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目的]分离鉴定寒地水稻纹枯病病原菌,为寒地水稻纹枯病抗性育种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采集水稻纹枯病病株并分离培养病菌,采用柯赫氏检验法和ITS鉴定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分离获得病菌以牙签嵌入法接种水稻植株,植株呈现水渍状典型纹枯病病斑。利用ITS1和ITS4引物扩增病菌DNA,测序结果拼接后与NCBI上已知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菌与登录号为No.KT_362083.1的Rhizoctonia solani(立枯丝核菌)有97%的同源性。[结论]形态学特征鉴定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一致,该菌为立枯丝核菌,为寒地水稻纹枯病致病菌。  相似文献   

2.
水稻纹枯病作为危害水稻产量的3大病害之一,也是一种危害遍布全球的水稻病害。本研究简要概述了水稻纹枯病菌对水稻的侵染过程、发病机理、规律及危害,以及目前水稻纹枯病的主要生物防治方式。通过对比探讨了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拮抗微生物及其他生物防治措施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效果,以期为水稻纹枯病的控制和提高水稻产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稻纹枯病属于主要的水稻病害,由立枯丝核菌引起,在全世界的产稻区中均有发生。立枯丝核菌从水稻叶鞘和叶片开始侵染,逐渐形成一种枯斑,从而使水稻无法结实,就算结实也会降低粒重,该病害一旦发生,就会大大降低水稻的产量。对于水稻纹枯病,常用的防治方法是采用抗生素井冈霉素,初期效果较好,但其无法内吸治疗,因而防治效果的稳定性较差。本文详细分析了丙环唑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离和筛选黄瓜茎基腐病菌的拮抗真菌。[方法]从病田土壤采集21个土壤标本,分离得到5种对瓜果腐霉、瓜类腐皮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有拮抗作用的拮抗菌,并进行温室盆栽防病试验。[结果]经鉴定,5种拮抗菌分属于长枝木霉、橘绿木霉、康氏木霉、哈慈木霉和绿色木霉,对瓜果腐霉、瓜类腐皮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的生长都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人工接种条件下,5种拮抗菌对立枯丝核菌引起的茎基腐病的防效在60%以上,对瓜果腐霉引起的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差些。[结论]该研究筛选出的5种拮抗菌对瓜果腐霉、瓜类腐皮镰孢菌和立枯丝核菌引起的黄瓜茎基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效。  相似文献   

5.
江苏几种作物病原丝核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江苏省不同作物纹枯病菌菌株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来源于水稻、玉米、大豆和棉花的菌株属于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Ohn),经融合群测试,水稻、玉米、大豆为立枯丝核菌AG_1-1A群,棉花为AG_4群;来源于大、小麦的菌株,同属于禾谷丝核菌(R.cerealis Vander Hoeven)的CAGl群。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原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 998~ 2 0 0 0年 ,从河南省各地采集有明显症状的小麦纹枯病标样 ,从中分离出 2 5 1个丝核菌 (Rhizoctonia)菌株 ,其中 1 98株为禾谷丝核菌 (Rhizoctoniaceralis) ,占 78.9% ;5 3株为立枯丝核菌 (R .solani) ,占 2 1 .1 %。对 62个菌株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 ,禾谷丝核菌和立枯丝核菌的致病力无显著差异 ,不同地区菌株的致病力亦没有明显差异 ,不同小麦品种对纹枯病菌的抗性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7.
对从广西28个市、县不同稻区采集的水稻纹枯病株上分离获得的186个类似丝核菌的真菌分离物进行系统研究。根据病原菌的培养性状、菌核大小、菌株生长最适温度和生长速率等形态学方法进行初步分类,然后利用rDNA的PCR-RFLP和序列分析法作进一步鉴定。结果表明,所有供试分离物可分为5个不同菌系,分别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 AG1-IA)、水稻丝核菌(Rhizoctonia oryzae-sativae)、水稻枯斑丝核菌(Rhizoctonia oryzae)、双核丝核菌的AG-A融合群真菌(Rhizoctoniasp AG-A)、嗜水小核菌(Sclerotium hydrophilum)。其中,Rhizoctonia oryzae、Rhizoctonia sp AG-A、Sclerotium hydrophilum3个菌系在广西为首次报道。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5个菌系均能侵染水稻并引起相似的纹枯病症状,但致病力大小差异较大,其中R. solani AG1-IA是引起广西水稻纹枯病的主要的优势菌系,出现频率最高,致病力最强,其余4个菌系致病力相对比较弱,致病力强弱顺序为R. solani AG1-IAR. oryzaeR. oryzae-sativaeS. hydrophilumRhizoctoniasp AG-A。测定不同菌系对水稻纹枯病防治上几种常规用药的敏感性,表明菌系间的药剂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与广西水稻纹枯病相关菌系遗传结构的复杂性,除了常见典型水稻纹枯病菌R.solaniAG1-IA以外,其他不同遗传特性菌系的存在可能是导致该病害难以防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今后水稻生产和病害防治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四川南充、广元等地区水稻稻瘟病与纹枯病一直发生,相关部门提出了预测防御工作。水稻纹枯病是一种水稻病害主要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这种水稻病害发生在世界各地。立枯丝核菌会使得水稻形成枯斑使水稻无法结果实降低水稻的粒重使水稻在很大程度上减产。本文主要通过对水稻稻瘟病与纹枯病的深入研究详细讲解了对这两种病害的预防与治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水稻—油菜轮作是防治土传病害的重要栽培管理措施。为了分离筛选出轮作土壤中对立枯丝核菌产生拮抗作用的细菌。【方法】通过对已确定出的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进行平板培养和拮抗试验。应用平板对峙法将水稻-油菜轮作土壤分离出的菌株接种至含立枯丝核菌的平板中培养筛分拮抗菌株,并对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从长期水稻—油菜轮作实验田土壤中筛分出77株细菌,试验发现四株分离菌株具有明显拮抗立枯丝核菌的作用。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微生物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对拮抗立枯丝核菌进行鉴定,鉴定结果发现两株拮抗菌株为弯曲芽胞杆菌(Bacillus flexus),另两株为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论】研究结果为揭示水稻-油菜轮作下土壤微生物防治土传病害机制及功能微生物菌株的拮抗效应与潜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产酶溶杆菌在水稻纹枯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植物的根际土壤中分离一株具有促生、生产几丁酶和立枯丝核菌能力的细菌并鉴定为产酶溶杆菌。本试验在盆栽条件下通过与化学合成杀菌剂的对照,对该细菌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T1(分别于病原菌接种2 d前和定植33、44 d后施用产酶溶杆菌的发酵液)处理表现出最大的抑制病害能力;T1与对照组比较,在移植后的44和65 d,水稻叶片上的水稻纹枯病症状分别降低了32.8%和60.8%;T1的叶面积和干叶重也高于其他处理。然而,在研究期间,发现在各处理间水稻植株分蘖数量并没有发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生防菌株2LN3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验证生防菌株2LN3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大田生产试验研究生防菌剂2LN3、生防菌剂2LN3+井冈霉素、井冈·腊芽菌、井冈霉素和清水对照5个处理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生防菌剂2LN3+井冈霉素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2次用药后第7和第15天的防效分别达60.85%和72.16%,2次调查防效均超过生防菌剂2LN3、井冈·腊芽菌和井冈霉素,而单用生防菌剂2LN3则表现为药效持续时间较短,在2次用药后的第15天防效比井冈霉素略高,但与井冈·腊芽菌相比防效则降低了6.5%;与井冈霉素相比,生防菌株2LN3具有促生作用,能显著提高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喷施生防菌剂2LN3和生防菌剂2LN3+井冈霉素都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与井冈霉素相比分别增产3.8%和12.1%,均达到显著性差异。[结论]将生防菌剂2LN3和井冈霉素复配可替代井冈霉素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来提高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具有生防潜力的内生细菌,采用常规组织表面消毒法对槟榔进行内生细菌分离,共获得16株内生细菌。经筛选发现,菌株BLG1抑菌谱较广,尤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皿内抑菌率可达95.00%。进一步研究该菌株胞内及胞外粗提物的抑菌活性发现,该菌株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胞外正丁醇相中。盆栽试验表明,该菌株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有很好的防效,可达67.05%,与对照药剂10%井冈霉素水剂效果(66.47%)相当。因此,BLG1菌株具有深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20个水稻品种中分离得423个内生细菌。采用对峙培养法筛选出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和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 eSheld)有显著抑菌作用的内生颉颃细菌75株。测定了各颉颃细菌胞外酶(蛋白酶、几丁质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和次生代谢物(噬铁素)活性,初步揭示了其抑菌机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微生物菌剂的产品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产酸克雷伯氏菌Rs-5与枯草芽孢杆菌组合BCL-8按不同比例复配,研究不同复配组合对棉花的解盐促生作用及其对立枯丝核菌的抑菌效果。[结果]产酸克雷伯氏菌Rs-5与枯草芽孢杆菌组合BCL-8按1∶(1~2)复配时,对立枯丝核菌具有很好的抑菌效应;两者按1∶(1~2)复配浸种的棉花种子的发芽率为86.67%(是对照组的1.49倍),盆栽试验中棉花种子的发芽率和成苗率分别达到60.00%和50.00%,分别是对照组的1.50和1.67倍。[结论]产酸克雷伯氏菌Rs-5与枯草芽孢杆菌组合BCL-8按适当比例复配对盐胁迫条件下的棉花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H、温度环境因素对多粘类芽孢杆菌DN-1抑菌效果的影响以及井冈霉素A降低芽孢消解作用,为提高其生物活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温度、pH条件下多粘类芽孢杆菌DN-1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测定DN-1菌株和井冈霉素A复配对其细胞消解率的影响。[结果]pH在6.0~8.0时DN-1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效果,pH为7.0时抑菌率最佳;温度在15~40℃时该菌对水稻纹枯病菌均能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效果,温度在35℃时抑菌效果最强;在DN-1菌株配成的水悬液中添加不同比例的井冈霉素A,都有降低细胞消解速率的作用。[结论]温度和pH对DN-1菌株抑制水稻纹枯病菌的效果均有影响;井冈霉素A可延长含DN-1生物农药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16.
农倩  黎起秦  袁高庆  林纬  黄永禄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557-9558,9674
[目的]为利用水稻内生细菌与农药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抑菌率法测定水稻内生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196菌株与井岗霉素混配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并测定其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作用。[结果]B196菌株与5%井岗霉素水剂质量比为1∶68.47的混剂具有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为209,其1 000倍液对水稻纹枯病田间防效为75.57%,比单用B196菌株的防效高17.68%。[结论]内生巨大芽孢杆菌菌株B196与井岗霉素混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申晓慧 《农学学报》2014,4(2):39-42
为了对三江平原玉米、大豆常发生病害进行更好的治理与防治,通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载玻片法,研究了延胡索氯仿提取液对玉米、大豆几种常见真菌病害的离体抑菌活性。菌丝生长速率法试验结果表明:延胡索氯仿提取液对玉米纹枯病和大豆灰斑病的抑制率最高,均在80%以上,EC50值52.98~58.98 mg/L;孢子萌发法试验结果表明:对所供试的病原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很高,其中对玉米小斑病和大豆灰斑病的孢子萌发抑制率达到了100%;活体生物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除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达到了61.46%外,对其他病害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下。  相似文献   

18.
6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蒜、石榴、苍耳等6种植物提取物对几种常见蔬菜病害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6种植物丙酮抽提物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并进一步开展大蒜粉、苍耳提取物防治番茄早疫病的田间试验。[结果]大蒜、石榴提取物对多种植物病原菌的菌丝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苍耳次之;辣椒提取物主要抑制黄瓜炭疽病菌和番茄早疫病菌;蒲公英提取物主要对黄瓜炭疽病有抑制作用;侧柏叶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制率较高。1.5%大蒜粉防治番茄早疫病效果较好,防效均在95%以上;其中,以2 000倍效果最佳,对成株期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达99.40%。[结论]6种植物提取物中,大蒜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强,1.5%大蒜素粉剂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提高木霉菌的生物防治效果。[方法]研究了哈茨木霉T2菌株对3种病原真菌(齐整小核菌、立枯丝核菌和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分析其对7种杀菌剂的耐药性,并探讨了哈茨木霉T2菌株与杀菌剂联用对立枯丝核菌和齐整小核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哈茨木霉T2菌株对病原真菌的抑制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处理后120 h其对齐整小核菌、立枯丝核菌、香蕉枯萎病菌的抑制率最高,分别为63.10%、65.64%和33.84%。哈茨木霉T2菌株对多菌灵的耐药性最强,EC50为4 345.32 mg/L。在浓度为800 mg/L时多菌灵对哈茨木霉T2菌株的抑制率为13.73%,当浓度在50 mg/L以下时抑菌率几乎为0。哈茨木霉T2菌株对代森锰锌、露星较敏感。[结论]哈茨木霉T2菌株与甲霜灵联用,能明显抑制齐整小核菌、立枯丝核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谷春艳  张勇  周凤艳  刘小林  高同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29-9330,9337
[目的]研究噻呋酰胺与戊唑醇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方法]用平皿菌落直径法测定噻呋酰胺与戊唑醇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病菌的毒力,并进行田间防效测定。[结果]噻呋酰胺和戊唑醇对水稻纹枯病病菌EC50值分别是0.139 3和0.135 6μg/ml,2种药剂的毒力相当;噻呋酰胺与戊唑醇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病菌增效系数(SR)为0.828 3~2.535 0,部分配比具有显著增效作用。按照增效配比进行田间防效验证表明,225~375 g/hm2的用量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效可达88.04%~97.61%,高于2个单剂的防效。[结论]噻呋酰胺与戊唑醇按5:1的比例复配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