茅属5个种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碱茅属的5个种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的研究结果表明,5个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差异很小,但酯酶同工酶的酶谱差异较大,5个种中的碱茅与微药碱茅酶谱相同,朝鲜碱茅与热河碱茅酶谱极为相近,而星星草酶谱介于两类之间,为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6.
利用孢子浓度为1.65×105~1.65×109个孢子/mL的球孢白僵菌Bb-10-12菌悬液对苜蓿叶象甲幼虫和成虫进行毒力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孢子浓度为1.65×108个孢子/mL时,对2龄幼虫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100%,致死中浓度为1.3959×106个孢子/mL,致死中时间(7.73±2.81)d;对4龄幼虫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89.29%,致死中浓度为3.3175×106个孢子/mL,致死中时间(9.10±0.28)d;对成虫最高累计校正死亡率为61.11%,致死中浓度为4.8287×108个孢子/mL,致死中时间(27.48±0.15)d。比较可知,该菌株对苜蓿叶象甲2龄幼虫防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进一步研究棉花的生长机理。[方法]检测百棉1号在正常生长条件下2个时期(苗期和花期)3个时间点(苗期的六真叶时、八真叶时和花期)不同部位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POD和α-淀粉酶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POD和CAT活性在根中均随苗期的推进呈下降趋势,叶的活性与之相反;在不同器官中,叶POD活性和蛋白含量最高,根CAT活性最高,POD和α-淀粉酶同工酶谱显示器官差异较明显,不同时期仅存在强弱差异。[结论]百棉1号生长期不同部位不同时期酶活性有显著差异,可溶性蛋白含量也存在器官和时间差异性。并首次报道了根部的POD和CAT的活性变化随苗期的生长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BTH诱导处理新疆抗性不同的甜瓜植株,均能激发被诱导叶片(第一片真叶)过氧化物酶的显著升高,说明了甜瓜抗病性与甜瓜植株过氧化物酶活力呈正相关,也说明了BTH可以诱导甜瓜系统获得性抗性(SAR)的产生.经诱导处理的叶片作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PAGE电泳,有新增谱带.  相似文献   

19.
岩薯5号不同处理及其变异株系(龙薯3号)同工酶变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板电泳分析技术 ,对不同处理后的甘薯品种岩薯 5号及其变异株系 (现已命名为龙薯 3号 )的叶片中 3种同工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同一品种 ,经脱毒处理后的样品 ,其酯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活性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强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活性变化与样品的抗病性具有一定的联系 ;岩薯 5号变异株系 (龙薯 3号 )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谱上均出现一条特征谱带 ,表现出较明显的品种差异  相似文献   

20.
紫外线诱变选育苜蓿叶象甲高毒力白僵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育出对苜蓿叶象甲高毒力的白僵菌.[方法]利用紫外线对前期筛选出的白僵菌菌株照射10和30min进行诱变,选出高几丁质酶突变株,再用诱变前后的白僵菌对苜蓿叶象甲3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结果]用诱变前后的白僵菌对苜蓿叶象甲3龄幼虫室内毒力测定:处理9d后,诱导菌株Bb- 10- 12校正死亡率为100;,Bb - 30 - 14校正死亡率为77.78;,而朱经紫外线照射的野生型菌株校正死亡率为62.97;.[结论]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法,获得了经10 min紫外线照射诱变对苜蓿叶象甲更高毒力的1株白僵菌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