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选取云南不同区域的水稻土、水稻籽粒55个样品,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分别测定糙米、精米及其对应种植土壤中18种矿质元素的含量,比较了糙米和精米中18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差异,并对矿质元素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8种矿质元素含量在水稻品种(系)间差异极大.糙米中各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高低排序为P、K、Mg、S、Ca、Zn、Mn、Al、Na、Fe、Cu、B、Mo、Sn、Ni、Cr、Ba、Sr,精米中各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变化趋势与糙米相似.除Na外,糙米中K、P、Ca、Mg、Cu、Zn等17种元素含量极显著高于精米.2)不同地点间各元素含量的差异较大.各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Ca、Ni、Cr、K、Mg、Mn、Sr、Cu、Ba、S、Na、Zn、Fe、Sn、P、Al、B、Mo.3)稻米与土壤间各矿质元素含量密切相关.水稻籽粒中P、Cr、Sr、Mg、Zn、Cu、S和Ni的聚集,主要归因于水稻土中矿质元素的聚集和迁移,其迁移能力大小依次为P、Cr、Sr、Mg、Zn、K、Ca、S、Cu、Ni.  相似文献   

2.
以陇黑麦838(黑粒)、平凉44号、农大3753(黑粒)、农大5181、陇鉴108和陇育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X-射线能谱仪测定小麦籽粒不同部位的部分矿质元素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除含有大量C、O外,皮层富含K、Ca、Fe,其次是Na、Mg、Cl和Cu。糊粉层富含K、Mg和Fe,其次是Si、Cl、Ca和Mn。胚乳层O含量最高,Cl、K、Ca和Fe次之,并含少量Na、Mg、和Se等元素。胚中Mg、Cl、K、Ca和Fe含量较高,Na、Mn、Cu和Se次之。黑粒小麦陇黑麦838和农大3753籽粒Ca、Fe、Zn和Se元素的相对含量高于普通小麦。总体来看,所有品种(系)糊粉层矿质元素含量最高,皮层和胚次之,胚乳最低。不同类型品种(系)籽粒各部位的矿质元素含量存在基因型差异,黑粒小麦矿质价值高于普通小麦。  相似文献   

3.
稻米矿质营养元素含量受种植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3种种皮色的36个水稻推广品种和种质资源,分析比较了在不同环境(季节、地点)条件下,精米中Se、Cu、Fe、Zn、Ca和Mn 6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①精米中6种元素的平均含量依高低排序为Ca>Mn>Zn>Fe>Cu>Se,各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高低排序为Fe>Ca>Cu>Se>Zn>Mn.②筛选出多种元素含量高,且在3个不同环境下稳定的品种:Fare Bardhi富含 Se、Cu、Fe、Zn元素且较稳定,崇阳糯含Cu、Fe、Zn、Mn矿质元素高且稳定,培两优288中 Se、Cu、Mn 含量高且稳定.③黑米Ca含量(平均75.832 μg·g-1)极显著高于白米 (63.876 μg·g-1)和红米 (59.224 μg·g-1),其余的各元素差异不显著.④ Cu、Ca、Se 3种元素含量表现生态环境与稻米种皮颜色基因型间的互作,而Fe、Zn、Mn 3种元素在3个不同环境条件下,不同稻米种皮颜色精米中的含量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黔红1号、黔红2号和吉红13号等11个小豆品种常微量矿质元素的含量差异,为其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11个小豆品种常量元素〔钾(K)、钠(Na)、钙(Ca)、镁(Mg)〕和微量元素〔铁(Fe)、锰(Mn)、锌(Zn)、铜(Cu)〕的含量,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1个小豆品种8种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为4.89~11830.00 mg/kg,依次为K>Mg>Ca>Fe>Zn>Mn>Cu>Na,变异系数为5.31%~18.07%,依次为Na>Fe>Ca>Mn>Cu>Zn>K>Mg;经主成分分析,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806%,能较好反映矿质元素的大部分信息;白红9号的Ca、Mg和Mn含量较高,黔红1号、黔红2号和白红11号的Zn含量较高,辽红12814、黔红1号和012-25的Ca和Fe含量较高;白红9号和辽红12814的K含量较高,各矿质元素含量综合排名前3 位的品种分别为白红9号、白红11号和同1133911。【结论】黔红1号、黔红2号和吉红13号等11个小豆品种8种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依次为K>Mg>Ca>Fe>Zn>Mn>Cu>Na,常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品种为白红9号和白红11号,可将其作为商用小豆品种进行营养强化食品及功能性食品的加工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喀什地区复播的不同品种谷子小米营养品质的差异,试验以不同来源的4个谷子品种作为分析对象,对小米中的9种矿质元素Na、Mg、K、Ca、Mn、Fe、Cu、Zn、Se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4种营养指标脂肪酸、粗蛋白、粗脂肪、淀粉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最后对其生产加工方向进行综合预测。结果表明,各元素含量在不同品种谷子间差异显著,其中Na含量为8.24~31.18μg/g,Mg含量为869.42~1 580.23μg/g,K含量为2 326.80~5 033.01μg/g,Ca含量为110.64~395.88μg/g,Mn含量为11.39~21.11μg/g,Fe含量为15.94~57.46μg/g,Cu含量为0~7.51μg/g,Zn含量为15.10~35.94μg/g,Se含量为0.070 7~0.176 8μg/g。小米矿质元素总量范围为3 365.10~6 874.92μg/g,变异系数为25.9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而且在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粗蛋白、粗脂肪、淀粉的含量范围分别是12.9%~13.69%、4.54%~6.02%、68.8%~76.76%,变异系数分别为5.00%,1...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18种余甘子中有效成分没食子酸的含量,采用ICP-O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20种矿质元素(Fe、Al、B、Cr、Cu、Mn、Zn、Ca、K、Na、P、S、Se、Si、Mo、Mg、Cd、Co、Ni、Pb)的含量,并对没食子酸与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当色谱分析中的...  相似文献   

7.
以彩叶草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Se(0、0.2、0.5、1.0、1.5、2.0、2.5 mg·L~(-1))处理下彩叶草各器官中矿质元素(K、Ca、Na、Mg、Fe、Mn、Cu和Zn)和重金属元素(Cr、Cd、As、Pb和Se)含量分布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Se处理明显改变了根茎叶中矿质元素和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K和Ca总量在各器官中的顺序是茎叶根,Fe和Mn为根叶茎,Zn为叶茎根;低浓度Se(≤0.5 mg·kg-1)处理,Na和Mg总量在各器官中的顺序分别是根茎叶和叶根茎;高浓度Se(≥1.0 mg·kg-1)处理,Na和Mg元素的顺序则分别为茎根叶和叶茎根。重金属元素Cr和Cd总量在各器官中的顺序是根茎叶;Pb总量在各器官中的顺序是根叶茎。相关性分析表明:(1)彩叶草根中Se含量与As、P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与K、Ca、Na、Mg、Fe、Mn、Cu、Zn、Cr、Cd含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13种元素中呈正相关与负相关元素个数相当且基本呈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2)茎中Se含量与K、Ca、Na、Mg、Fe、Mn、Cu、Zn、Cr、Cd、As、Pb含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13种元素中正相关元素个数多于负相关元素个数且呈2个简单网状结构;(3)叶中Se含量与C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K、Na、Mg、Fe、Mn、Cu、Zn、Cr、Cd含量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13种元素中正相关元素个数多于负相关元素个数且呈2个简单直线结构。  相似文献   

8.
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武夷山茶区特色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矿质元素含量特征,并对其进行鉴定评价,测定了28份武夷名丛中18种矿质元素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矿质元素含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8份武夷名丛中18种矿质元素含量存在比较丰富的遗传变异性,矿质元素平均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K>P>S>Mg>Ca>Mn>Al>Fe>Na>Zn>Cu>Ba>B>Ti>Ni>Cr>Co>Se,变异系数在12.65%(P)~47.86%(Fe)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66(Ti)~2.47(Ca)之间;Ca、K、P、S、Al、B、Na、Cr、Cu、Mn、Se、Zn 12种元素含量呈正态分布,Mg、Ba、Co、Fe、Ni、Ti 6种元素含量呈偏态分布;相关性分析表明,各元素之间存在复杂的关联性;基于矿质元素的聚类分析将28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聚为3个类群;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8种矿质元素综合为6个主成分,能够反映 18种矿质元素78.30%的信息,Al、Fe、Cu、P、Mg、Co是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的特征元素,主成分综合得分排名前五位的武夷名丛为石乳、小红袍、大红袍、醉贵姬和向天梅,可作为良好的育种材料。研究结果可为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乌龙茶新品种选育与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油菜苔(2个品种)与15种常见蔬菜16种离子组分含量与综合评价,为油菜苔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油菜苔和常见蔬菜中16种矿质元素含量,并利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离子图谱和对数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油菜苔与15种蔬菜的矿质营养品质。[结果]16种矿质元素含量变异大,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Mo、As、Fe、Pb、Na、Mn、Se、Cd、Ba、Cu、Ca、Mg、K、B、Zn、P;Cu、Fe、Zn之间,有害元素(As、Cd、Pb)及其与Mg、K、Ca、Fe间均达到显著正相关。基于离子组分含量将17种蔬菜划分为5组,组Ⅰ和Ⅱ具有离子协同积累特征,组Ⅲ具有低Na特征,组Ⅳ具有富Se特征,组Ⅴ具有均衡有益元素、低有害元素的特征。依据对数主成分分析将16种元素转化为4个主成分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2.035%。矿质营养综合评价值Sf排名前三的蔬菜为菠菜、广东菜心和西芹。四季豆、黄瓜、西兰花以及‘狮山2017’、白菜苔、‘狮山菜苔’中矿质元素含量均衡,胡萝卜和高丽菜中Se含量较高。[结论]油菜苔离子组分含量较均衡,利用对...  相似文献   

10.
四川名茶矿质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四川名茶矿质元素含量及特点。在所分析的18种元素中,四川名茶K、P、S、Ca、Mg元素含量较高(>1500 mg/kg),Ba、Cr、V、Co、Se含量较低(<10 mg/kg);与普通绿茶相比,四川名茶含有较高的K、Zn、P、Na、Ni、Cu、S、Se、Co元素,其高幅为0.38%~115.65%,而Mg、Mn、Al、Ca、V、Rb、Fe、Cr元素则为7.2%~46.67%;红岩迎春、永川秀芽和青城雪芽名茶含有较多的矿质元素,雨城云雾、雨前茶则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谷子籽粒脱壳后为小米,小米黄色素含量是反映小米商品性的重要指标,对于小米的商品品质和营养品质都有重要的影响。解析不同生态条件下小米黄色素含量变化规律,为优质特色谷子品种选育及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用华北夏谷区选育的8个优质、特色谷子新品种,于2016—2017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5个试点种植,成熟收获后,测定小米的黄色素含量,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性,并对黄色素含量和生育期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年份、品种、地点×年份、品种×年份、地点×品种×年份对黄色素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地点、地点×品种对黄色素含量影响显著(P<0.05);其中,品种、地点、品种×地点互作对黄色素含量变异贡献率较大,分别为57.12%、27.57%和6.12%。黄色素平均含量2017年显著高于2016年。济南、德州、济宁试点小米黄色素含量2年的结果均显著高于泰安和临沂黄色素含量。5个试点8个谷子品种2年的黄色素平均含量为23.42 mg·kg -1,变幅为18.56—26.14 mg·kg -1,中谷2号最高,济绿谷1号最低;中谷2号、济糯谷2号、济谷21、济谷19黄色素含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豫谷18、济谷22、济谷20、济绿谷1号的黄色素含量。黄色素含量和6月苗期气温、9月灌浆中后期平均气温、生育期平均气温极显著正相关(r=0.908,P<0.01;r=0.798,P<0.01;r=0.808,P<0.01);和9月灌浆中后期的日照时数、生育期日照总时数极显著正相关(r=0.771,P<0.01;r=0.769,P<0.01)。 结论 不同年份、地点、品种及因素互作对谷子黄色素含量有显著影响,其中,品种因素影响最大;谷子生育期平均气温、降雨量、光照时数等天气因素的变化及时空分布的差异是小米黄色素含量变化的重要原因;谷子灌浆中后期平均气温较高、光照充足有利于黄色素的积累。品种基因型是决定小米黄色素含量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彩叶草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Se(0、0.2、0.5、1.0、1.5、2.0、2.5 mg·L-1)处理下彩叶草各器官中矿质元素(K、Ca、Na、Mg、Fe、Mn、Cu和Zn)和重金属元素(Cr、Cd、As、Pb和Se)含量分布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Se处理明显改变了根茎叶中矿质元素和重金属的含量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K和Ca总量在各器官中的顺序是茎>叶>根,Fe和Mn为根>叶>茎,Zn为叶>茎>根;低浓度Se(≤0.5 mg·kg-1)处理,Na和Mg总量在各器官中的顺序分别是根>茎>叶和叶>根>茎;高浓度Se(≥1.0 mg·kg-1)处理,Na和Mg元素的顺序则分别为茎>根>叶和叶>茎>根。重金属元素Cr和Cd总量在各器官中的顺序是根>茎>叶;Pb总量在各器官中的顺序是根>叶>茎。相关性分析表明:(1)彩叶草根中Se含量与As、P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5或0.01),与K、Ca、Na、Mg、Fe、Mn、Cu、Zn、Cr、Cd含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13种元素中呈正相关与负相关元素个数相当且基本呈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2)茎中Se含量与K、Ca、Na、Mg、Fe、Mn、Cu、Zn、Cr、Cd、As、Pb含量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13种元素中正相关元素个数多于负相关元素个数且呈2个简单网状结构;(3)叶中Se含量与C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 <0.05),与K、Na、Mg、Fe、Mn、Cu、Zn、Cr、Cd含量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13种元素中正相关元素个数多于负相关元素个数且呈2个简单直线结构。  相似文献   

13.
刁现民  程汝宏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23):4469-4474
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和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是中国起源的古老粟类作物,在旱作生态可持续农业建设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应对未来更加干旱环境的战略储备作物。自2001年到2015年,全国农技中心组织国家谷子糜子区域试验,对这个时期培育的谷子糜子品种的产量、适应性和品质进行综合鉴定,积累这个时期谷子糜子育成品种的产量和农艺性状表现的基础数据。本期《中国农业科学》发表了6篇对过去10—15年谷子糜子育成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表现的分析评价文章,这些文章从整体上梳理了中国华北夏谷区、西北早熟区、西北中晚熟区、东北春谷区和糜子育成品种的产量水平、育种进步的性状和存在问题等,也提出了近期及将来的育种目标。本文是对这6篇文章进行的简评,希望能引导这6篇文章的深入研读。谷子糜子育种的突破有赖于关键性亲本的发现、创制和利用,以及有益产量性状累加育种技术的突破;商品性优质、食味优质、功能性优质专用和中矮秆适合机械化轻简化栽培应成为谷子糜子育种最应关注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4.
华北夏谷区2001—2015年谷子育种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华北夏谷区近15年谷子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谷子育种变化趋势,为谷子品种改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2001—2015年华北夏谷区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数据,研究其变化规律;以通过鉴定的51个育成品种为材料进行分析,并与15年间华北地区谷子生长季6—9月份气候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梳理通过鉴定的51个品种的类型。【结果】2001—2015年华北夏谷区区域试验参试品种各农艺性状在年度间变异较大,随着年份的推移,产量、生育期、株高、穗长、单穗重和穗粒重持续增加,千粒重基本不变,公顷穗数略有下降。51个通过鉴定品种的整体变化趋势与所有参试品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51个通过鉴定品种间产量、生育期、株高、穗长、千粒重和公顷穗数差异极显著,单穗重、穗粒重和出谷率差异不显著。华北夏谷区谷子生育期气候趋向于暖湿的变化趋势。通过鉴定的品种产量和生育期、单穗重、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最低温、降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最低温、最高温、降水量、生育期、穗粒重、出谷率决定谷子产量85.17%的变异。对产量贡献较大且为负效应的是最低温,为正效应的是最高温。近几年谷子育种水平有所提高,品种类型较丰富多样,抗除草剂品种和优质米类型逐渐增多,反映了轻简栽培和优质是目前的主要育种方向。但是以冀谷19、豫谷1、冀谷25等3个主干品种为亲本来源的品种数为26个,占杂交选育品种的57.8%,育成品种亲本范围相对较窄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结论】2001—2015年华北夏谷区区域试验育成品种产量有所提高,品种类型较丰富多样,育种水平取得一定的进步。然而,造成产量显著差异的原因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而且品种培育的亲本选择狭窄可能是育种突破的关键瓶颈。在今后的育种过程中,要从亲本创制和选择着手,丰富亲本类型;提高品种穗粒重和出谷率,以适应气候变化,提高夏谷产量。  相似文献   

15.
四川名茶矿质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以永川秀芽、万春银叶、巴山雀舌、蒙顶春露、龙湖翠、青城雪芽、雨城云雾、红岩迎春、鹤林仙茗、竹叶青、沫若香茗、宝顶茶、雨前茶13个四川省较有影响的名茶作为试料。这些名茶覆盖四川雅安、乐山、宜宾等13地、市、县茶叶主产区,并包含了历史名茶、恢复名茶及创新名茶3类,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外,另征集了13个普通绿茶样作对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适宜的谷子抗旱性评价方法,以35个谷子品种为材料,设置0.03 mol/L 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以及正常浇水2个处理,采用频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比较了9个与谷子萌发期抗旱性相关的指标,依据隶属函数求出最适宜的综合抗旱性鉴定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对所选品种进行聚类并划分抗旱等级。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受试品种谷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萌发指数、根干重、根鲜重、芽干重、芽鲜重、芽长和根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干旱对发芽势的影响最大;除萌发系数以外发芽势与其余各指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通过因子分析将9个单项性状指标转化为4个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6.74%。通过隶属函数结合聚类分析将35个谷子品种的抗旱性划分为4级,其中强抗旱型品种7个、中度抗旱型品种15个、干旱敏感型品种9个和干旱极敏感型品种4个。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可准确评估谷子萌发期抗旱性的回归方程y=-0.187+0.554xRBDW+0.550xRRL+0.264xRRFW,筛选出相对根鲜重、相对芽干重和相对根长作为谷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的重要指标。干旱胁迫下,可通过测定这3个指标对不同品种谷子萌发期的耐旱性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及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中华绒螯蟹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及评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中K、Na、Fe、Zn、Cu、Cd、Pb和Cr等微量元素在身体肌肉、螯足肌肉、鳃丝、性腺和肝胰脏中的分布状况,以及雄蟹和雌蟹的差异,并对中华绒螯蟹微量元素的营养价值和重金属污染的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中K、Na含量最高,Fe、Zn、Cu次之,Cd、Pb、Cr最低。同一元素在不同部位的分布有较明显的差异,鳃丝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都较高。多数微量元素的含量在雌雄蟹各部位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性腺中Cd、Cu、Na、K和Cr的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其中Cr在雌蟹和雄蟹肌肉中的含量也有明显的差异。中华绒螯蟹是K、Na、Fe、Zn、Cu等微量元素的良好食品来源,但Pb、Cd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中华绒螯蟹中K、Na、Fe、Zn、Cu、Cd、Pb和Cr等微量元素在身体肌肉、螯足肌肉、鳃丝、性腺和肝胰脏中的分布状况,以及雄蟹和雌蟹的差异,并对中华绒螯蟹微量元素的营养价值和重金属污染的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中K、Na含量最高,Fe、Zn、Cu次之,Cd、Pb、Cr最低。同一元素在不同部位的分布有较明显的差异,鳃丝中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都较高。多数微量元素的含量在雌雄蟹各部位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性腺中Cd、Cu、Na、K和Cr的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其中Cr在雌蟹和雄蟹肌肉中的含量也有明显的差异。中华绒螯蟹是K、Na、Fe、Zn、Cu等微量元素的良好食品来源,但Pb、Cd污染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