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李柠,黄引贤,李乃津,曾桂兰(华南农业大学兽医系)鸽的禽Ⅰ型副粘病毒(A/PMV-1)感染是鸽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对鸽群造成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不少学者认为鸽人/PM\’-!感染是鸡新城疫传染的结果,鸽在传播鸡新...  相似文献   

2.
鸽A/PMV-Ⅰ油乳剂灭活疫苗对鸽的免疫效果研究李柠,黄引贤,李乃津,袁少华(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鸽Ⅰ型副粘病毒(A/PMV-Ⅰ)自1986年在我国进口鸽首次报道之后,目前由该病毒所致疾病已对我国的养鸽业造成严重危害。免疫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
1996年4月,从一个家庭鸡群的1只死亡肉鸡呼吸道(肺和气管)中分离到禽副粘病毒1型(APMV-1)新城疫病毒(APMV-196/89VB)。作者介绍了该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和在口服接种1日龄SPF鸡所见到的组织学病变。对分离出的血凝因子,用可以抑制所有...  相似文献   

4.
引起鸽瘟的病毒与鸡新城疫病毒同属禽副粘病毒Ⅰ(APMV—1)。有报道指出,鸽APMV—1与鸡新城疫之间存在差异,表现在某些从鸽体内分离到的病毒对鸽有很强的致病性而对鸡却呈现弱毒或无毒。研究发现,鸽APMV—1与鸡新城疫病毒之间有较好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但在抗原性上尚存在一定的差异。1流行病学鸽瘟的病程相对较长,无季节、年龄和品种的差异,不像鸡新城疫那样迅猛,对幼鸽和成年鸽致死率较低,但对生长及生产性能影响极大,以50~160日龄的青年育成鸽发病率较高,死亡率一般在10%~60%,高者可达80%以…  相似文献   

5.
1996年英国再度暴发雉鸡新城疫病D.J.Alexander等著王彩虹摘译李永清校新城疫病是由禽类1型副粘病毒(AP-MV-1)中的强毒株所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1984年,英国暴发过23次,是由携带病毒(PPMV-1)的野生鸽污染鸡饲料引起的;19...  相似文献   

6.
参考禽副粘病毒的融合蛋白基因(F基因)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以他离到对鹅有致病力的Ⅰ型禽副粘病毒GPMV/QY97-1株的核酸(RNA)为模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其融合蛋白基因3'端进行扩增,获得了预计的884bp左右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进pGEM-T Easy质粒载体,获得重组质料T-GPMVF3',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和PCR方法对该重组质粒进行鉴定,证明所克隆的  相似文献   

7.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鸽Ⅰ型副粘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鸡新城疫病毒(NDV)和鸽副粘病毒F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XZ9、XZ10,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3种株鸽Ⅰ型副粘病毒均扩增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RT-PCR产物,而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大肠埃希氏菌、禽腺病毒、禽巴氏杆菌扩增结果均为阴性;RT-PCR最低能检出1pg的鸽Ⅰ型副粘病毒的核酸模板。  相似文献   

8.
鸽Ⅰ型副粘病毒在鸽体内动态分布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鸽Ⅰ型副粘病毒(A/PMV-I)感染引起的鸽Ⅰ型副粘病毒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致死性的败血性传染病。8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许多省市先后发生本病,给养鸽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为了了解该病毒在鸽体内的分布,以及与临诊症状和病变之间的关系,我们用HA试验对各...  相似文献   

9.
鸽I型副粘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用分离的对鸽有致病性的4株禽副粘病毒通过电镜观察、病毒中和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100 ̄450nm,表面有纤突;能凝集鸡红细胞,血凝反应能被新城疫病毒(NDV)和鸽I型副粘病毒(PPMV-1)阳性血情所抑制;接种1月龄乳鸽能使其发病,出现明显症状和病变并有死亡,接种1月龄SPF鸡不发病;能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s)上生长,并能产生细胞病变(CPE);对高温敏感,在55℃  相似文献   

10.
鸽禽I型副粘病毒油佐剂灭活苗对肉种鸽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鸽A/PMV-1SX株(简称SX株)制成的油佐剂灭活苗与NDV油佐剂灭活苗分别免疫肉种鸽,免疫后20天抗体水平达到峰值,抗体水平在3log2以上维持30天以上。免疫后40天用鸽SX株和新城疫强毒对两种疫苗免疫鸽分别进行攻击,两种疫苗免疫组对NDV强毒攻击的保护率均为100%,鸽A/PMV-1油佐剂灭活苗免疫组对鸽SX株攻击的保护率为100%,而NDV油佐剂灭活苗免疫组对鸽SX株攻击的保护率仅为667%。鸽A/PMV-1油佐剂灭活苗田间试验抽检48份肉种鸽血清,抗体平均值为430±116log2。  相似文献   

11.
目前,鸽Ⅰ型副粘病毒(A/PMV-I)病是我国养鸽业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为了更好地预防本病,我们用从广东的深圳、东莞、肇庆、茂名、广州市郊等地的发病鸽场分离鉴定的鸽A/PMV-I毒株中,选出3株作为种毒,研制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蜂胶佐剂混合毒株灭活疫苗。一、材料和方法1.抗原的制备MIMV-I毒株,由本所分离鉴定保存。按常规方法从其中7株中筛选出3株抗原性良好的毒株作为种毒,分别进行鸡胚繁殖,收集尿囊液,用0.3%福尔马林经37℃灭活24小时后,按一定比例混合,置4℃冰箱保存备用。2.佐剂蜂胶液…  相似文献   

12.
新城疫病毒毒力强弱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城疫病毒毒力强弱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宋长绪(广东省兽医研究所,广州510640)刘福安(华南农业大学,广州510642)新城疫病毒(NDV)属于副粘病毒科(Paramyxoviridae)副粘病毒属Ⅰ型(PMV-1),为新城疫的病原。新城疫是极易传染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人工接种实验,较详细地比较了鸽感染鸽源1型副粘病毒(PMV-1)和感染鸡速发性嗜肉脏型新城疫病毒(VVNDV)之后的临诊症状、眼观和组织学病理变化以及超微病变。病鸽均表现头颈震颤或扭颈、翅膀下垂和腿部麻痹的神经症状及绿色的水样下痢。病理变化主要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呈典型的病毒性脑炎景象,消化系统病变为卡他性一轻度出血性肠炎。电镜观察,可见大脑和小脑神经元的胞浆和胞核均发生明显病变并发可见病毒粒子存  相似文献   

14.
鸽禽Ⅰ型副粘病毒油佐剂灭活苗对雏鸡免疫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鸽A/PMV-1油佐剂灭活苗与NDV油佐剂灭活苗分别免疫雏鸡,免疫后21d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免疫后42d用新城疫强毒对两种疫苗免疫鸡分别进行攻击,鸽A/PMV-1油佐剂灭活苗免疫组保护率为73.33%,NDV油佐剂灭活苗免疫组保护率为99.67%。  相似文献   

15.
从野鸭分离出禽副粘病毒血清型4的抗原特性孙健摘译王志尧校除新城疫病毒(NDV)外,根据血清学试验,禽副粘病毒(APMV),包括几种其它病毒,它们已被列入9种公认的血清型。已经发现,在这些血清型的代表病毒之间有不同抗原间关系。对其大群的确立也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6.
鸽源副黏病毒及其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禽Ⅰ型副粘病毒鸽源分离株(PPMV-I),即鸽新城疫病毒,是引起鸽的一种急型传染病。它起源于70年代末的中东,近年来,在国内时有鸽新城疫的病例报道,而且在一些肉鸽饲养场呈暴发流行,给养鸽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应该引起兽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就其近年来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鹅源禽副粘病毒GPMV/QY97-1株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对新近分离到的鹅源禽副粘病毒GPMV/QY97-1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粒子在电镜下呈球形,直径121~250nm,表面有纤突,能凝集鸡的红细胞,血凝反应能被I型禽副粘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由此初步判定该病毒属于I型禽副粘病毒,该病毒人工感染1、14、28、48日龄的鹅,发病率均为100%。致死率分别为100%、87.5%、62.5%、12.5%;人工感染25日龄的鸡,发病率和致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人工接种实验,较详细地比较了鸽感染鸽源1型副粘病毒(PMV-1)和感染鸡速发性嗜内脏型新城疫病毒(VVNDV)之后的临诊症状、眼观和组织学病理变化以及超微病变。病鸽均表现头颈震颤或扭颈、翅膀下垂和腿部麻痹的神经症状及绿色的水样下痢。病理变化主要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呈典型的病毒性脑炎景象,消化系统病变为卡他性-轻度出血性肠炎。电镜观察,可见大脑和小脑神经元的胞浆和胞核均发生明显病变并可见病毒粒子存在。两个毒株接种发病后,尽管鸽体所表现的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都十分相似,但在潜伏期、体温反应、死亡时间、死亡率、两个毒株的传染性致病力及某些病理变化表现等,均显有差异。这可对鸽感染这两个不同毒株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鹅副粘病毒的分类地位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从病鹅体分离的禽副粘病毒(GVP)YG97株,经红细胞凝集(HA)和红细胞凝集抑制(HI)试验证明,与新城疫病毒(NDV)存在着极大的相关性。参考NDV的3个毒力指标-最小致死量致病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非免疫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对YG97株进行测定,表明其有与NDV速发型类似的毒力,属强毒力的毒株。应用RT-PCR技术对F基因重要功能区片段扩增后进行序列测定,并与多株已报道的NDV相应片段进行序列比较,经遗传进化树分析后,初步判定其为禽副粘病毒-Ⅰ型,属基因Ⅶ型NDV。  相似文献   

20.
禽Ⅰ型副粘病毒病快速诊断及广西分离株F基因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禽Ⅰ型副粘病毒 (APMV— 1)共有 9个血清型 ,即APMV 1~APMV 9。APMV 1引起的相关疾病主要有鸡新城疫、鹅副粘病毒病、鸽I型副粘病毒病。这三种疾病的病原既为同一血清型 ,其核苷酸必有较高的同源性。病毒表面具有血凝素—神经氨酸酶 (HN )和融合 (F)蛋白 ,它们在感染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 ,强毒株F蛋白在裂解位点附近有两对成双存在的碱性氨基酸赖氨酸 (Lys)或精氨酸 (Arg) ,而弱毒株在相应位置只有两个单个存在的碱性氨基酸。1996年Ballagi—Pordany等运用 3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