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溴隐停对惠州麻肉种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停)对地方良种肉鸡繁殖性能的影响。方法:从628只28周龄健康的“惠州麻”黄羽肉种鸡群中随机选取1组鸡笼内的40鸡作为实验组,其余的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鸡群喂服溴隐停,每只鸡每天1.25mg,连用4d,停用4d后再用4d,对照组不使用。结果:在4周的实验期内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产蛋率分别为83.86%和69.96%;破蛋率分别为1.28%和1.69%,畸形蛋率分别为4.33%和1.19%;实验组平均每只鸡的产蛋总数比对照组多3.89个、合格种蛋数多3.26个;药物处理对平均蛋重无显著影响;使用溴隐停能够提高鸡血液中的雌激素水平。结论:溴隐停能够通过抑制地方良种肉鸡体内促乳素的合成与分泌,减少抱窝现象的发生,提高其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2.
百球清对仔猪等孢球虫病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百球清(Toltrazuril)对猪等孢球虫病的治疗效果,用15 mg/kg.bw和7.5mg/kg.bw2个剂量的百球清口服治疗感染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的7日龄仔猪,用粪便性状及腹泻持续时间、OPG值及排卵囊持续时间、增重率、死亡率及剖检病变等指标来判定百球清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首次给药后第5—6天给药组(Ⅰ、Ⅱ组)仔猪粪便性状全部恢复正常,首次给药后第3—4天Ⅰ、Ⅱ组仔猪粪便卵囊转阴率达100%,仔猪精神、食欲等明显好转,除Ⅰ组死亡1头外,组其余仔猪全部存活。Ⅰ、Ⅱ和Ⅲ组仔猪2周内增重率分别为65.1%、61.9%和34.7%,Ⅰ、Ⅱ组仔猪增重率提高显著(P<0.01)。而感染不给药组(Ⅲ组)仔猪首次给药后1周仍有少量卵囊排出,死亡2头,存活仔猪明显消瘦。表明百球清对仔猪等孢球虫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旨在探索湿性发酵豆粕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抗氧化功能及粪便成分的影响,为湿性发酵豆粕在蛋鸡配合饲料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375日龄蛋鸡1152羽,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重复48羽。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Ⅱ、Ⅲ、Ⅳ组为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用4.5%、6.0%、7.5%的湿性发酵豆粕替代3%、4%、5%的普通豆粕,试验期为90天。结果表明:(1)与Ⅰ组比较,Ⅱ组、Ⅳ组均显著提高平均蛋重(P<0.05),Ⅲ组显著降低破蛋率(P<0.05),平均产蛋率、料蛋比、死淘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2)Ⅳ组的蛋壳厚度、Ⅲ组、Ⅳ组的蛋黄比色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Ⅲ组的蛋形指数比值显著低于Ⅰ组(P<0.05);(3)同对照组相比,Ⅱ组显著提高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降低丙二醛(MDA)含量(P<0.05),Ⅲ组显著提高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4)Ⅲ组粪便的粗灰分、Ⅳ组粪便磷含量同Ⅰ组相比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蛋鸡配合饲料中使用适量的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能提高蛋重、改善蛋品质,降低粪便中氮、磷的排放量,其适宜替代量为6.0%~7.5%。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研究包被复合微量元素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粪便微量元素含量及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选取375羽1日龄黄羽肉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15羽。第Ⅰ组为对照组,基础饲粮中添加常规微量元素;第Ⅱ、Ⅲ、Ⅳ、Ⅴ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300、400、500 mg/kg包被复合微量元素。试验期为4周,测定肉鸡生长性能、粪便微量元素含量及小肠黏膜形态。结果表明:试验Ⅲ、Ⅳ、Ⅴ组与对照组相比,料重比差异不显著,但Ⅱ组的料重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各组间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差异均不显著。Ⅱ组粪便中Fe含量较对照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Cu、Mn、Zn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Ⅲ组粪便中Cu、Fe、Mn、Zn含量较对照组均极显著性降低(P0.01);Ⅳ组中的Fe、Mn含量较对照组均极显著性降低(P0.01);Ⅴ组中的Mn、Zn含量较对照组均极显著性降低(P0.01)。Ⅳ组同对照组相比,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性提高(P0.05)。在黄羽肉鸡配合日粮中用包被复合微量元素代替常规微量元素可减少配合饲料中微量元素含量而不影响肉鸡生产性能,并可减少其粪便中微量元素含量,提高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其适宜用量为300~400 mg/kg。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枯草芽孢杆菌对如皋黄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笔者选择体况良好、生产性能相近的250 只47 周龄如皋黄鸡,随机分为5 组,每组5 个重复,每个重复10 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Ⅴ组分别添加0.02%、0.075%、0.2%、0.75%的枯草芽孢杆菌,试验周期为42 天。结果表明:(1)各组间产蛋率、平均蛋重、平均日产蛋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2)42天时试验Ⅴ组的蛋白高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Ⅲ组、Ⅳ组的蛋白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Ⅴ组的哈氏单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3)42 天时试验Ⅳ组的尿素氮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显著低于试验Ⅱ组(P<0.05);试验Ⅳ组的尿酸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试验Ⅱ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改善如皋黄鸡产蛋后期的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液生化指标,提高饲料消化率,降低粪 便中氮、磷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甘露寡糖对三黄鸡免疫功能和盲肠菌群的影响及替代抗生素的可行性,选用1日龄三黄鸡216只,随机分为 6 组, 每组3 个重复, 每重复12 只鸡, 分别饲喂6 种不同日粮, 自由采食和饮水,第Ⅰ 组为空白对照组, 第Ⅱ,Ⅲ,Ⅳ,Ⅴ,Ⅵ组为试验组, 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600 mg/kg林可霉素, 1 g/kg甘露寡糖,2 g/kg甘露寡糖,4 g/kg甘露寡糖和8 g/kg甘露寡糖。结果表明:(1)添加4 g/kg甘露寡糖,可显著提高胸腺指数(P<0.05),有提高脾脏和法氏囊指数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2)饲料中添加600 mg/kg林可霉素或4 g/kg甘露寡糖,均能显著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P<0.05),而8 g/kg甘露寡糖组血清新城疫抗体滴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林可霉素组(P<0.05);(3)添加甘露寡糖,可显著提高盲肠乳酸杆菌的数量,降低沙门氏菌的数量(P<0.05),大肠杆菌的数量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明显(P>0.05);(4)甘露寡糖可替代林可霉素在三黄鸡养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换水频率和附着基对大珠母贝育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大珠母贝育苗生产的效率,2013 年4 月10 日—6 月27 日,设立3 个试验分别比较了换水频率、附着基的类型和附着基的颜色对大珠母贝育苗效果的影响。试验Ⅰ:换水频率对大珠母贝幼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设立A1、A2、A3、A4和A0共5 个组,其中A1、A2、A3、A4分别为每3、6、9、12 天换水1次,A0为对照组每日换水1 次;试验Ⅱ:附着基的种类对大珠母贝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设立B1、B2、B3、B4共4 个组,其中B1、B2、B3、B4分别为尼龙网布、黑色粗糙面塑料片、黑色光滑面塑料片、遮阳网;试验Ⅲ:附着基颜色对幼虫附着变态的影响,设立C1、C2、C3、C4共4 个组,其颜色分别为红色、黑色、黄色和绿色。结果表明,换水频率、附着基的种类和颜色对大珠母贝的育苗效果存在显著影响(P<0.05)。试验中每6~9 天换水一次的幼虫生长和成活率最高,粗糙面塑料片和深色(红色、黑色)附着基附苗量最大,大珠母贝生产中适合在此条件下育苗。  相似文献   

8.
不同中药复方对蛋鸡ND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通过对试验鸡的免疫器官指数和不同日龄新城疫(ND)抗体水平进行检测,来探讨3个不同中药复方对鸡群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7日龄健康蛋公雏鸡500只随机分10组,并于7d、21d用La-Sota活苗免疫,1-9组从第7天开始分别用3个不同中药复方按饲料量的0.5%、1.0%、1.5%添加,第10组为不添加任何药物对照组。用药组连续给药15d,各组分别于21、28、35、42、49、56、63d采血测定新城疫血凝抑制(HI)抗体水平以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变化。添加3个不同的中药复方,复方Ⅰ1.0%、Ⅱ1.0%均能使鸡抗体水平显著提高,35-63日龄抗体水平一直在8-9log2。复方Ⅲ1.5%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21、35日龄各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其他日龄无显著差异。3个不同中药复方对对雏鸡的ND抗体水平和免疫器官指数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其中复方Ⅰ1.0%剂量的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术前处理对马氏珠母贝育珠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提高马氏珠母贝育珠贝的成活率、成珠率和珍珠质量。2009年8月—2011年8月,设立3个实验分别比较了术前处理过程中养殖密度、处理时间与贝龄对马氏珠母贝珍珠培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I:术前处理养殖密度对育珠效果影响,设立A1、A2、A3和A0共4个组,其中A1、A2和A3组分别每捆绑6笼、9笼和12笼,A0为对照组;实验II:比较术前处理温度和时间对育珠效果影响,设立B1、B2、B3、B4和B0共5个组,其中B1为5~10℃条件下处理1 h,B2为5~10℃条件下处理2 h,B3为10~15℃条件下处理1 h,B4为10~15℃条件下处理2 h,B0为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实验III:育珠贝贝龄对育珠效果影响,设立C1、C2、C3、C4和C0共5个组,C1、C2、C3和C4组手术贝与小片贝的贝龄分别为1.0龄、1.5龄、2.0龄和2.5龄,C0为对照组,手术贝与小片贝的贝龄为2.0龄。结果表明:在实验Ⅰ、Ⅱ和Ⅲ组中,A2组(每捆绑吊9笼)、B3组(10~15℃,处理1 h)和C2组(1.5龄 贝,10~15℃,处理1 h)的育珠贝具有最高成活率与留核率,术前处理对育珠贝的成活率和留核率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采用术前处理能够提高育珠贝的成活率、留核率和珍珠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诸葛菜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观赏、蔬菜、饲料和油料作物种质资源。为建立诸葛菜小孢子胚状体诱导再生植株技术,并为诸葛菜染色体组的起源与进化研究提供相关数据资料,本研究通过对诸葛菜游离小孢子的培养,研究了热激培养时间和活性炭浓度对胚状体产量的影响,并采用常规压片法对诸葛菜单倍体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添加活性炭和热激培养对胚状体诱导是必需的。在直径6 cm培养皿中培养4 mL密度为1花蕾花粉mL^-1的小孢子NLN悬液时,每皿添加1 mg活性炭和32℃热激3 d的培养条件下子叶形胚状体和总胚状体产量最高,分别为每花蕾0.92±0.18个和1.32±0.25个。子叶形胚状体在1/2 MS培养基上萌发率为27.73%。花粉植株中自然加倍率为25%,加倍植株染色体数为24,单倍体植株染色体数为12。诸葛菜单倍体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平均配对构型为n=12=6.352Ⅰ+2.008Ⅱ+0.384Ⅲ+0.12Ⅳ,具有二价体及三价体和四价体的细胞比例高达96%,少量细胞的12条染色体联会形成3个四价体,说明诸葛菜很可能是起源于染色体基数x=3的同源八倍体。本试验结果对于诸葛菜新材料新品种选育和基础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将30只少精症公鸡分为3组,分别按照0、12.5mg/只日和16.67mg/只日的剂量喂服克罗米芬1周,以研究克罗米芬对少精症公鸡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喂服克罗米芬对于繁殖后期患少精症的公鸡的采精量、精子密度无显著效果,鸡血清雄激素含量与精液质量之间也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选取狼山鸡种母鸡160羽,随机分成三个组,分别饲喂粗蛋白水平为10%(低)、15%(对照)和20%(高)的日粮,21d后收集种蛋。每组随机选择10枚种蛋用于放免测定卵黄中母源性甲状腺激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余孵化后在相同条件饲养至28d,并测定生长性能.。分别与1日龄和28日龄每组各选10羽雏鸡进行屠宰测定。结果:(1)试验前后母鸡体重各组间均没有变化,低蛋白组产蛋率和蛋重显著下降(p<0.05),高蛋白组蛋重显著高于对照组;(2)三组种蛋的卵黄中T3、胰高血糖素水平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而高蛋白组卵黄中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蛋白组(p<0.05),低蛋白组1d后代血清中T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高蛋白组血清T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出雏重与蛋重呈正相关(R2=0.9275,p<0.01),出雏后高、低蛋白组子代均表现出较高的生长速度,28d低蛋白组子代鸡体重和相对胸肌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蛋白组体重与对照组相比有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8)。结论:母鸡饲喂不同蛋白水平日粮可以改变卵黄中母源性激素的沉积并能显著影响子代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淮南麻黄鸡蛋品质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26个淮南麻黄鸡鸡蛋进行了蛋品质测定,并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淮南麻黄鸡30周龄平均蛋重为43.49±2.79 g、蛋形指数为1.28±0.05、蛋壳厚度为0.42±0.03 mm、蛋壳强度为4.75±0.80 kg/cm2、蛋黄色泽为5.85±1.03、哈氏单位平均为85.06±5.29、蛋黄比率为31.53%±3.00%。蛋壳颜色以粉色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69.0%。相关分析表明,蛋重与蛋壳强度、蛋壳厚度与蛋壳强度、蛋黄色泽与哈氏单位、哈氏单位与蛋黄比率之间呈极显著相关(P<0.01),蛋重与蛋壳厚度呈显著相关(P<0.05)。总体而言,淮南麻黄鸡有较好的蛋品质,在今后蛋品质遗传改良中,应该以提高蛋重为主,并考虑其它指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用小麦完全代替日粮中的玉米后饲喂产蛋鸡的效果,以评估小麦用作蛋鸡能量饲料的可行性。试验采用对比试验设计,选用尼克红蛋鸡180只,随机分为两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蛋鸡。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处理组,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和小麦——豆粕型日粮。结果表明,在蛋鸡日粮中用小麦完全代替玉米后,产蛋率降低1.9%,产蛋量降低1.06枚/只,异软蛋率提高0.09%,采食量提高1.04(g/只·d),料蛋比提高0.09,均差异显著(p<0.05);破蛋率提高0.33%,平均蛋重降低0.54%,但差异不显著(p>0.05)。从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考虑,小麦型日粮表观能量的利用率和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与玉米组相比均降低了,但均差异不显著(p>0.05)。从经济效益考虑,小麦型日粮的饲料成本虽然降低了,但其他指标均不如玉米组,且产蛋成本增加了0.01元/kg。  相似文献   

15.
摘要: 选择40周龄健康的海兰褐壳蛋鸡1200只,随机分为3组,设1个对照组和2个试验组。2个试验组饲喂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300、600U/kg植酸酶的日粮,其营养标准相对对照组分别降低了0.1%、0.2%的有效磷,研究产蛋鸡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来替代部分磷酸氢钙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壳厚度、鸡蛋品质和饲料成本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产蛋鸡饲料中添加300U/kg植酸酶替代0.1%有效磷与对照组相比,产蛋率提高了1.8%,蛋重、蛋壳厚度、鸡蛋品质(哈氏单位) 、采食量统计上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600U/kg植酸酶替代0.2%有效磷与对照组相比,产蛋率提高了1.7%,但蛋壳厚度降低了2.8%,蛋重、采食量、鸡蛋品质(哈氏单位)统计上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灵芝粉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粪便NH3和H2S释放量的影响。试验选择300只35周龄体重和生产性能接近的健康地方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0.3%、0.6%灵芝粉的基础日粮,试验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1)0.3%试验组和0.6%试验组的产蛋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蛋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2)0.6%试验组的哈氏单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0.3%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0.3%试验组和0.6%试验组的蛋壳相对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6%试验组的蛋壳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3%试验组(P<0.05)。(3)0.3%试验组和0.6%试验组粪便NH3释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别降低23.69%和26.50%;0.6%试验组粪便的H2S释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降低27.51%。饲粮中添加灵芝粉可以显著提高蛋鸡生产性能,降低料蛋比,改善鸡蛋蛋品质,降低粪便NH3和H2S释放量。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果寡糖对崂山奶山羊产奶量、乳成分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为(48.24±3.45) kg,产奶量、产羔日期相近,泌乳初期的初产崂山奶山羊健康母羊16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4只。对照组饲喂羊场常规饲粮;Ⅰ、Ⅱ、Ⅲ组为试验组,试验组饲粮在常规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果寡糖(有效含量)10 g/(d·头)、15 g/(d·头)和20 g/(d·头)。试验期共70天,其中预试期14天,正试期56天。结果表明:(1)在整个试验阶段,试验Ⅱ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试验组奶山羊的乳脂率、乳蛋白、非脂乳固体及乳糖含量均有所改善,但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Ⅱ组及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的含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在奶山羊日粮中添加果寡糖可提高产奶量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对乳品质作用不明显,添加量以15 g/(d·头)为宜。  相似文献   

18.
将210只1日龄的肉仔鸡随机分成7组,每组30只,在ND免疫过程中按每公斤体重0.2 g添加中草药复方制剂,Ⅰ、Ⅱ、Ⅲ组分别在免疫前5天、3天和免疫当天开始连续饲喂3天,Ⅳ、Ⅴ、Ⅵ组分别在免疫前5天、3天和免疫当天饲喂1天,对照组(VII组)不喂药,分别于免疫前1天和免疫后14天、21天、28天和40天翅下静脉采血检测ND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免疫后投药组抗体效价均高于对照组,抗体达到峰值时平均高出20.2-1.6个滴度,其中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其他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