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喀喇沁旗气象局多年开展硬果番茄气象服务,在农田小气候仪和硬果番茄物候期观测的基础上,总结出硬果番茄气象服务指标,分析硬果番茄生长季气象服务重点,以用于指导硬果番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2.
番茄空洞果是番茄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对番茄果的商品性、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有很大的影响。介绍番茄空洞果的特征,分析其发生原因,并针对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在番茄生产中对空洞果的发生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3.
番茄空洞果是番茄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对番茄果的商品性、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有很大的影响.介绍番茄空洞果的特征,分析其发生原因,并针对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在番茄生产中对空洞果的发生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加工番茄收获的机械化,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设计了一种振动式加工番茄果秧分离装置,选取里格尔87-5加工番茄品种进行果秧分离性能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随凸轮盘转速增大,果秧分离率先增大后略有减小并趋于平缓,果实破损率总体呈增大趋势,含杂率呈近似线性增大;随拨杆摆振振幅增大,果秧分离率先增大后趋于平缓,果实破损率呈增大趋势,果实含杂率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有加工番茄果秧分离振动发生器易堵塞及振动大等问题,基于非圆齿轮轮系可实现复杂变速变向运动及传动平稳精确等优点,设计了一种非圆轮系加工番茄果秧分离振动发生器,并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建立了非圆轮系振动发生器虚拟样机模型,对比了需求与仿真角位移和角速度曲线,结果表明:需求与仿真曲线吻合度较高,非圆轮系振动发生器可满足加工番茄果秧分离需求。  相似文献   

6.
加工番茄回转滚筒式果秧分离机构参数正交试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加工番茄果秧分离机构的技术参数,设计并制作了回转滚筒式分离试验台。以里格尔87-5加工番茄为试验对象,应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试验方法,建立了果秧分离性能指标与滚筒转速、凸轮盘转速和拨杆振幅之间的回归方程。分析了试验因素对分离性能的影响规律,在果秧分离率、果实破损率和含杂率满足作业质量的条件下,优化得出滚筒转速为21 r/min、凸轮盘转速为42 r/min和拨杆振幅为110 mm。  相似文献   

7.
赵立波  胡增娟 《农机具之友》2013,(9):114-114,99
生理性病害是由于非生物因素(没有病原物的侵染)的作用造成植株的生理代谢失调而发生的病害叫和生理性病害。褐变型筋腐果引起的花脸和缺镁引起的黄叶,是近几年在番茄种植中经常出现的现象,都是由于施肥不当,不良环境所引起的。番茄一旦出现筋腐果和黄叶,就会对番茄的产量和质量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从而对番茄的种植户造成比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张勤  庞月生  李彬 《农业机械学报》2023,54(10):205-215
准确识别定位采摘点,根据果梗方向,确定合适的采摘姿态,是机器人实现高效、无损采摘的关键。由于番茄串的采摘背景复杂,果实颜色、形状各异,果梗姿态多样,叶子藤枝干扰等因素,降低了采摘点识别准确率和采摘成功率。针对这个问题,考虑番茄串生长特性,提出基于实例分割的番茄串视觉定位与采摘姿态估算方法。首先基于YOLACT实例分割算法的实例特征标准化和掩膜评分机制,保证番茄串和果梗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 ROI)、掩膜质量和可靠性,实现果梗粗分割;通过果梗掩膜信息和ROI位置关系匹配可采摘果梗,基于细化算法、膨胀操作和果梗形态特征实现果梗精细分割;再通过果梗深度信息填补法与深度信息融合,精确定位采摘点坐标。然后利用果梗几何特征、八邻域端点检测算法识别果梗关键点预测果梗姿态,并根据果梗姿态确定适合采摘的末端执行器姿态,引导机械臂完成采摘。研究和大量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复杂采摘环境中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和稳定性,对4个品种的番茄串采摘点平均识别成功率为98.07%,图像分辨率为1 280像素×720像素时算法处理速率达到21 f/s,采摘点图像坐标最大定位误差为3像素...  相似文献   

9.
1.弱光症番茄弱光障害简称弱光症,是由于光照不足引起的一种生理病害,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危害特点:番茄对光照反应敏感,光照不足时,生长发育缓慢,落花增多。如果在弱光条件下温度又较高,则花粉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源库比例和源库距离对温室番茄同化产物分配的影响规律,2016年1—12月在江苏大学Venlo型试验温室中进行试验,分为早春茬和秋冬茬,采用双杆整枝,设置了3个留果数水平(T1留3果;T2留2果;T3留1果)和2个不同源库距离(T4第1果枝留1果;T5第2果枝留1果),采用已建立的叶长与叶干质量、株高与茎干质量和果径与果干质量的数学公式来计算各器官的同化产物动态变化.结果表明:T1,T2和T3之间的同化产物产量差异不大,但均高于T4和T5,T4和T5之间差异不大.同化产物向果实的分配系数在处理后22 d T1显著大于T2和T3;处理T4同化产物向果实中分配系数在处理后16 d显著大于T5.不同处理间源库比例和源库距离均影响温室番茄同化产物分配,这为温室番茄的整枝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成熟番茄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图像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成熟番茄识别方法。首先,以HSI模型中的色调分量为基础进行图像分割,提取出成熟番茄目标图像;然后,再采用最大方差自动取阈值法进行分割处理,对得到的目标图像进行轮廓提取;最后,对轮廓曲线采用Hough变换的方法进行识别,以同一个轮廓圆识别的多个极值点的均值作为最终识别结果,在Hough变换之前采用最小外接矩形法进行有效区域标记,提高了Hough变换的效率。通过多幅番茄果实图像的仿真测试表明:本算法对果实遮掩度为0、小于50%、大于50%这3种情况的识别率分别为78.7%、6 8.1%、4 1.9%,平均识别率达到7 0.6%。本算法对于成熟番茄可以较好识别,尤其对于存在重叠情况的番茄,识别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温室滴灌条件下水分亏缺对番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确定温室滴灌条件下番茄高产高效的适宜土壤水分控制指标,采用小区试验方法,在温室滴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时期水分亏缺对番茄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任何生育阶段发生水分亏缺均会降低番茄叶片光合速率及气孔的开度,进而影响干物质的累积和运转,但不同时期水分亏缺的影响形式及程度有所不同;苗期水分亏缺会抑制番茄的正常生长发育,但水分过高会使植株徒长,不利于光合产物向产量的运移;开花坐果期水分亏缺不仅抑制了番茄的生长发育,而且降低了干物质的累积,并最终影响到产量的形成;成熟采摘期水分亏缺会加速番茄植株的老化,降低最终干物质量,对番茄产量的形成影响最为明显。在不影响番茄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及生理需水情况下,适度水分亏缺(T1处理)可实现高产与高效用水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UV-C照射后番茄差异表达基因的基因芯片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ffymetrix基因芯片研究了4 kJ/m2短波紫外线(UV-C)照射后7 d番茄总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UV-C照射后7 d,5 177个基因在杂交后发生变化,差异表达变化倍数值在大于2和小于-2范围内基因共481个,其中上调基因331个,下调基因150个。上调基因主要包括细胞壁相关基因、信号转导基因、胁迫相关基因和抗性基因等;下调基因主要包括乙烯相关基因和初级代谢基因等。研究结果为探索采后UV-C照射诱导番茄抗性反应、抑制乙烯合成,从而推迟成熟、延长番茄采后寿命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农业机器人抓取过程中视觉识别番茄果实尺寸和姿态存在枝叶遮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触觉感知的番茄尺寸和姿态解析方法。在果实抓取过程中通过视触觉传感器得到果实外轮廓接触局部点云信息,然后通过相机参数标定以及各手指关节变换矩阵,将不同传感器坐标系下的点云信息变换到同一基坐标系下,进而通过点云改进PCA算法和ICP算法解析抓取果实的尺寸和姿态信息。为了评估所提出解析方法的性能,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了番茄尺寸和姿态检测试验。通过游标卡尺测量和深度相机扫描分别获得番茄果实尺寸和姿态的真实值,并与本文方法解析结果进行对比。检测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获得的番茄横向尺寸和纵向尺寸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8.66%和11.08%,番茄果轴与视场投影面的水平夹角和垂直偏转角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0.03%和14.02%。本文方法解析的番茄果实尺寸与姿态信息,可应用于番茄果实抓取过程中的姿态调控,从而提高番茄果实抓取采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水分亏缺对番茄生理特性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番茄的生长发育特点,分别以50%、60%、75%田间持水量作为苗期、开花坐果期、结果期的土壤水分下限,每个生育期的土壤水分上限设置3个水分水平,研究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和亏缺程度对番茄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的水分亏缺对番茄株高、茎粗、叶绿素相对含量、日光合及蒸腾速率变化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呈现明显的生长与生理补偿效应,水分胁迫处理的日光合速率峰值提前出现,蒸腾速率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增加而减少,这有助于调控番茄无用的蒸腾耗水。通过对番茄不同生育期的灌水量和产量关系的研究得出,当全生育期灌水量为4025.80 m3/hm2时,番茄可以获得最高产量12.84×104kg/hm2。  相似文献   

16.
施肥胁迫对温室番茄不同生长期表型数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水肥策略对温室番茄长势的影响,试验选择常见的适合温室种植的小番茄(彩玉)为研究对象,以不同配比的水溶性肥,设置了4种施水肥水平。试验过程中,分别采集4种水肥条件下的番茄株高、株径、茎节数、花序数和果实参数等表型数据。采用ANOVA单因素分析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不同配比水肥对番茄长势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高施肥水平(Ⅳ)能够得到最佳产量。而中等水肥(Ⅲ)长势最佳,具有最大单果质量,且与不施肥和较少量施肥相比,其长势和果实产量优势明显,经济效益显著。对果实数、株高、茎节数、花序数和产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决定系数R2为0.965,其差异显著性顺序依次为果实数、株高、茎节数和花序数。试验结果表明,中等水肥配比下,表型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分析能够对温室番茄水肥一体化设备灌溉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番茄产量,探究番茄对生育期沼液调控的响应规律。【方法】于2017年秋季和2018年春季开展了温室种植试验,通过在开花结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分别施用1∶8、1∶6、1∶4(沼液和水体积配比)沼液,研究了番茄2个生育期不同配比沼液调控对番茄生长、产量、品质和根区土壤全氮量的影响。【结果】番茄生长变化与沼液配比显著(P<0.05)正相关;开花结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分别施用1∶6、1∶4沼液干物质量最高;较不施沼液处理,开花结果期施用1∶6沼液产量最高,增幅为12.93%(秋)、12.31%(春);果实膨大期施用1∶4沼液产量最高,增幅为26.59%(秋)、27.71%(春),且春茬相比化肥高4.29%;T5、T6处理可以获得较高的可溶性糖量、可溶性固形物量和糖酸比,T2、T3处理可以获得较高的可滴定酸、维生素C量。【结论】在开花结果期和果实膨大期分别施用1∶6和1∶4沼液番茄产量和品质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通过日光温室番茄膜下滴灌试验,以20cm标准蒸发皿累积蒸发量为基础,研究不同滴灌毛管布置方式和灌水量组合对番茄早期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毛管布置方式对番茄成熟期有显著的影响,1管2行处理番茄成熟期明显早于1管1行处理;1管2行处理的早期产量也显著大于1管1行处理;在相同的毛管布置方式下,番茄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番茄品质指标大体上也呈现出与产量相同的趋势,但是不同的品质指标对水分的响应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不同浓度的沼液对番茄进行叶面喷施,其中以50倍稀释液的喷施效果最好,可以促进番茄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改善番茄果实品质、提高营养价值、增加经济效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