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海县种公羊布氏杆菌病监测报告张启俊(兴海县畜牧兽医站,813300)我县羊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于1985年,牛布病于1990年经程序考核达到规定的“控制区”标准,1991年列入我省牛羊布病疫情同步监测试点县。1996年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支持下,...  相似文献   

2.
天峻县牛羊布病防制工作回顾尚海忠,高丽英,张殿柱(天峻县畜牧兽医工作站,817200)(青海省畜牧兽医总站)天峻县牛羊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制工作,历经3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1994~1995年考核,达到规定的“稳定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以动物为传染源的人畜共患类传染病。到目前为止有的地区布病传播处于流行上升趋势,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也对畜牧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布病的检测工作也是预防布病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布鲁氏茵病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氏杆菌病或布病,是由布鲁菌(简称布氏杆菌)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常见于牛、羊、猪等家畜,并由它们传给人和其它动物。本病以生殖器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局部病灶为特征。本病常引起不同程度的流行,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布病列为B类疫病,我国农业部列为二类疫病。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多见于内蒙古、东北,西北等牧区。  相似文献   

5.
布氏杆菌菌病(又名波状热,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道,引起子宫、胎膜、关节、军丸及附睾的炎症。  相似文献   

6.
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常引起母羊流产、乳房炎、不孕、睾丸炎和关节炎等。  相似文献   

7.
应用血清学学和病原学诊断方法,对久治县的畜间布病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牛、羊血清学的阳性率与1990年考核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病原学方面分离出2株布氏菌,经鉴定为牛种布氏菌,其中1株是从羊流产病料中分离出的,确定为牛种布氏菌第3生物型,从而证实我省畜间布病存在储存宿主转移现象。  相似文献   

8.
猪布鲁氏菌病口服疫苗免疫效果蔡福玲,张伟民,崔启仁,罗满玉(广州市畜牧兽医总站广州510000)(增城市兽医防检站增城511300)猪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猪布氏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也是人畜共患病。80年代广州市,特别是增城县猪布病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种传染病,给人的健康和畜牧业带来了严重危害。为了解石屏县多种家畜布病感染及分布情况,为今后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fr]对石屏县5589头(牛3236头、猪1067头、羊1154只、马132匹)家畜进行了布病的血清学调查,现将情况报告于下。回材料和方法1.l材料回.1.1布氏菌虎红抗原、标准阴性和阳性血清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生产、试管凝集抗原、标准阴性和阳性血清系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1.1.2被检血清:选择不同地理环境乡(镇)所养的猪、牛、马、…  相似文献   

10.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发现和不断发展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首先是1887年英国军医Bruce从马尔他岛死亡于“马尔他热”的英国士兵的脾脏中分离的羊种布氏菌,根据本病临床特点,将此病试名为“波浪热”,1879年丹麦学者Bang和1914年美国学者Traum又分别从流产母牛的羊水和猪流产胎儿中分离到牛种布氏菌(Brubortus)和猪种布氏菌(Brusuis),此二者在形态、培养特性方面类似,因此归于同一菌属,称为布鲁氏菌病,至1921年和1924年分别在北美洲和意大利病人身上分离到牛种和猪种布氏菌,从而在流行病学上首次证实了病牛和病猪是人布病的另两种传染源。  相似文献   

11.
猪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以猪全身感染并导致繁殖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主要特征是妊娠母猪的子宫和胎膜发生化脓性炎症,公猪睾丸炎、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肉芽肿形成。布病广泛分布世界各地,我国至今仍有该病的存在,对畜牧与人类健康均带来较大的危害。猪布氏杆菌病是人感染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之一。它引起的公共卫生危害要比其他家畜的布氏杆菌病要大。因为猪种布氏杆菌(亚种1和亚种3)对人类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2.
布氏杆菌病流行与防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流行已久,危害严重。消灭与控制布病对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提高畜产品兽医卫生质量,占领国内外市场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国家已将布病列为规定的强制防控动物疫病之一。为了进一步查清布病疫情及流行规律,分析防制措施及其效果,巩固布病防制成果,具有重要意义。现以清涧县2005~2008年布病流行与防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家畜布氏杆菌病防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畜布氏杆菌病防制探讨祝俊杰张梅坤招德改朱长光(北京市动物检疫站,100044)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和人体健康,建国后,各级防检机构通过采取免疫、检疫,扑杀等综合防制措施,到80年代初基本控制了本病的发生与...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延川县在1973年之前曾是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高发区,对当时全县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之后,延川县广大畜牧兽医科技工作人员按照国家要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了猖狂一时的人畜间布病疫情。1996年起,人畜问布病疫情又在个别乡镇、村组呈点状发生,  相似文献   

15.
奶牛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于我国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布氏杆菌分牛型、羊型和猪型,各种布氏杆菌对家畜及人都有致病性,其中,以羊型布氏杆菌对人的致病性最强,危害性最大。布氏杆菌对热,消毒剂,紫外线和各种射线都很敏感,对各种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布氏杆菌病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一种传染病。该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法定报告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法定报告动物疫病病种目录。由于本病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且具有地方性传播,国家卫生部门对该病的防治也非常重视。畜间布病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妊娠母畜流产、关节炎和公畜睾丸炎。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初,某规模养殖场奶牛群发生布氏杆菌病流行和蔓延,能繁母牛出现流产、死胎的症状。根据检疫结果对布病阳性牛隔离淘汰处理,对布病阴性牛(假定健康牛)进行免疫接种。奶牛群口服接种S2株活疫苗后15d,即可检出疫苗诱导的布氏杆菌抗体,30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36%),45~90d抗体阳性率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免疫接种能有效控制布病感染牛群流产、死胎率,减少由此导致的经济损失。本试验还对鲜乳样本中布氏杆菌核酸开展了PCR检测,对疫苗接种奶牛是否存在乳汁排菌风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猪布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布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易奇珍周国基左婉顺刘棋林琼华陈泽祥郑列丰韦庆昌陈西宁(广西兽医研究所,南宁530001)广西是布病的老疫区,早在1952年就有猪布病流行的记载。开始在国营农场流行,后来由于各地引种关系逐渐扩大到农村。1961年有16个县市流行...  相似文献   

19.
布氏菌病(又称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细菌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大多数国家都有流行。由于带菌动物是其它动物和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因此,对动物的布病的诊断、防治就成为本病防治的关键。迄今,有多种技术成熟、可用国际标准来标定、比较的血清学方法可供诊断用。病原诊断也已经有成熟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20.
乐都县奶牛布氏杆菌病监测报告宋景娥,何忠福,王振魁(乐都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1994年6~7月,我们对乐都县127头奶牛进行了布氏杆菌病监测。阴、阳性血清和抗原诊断液由成都药械厂提供。监测方法按《动物检疫操作规程》中“布病试管凝集反应操作和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