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菏泽和洛阳芍药品种资源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芍药是我国优良的传统花卉,有丰富的品种资源。菏泽和洛阳是我国芍药的主要栽培地,品种资源最为丰富,但目前两地的品种表型多样性研究较少,不利于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方法本文选取山东菏泽和河南洛阳栽培的芍药240种,利用28个表型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芍药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分别为1.98~2.10和0.28~1.94,绝大多数性状的多样性水平较高。提取前10个主成分,并将因子荷载矩阵经Varimax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得到影响芍药表型的10个主要因子,依次为高度、花色数、侧蕾及长势、花型、瓣化、叶型及花径、花期、茎色、小叶卷度和花蕾;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40个品种被分为6大组群,前4大组群分别包括69个、67个、16个和84个品种。第5组群和第6组群分别仅有1个和3个品种,推测这4个品种与其余236个品种的来源不同。结论本研究明确了菏泽、洛阳两地的240个芍药品种的表型多样性特点与亲缘关系,今后在芍药新品种培育选育亲本时,应着重考虑株高、花枝长、花色数、植株长势、花型、雄蕊瓣化情况及颜色等因素,同时注意选取聚类图中间隔距离较远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准确掌握北京市区国槐资源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及表型多样性的主要来源,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定向筛选最优种质,为国槐良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和选育材料。  方法  本研究以135株胸径在20 ~ 30 cm、树龄在23年左右的国槐实生单株为材料,根据其叶部位特征、果实特征、冠幅特征等共26个表型性状,利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以及性状变异主要来源,量化评价定向筛选优良国槐单株。  结果  国槐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5.08%,变异系数的变化幅度为7.01% ~ 264.44%,其中叶背绒毛、新枝皮孔数、叶片大小形状、叶色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大,果实大小和千粒质量指标变异系数较小。由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可知,居群间的国槐除基部小叶长/宽、树冠圆满度、叶背绒毛性状外,其余表型性状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国槐不同居群的表型性状存在广泛变异,且变异程度各不相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8个主成分代表了81.93%的国槐形态多样性,其中,叶片大小、叶片颜色、叶片形状、果实饱满是造成不同居群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利用主成分综合评价得分来定向筛选国槐不同类型的观赏性性状,筛选出3类国槐优良种质各10份,最优种质来自朝阳区幸福大街和奥林西路2个居群。  结论  北京市区国槐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程度较高,其中叶部位的变异是表型多样性的主要来源,且国槐叶片等营养性器官的变异程度大于果实等繁殖器官的变异程度,为国槐良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空间。筛选出的3类各10份国槐最优种质,为国槐种质资源的进一步收集、保存和遗传改良提供了优良的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3.
以67份代表性牡丹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选取表型的24个质量性状和26个数量性状进行描述和测定,采用变异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表型性状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多样性指数,对牡丹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67份牡丹种质资源的表型呈现出变异类型多、变异程度高等特点,质量性状Shannon-weaver指数为0.183~1.860,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6.02%~37.41%,单果种子数变异系数(37.41%)最大。当欧氏距离为17.5时,67份种质资源可分为7个类群,其中类群Ⅱ的种质数量最多(37个),初步明确了各类群的主要特征性状,表明牡丹品种在表型性状上具明显差异,而各数量性状间大部分存在显著相关性。前8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0.973%,可综合代表牡丹表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针对油用、观赏、综合利用等不同用途进行评价,共筛选出10份最优种质。牡丹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高、变异类型丰富,为牡丹品种选育奠定了物质基础,期待筛选出的不同用途牡丹种质可为牡丹的开发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浙江省52份高粱地方品种为材料进行表型鉴定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数量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20.08%~43.00%,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56~2.02;质量性状中幼苗叶色无变异,其他性状变异系数为17.12%~58.00%,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6~1.50。对18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0.10%,可基本反映原有性状信息。聚类分析将高粱种质资源分为4类,不同类与高粱生态类型有关。本研究为浙江省高粱种质资源的鉴定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新疆厚皮甜瓜中的“老汉瓜”类型(软肉质地)甜瓜表型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关系进行分析,为研究该类甜瓜品种资源的评价、分类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51份新疆栽培甜瓜(其中45份厚皮甜瓜,6份薄皮甜瓜为参照)为研究对象,对其17个质量性状和16个数量性状进行频率分布统计、多样性分析、变异统计、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 供试甜瓜品种的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6和1.91,果实的数量性状具有更丰富的多样性;33个表型性状可归纳为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4.01%;R语言软件聚类分析可将参试品种分为Ⅲ大类,类群Ⅰ主要为薄皮甜瓜类型,类群Ⅱ和Ⅲ均为厚皮甜瓜类型,但类群Ⅲ果型较大。【结论】 新疆“老汉瓜”类甜瓜品种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以果实的数量性状最为突出,可分为大果形和小果形2种类型,果肉颜色、外观形状等质量性状多样性也较为丰富,具有新品种选育和改良的充分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春兰种质间的亲缘关系,提高其利用效率,从50个表型性状研究分析120份春兰种质遗传多样性,发现春兰种质表型多样性丰富。数量性状变异程度较高,变异系数(CV)为13.5%~48.8 %,其中花梗长CV值最高。质量性状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I)在0.13~1.69之间,颜色性状的I值均较高;以唇瓣无条纹有斑点、叶片无扭曲无叶艺、萼片无斑点、花瓣有斑点等材料居多。主成分分析提取13个主成分6个因子,可反映春兰的总体形态表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为9.2处可将120份春兰种质划分为4类,其中第一类24份种质以素心为主,第二类花朵较大。研究结果为了解春兰种质间亲缘关系及其评价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澳洲坚果种质资源花序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为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以及创新利用提供参考。【方法】花序表型性状的观测和描述方法参照《澳洲坚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和《澳洲坚果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范》,数据统计分析应用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结果】40份供试澳洲坚果种质资源中90%种质小花为乳白色、50%种质小花自花序轴基部向顶端依次开放、77.5%种质无批次开花;花序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6.30%,小花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60%。聚类分析将40份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为4.79时分为2个组群,组群内的种质资源以花序长度和小花数量聚类;主成分分析结果将6个表型性状简化为3个主成分(花量、花色、开花顺序因子),解释的总变异为71.752%,更为直观地展现了花序表型特点,其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结论】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花序表型性状存在丰富的多样性,花序长度、小花数量、小花颜色和小花开放顺序是花序表型性状多样性构成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8.
马婷    王玺    张艳丽    宁德鲁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2,37(6):100-106
研究油橄榄杂交品种实生群体果实性状的变异,筛选优良单株,为油橄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云杂1号、2号和3号油橄榄杂交品种实生后代群体为材料,对23份结果单株18个果实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实生群体果实表型性状变异丰富,果实性状多样性指数在0.303~1.994,且数量性状多样性指数大于描述性状,平均值达1.786,平均变异系数为22.2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除果实成熟度指数外,大多数果实性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1.236%,将18个性状简化为14个性状;通过聚类分析将23份种质分为2大类,其中第Ⅱ类仅含9号种质,果实极小、果质量轻、果肉率和含油率非常低,可被排除;第Ⅰ类中的第ⅱ亚类含4号、10号、16号3份种质,单果质量、果肉率最高,可作为果用品种推荐材料;第ⅴ亚类包括19号和22号种质,鲜果含油率>24%,可作为油用品种推荐材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表型和生理性状对美洲黑杨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研究,为美洲黑杨种质资源的科学管理、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6个种源群体27个采样点的258个美洲黑杨无性系的1年生植株的22个表型和生理性状进行测定,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美洲黑杨种质资源表型和生理性状的多样性和相关性、种源群体间的差异及分化水平、群体的遗传结构,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的方法对无性系的表型和生理性状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美洲黑杨种质资源22个表型和生理性状的变异系数在0.56% ~ 53.48%之间,茎段和根系生物量性状的变异较大,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的变异最小;Shannon-Wiener指数在1.844 ~ 2.097之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叶绿素荧光参数外,其他21个性状在种源群体内无性系间和种源群体间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 < 0.01),表型分化系数(Vst)在1.37% ~ 31.40%之间。与生理性状相比,种源群体间表型性状表现出更大的遗传变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美洲黑杨植株的株高、地径、根系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片生物量、净光合速率(Pn)、叶片形状和叶片碳、氮含量之间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与植株生长量相关性状指标之间表现为负相关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5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80.51%。构建了表型生理性状评价模型,将美洲黑杨无性系分为优、良、中和差4个等级。基于种源群体间的平方欧式距离将6个种源群体划分为3类:位于南方密西西比河中下游流域的密苏里州(Mis)、田纳西州(Ten)与路易斯安那州(Lou)种源群体的无性系为一类;分布在密西西比河上游流域的艾奥瓦州(Iow)种源群体的无性系和圣劳伦斯河流域的魁北克省(Que)种源群体的无性系为一类;位于西北方向的哥伦比亚河流域的华盛顿州(Was)种源群体无性系单独分为一类。   结论   美洲黑杨表型和生理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种源群体间和种源群体内无性系间植株的表型和生理性状发生了变异,同时其表型和生理性状的特征与种源群体的分布和气候类型有一定的关联。本研究的结果为美洲黑杨种质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及优良种质的选育和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南酸枣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随着产业发展,果用型南酸枣品种选育工作滞后成为制约产业转型发展的障碍;通过对资源果实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为果用型南酸枣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方法】以49份南酸枣果实为材料,对果纵径、果横径、果形指数、单果重等17个表型性状指标进行观测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型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07%~29.91%,其变异程度为单果重果核重果皮重果核纵径果横径果纵径可食率果核指数果核横径果形指数。相关性分析发现,可食率与单果重、果纵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果皮重和果核重无相关性。主成分分析表明,前7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1.61%,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32.98%,特征向量单果重、果纵径、果横径、果核重、果皮重和果核纵径等。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11.60处将49份南酸枣资源分为5组。【结论】南酸枣果实各性状间相互影响,即单一性状的改变可能导致果实综合表型性状差异,南酸枣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扁桃种质资源坚果主要数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并对其进行概率分级,为新疆扁桃遗传改良和优质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收集90份新疆地区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测定坚果单果重、坚果纵径、坚果横径、坚果侧径、坚果果形指数、果壳厚度、果仁单仁重、果仁纵径、果仁横径、果仁侧径、果仁果形指数、出仁率12个数量性状。【结果】(1)90份新疆扁桃种质资源12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其中坚果单果重、果壳厚度、单仁重和出仁率4个与扁桃经济性状密切相关的指标变异系数分别达到了45.16%、48.14%、33.20%和36.02%。(2)90份新疆地区扁桃种质资源12数量性状符合正态分布,按照概率统计法分为5级。(3)扁桃数量性状之间是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其中坚果单果重、果仁单仁重、果壳厚度、出仁率4个性状相互间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结论】新疆地区扁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概率分级符合种质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适宜区域种质资源群体,筛选出优良表现的核心种质资源,为辣椒品种改良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收集的272份辣椒种质资源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通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 22个质量性状的分布频率不同,其变异系数在12.3%~79.78%,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8~2.4,其中果形分布类型最大,遗传多样性指数也最高。数量形状的变异系数平均值为47.59%,与果实相关性状的变异系数最大,均超过了50%。株高、株幅、首花节位数、商品果横径、胎座大小、果肉厚、单果重、单株果数、单株产量和种子重均与总产量极显著相关。单株产量、商品果纵径、胎座大小、总果数、单株果数、心室数与总产量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Y=0.202+0.042X10+0.340X13-0.175X15+0.002X17-0.01X18+4.09X19(R 2=0.941,F=6.449,P=0.001)。筛选出单株果数、单产、果重、商品果横径、叶片长宽、果肉厚、胎座大小、种子百粒重、侧枝数与总产量显著相关(P<0.05)。在欧式距离为7.5处,可将这272份辣椒种资分为6类。 结论 变异系数越高,遗传稳定性越低,且植株单株果数、单株产量、单果重、果实横径、胎座大小、种子重是与辣椒总产量直接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3.
为高效发掘和利用谷子种质资源,以调查收集的1 237份谷子资源的19个数量和质量性状数据为依据,按地理生态区和穗形分组,采用UPGMA聚类分析和类内随机取样方法,筛选谷子骨干种质;通过极差、表型保留比例等对谷子骨干种质的代表性进行评价;主成分分析和直方图对谷子骨干种质进行确认。结果表明,构建的骨干种质118份,占全部种质的9.9%,包括国外品种20份(17.09%)、农家品种56份(47.86%)、野生品种5份(4.28%)、育成品种36份(30.77%),符合取样比例范围。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谷子骨干种质与全部种质之间表型性状、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且骨干种质保留了全部种质的分布范围、表型保留比例;相关性分析表明,骨干种质和全部种质的叶面积与草重、单株穗重、单株穗粒重均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二者具有一致的遗传结构和分布频率。综上,本研究构建的谷子骨干种质能代表全部种质的遗传变异和群体结构,减小了全部种质中的遗传群体,可用于谷子资源评价和新品种培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四川省莴笋种质资源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为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四川省地方莴笋种质资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四川不同地区收集的108份莴笋种质资源为供试材料,并对其17个主要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108份莴笋种质资源的不同表型性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8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1.10,其中,茎叶基部形状均为心胀形,茎叶附着方式均为无叶柄,故H'为0,肉质茎皮色的H'最高; 9个数量性状的H'为1.85~2.03,变异系数为0.07~0.24,H'最高的是肉质茎长,变异系数最高的是毛重。主成分分析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3.79%,包括12个表型性状。108份莴笋种质材料可划分为三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主要是肉质茎大小和长度中等的资源;第Ⅱ类群肉质茎均较长,而且肉质茎较粗,单茎重较重,是具有高产特征的种质资源;第Ⅲ类群主要是节间较密的类型。【结论】四川省莴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高,但部分质量性状的遗传指数较低,需加强对现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工作。开展莴笋种质资源评价和利用,有利于实现莴笋高产优质育种以及填补当前市场缺乏种类,其中第Ⅱ类群可用来选育高产品种,第Ⅲ类群可用来选育当前四川市场上缺乏的叶色紫色、叶形为长椭圆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为了挖掘能够应用于遗传改良的种质资源,并筛选出优良表现的核心种质资源,为辣椒品种改良创新提供理论依据,以275份辣椒为研究材料,对42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个数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1.90~2.26,其中叶片长的H’值最高为2.26,其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的变化范围为22.38%~146.09%。以辣椒素含量的变异系数最高为146.09%,变异幅度为48~290231SHU。27个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0.03~2.81,其中果形有13种分布类型,其频率分布范围为1.87%~31.84%,大多数为灯笼形与羊角形,其遗传多样性指数也是最高为2.81,表明275份辣椒种质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表型性状间的相关系数中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有189对性状,这表明许多表型性状间相互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13个主成分累加贡献率为68.62%,代表了辣椒表型性状的主要信息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41份黄椒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福建省筛选出抗性好、品质优的特色黄椒种质资源,也为后续优良黄椒品种选育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方法】以41份黄椒种质为材料,对12个数量性状和10个描述性性状进行观测分析,并通过SRAP分子标记的扩增结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基于表型测定数据和SRAP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2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4.20%~39.98%,平均为26.61%,其中,叶柄长、果长、单果重和单株果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均大于25.00%,说明这些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具有较好的遗传改良基础。10个描述性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1985~1.0791,平均为0.5061,以花青甙显色程度最高,以节间茸毛、生长势和植株形态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基于表型测定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41份黄椒种质材料分成四大类,第Ⅰ类群包括11份种质材料,第Ⅱ类群包括14份种质材料,第Ⅲ类群包括5份种质材料,第Ⅳ类群包括13份种质材料,整体来说,性状相似的种质资源聚为一类。利用14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17条条带,其中有90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率达76.92%。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材料间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80~1.00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5处,41份黄椒种质材料被分为六大类群,第Ⅰ和Ⅵ群组均仅含1份种质材料,第Ⅱ群组包括4份种质材料,第Ⅲ群组包括29份种质材料,第Ⅳ和Ⅴ群组均有3份种质材料,来源地相同的种质聚为一类。可见,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比基于表型的聚类结果更倾向于亲缘关系的远近。【结论】黄椒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SRAP分子标记辅助黄椒新品种选育,筛选出亲缘关系较远的综合性状优良纯合材料,可有效解决辣椒育种中亲本选择效率低、育种进程慢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97份番茄品种果实性状,分析解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筛选具有特异性状的番茄品种,为番茄品种资源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生长相同条件下的97份不同番茄品种为供试材料,在番茄生长发育时期,每个品种调查21个果实性状指标;其中数量性状指标14个,分别是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肉厚度、心室数、果柄长度、果梗洼大小、叶长、叶宽、第二花序节位、首花序节位、单花序果数、小区产量和单株产量;质量性状指标7个,分别为叶片类型、叶片形状、成熟果色、胎座胶状物质颜色、果面茸毛、果实横切面形状和果形;进行番茄果实形状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通径和聚类分析。【结果】97份番茄材料的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在0.89~2.29,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11.17%~54.03%,其中单花序果数的变异系数最大(54.03%),第二花序节位的变异系数最小(11.17%);与果实横径以及果实形状之间具有相关性的性状最多,有14个,与成熟果色之间具有相关性的性状最少,有1个;通过聚类分析以及依照同一类群的品种遗传相似性较大,不同类群的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则,将97份番茄资源分为5大类群。【...  相似文献   

18.
海岛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海岛棉种质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关系及筛选优异性状的海岛棉种质,为海岛棉优异性状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175份海岛棉12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权重和利用隶属函数产生综合评价值D进行海岛棉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结果】表型性状变异范围在6.40%—28.10%,海岛棉类型较丰富;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97—2.05,各性状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小,国内外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国内,新疆与疆外海岛棉资源遗传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将12个表型性状转换为3个综合因子,贡献率分别为49.34%、18.03%和10.63%,累计贡献率为78.00%,第一主成分荷载较大为株高、始节数、始节高、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单株籽棉重和单株皮棉重,代表生长及有效产量因子;第二主成分荷载较大为衣分、单铃籽棉重和单铃皮棉重,代表单铃产量因子;第三主成分荷载较大为蕾铃脱落数,代表蕾铃脱落因子;海岛棉资源统计分析发现国内外极端种质差异不大,表现中等的海岛棉资源材料国内较多,在国内,疆外极端种质所占比例较高,新疆与疆外中间型种质差异较小;通过聚类分析将175份海岛棉资源分为4个类群,Ⅰ类群是矮秆、低产的较差种质;Ⅱ类群是高衣分、单株皮棉重较高的潜在增产种质;Ⅲ类群是综合性状较好的优异种质;Ⅳ类群低重心、衣分较高的极端特殊种质,综合评价筛选到综合性状较优的2个品种:XH30和270;利用逐步回归筛选到海岛棉种质评价的5个关键性指标(株高、始节高、果枝数、单铃皮棉重和单株籽棉重)。【结论】参试海岛棉种质资源类型较丰富但遗传多样性较差;株高、果枝数、衣分和单株皮棉重在各基因型中呈正态分布,其余性状呈偏态分布;参试种质分为4个类群;株高、始节高、果枝数、单铃皮棉重和单株籽棉重5个指标可作为海岛棉种质评价的关键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