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兽医脉诊技术在我国有悠久历史 ,中兽医脉学作为中兽医学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其形成也至少已有约 70 0年的历史。但古代流传下来的文献很少 ,除《元享疗马集》收集一篇“脉色论”,以及当代邹正介教授编著一本《中兽医脉色诊断》外 ,迄今未见有任何中兽医脉学专著问世。由钟伟熊等人编著、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家畜脉诊》一书 ,实为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畜脉诊学专著。本书在介绍家畜脉诊的发展简史的基础上 ,深入讨论了脉与脉象、切脉、脉象与疾病、脉象图及其应用等内容。自古以来 ,中兽医界对家畜脉象的描述不一 ,脉象分类比…  相似文献   

2.
马属家畜弦脉脉图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诊是中兽医诊察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反映了祖国兽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经验,脉象的变化是畜体生理病理的灵敏信息,在临床诊断中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在祖国兽医学和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仪器,把脉象变成客观化的图形是研究脉诊的手段之一,这对促进中兽医脉学的发展和促进中西兽医结合也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就21例平脉、12例弦脉脉图进行对照分析,总结了弦脉脉图特征。  相似文献   

3.
色诊与脉诊在中兽医诊断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元亨疗马集》脉色论说:“色脉者医之准绳也,疾之龟鉴也”。尤其在辨识病性,判断病情轻重和予后善恶上具有实践意义。古籍中记载马骡结症时,口色赤绞,脉象沉涩,一般均未指出病程发展中的变化。马骡结症的色脉象变化与发病时间、致药原因、结症部位,津液耗损等有密切关系。其主要色脉象的临床变化情况如下: 一发病时间:发病时间短,色脉变化不明显,口色淡红,脉象稍沉;发病时间长,色脉象变化明显,口色由红赤紫乃至  相似文献   

4.
滑脉是中兽医临床上常见脉象之一,在辨证论治中有着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笔者们曾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对家畜滑脉及其脉象图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马属家畜切脉部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诊是中兽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之一,是中兽医独具特色的诊断方法。《元亨疗马集选释·脉色论》中说:“色脉者,医之准绳也,疾之龟鉴也。诊察精微,如通神圣,……”这说明切脉在临诊中是何等重要。在临床上,马属家畜的脉诊对很多疾病的诊治有指导和预测后果的作用。然而,古今书籍和资料中,有关马属动物脉诊部位的描述很不统一,甚至还有疑义、分歧。因此,有必要对马属动物切  相似文献   

6.
色诊与脉诊在中兽医诊断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辨识病性、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善恶上具有实践意义。古籍中记载马骡结症时口色赤紫,脉象沉濇,一般均未指出病程发展中的变化。仅在痉骥通玄論、同牧安骥集中提到“口看卧蚕带紫色,此马必死不能痊……”,“……现紫色者,心脏尽死不能痊也,……”。指出死亡前的变化是由于心脏机能的衰竭。此外,脉色論载:“……大肠结痛,风关脉濇迟沉”,“右凫中濇两旁沉,肠中结痛”,这与前述脉象一致。病重时只能根据一般危症的脉象来判断生死。  相似文献   

7.
《中兽医医药杂志》1990年第5期中,黄常俊先生在题为“马牛颌外动脉诊脉法的临床价值初探”(以下简称“初探”)一文中说:“一些中兽医工作者特别是初学者感到脉诊玄奥,或浅尝即止,难以致用,或望而生畏,不学不用,以致造成目前一些地区中兽医脉学衰落,甚至濒临失传的局面,实在令人惋惜。”笔者对脉诊颇感兴趣,对  相似文献   

8.
家畜口色、脉象临证普查27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的舌诊和脉诊,不仅有系统的理论著述,而且有极其丰富的临证经验。中兽医的舌诊和脉诊虽然没有专著,但在《元亨疗马集》中亦有两篇专论。如“脉色论”,提出了“三十六般应病之脉”。另一篇  相似文献   

9.
中兽医学是我国文化宝库中富有民族特色的宝贵遗产 ,脉学是中兽医学有代表性的学科之一。中兽医脉诊技术在我国已有约 2 2 0 0年的悠久历史 ,中兽医脉学作为中兽医学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已有约70 0年的历史。历代兽医学家将切脉和察色并用 ,认为通过切脉可以了解畜体气血的盛衰、脏腑的虚实、疾病的性质、部位、转归和预后。故脉诊早已成为四诊中切诊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为判断病证和决定生死的镜子。因此有“色脉者 ,医之准绳也 ,疾之龟鉴也”的说法。但就中兽医脉学而论 ,古代流传下来的文献很少。除古籍《元亨疗马集》收集一篇“脉色论”…  相似文献   

10.
中兽医学是我国文化宝库中富有民族特色的珍贵遗产,脉学是中兽医学有代表性的学科之一。近50年来,家畜脉诊研究尤其是马属动物的脉诊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内容涉及到家畜脉理、脉诊部位、脉的实质、脉象分类等,提出了一些新的学术见解,现将主要成就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马属家畜迟,数,疾,脱脉脉象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46例迟脉、119例数脉、18例疾脉、8例脱脉的脉象图特征,建立了这四种脉的脉象图判定标准。并对迟、数、疾、脱及平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迟脉与平脉相比较,t,t5差异极显著(P<0.01),t1差异显著(P<0.05),t4差异不显著(P>0.05);数、疾、脱与平脉相比较,上述四项参数差异都非常显著(P<0.01);疾脉与脱脉之间,t1,t4,t5差异不显著(P>0.05),t差异显  相似文献   

12.
家畜口色的研究进展严作庭(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兰州730050)察口色是中兽医诊断家畜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中兽医古籍《元亨疗马集》中就有“脉色论”“察色赋”两篇专论,其中“察色赋”提出了37种病理口色。“脉色论”指出:“察病者,非脉色何能知之”...  相似文献   

13.
谈谈胃气在四诊中的意义洪廷范,彭钦,李玉兰,宋云海中兽医诊断疾病,不离四诊八纲及同气的观察。《元亨疗马集·脉色论》说:'凡察兽病,先以色脉为主,再相其步行,听其喘息,观其肥瘦,察其虚实,穷其喂饮之多寡,究谷料之有无,然后定夺阴阳之病"。指出诊断疾病,...  相似文献   

14.
通过应用 BYS-14型四导心电脉象仪对42例患病马骡的脉象研究,对细脉和弦细脉进行比较,发现二者的主波幅、降支角度、升支角度的差异极显著(P<0.01),降中峡、降斜Ⅰ差异显著(P<0.05),其余则无差异。表明细脉和弦细脉脉图参数的变化有一定的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弦细脉主波幅较高,升支角度和降支角度大,细脉则刚好相反,认为这就是二者的区别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中兽医医药杂志》1992年第 1期 ,张世奇先生在题为《对〈马牛颌外动脉诊脉法的临床价值初探〉的商榷》(下简称“商榷”)一文中说 :(他 )“对脉诊颇感兴趣 ,对《初探》的看法深怀同感 ,中兽医脉学为何濒临失传局面 ,究其原因 ,一是脉诊部位定位不准确 ,或脉搏不清 ,有搭手心烦之感 ;二是理论虚玄 ,分类繁琐 ,学者难求要津。如果能从这两方面探索解决途径 ,弃去繁琐 ,取其精华 ,使脉诊的临床效果显著 ,是会得到广泛运用的。”笔者拜读多遍 ,受益匪浅 ,有共识 ,有异识 ,基于共同的目的 ,有几点与张先生商榷 ,浅陋管见 ,恳请斧正。1 从祖国医…  相似文献   

16.
马属动物结,代,促脉的脉图目测定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图示脉和目测定脉是中西兽医界长期未能实现的愿望。本文通过对中兽医文献的研究和对16例马、骡、驴的结、代脉脉象图的分析,总结了马属动物结、代、促脉的临床判定标准,并提出其脉图目测定脉标准,首次实现了以图示脉和目测定脉的愿望。马属动物结、代、促脉的临床判定标准是:缓而不规则的间歇为结脉,规则的间歇为代脉,数而不规则的间歇为促脉。其脉图目测定脉标准是:1.在若干个基本脉搏波之后出现1个表示脉搏歇止的异常波,异常波有规律地出现者为代脉,无规律地出现者属结脉或促脉;2.在定标1mv=10mm、走纸速度25mm/秒的前提下,在脉图记录纸上1个基本波与1个表示不规则间歇的异常波的波长合计,多于10个中格(长度多于50mm)者为结脉,少于10个中格者为促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兽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一直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家畜疾病的防治方面,我国兽医学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其中不少的创造发明引起了世界兽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四诊"法即是其一."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畜禽疾病方法的简称.它是中兽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中兽医基础课程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1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2012年3月10日,杨河乡闫山村杨某牵一匹7岁黑母马来诊。主诉:该马近日头颈不灵活,低头困难,不食草料,饮水无力,时有咳嗽,大便干燥,尿液赤少。检查:该畜被毛粗乱,头颈强直,耳下腮部肿胀,局部皮温灼热,触之敏感,不能采食饮水,咀嚼缓慢,吞咽障碍,口干舌燥,气味腥臭,呼吸不畅,体温偏高,脉象洪数,首诊为腮腺炎,中兽医称外颡癀。  相似文献   

19.
<正>主编:杨志强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中兽医医药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主办,《中兽医医药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并公开发行的中兽医学和兽医药物学的综合性科技刊物。本刊以传播中兽医医药知识、推广最新科技成果、交流诊疗经验、开展学术讨论为主,促进中西兽医结合。其内容求实图新,选材注重应用,普及提高兼顾,继承发扬并  相似文献   

20.
中兽药散剂在现代兽医临诊使用中,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需要根据中兽医基本理论,结合现代药学技术,进行散型的剂型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