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瓦氏葛藤造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瓦氏葛藤是紫胶虫的一种优良寄主植物,也是木本蛋白饲料植物;可作为干热河谷地区恢复植被的造林先锋树种。经引种栽培试验以及生产推广应用已总结出成熟的瓦氏藤造林技术。文章从采各、育苗、整地、施肥、造林、抚育管理、病在防治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瓦氏葛藤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2.
瓦氏葛藤苗木猝倒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瓦氏葛藤(Pueraria wallichii DC.)是紫胶虫优良灌木寄主植物之一。在紫胶产区大面积栽培时,发现瓦氏葛藤苗木猝倒病对其苗木危害较大,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经试验,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瓦氏葛藤苗木猝倒病效果较好,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紫胶虫新寄主—瓦氏葛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谷勇 《林业科学》1989,25(6):509-514
瓦氏葛藤(Pueraria wallichii DC.)是紫胶虫新的优良灌木寄主,为了及时地、有效地将其推广到生产中,本文对其生物学特性、产胶性能及病虫害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出:瓦氏葛藤适应性强,耐瘠薄,能提高土壤肥力;生长周期短,萌发力强,繁殖栽培容易;产胶性能稳定,投产早,产胶量高,可多次利用;病虫害较少,主要是苗期病害,利于防治。  相似文献   

4.
葛藤,别名葛条、粉葛、葛根。多生于山坡草丛、路旁、疏林中较阴湿处。 一、造林地选择 葛藤适应性强,在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上种植产量高、质量好。造林地应选择土质疏松且排水良好具有一定坡度的地块。  相似文献   

5.
葛藤栽培与葛根采收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藤,别名葛条、粉葛、葛根。皖南和大别山多生于山坡草丛、路旁、疏林中较阴湿处。自2002年以来,凤阳县在黄泥铺镇利用荒山发展约1000亩,收益较高。一、造林地选择葛藤适应性很强,在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上种植产量高、质量好。造林地应选择土质疏松且排水良好具有一定坡度的地块。  相似文献   

6.
思茅葛     
思茅葛(Pueraria wallichii Dc)又名瓦氏葛藤、马鹿花、马鹿缸豆,属蝶形花科葛藤属藤状灌木。种子荚果条形扁平,种子每荚3~6粒。思茅葛根系发达,具有耐干旱、耐瘦、耐酸、粗生易种等优良特性。据中国科学院昆明生态研究所试验研究,在0~20厘米土层中,种植思茅葛三年,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别比原来土壤提高0.86%、0.069%、0.050%和2.75%。思茅葛侧生根系非常发达,纵横交错,密集成网,使土壤变得润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爬山虎、扶芳藤及野生葛藤在裸岩荒山进行的造林试验,提出了藤本植物爬山虎、扶芳藤在山地应以植苗造林为主,扶芳藤在阳坡造林则应以截干造林为主的新造林措施;试验表明,不同的坡向对造林成活率有一定影响,阳坡造林成活稍低。差异不显著;坡位对生长几乎没影响。  相似文献   

8.
瓦山水胡桃(Pterocaryainsignis)又名华西枫杨,系胡桃科枫杨属的高大乔木,性喜温暖低湿环境,稍耐阴。在秦岭林区自然分布于海拔750~2000m的河谷两侧,尤以1200~1600m之间生长最佳,为该区速生用材树种之一[1],也是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更新先锋树种。为了加快采伐迹地人工更新的步伐,使其尽快成林,我们从1989年开始进行瓦山水胡桃的育苗、造林试验工作。先后育苗4hm2,造林10.5hm2。现将有苗造林技术介绍如下。1育苗技术1.三困地选择圃地位于秦岭南坡中部的宁西林业局马家坪林场、菜子评林场、板房沟林场的河旁。海拔高1350…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具有大面积沙漠和荒漠化土地的国家,荒漠化危害极为严重.在长期的防治荒漠化过程中,总结积累了大量的防治荒漠化技术和固沙造林技术,具体包括:(1)荒漠化地区封沙育林育草;(2)绿州防护林体系建立;(3)荒漠绿洲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4)流动沙丘固沙造林;(5)公、铁路防沙造林;(6)飞播造林种草固沙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抗旱造林粉、BGA激活剂、ABT生根粉和浸根造林等抗旱技术对梭梭造林的影响,在民勤干旱沙区开展了有关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抗旱造林技术处理对造林林分保水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BGA土壤激活剂使梭梭造林林分(100 cm)土壤含水率提高53.24%;(2)抗旱造林技术对梭梭的生长差异显著,BGA土壤激活剂处理的梭梭植株高相对对照处理增长5.32 cm,枝长增长2.81 cm; (3)抗旱造林技术对于提高梭梭造林成活率有促进作用.ABT生根粉、抗旱造林粉2种处理对于对照处理成活率分别提高8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建水县岩溶山地不同造林时间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水县具有代表性的岩溶山地,对马鹿花、苦刺、新银合欢、任豆等树种不同时间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鹿花不同时间造林效果差异显著,以7~8月的造林效果较好;苦刺和新银合欢在不同时间造林效果均较好;新银合欢造林成活率在85.4~94.1%之间,保存率在48.3~61.7%之间;任豆的直播造林效果较差,到第2年基本死亡。  相似文献   

12.
马鹿花受冻害与恢复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鹿花 (Pueraria wallichii DC.) ,原产于南亚热带的疏林丛中 ,具有喜温 ,不耐寒 ,耐旱 ,耐瘠 ,速生、萌生力强 ,生物量大等特点。目前已在澜沧江、珠江、怒江流域作为云南干热河谷的先锋树种大面积推广种植 ,起到了很好的植被恢复、水土保持效果。 1 999年 1 2月下旬 ,由于冷空气积聚的影响 ,云南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降温 ,造成持续低温霜冻 ,旬均温比历年的低 1 .8~4.5℃ ,局部地区还出现大雪天气 ,使种植的部分马鹿花不同程度地遭受低温冻害。为及时探讨研究马鹿花的耐寒能力 ,进行了该专题的调查研究。1 调查方法及内容1 .1 冻害调查…  相似文献   

13.
建水县是滇东南岩溶山地的典型地区,于2006年在建水县的闫把寺进行不同造林方法(直播、袋苗、裸根苗)对马鹿花、苦刺、新银合欢3个树种的造林试验,经过2006~2011年6年的观测结果表明,马鹿花直播造林的成活率较高;苦刺以袋苗造林效果最好,成活率达94.6%,保存率达86.7%;新银合欢3种造林方法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较高,造林成活率在86.7%以上,次年保存率在77.9%以上。3个树种造林的株高和地径生长排列次序均为袋苗〉裸根苗〉直播,均以袋苗造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粤北10种乡土阔叶树种生长及根际养分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在始兴县进行10种粤北乡土阔叶树种选择研究。结果表明:造林3年后幼树的成活率均达到95%;平均树高生长最快的是红荷木Schima wallichi、i火力楠M ichelia macclurei和金叶含笑M icheliafoveolata,平均树高为4.5~5.5 m;樟树C innamomum camphora和深山含笑M ichelia maudiae生长较慢,树高生长不足3 m。冠幅生长最快的是红荷木、枫香Diquidambar formosana、金叶含笑和火力楠,平均为2.5~2.8 m;江南桤木Alnus trabeculosa、木荷Schima superba、深山含笑和樟树的冠幅生长较慢,平均冠幅仅1.6~1.8 m。生长最佳的前5名树种依次是红荷木>火力楠>金叶含笑>枫香>山杜英。土壤根际土速效N、P、K养分含量较高的前5名树种依次是樟树>红荷木>石栎>火力楠>深山含笑,木荷和山杜英根际土速效养分较低。研究结果揭示了红荷木、火力楠和金叶含笑在粤北地区生长较快,保持水肥能力较强,适于在粤北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根据宁夏腾格里沙漠边缘发展工业用材林的需要,按照长期以来发展杨树造林的经验及技术,将以往综合配套技术进行集成,形成技术上的优势组合.从造林规划设计、树木生长量指标、造林地选择、树种确定、整地、苗木规格、时间、密度、方式方法、抚育管护、病虫害防治、林木保护、检查验收、建立技术档案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在宁夏腾格里沙漠边缘营建杨树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6.
2010~2012年在怒江流域等海拔1500m以下的干热河谷地区进行马鹿花不同混交模式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造林中最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混交模式为马鹿花×小叶榕,其种植效果好,其次为马鹿花X印度黄檀X小叶榕X高山榕×零星大青树混交模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模式对马鹿花的株高、地径和冠幅均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To study spatial variation in natural tree seedling dens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tion in seedling density and seed dispersal mode at a cleared site, we surveyed natural tree seedlings after the site preparation for planting in a coniferous plantation cleared by a typhoon disturbance in 2004. The site was located near Sikotsuko Lake, Hokkaido, northern Japan. Twenty-five tree seedling species were found and the mean seedling density was 9.8 seedlings/m2. Seedlings of non-animal-dispersed species (7.2 seedlings/m2) were approximately five times more abundant than those of animal-dispersed species (1.4 seedlings/m2), and 87% of all seedlings were current. The seedling density of non-animal-dispersed species (almost all wind-dispersed) decreased with distance from a natural forest; however, this trend did not hold for animal-dispersed species (almost all bird-dispersed). The spatial variation in seedling density was lower in animal-dispersed species than in non-animal-dispersed species. Seed dispersal patterns and the viability duration of buried seeds likely affected the variation in seedling density by seed dispersal mode.  相似文献   

19.
麻栎资源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麻栎是我国传统的优良硬阔叶用材树种,也是一种重要的能源树种。从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苗木培育、造林经营管理和加工利用等方面总结了我国麻栎的研究进展,探讨了麻栎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