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明饲喂树叶对笼养金丝猴的影响,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对人工饲养的川金丝猴进行多年饲养繁殖实践。结果表明,在笼养金丝猴的饲料配方中,不喂食树叶,也可以保证金丝猴正常生长,且个体发育良好,繁殖正常。  相似文献   

2.
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近年来,由于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加强,在野外金丝猴栖息地巡山保护过程中,时常可以发现金丝猴发病个体,特别是年龄不足1周岁的离群野生金丝猴幼仔屡见不鲜。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金丝猴幼仔行为发育还不健全,  相似文献   

3.
圈养金丝猴饲养管理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珞  王洁  许锋 《野生动物》2007,28(2):22-24
迁地保护是挽救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要手段,加强圈养金丝猴饲养管理,对扩大种群和拯救这个物种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成都动物园金丝猴的饲养管理进行了阐述,旨在改进圈养金丝猴的饲养管理和改善生活条件,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4.
金丝猴(golden monkey)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具有较高的科研、保护及观赏价值。在我国分布有4种金丝猴,即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黔金丝猴(Rhinopithecus brelichi)、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和缅甸金丝猴(Rhinopithecus strykeri)。寄生虫是危害金丝猴健康的重要病原之一。迄今,已报道在金丝猴体内、外发现的寄生虫种类达40余种。论文综述了我国金丝猴寄生虫和寄生虫病的研究概况,以期为金丝猴的保护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杭州动物园川金丝猴消化道疾病的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原始森林的砍伐、生存环境的影响及过度捕猎等因素导致川金丝猴物种数量的显著减少。通过建立人工条件下的金丝猴圈养种群,进而适时开展圈养个体放归野外准备工作,最终建立移地保护与就地保护的良性互动,对金丝猴保护有着积极作用和十分重要的意义。杭州动物园于1969年引进和展出野生川金丝猴后,通过川金丝猴在该园的圈养、繁殖,经40多年的饲养和疾病治疗,已对圈养川金丝猴中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有了一定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川金丝猴(本文所指川金丝猴为人工饲养种群)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灵长类动物,因其肩背身披长长的金色针毛而得名,是我国国宝级的保护动物。在川金丝猴的保护、繁育、饲养管理过程中,驱虫工作是川金丝猴疾病预防与控制中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保证川金丝猴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和手段。川金丝猴的驱虫期是保护、繁育、饲养管理过程的一个重要时期,加强饲养管理可更高效地达到驱虫目的。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昆明动物园20年滇金丝猴圈养历程,总结了人工条件下滇金丝猴饲养、繁育、疾病防治的经验及教训,对进一步的保护工作提出思考,认为应充分发挥专业性动物园的保护教育职能,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并建议林业部门协调异地保护以支持就地保护.  相似文献   

8.
濒危物种金丝猴位列世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U,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川金丝猴是金丝猴家族成员之一,圈养川金丝猴有助于其种群延续,维持物种多样性。本文从环境设置、食物配置、种群繁殖及疾病预防与控制4个角度简述了圈养川金丝猴的饲养管理要点,旨在为川金丝猴人工饲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明杰 《野生动物》2012,33(6):350-353
金丝猴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野外川金丝猴分布于四川、甘肃、陕西及湖北,群栖于高山密林中,过着典型的树栖群聚游荡生活,以采食各种植物的枝、叶、果实为生,其性聪慧机敏、胆小怕惊。长期以来,金丝猴在移地保护人工圈养过程中,其生活质量和存活率均不理想。本文结合近十多年来人们在金丝猴的生理生态、生活习性、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方面的认识和研究,以及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多年来金丝猴的饲养管理经验与教训,对金丝猴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方面作一深入探讨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对甘肃省某动物保护中心1只病死金丝猴进行了详细的病原分离鉴定与病理学观察。病原分离鉴定证实为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剖检可见金丝猴肺脏体积增大,高度淤血呈典型的大叶性肺炎,心脏、肝脏、肾脏、脾脏及肠系膜淋巴结等实质广泛充血、出血。病理组织学观察,肺脏有严重的充血和水肿,肺泡内有出血性和纤维素性渗出物,呈大叶性肺炎的充血水肿期和红色肝变期。其他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广泛变性、坏死。  相似文献   

11.
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e)是中国特有的一类保护动物,人工喂养已有多年历史,先后有近千只金丝猴从野外被捕来喂养。但1992年统计,全国总共只剩下不到100只,各单位纷纷向林业部申请,希望从野外补充种源。为了减少对野外金丝猴的捕捉压力,既维持就地保护原则又能满足研究和展览的需要,建立人工繁殖种群,实现迁地保护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自1987年至1992年先后从陕西省、四川省共引种1互只川金丝猴(4:7)进行驯养繁殖,到1994年止共繁出12只(6:6),形成了人工繁殖群,其中1988年出生的雌猴已经开始了子二代的繁殖。现报告…  相似文献   

12.
金丝猴在半荒漠地区的饲养与繁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崇学 《野生动物》2003,24(6):36-37
金丝猴是典型的高山树栖动物,集群生活于海拔1500~3200米的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带。人工饲养多在大城市动物园或在同原栖息地环境较类同的自然保护区,在半荒漠地区饲养还未有先例。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1992年8月从甘肃南部引进金丝猴进行人工饲养,并在1993到1998年5个繁殖年内共繁殖成活10只仔金丝猴。  相似文献   

13.
神农架金丝猴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做好金丝猴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工作非常重要。论文针对一例神农架笼养金丝猴由于头部脓肿引起死亡的病例开展研究。首先对病变组织进行石蜡切片和HE染色,然后对脓液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纯化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病变组织为增生的组织,此脓肿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而引起的,所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恩诺沙星、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优孢欣、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氯霉素、氧氟沙星、头孢哌酮、环丙沙星均敏感,对青霉素、林可霉素耐药。此结果可以为金丝猴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川金丝猴属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特有的珍稀物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中(CITES)附录Ⅰ物种。目前,我国在野外的川金丝猴总数有2万只左右,主要分布于四川、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和湖北神农架等地的高山森林中~([1])。目前,大连森林动物园饲养川金丝猴28只,在川金丝猴的饲养环境、饲料、繁殖及人工育幼方面积累了先进的经验,为川金丝猴在动物园的饲养繁殖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对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的采血训练,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配合兽医对川金丝猴健康状况的检查,增加金丝猴与人的信任感,改善及减少金丝猴的刻板行为,提高动物福利。经过不断的行为训练,川金丝猴能完成采血。从训练对象及目标、训练准备、训练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川金丝猴的采血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1~12月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中心的川金丝猴(R.roxellanae)、猕猴(Macaca mu-latta)进行了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及其种类形态的研究。采用生理盐水涂片、碘液染色、铁苏木素染色法对川金丝猴、猕猴进行粪便检查,并对检出的寄生虫进行数码显微摄像。结果川金丝猴、猕猴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分别为91.67%、100%,共检出7种肠道寄生虫,其中以鞭虫(Capillariasp.)、芽囊原虫(Blastocystissp.)、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感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太白山的高山峡谷、原始森林隐匿了金丝猴的行踪,让它们演化成中国金丝猴家族中一个绝无仅有的新种群--秦岭金丝猴。它们的家园,就在以太白山为中心的秦岭深山密林里……一只雌猴的举动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注意,它始终抱着一只幼猴不肯放弃。研究人员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原来它紧紧抱着的竟然是已经死去的幼猴。  相似文献   

18.
周至保护区的川金丝猴及其保护现状杜广民泉志和,郭宝成(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黑龙江省第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e)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四川、陕西秦岭、甘肃以及湖北的神农架...  相似文献   

19.
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灵长目,猴科。别名,仰鼻猴、川金丝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于我国四川、陕西、甘肃、湖北,为我国特有世界珍稀动物。体长53~77厘米,尾巴与体长差不多,雌猴较小,毛色略浅。栖息于海拔1500~3000米的  相似文献   

20.
图片说明     
《野生动物》2004,25(1):29-29
滇金丝猴(Rhinopi thecusbieti) 灵长目,猴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别名:黑金丝猴 黑仰鼻猴体长740-820毫米,尾长510-720毫米。身体背面、侧面、四肢的外侧及手、足和尾均为灰黑色,背和肩部的毛长达150毫米;上臂内侧、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