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围产期是指母牛分娩前15d到分娩后15d之间的时间。产前15d叫围产前期;产后15d叫围产后期。这一段时间对母牛产前体质、产后恢复、新生犊牛健康非常重要。但很多养殖户对围产期的母牛在饲养管理上相当不重视,疏忽大意。造成临产母牛瘦弱甚至产前瘫痪,产后母牛消瘦、奶水不足、严重者导致母牛产后瘫痪。而犊牛也因母牛疏于管理不能从母体中获得充足营养而体质瘦弱,产后奶水不足犊牛吃不饱而抗病力低、易发病。现就能繁母牛围产期饲养管理技术阐述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2.
确切地说,母牛生产瘫痪主要是指母牛临产前孕畜截瘫、产后瘫痪、产后截瘫。孕畜截瘫多发生于产前1个月以内的孕牛;产后瘫痪多发生在产后12~72小时的产犊母牛;产后截瘫常发生在分娩过程中难产助产的母牛、在产后才出现临床症状。母牛生产瘫痪是养牛生产中遇到的常见病之一,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代谢疾病,该病主要特征是全身肌肉  相似文献   

3.
<正>近些年来,养牛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一些农户发家致富的主要产业,但是母牛的产后瘫痪,尤其是高产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影响着养牛业的发展。1发病原因引起发病的原因有营养方面的、管理方面的、助产方面的、疾病方面的等诸多原因引起,母牛产后瘫痪是产后1~3d,以瘫痪和昏迷为特征的急性低血钙症,多发生于年龄5~9岁的母牛,病牛是由于血钙调节机能失调,母牛在高钙饲养条件下甲状旁腺的机  相似文献   

4.
产前瘫痪也称妊娠瘫痪,是指妊娠牛在产前数天或数周发生的瘫痪,无其他全身症状,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妊娠后期供应母牛的饲料营养缺乏导致妊娠母牛体质虚弱和消瘦,或与饲料中钙、磷比例失调或给量不足以及运动量小等因素有关. 1 发病情况及分析 去年入冬以来,部分可繁母牛养殖户打电话或来单位咨询,他们饲养的可繁怀孕母牛大多数都已到了临产期,可就在产前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母牛后躯摇晃、后腿发软无力、后肢站立不稳,之后逐渐卧地不起或突然瘫痪,请求速诊.  相似文献   

5.
一、饲养技术 1.围产期的饲养 ①围产前期。既要预防奶牛过肥和流产,又要适当增加日粮蛋白质水平。采用低钙饲养法,可以预防母牛产后瘫痪和酮病的发生,但在产犊后第1天开始必须恢复原来钙、磷水平。②围产后期。产后母牛体质弱,食欲较差,乳房出现水肿,子宫未康复。饲养目的是促进牛体质尽快恢复,为泌乳高峰期打下良好体质基础,不宜过快追求增产。  相似文献   

6.
母猪在产前或产后容易发生瘫痪,尤以产后为多。瘫痪主要原因是体内缺乏磷、钙和维生素或代谢失调。产前瘫痪多发生于分娩前几天或几周。母猪后肢无力,不能站立。严重时卧地不起,大便干燥。产后瘫痪常发生于产后2-3天,奶量减少甚至无奶,肌肉震颤,摸有痛感,行走摇晃;严重时半身麻痹, 卧地不起。  相似文献   

7.
母畜产前产后瘫痪是由钙代谢调节障碍引起的一种常见产科疾病。多见于饲养良好的壮年母牛和高产奶牛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将有50~60%的发病母牛在短时间内多匕亡或致残。严重影响了养牛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是母牛产后突然发生的急性神经型疾病。该病多发生在产后3天之内,以第3—6胎的高产母牛为多。主要是由于母牛产后大量泌乳,使大量的钙质进入初乳,致使母牛丧失的钙  相似文献   

9.
奶牛产后瘫痪的治疗福建省龙岩市畜牧兽医站于风洋奶牛产后瘫痪也叫产后风、乳热症,主要原因是母牛产前营养不良、缺乏钙磷、产犊时间太长、失血过多、气血两亏所致。奶牛产后瘫痪的病例大多数发生在黑白花奶牛及其高代杂交的母牛,高产奶牛多发生在第3~6胎。一般在产...  相似文献   

10.
<正>奶牛瘫痪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形成原因多种多样,病因复杂,从而给临床防治带来难度。一、发病原因大多数奶牛在产后3天内发病,5~10岁、产犊3~6胎的母牛发病最多,愈是高产牛,发病愈多。产后母牛发生瘫痪的原因,目前一致认为有以下3  相似文献   

11.
母牛生产瘫痪又被称为产后产前瘫痪,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营养代谢性疾病。发病之后患病牛主要表现为严重的低血钙,全身肌肉无力,不能正常站立,丧失知觉,四肢严重瘫痪,被称为乳热症或者低血钙症,是牛养殖期间比较常见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母牛生产瘫痪主要发生在饲养良好的高产牛群当中,尤其是生产胎次相对较高生产能力较强的母牛群发病率最高,常发生在3胎次~6胎次的母牛中,一般在顺产的三天之内就会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大多数发生在产后的12h~48h之内该类疾病发生流行呈现地方流行或者散发流行,会造成牛群反复流行该种疾病并且存在遗传倾向。所以在进行疾病诊断过程中,一定要对病因进行有效的判别,明确具体的致病菌,然后采取针对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确保在短时间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2.
产后瘫痪是产后母牛由于急性低血钙引起的瘫痪,多发于5~8岁的高产母牛。临床以瘫痪、迅速伴发昏迷、知觉障碍为特征。1发病原因怀孕的奶牛饲养管理不善,饲草饲料单一,营养不足,缺乏钙、磷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或长期缺乏运动及光照造成畜体血钙量过低,营养不良、生化无源,久而久之,气血双亏,血循环滞缓,血不养筋而呈现肌酸肢麻,导致卧地不起而瘫痪。  相似文献   

13.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溽热、分娩低钙血症,是发生于产后奶牛的常见病。 1发病情况2008年5月,某乡一奶牛养殖户饲养的一头母牛产一牛犊。当日母牛无异常症状,第二天挤奶时,其母牛已倒卧于圈中。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2004,(7):19
奶牛的饲养阶段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泌乳初期(产后70天)、泌乳中期(产后71~140天)、泌乳后期(产后141~305天)、干乳期(产后306天~363天)。其中产前30天(第二个干乳月)和产后70天(泌乳初期)是奶牛饲养管理最关键的100天,抓好这100天的管理,需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控制围产期疾病的发生:1、酮病:可引起整体能量代谢的紊乱。2、产后瘫痪:低血钙是导致奶牛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因。3、胎衣不下:多发生于营养不良的牛。孕牛的饲料配合应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应,同时注意妊娠后期的适当运动。4、皱胃移位:由于分娩的应激使血钙浓度降低,肌张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刘长素  王勇 《农技服务》2014,31(8):163-163
母猪产后瘫痪是一种急性神经性疾病,发病时间多在产后15-35天及产前数天,此病的死亡率虽低,但却可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母猪产后瘫痪的发病原因进行了细致分析,并从防治结合的角度,一方面提出了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另一方面给出了具体的病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乳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也称乳热病,是由于高产母牛妊娠后期对钙的需求增加,为供给胎儿发育及产后排出大量初乳,而使血钙骤减引起的一种急性代谢疾病。多发生于5~9岁的高产乳牛,以1~3天内昏迷丧失知觉、四肢瘫痪、卧地不起、消化道麻痹、体温下降和低血钙为特征。  相似文献   

17.
产后瘫痪又叫乳热症,为奶牛分娩后1~3天发生的一种急性低血钙症.病牛知觉减退或消失,四肢瘫痪,卧地不起,精神抑制和昏迷.该病特点是产后3天内发病多,5胎以上的高产牛发病多.  相似文献   

18.
一、母牛饲养 1.泌乳前期 (产后1~76天) (1)产后第一天,日粮按产前供给,充分供给清洁温水.第一次饮水最好加入食盐50克,麸皮1千克,食糖和益母草适量,用38℃小米粥喂牛,使母牛及早恢复体况.  相似文献   

19.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产后瘫痪、低血钙症、乳热症,它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的代谢性疾病,以奶牛突然发生血钙含量急剧下降、肌肉松弛、知觉减退、四肢麻痹、卧地不起为主要特征。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3-6胎次的高产奶牛,分娩3天内的奶牛发病多、其中以产后24小时内发病最多,3天以后发病的较少,初产母牛几乎不发生此病。本病多呈散发,但个别养殖场户的发病率可高达25%-30%,其病程发展很快,如不及时治疗,有50%-60%的病牛可在1至2天内死亡。  相似文献   

20.
奶牛产后瘫痪症又称乳热症。其特点:奶牛在分娩后突然卧地不起,四肢瘫痪,丧失知觉。主要发生于营养良好的高产奶牛,以3~6胎发病率较高,多发于分娩后的3~5天,故称为产后瘫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