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麦遗传背景对糯性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了5个遗传背景不同的糯小麦品系和1个非糯小麦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和RVA参数。糯小麦品系的直链淀粉含量大幅度地低于非糯小麦,糊化温度及高峰粘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崩解值、反弹值、峰值时间也显著低于非糯小麦,糯与非糯小麦品系问直链淀粉含量和各RVA参数存在正相关的趋势。糯小麦品系间直链淀粉含量与RVA参数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糯小麦品系表现出独特的糊化特性,但直链淀粉含量与各RVA参数间没有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的糯性除了受3对独立遗传的隐性基因支配外,糯小麦品系间的直链淀粉含量和糊化特性还受遗传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小麦的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在控制直链淀粉合成的酶中有一种关键的酶,称为Waxy蛋白,Waxy蛋白有3个基因位点,即Wx-A1、Wx-B1和Wx-D1,在六倍体小麦中它们分别位于7A、4A和7D染色体上,当这3个位点的基因都缺失时,小麦就呈现糯性,糯小麦是指不含直链淀粉或者直链淀粉含量很低的小麦品种,它对小麦的淀粉以及面团等特性都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在食品和非食品工业中也有着重大的用处,所以在近几年来出现了糯小麦的研究和培育的热潮,研究者利用蛋白质电泳技术鉴别出部分突变的品系,并利用分子标记及其他手段人工培育出了糯小麦;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发现了Waxy基因的新的突变;对以上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中的部分问题作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糯小麦的遗传、选育和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麦籽粒胚乳通常含有直链和支链两种淀粉。糯性小麦或部分糯性小麦的胚乳淀粉,全部或大部分是支链淀粉。颗粒凝结型淀粉合成酶(GBSS),亦称作蜡质蛋白,是合成禾谷类作物胚乳直链淀粉的关键酶,由南基因编码。六倍体面包小麦有3个蜡质基因位点:位于7AS的Wx-A1、4AL的Wx-B1和7DS的Wx-D1。这些蜡质基因位点的突变或缺失,可使小麦不产生颗粒凝结型淀粉合成酶,导致胚乳中无直链淀粉或仅含有少量直链淀粉。对3个由蜡质基因编码的颗粒凝结型淀粉合成酶,蛋白所作的分析表明,在某些小麦品种中出现了蜡质基因位点的缺失。已发现许多小麦品种携有Wx-A1或Wx-B1蜡质基因的缺失位点,有些品种中甚至同时携有这两个蜡质基因的缺失位点,但是,仅有1个中国地立品种“白火麦”携有Wx-D1缺失位点。这3个蜡质基因的缺失位点存在着剂量效  相似文献   

4.
糯小麦(Waxy wheat)具有普通小麦所没有的淀粉特性,籽粒淀粉中不含直链淀粉或直链淀粉含量很低(﹤1﹪),在食品加工业、淀粉工业及其他工业上有着重要用途。利用引进的纯合糯小麦种质(Ike×白火麦)F4系(简称NDW)为糯质供体,与黄淮麦区南部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郑麦9023杂交,通过连续回交选育出优质糯小麦新品种——天糯158。天糯158面粉中不含直链淀粉,其突出特点是吸水率强,淀粉糊化高峰黏度大,使其在传统的东方面制食品、淀粉工业及其他工业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中国水稻品种直链淀粉的积累特性及其与W_x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非糯品种直链淀粉的含量随籽粒的发育而增加;糯性品种花后7~14天直链淀粉含量上升,以后渐渐降低。糯性品种缺乏W_x蛋白;非糯品种的W_x蛋白水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很好的线性关系,W_x蛋白的出现和变化情况则因直链淀粉含量的不同而异,其变化主要是受W_x基因顺序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糯小麦品系TN-1的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测定了引进糯小麦品系TN-1的直链淀粉和籽粒全蛋白质的含量。结果表明,TN-1的直链淀粉质量分数低于1%,与糯米相似;全蛋白质量分数为18.00%,且含小麦独有的面筋蛋白,具有独特的品质。TN-1的籽粒糯性由3对独立的隐性基因支配,并就糯小麦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我国优质北方粳稻和南方半糯性粳稻稻米理化特性与米饭感官食味品质的差异,为优质粳稻培育提供依据。【方法】以代表性高食味北方粳稻品种、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为材料,以日本越光大米为对照,系统分析比较2种类型粳米外观品质、淀粉精细结构、蛋白组分、米粉糊化特性、米饭质地和感官食味品质的差异。【结果】虽然3个北方粳稻品种和3个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具有较高的感官食味值,但在淀粉精细结构、蛋白组分、米粉糊化特性和米饭质地等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米饭感官食味方面,3个高食味北方粳稻品种表现出较好的适口性(96—98分),3个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表现出较好的冷饭质地(92—100分)。在理化特性方面,3个北方粳稻品种表现出较高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17.6%—19.6%),较低的粗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3个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表现出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8.5%—10.5%),较高的谷蛋白及醇溶蛋白含量。在淀粉精细结构方面,3个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较低(均值低54.7%和55.6%),支链淀粉链长分布相似度高。此外,南粳46和宁香粳9号的直链淀粉短链与长链比高于五优稻4号和...  相似文献   

8.
 选用藁城8901(强筋)和山农1391(弱筋)两个小麦品种,比较研究了其小麦蔗糖代谢、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及淀粉组分的积累特征。结果表明,蔗糖合成酶(SS)、磷酸蔗糖合成酶(SP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活性以及蔗糖积累量的高低均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淀粉积累量较高的弱筋品种山农1391显著高于淀粉积累量较低的强筋品种藁城8901。而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与两品种籽粒直链淀粉积累量的变化情况相吻合,小麦籽粒灌浆中后期的GBSS活性对直链淀粉终积累量的调节作用大于籽粒灌浆前期。用Richards方程模拟籽粒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积累过程发现,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终积累量的高低取决于其积累启动时间的早晚和前期积累速率的高低,而不是积累持续期的长短。通过比较两品种蔗糖转化量、淀粉积累速率与蔗糖和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蔗糖转化量与SSS和GBSS的变化趋势一致;淀粉积累速率与ADPGPPase活性和SS/SPS活性比率的变化趋势一致,而与SS 、SPS、SSS或GBSS活性的变化并不吻合,说明籽粒中淀粉积累速率及其组分积累量的高低与SS、SPS、SSS和GBSS单个酶活性的高低并不存在必然联系,而与ADPGPPase活性和籽粒中蔗糖合成与降解的平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小麦Wx蛋白质与直链淀粉含量以及淀粉特性有很大关系,减少Wx蛋白质是培育糯性小麦的关键。糯性小麦具有糯性与面筋双重特性,可开发利用于面筋等各种新的用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糯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与非糯小麦的差异,研究其花后籽粒中糖降解和淀粉积累特点,为糯小麦的育种和生产应用提供参考。【方法】2004~2005年度测定不同来源的17个糯小麦品系和4个非糯对照品种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2005~2006年度选择其中3个糯小麦品系和2个非糯对照品种研究其花后籽粒中糖降解和淀粉积累动态。【结果】15个糯小麦品系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所有对照品种,另2个糯小麦品系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扬麦12和扬麦5号,而与扬麦158和扬麦9号差异不显著。4个对照品种之间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扬麦9号最高,扬麦158最低;供试的17个糯小麦品系籽粒淀粉含量均低于对照扬麦9号,其中13个糯小麦品系低于扬麦158。籽粒中糖降解和淀粉积累动态研究表明花后10~17d糯小麦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下降速率小,开花17d后3个糯小麦品系先后都经历一个淀粉含量增长的相对“停滞”阶段。【结论】糯小麦成熟期籽粒中可溶性糖含量高,淀粉含量低,可能与其灌浆前期籽粒中可溶性糖转化效率低,淀粉积累中后期经历一个相对“停滞”阶段有关,这主要是由于GBSS的缺失导致糯小麦不能合成直链淀粉改变了糯小麦糖转化和淀粉积累特性。在糯小麦育种中应加强对花后籽粒中可溶性糖转化效率和淀粉积累动态的研究,选择灌浆前期糖转化效率高,淀粉含量增长“停滞”阶段出现较迟的品种,以改良糯小麦籽粒饱满度。  相似文献   

11.
面包、面条加工品质对我国小麦生产和消费非常重要,我们前期筛选出面包优质和劣质、面条优质和劣质、二者兼优和均劣6类品质差异显著的小麦品种,研究发现其蛋白和淀粉理化特性、面包和面条加工品质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选取花后7、17、27 d的籽粒,利用RNA-Seq技术构建了籽粒灌浆动态转录组文库。通过转录组测序,以面包优质小麦为对照,花后7 d共找到4 529个差异表达基因,花后17 d共找到3 198个差异表达基因,花后27 d共找到2 955个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针对蔗糖与淀粉代谢通路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中蔗糖代谢形成淀粉合成前体的相关酶类(蔗糖磷酸合酶SPS、蔗糖转化酶INV、蔗糖合成酶SuS)以及淀粉代谢相关酶类(淀粉去分支酶DBE、α-淀粉酶与β-淀粉酶)存在差异,可能是总淀粉含量及其组分差异的重要原因。同面包优质小麦相比,其他5类小麦品种中DBE与α-淀粉酶基因均上调,可能是面包优质小麦总淀粉含量较低、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的原因。由此推测,调控籽粒蔗糖代谢通路以及淀粉水解通路可以作为调控小麦加工品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糯性小麦及Wx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糯性小麦对淀粉及面团特性有很大影响,众多研究显示,小麦3个糯性基因的缺失位点存在着剂量效应,把它们同时组合到1个小麦品系中,能产生含量极低甚至不含直链淀粉的胚乳。针对国内外糯性小麦育种研究,介绍了其研究现状、糯质特性及淀粉品质、糯性突变体的种质资源筛选、Wx基因及其分子遗传研究、糯性突变体的鉴定等的研究进展,并对糯性小麦的选育、存在问题与应用前景作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系糯小麦粉品质特性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6个糯小麦品系、8个非糯小麦品种和4个部分糯小麦品种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糯小麦粉的降落值为64~77 8.远低于非糯小麦和部分糯小麦,各品系间差异较小;而吸水力较部分糯小麦和非糯小麦强,最高达73.5%,并具有较高的公差指数、较低的粉质质量指数、较短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因此流变学特性较弱;总淀粉含最与非糯小麦及部分糯小麦没有显著差异,表明糯质突变没有影响到籽粒中总淀粉含量;糯小麦的糊化温度和峰值温度分别介于60.7~63.6℃和67.3~72.6℃之间,都低于部分糯小麦和非糯小麦;还具有高崩解值、低峰值黏度和回生值.此外,糯小麦粉的降落值与α-淀粉酶活性不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糯小麦与其它作物淀粉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明糯小麦与其它作物的淀粉理化特性差异,分析糯小麦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以淀粉厂批量生产的糯小麦淀粉及市售食品级马铃薯、木薯、糯玉米、红薯、普通小麦、普通玉米作物淀粉为材料,比较研究直链淀粉含量、膨胀势、淀粉色泽、透光率、快速黏度测定仪(RVA)测定的淀粉糊化特性、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的热力学特性及冻融析水率。【结果】糯小麦和糯玉米直链淀粉含量均小于1%,其它作物淀粉直链淀粉含量在22%—27%;糯小麦淀粉透光率与红薯淀粉差异不显著,显著低于马铃薯、木薯和糯玉米淀粉,显著高于小麦和玉米淀粉;糯小麦淀粉膨胀势和峰值黏度与糯玉米、红薯淀粉无显著差异,显著低于马铃薯、木薯淀粉,显著高于小麦和玉米淀粉;糯小麦淀粉糊化温度(RVA测定)、起始温度(DSC测定)显著低于其它作物淀粉;糯小麦淀粉回生值与糯玉米无显著差异,显著低于其余几种作物淀粉;糯小麦淀粉冻融析水率最低,显著低于其它作物淀粉。【结论】糯小麦淀粉与常用作物淀粉的多数理化特性存在显著差异。综合比较,糯小麦淀粉糊化温度(RVA测定)低、起始温度(DSC测定)低、回生老化程度小、冻融稳定性好,优于其它作物淀粉,对于改善速溶、快餐、冷冻食品品质及延长食品货架期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5.
糯小麦不含或含有少量直链淀粉,其与普通小麦配粉能够改善馒头的品质。本项目主要研究了7个小麦品种与糯小麦配粉对馒头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糯小麦面粉单独制作馒头时,其评分最低,因此不适合制作馒头;当糯小麦配比小于30%时,制作的馒头评分较高;当糯小麦含量在20%时,馒头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16.
糯麦新品系临糯7387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糯小麦是一种新型小麦,籽粒几乎不含直链淀粉,理化特性明显不同于普通小麦,在食品工业和非食品工业中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近年来,我国育种家加强了糯小麦育种研究,利用多种方法开展了糯小麦品种选育研究。研究利用生产骨干品种与糯小麦杂交,通过糯性鉴定后进行1次回交,采用水旱交替选择、混合选择和株系选择相结合的选育方法,对选择的稳定品系进行异地多点鉴定,筛选出糯麦新品系临糯7387,初步探明该育种方法能有效地改善选育品系的农艺特性和生产特性。  相似文献   

17.
糯性普通小麦的选育及其淀粉品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普通小麦胚乳淀粉一般由20%~30%的直链淀粉和70%~80%的支链淀粉组成。在自然界,大多数禾谷类作物,如玉米、水稻、高粱等均存在直链淀粉含量几乎为0的糯性类型。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自然界存在糯性小麦。由于小麦淀粉的构成及品质与面条品质关系密切,在发达国  相似文献   

18.
糯小麦及部分普通小麦品种主要淀粉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两个糯小麦和部分普通小麦品种(系)为试材,研究全麦粉的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及糊化温度、高峰粘度、低谷粘度、稀懈值、最后粘度、反弹值和峰值时间等7个粘度性状.结果表明,与普通小麦相比,糯小麦的总淀粉含量变化不大,直链淀粉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表现为极低的值,糊化温度、高峰粘度等7个粘度参数均表现为较低或极低的值.讨论了糯小麦在小麦淀粉品质及食品品质改良中的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用3个广东当地非糯小麦品种与引进的糯小麦品系TN-1回交,成功地育成了适合本地种植的糯小麦品系.小麦的糯性在杂交后代中呈3对隐性基因独立遗传的模式,易于转移到农艺性状优良的遗传背景中.品质分析的结果表明,糯小麦含有小于2%的直链淀粉,并有较高的全蛋白质和面筋蛋白含量,集低糊化温度、高营养价值以及加工性能好的特点为一体.利用南方冬闲田种植糯小麦,可望减少冬季抛荒耕地并增加农民收入.本文还探讨了糯小麦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科技》2005,(5):13-13
山东农业大学用小麦品质性状基因改良淀粉品质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和分子辅助育种技术,获得了糯小麦转基因材料和三个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糯性(低直链淀粉)小麦新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