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微空间更新改造成为当前城市更新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而小巧精美的口袋公园成为微空间的典型代表,它不仅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更成为游人休闲、健身等活动的好去处。口袋公园也同样是城市生态休闲系统绿地的重要补充。从城市微更新的角度出发,以武汉市创新路口袋公园作为研究的对象,开展实施生态智能口袋公园的设计方案。对口袋公园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思考,进一步探索在现代城市新环境下的口袋公园与游人行为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由于口袋公园能充分利用城市规模很小的开放空间,为居民带来身边的"微幸福",增加城市活力,完善和提升城市品质,在国内外口袋公园的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以武汉通过全国征集入选的3个口袋公园为案例,分析了口袋公园面积小、布置灵活、特色突出、使用频率高的特点,从社会参与、空间场地、文化特色、设施数量、智慧城市等多个方面探讨提出了未来建设口袋公园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随着城市流行病的频发及公众亚健康问题的出现。城市公共空间与公众健康及疾病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居民最频繁使用的城市公共空间,对人们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行业内也意识到健康导向下的城市公园设计的迫切性,基于此,提出了5种健康设计导向下的理论机制,从宏观到微观的层面,分析了口袋公园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济南已经从大规模的城市快速建设向小规模的渐进式城市更新发展。在“拆违拆临、建绿透绿”的目标下,发展建设口袋公园,重塑济南城市形象,改善了济南的人居环境。口袋公园的营造是济南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的主要方式。面对城市对公共空间的掠夺、居民之间问题、公众空间共享程度低、公共空间中公共设施的缺乏等问题,采取现场调研的方法,在保存原有机理的条件下进行升级和改造,提升居住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居住者的生存状态,从公共空间从点更新的不断积累,到整个公共空间系统的更新。  相似文献   

5.
口袋公园的建设促进了公共空间体系的完善及城市品质提升,从世界范围来看,口袋公园基于城市问题,为了休憩、生态、文化等价值而设。基于欧洲、美国、澳洲、中国香港等地区口袋公园建设标准及实际案例,梳理了口袋公园的内涵及标准、设计策略及建设运营模式,为当前我国口袋公园的建设提出了建议:口袋公园不单纯是城市小型绿化的提升,应凸显休闲等城市生活功能,其布局一般位于步行距离范围内,建议纳入社区生活圈考虑,统筹绿地、小型文体设施;设计上,结合定位,复合考虑可达性、功能性和生态性等,并体现包容性,满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不同群体使用需求;在管理和建设上,鼓励政府、非营利组织、企业或公众等多方参与,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建立可持续性运营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镇化的急剧发展,城市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不断增大,城市绿化用地逐渐减少。伴随着城市的发展现状,口袋公园的建设成为城市公园发展的突破口。本文通过对国外口袋公园进行研究分析,对口袋公园的概念、特点、类型、功能等进行了分析,概述目前中国城市的建设用地现状,进而研究如何高效的利用城市寸土寸金的土地资源来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并倡导口袋公园的建设,最后总结我国口袋公园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地考察美国纽约口袋公园如佩雷公园、绿亩公园、高线公园并以它们为案例研究对象,阐述了美国口袋公园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口袋公园现象的本质和意义,探讨了口袋公园对建设我国城市高密度中心区休憩环境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武汉市2020年绿化工作方案》于5月26日出炉。该市将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与疫后重振相结合,新建城市绿地700公顷。其中除新建、改建、续建汉阳区龙阳湖公园,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新月溪公园30座城市公园外,还将建成100座"口袋公园",成为武汉有史以来"口袋公园"建设规模最大的一次。武汉市将启动为期两年的"城市公园绿地5分钟服务圈"构建行动,计划连续两年开展城市公园和"口袋公园"建设,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口袋公园的概念及其相关内容,并着重从口袋公园的设计原则、设计程序和设计要点等方面探讨了如何设计口袋公园,为今后口袋公园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口袋公园的概念于1963年5月由美国风景园林师罗伯特·宰恩提出,它的原型是建立散布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呈斑块状分布的小公园,当然,并非只要是小面积的公园绿地就都称为口袋公园,还要具备满足城市人群多样化使用需求的功能,如可达性强、对周边市民的日常社交活动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口袋公园作为城市公共绿地的“重要补充”,在城市更新工作面临产权复杂、用地苛刻、需求多变、资金有限的困难时,既能完成老旧小区的提升改造,又能丰富社区居民的户外活动。文章选取昆明市呈贡区龙城街道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口袋公园设计策略、设计理念、设计方案,做城市微更新下口袋公园的设计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现代社区口袋公园如何更好地满足使用者需求,打造高品质的城市生活,以深圳市福田区景田片区9个口袋公园为研究对象,以社区生活圈营造作为切入点,采用行为观察、现场拍摄记录、问卷评价等方法,从多角度分析不同类型口袋公园基本现状、居民的使用满意情况,和使用者行为特征、使用需求,总结出公园现状特色缺失、同质化,互动空间缺失、功能单一,布局不合理、可达性差,以及设施配套与需求错位等问题。并从居民生活圈打造和需求出发,提出建设多样化公园,空间叠加优化布局,构建功能合理、布局完善的公共设施体系,以及打造宜人尺度的绿色开放空间等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城市口袋公园使用后评价(POE)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口袋公园如何满足使用者,运用使用后评价(POE)理论对杭州中大广场花园进行研究。采用行为注记的观察方法和SD评价的问卷方法,总结使用者的行为特征、使用需求和评价情况。结果表明:使用者主要为附近居民,以不宜远行人群为主,使用频率高、时间长;使用者日到访量较高,主要活动类型为休息交流,使用时间集中在早晨和晚上,使用空间集中在林缘旷地和广场空间;使用者满意度较高,其中"休息设施""安全程度""场地卫生"显著影响"整体评价"。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城市建设应重视小型绿地,推广口袋公园;2)着重建设林缘旷地和广场空间,满足不同使用者在不同时段的活动需求;3)结合区位条件,有重点地完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随着人们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和人类认识的逐步提高,如何处理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的相互协调关系,如何使各种环境景观设计更有利于当代人的身心健康等有关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结合真实场地,对城市口袋公园的发展进行了探究,提出了口袋公园在设计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及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日益严峻的居民身心健康问题,从潜能发掘和景观营造两方面出发,总结了社区口袋公园景观疗愈力的提升策略.综合分析了社区口袋公园的特点及作用,基于文献研究和现状调研分析其与疗愈景观结合的方式,并以聊城市阿尔卡迪亚社区口袋公园景观更新为例,提出了根据疗愈性环境的特征需求合理选址、划分空间、提升绿化、丰富体验等,创造出功能合...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主城区口袋公园使用概况与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广州市主城区口袋公园的场地现状及使用概况,选取广州市主城区的7个市辖区内14处口袋公园进行现场调研。通过影像拍摄、数据记录、行动标记、问卷访谈等调研方式,分析不同类型口袋公园的特征及居民的使用满意情况,探索影响居民满意度评价的因素。经调研发现存在座椅不足、乔木过盛以及环境卫生较差等问题,并针对各类口袋公园的特征及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优化策略:在宏观层面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口袋公园采用不同主题风格的设计策略,并建立规划管控保护体系;在微观层面上,对口袋公园的设施配套、绿化景观、场地维护方面做出策略指引。  相似文献   

17.
浅析美国袖珍公园典型代表——佩雷公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美国城市中的袖珍公园也称“迷你”公园,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在城市结构中,主要为附近居民服务。城市中的各种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都是身边常见的袖珍公园。1967年5月23日,美国纽约53号大街的佩雷(Parlay Park)公园正式开园,这一新形式的城市公共空间的问世,标志着袖...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阐述唐山市口袋公园的建设背景和现状问题,对口袋公园的景观设计要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以唐山市路北区同怡园设计实践为例,提出口袋公园建设中的一些建议,以期为今后口袋公园的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的城市山地公园视觉景观评价技术及实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山地公园不同于城市公园,也不同于森林公园,既具有原生山地植被类型,又有人为的公共空间的营造,具有一定特殊性。因此探讨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山地公园视觉景观评价量化技术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以福州金鸡山城市山地公园为实例,在中小尺度下对坡度、坡向、高程因子进行模拟,最后用GIS软件分析和问卷评分结果进行叠加分析,尝试其视觉景观评价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景点4(叠石飞瀑)、10(飞虹桥)、15(晋安台)、19(栖霞台)的视觉景观较好,景点5(森林舞台)视觉景观最差,从而验证了GIS在中小尺度下,在城市山地公园视觉景观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为类似区域的视觉景观评价技术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公园作为建成区的核心绿地空间受到了越来越多市民的青睐。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老旧公园的开放性,多采取“拆围透绿”的方式,将原有的围墙、围栏拆除,对公园的边界空间景观提升改造,使公园边界景观与城市街景相融合,实现了公园与城市公共空间、城市绿地系统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