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于田绿洲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潜水蒸发强烈的干旱区,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有着密切的关系,确定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与土壤各土层含盐量的关系,有助于排水系统设计和地下水管理.根据于田绿洲实测土壤含盐量、地下水埋深及矿化度资料,分析了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对土壤含盐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干旱区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存在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并建立了表层、20、40、6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三者之间的经验公式.为盐渍化治理和地下水管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土地开发后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水土环境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土地开发前后浅层地下水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土地开发后开发区水土环境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开发后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水土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集中体现在浅层地下水位抬升并伴随水质的冲淡、耕作层脱盐并伴随土壤肥力的下降.开发区内灌溉区浅层地下水受灌溉回归水的补给有持续上升的态势,并表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远离开发区的荒漠区受灌溉水影响较小,浅层地下水位变化不大,但开发区内未开垦荒地和开发区(绿洲)与荒漠过渡带受绿洲内部灌溉过程的影响,地下水位呈现缓慢上升之势;开发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受灌溉的影响,水质虽有所淡化,但矿化度依然很高,不能用于灌溉.已开垦土地因得到灌溉水的冲洗土壤盐分含量明显下降,但由于重用轻养,土壤肥力也明显下降,而且主要养分要素含量呈现出空间上的不平衡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理化性质的优劣依次综合表现为人工牧草地、耕地、荒漠林地、人工林地.  相似文献   

3.
李相  丁建丽  李鑫 《湖北农业科学》2016,(17):4538-4544
采用经典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以新疆库车县为代表的绿洲-荒漠交错带的土壤水以及地下水埋深的分布情况,在借助遥感手段结合实测数据的基础上,运用TS-VI特征空间(TS-NDVI与TS-MSAVI特征空间)反演了土壤含水量,并以此反演出地下水埋深分布状况,并对2种方法的精度进行比较,寻求适用于研究样区的反演算法。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与0~10 cm层的土壤相对含水量(SRWC)相关系数最高,高达0.802 4;利用2种方法提取土壤相对含水量的精度均满足研究需求,但TVDIMSAVI反演的SRWC精度高于TVDINDVI,进而使用TVDIMSAVI和0~10 cm层的SRWC反演得到了研究区的地下水埋深分布图;在缺少实测土壤相对含水量数据时,运用此方法反演地下水埋深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掌握天津市沿海地区土壤盐分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法]开展了为期2年每月一次的土壤剖面盐分监测及研究。[结果]天津市沿海地区表层土壤含盐量对气候非常敏感,表现出春季积盐、夏季脱盐、秋冬季缓慢积盐的特征;土壤积盐程度与浅层地下水埋深、矿化度关系密切,浅层地下水埋深越浅,矿化度越高,土壤积盐程度越高,反之亦然;当地下水埋深低于2 m时,土壤盐渍化现象就较弱。植被可以有效地减轻土壤盐渍化。[结论]在气候和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控制地下水埋深和增加植被覆盖是抑制区域土壤盐渍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土壤表层含盐量的聚集是造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借助遥感手段及时、准确地对土壤含盐量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渭干河-库车河流域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采用2011年4月的Landsat卫星资料,利用改进型植被MSAVI和盐分指数(SI)构建土壤含盐量特征空间的遥感模型,并且通过2011年9月野外同步实测的地表0~10 cm土壤含盐量进行相关性分析,R2=0.859 6,精度较好。这对干旱区绿洲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土壤表层含盐量的聚集是造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借助遥感手段及时、准确地对土壤含盐量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渭干河-库车河流域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采用2011年4月的Landsat卫星资料,利用改进型植被MSAVI和盐分指数(SI)构建土壤含盐量特征空间的遥感模型,并且通过2011年9月野外同步实测的地表0—10cm土壤含盐量进行相关性分析,R^2=0.8596,精度较好。这对干旱区绿洲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于田绿洲为对象,运用地统计学和经典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地野外考察数据,对研究区2012年春、夏两季表层土壤盐渍化程度的空间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对研究区24个样本点表层土壤含盐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5月和7月的表层土壤含盐量均值为18.2 g·kg-1,判断于田绿洲土壤为重盐土类型。5月土壤含盐量变异系数为115.6%,7月为109.5%,都属于强空间变异性。(2) 由半方差函数分析得到研究区5月和7月的块金值和基台值之比均小于25%,判断表层土壤含盐量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强相关性,且5月的理论模型拟合要优于7月的。(3) 对于田绿洲2012年土壤表层含盐量和地下水位埋深进行普通克里格插值看出,春季到夏季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绿洲内部,地下水位埋深较深,含盐量较低,土壤碱性小;而绿洲外围地区,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含盐量较高,相应的碱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地下滴灌是干旱区最为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具有节水抑盐的优点.为探明浅埋式地下滴灌不同埋深对土壤湿润体内水盐空间分布的影响,通过室内土柱试验,采用滴头埋深T1(0 cm)、T2(10 cm)与T3(15 cm)三个处理,单因素比较分析在不同滴头埋深条件下,土壤湿润体内部质量含水量及电导率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浅埋...  相似文献   

9.
离石区不同种植年限大棚土壤养分累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小琴 《农学学报》2014,4(8):43-47
摘要:以离石区不同种植年限的蔬菜大棚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表层土壤(0~20cm),并以相邻露天农田为对照,分析了土壤主要理化性质指标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土壤pH值随大棚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其变化范围为7.51~8.07;电导率(EC)与pH值呈相反趋势, 5年大棚土壤的电导率(0.53 mS/cm)已超过作物生育障碍临界点(EC>0.50 mS/cm),20年大棚土壤的电导率(1.03mS/cm),接近黄瓜的生育障碍临界点(1.2 mS/cm);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的含量均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且氮磷钾富集现象较为明显;当大棚使用到一定年限(5年)时,土壤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含量趋于稳定状态,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其变化的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10.
通过野外在不同土壤层次设置盐分传感器来定位监测土壤盐分,获取连续的动态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盐分垂向剖面方向从表层依次向下表现高—低—低—高的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表聚型积盐;剖面A(0~20cm)盐分和地下水埋深随时间变化表现极显著负相关;剖面B(20~40cm)、剖面C(40~60cm)盐分和地下水埋深随时间变化表现显著负相关;剖面D(60~80cm)盐分和地下水埋深随时间变化表现不显著负相关。蒸降差和土壤剖面盐分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都不显著,相关性剖面A剖面B剖面C剖面D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干旱盐渍化灌区非饱和-饱和带水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内部关联度,为内蒙古河套灌区盐渍化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内蒙古河套灌区隆胜试验示范区作物播种前、生育期、收割后土壤水盐的时空变异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地下水埋深和地下水矿化度进行了交叉综合排序。【结果】内蒙古河套灌区隆胜试验示范区在播种前、生育期、收割后的土壤含水量和地下水埋深均呈中度偏弱变异性,而表层(0~40cm)土壤含盐量和地下水矿化度均呈中度偏强变异性。表层土壤含水量、含盐量均表现出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趋势,地下水埋深呈北浅南深趋势,地下水矿化度分布为西北高东南低。对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的水盐因子进行关联度分析发现,当地下水埋深年均值为1.5m时,对地下水埋深关联度最大的因子为土壤含水量(关联度为0.726 1),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和地下水矿化度均以地下水埋深为最大关联因子(关联度依次为0.724 0,0.683 2,0.643 2);在地下水埋深年均值为2.0m条件下,各因素间灰色关联度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当地下水埋深年均值为2.5m时,土壤含盐量与土壤含水量、地下水埋深与地下水矿化度互为关联度最大的因子。【结论】建议采取合理措施降低研究区北部地下水埋深,防止区域土壤盐渍化加剧。  相似文献   

12.
陈斌    鲁延芳    占玉芳    甄伟玲    滕玉风    李鸿儒    张纯曦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3,38(2):25-32
研究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壤水分空间特征,有利于提高干旱区水资源利用率和植被恢复。连续对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6个典型群落类型样地的地表0~120 cm深度剖面的土壤水分分布进行调查,采用烘干法分析并结合18个调查样方进行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揭示荒漠植被土壤水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水分的变异性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表层土层含水量空间变异性表现为强变异,说明土壤水分不稳定,深层土壤空间变异性变现为弱变异性,说明土壤水分较稳定。2)垂直分布上,每个样地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呈上升—降低—上升的总体趋势,各样地土壤含水量均是表层低,深层高。3)水平空间上,土壤含水量变化范围在0.09%~22.34%,土壤含水量的均值依次为深层(60~120 cm)>上层(0~40 cm)>中层(40~60 cm),总体来看,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各层土壤含水量均处于较低水平。4)干沙层土壤含水量最低,上覆沙土土壤含水量很少且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下浮沙土受地下水毛管作用和蒸腾作用影响水分含量较高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荒漠绿洲过渡带固沙植被的天然分布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地下水作用条件下土壤的积盐规律,为研究其土壤盐渍化的成因以及制定合理改良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GIS和地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结合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分布,对土壤盐分分布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地下水埋深、耕层土壤含盐量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中、底层土壤含盐量属强等变异性;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地下水埋深、底层土壤含盐量呈强空间自相关性,耕层、中层土壤含盐量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对空间尺度上的地下水埋深与土壤含盐量定量分析表明,耕层、底层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呈负相关性,中层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加强排水,制定合理灌溉定额并严格实施,从而控制并降低地下水位是当前盐碱改良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不合理的开发使用地下水资源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生态问题,科学的论证地下水变化规律,为今后有效的开发、管理干旱区地下水资源提供重要保证和必要前提.[方法]以天山北坡奇台绿洲为研究区,从县域和乡级两个不同尺度对其地下水位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县域范围内地下水位变化受人口因素影响深,乡级尺度受耕地面积因素影响更大.乡级尺度中,西-东方向农业发展历史长的乡镇地下水埋深早期下降快,后期逐渐趋缓.而早期以畜牧业发展为主的地区则反之.南—北方向,地下水埋深平均下降速度依次是中部(0.47 m/a)>北部(0.31 m/a)>南部(0.13 m/a).[结论]县域范围、乡级尺度引起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因素不同,时空变化特征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研究荒漠河岸林生态系统的耗水规律。【方法】本研究选择塔里木河上游流域作为研究区,通过采集不同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其含水量,并量测不同覆盖度的浅层地下水埋深,分析了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浅层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规律及二者之间关系。【结果】不同覆盖度土壤水分差异显著,覆盖度越高,土壤保墒能力越强,土壤含水量越高;覆盖度越低,土壤水分活跃程度越高;同一覆盖度不同月份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各覆盖度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特征总体满足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覆盖度高的各层土壤含水量随时间变化范围小。【结论】各覆盖度由表层到底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与覆盖度有关,植被和地下水埋深越深可以有效控制土壤水分变化,而河道侧渗对地下水的补给却具有一个延迟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土壤盐渍化问题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生长最主要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也是影响绿洲农业生产的障碍性问题。而将遥感与近感技术相结合,是当前评价、监测及预报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先进方法。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的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例,以遥感数据和解译后的电磁感应数据为基础数据源,利用解译后的数据结合GIS和地统计学知识以及野外实测所得到的土壤电导率和盐分资料,分别采用泛克里格(Universal Kriging)、光谱指数回归(Spectral Index Regression)和回归残差泛克里格(Regression-Universal Kriging)3种方法研究了该地区两个关键季节(干季和湿季)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土壤浸提液电导率EC1:5和土壤盐分呈现显著相关,可以用EC1:5来代替土壤的全盐量进行分析;电磁感应仪(EM38)所测各季节土壤表观电导率与EC1:5的相关系数均达到1%显著水平,以表观电导率垂直读数(EMV) 和水平读数(EMH)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研究区各季节的表层土壤电导率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强相关性,说明土壤采样点间的内部结构性良好,采用能够充分考虑到干旱区表层土壤电导率空间变异的尺度依赖性的球状套合模型,能够更好的拟合土壤表观电导率的空间结构;经过精度比较,回归残差泛克里格法为最优预测方法,这表明将遥感和电磁感应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预测与评估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的精度,为精确地进行土壤盐分预测以及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降水-土壤水-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对水资源评估、供需预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节水灌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在淮北平原五道沟试验站进行的作物生长期土壤水分、降水和地下水位的实时监测试验,采用特征参数算法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土壤水分对降水和地下水的响应。结果表明,雨强较小的降水仅对表层土壤含水量有扰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水分变化趋势与地下水埋深变化呈相反趋势。夏玉米生长期内50 cm土壤含水率最低,70 cm土壤含水率最高;生长期降水量少时,土壤水和地下水交替更频繁。研究区降水与土壤水的相关系数较低,降水与土壤水之间的关系不能用简单的线性相关来表述。10、50、70 cm土壤含水率都与30 cm土壤含水率相关性最好。地下水埋深与各层土壤含水率都呈负相关,且与30 cm土壤含水率的相关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找出影响浅层地下水资源的主要因素,选择江西省余江县14口具有代表性的浅层地下水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4口浅层地下水井的地下水埋深随降雨和蒸发而变化,出现雨季较低而旱季高的周期性波动,且地下水埋深与降雨量成显著负相关,与蒸发量无相关性。影响井的分类的主要因素是距补给水源的远近以及井周围的利用类型;对影响井的因素经过主成分分析后得到三个主成分:补给水源的特征、土壤利用类型和覆被率、土层厚度,为合理开采地下水、选择井址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用水的重要来源,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水源.利用覆盖整个克里雅河流域平原绿洲的24个地下水观测井点2012年5 ~ 10月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克里格(Kriging)空间插值法,分别研究了克里雅河流域绿洲不同径流变化下的地下水埋深的时间序列变化趋势和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受土地类型的影响,同时地下水埋深也影响农业的发展,而且地下水埋深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同一时间尺度、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同土地类型的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幅度各不相同,区域所处的海拔与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幅度呈负相关关系;而在同一时间尺度、同一海拔高度上,东西部地下水埋深变化幅度也各不相同,东部地区的地下水埋深变化幅度大于西部的地下水埋深变化幅度.Kriging空间插值结果表明,不同径流阶段于田绿洲地下水埋深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并不是绝对的整体都呈上升趋势,而且在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地下水埋深的变化都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孙建  乔英  朱珠  叶含春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9):1763-1766,1780
分析灌区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地下水埋深及矿化度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地下水埋深及矿化度与土壤表层全盐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表层盐分与地下水埋深呈负相关,与地下水矿化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