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准确掌握贵州黔中烟区烟草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及应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控烟草斜纹夜蛾,采用昆虫性诱电子测报系统,于2015年和2016年对安顺市平坝天龙镇烟区进行斜纹夜蛾发生数量的动态监测;采用自制的斜纹夜蛾性信息素诱捕器,于2016年在紫云县白石岩镇烟田及平坝区天龙镇烟田进行诱捕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黔中地区斜纹夜蛾全年发生5代,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第1代,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为第2代(发生数量最高),8月中上旬至9月底为第3代,10月底为第4代,11月底为第5代,之后烟草斜纹夜蛾迁出或进入越冬状态。烟草斜纹夜蛾成虫发生高峰期白天几乎不活动,17:30-22:00为斜纹夜蛾第1个交配期,交配高峰期在22:00左右;1:00-5:00为斜纹夜蛾的第2个交配期,高峰期为2:30左右。斜纹夜蛾诱捕数量呈明显层带分布,诱捕数量外圈明显高于中圈,中圈明显高于内圈;试验地外围及风口位置的斜纹夜蛾诱捕数量比低洼地及内部平地高。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早植烟区斜纹夜蛾的为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斜纹夜蛾对云南省烟区的为害日益加重,已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和质量.对云南省保山市早植夏烟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和为害情况等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斜纹夜蛾与烟青虫或棉铃虫性诱芯同器安放对诱捕效果的影响。[方法]比较斜纹夜蛾与烟青虫、斜纹夜蛾与棉铃虫2种性诱芯同器安放较单一安放的诱捕效果差异。[结果]烟青虫、斜纹夜蛾性信息素同器安放和棉铃虫、斜纹夜蛾性信息素同器安放对斜纹夜蛾诱捕效果无任何影响,在烟青虫、斜纹夜蛾或棉铃虫、斜纹夜蛾共同发生的烟区或烟地,可同器安放烟青虫、斜纹夜蛾性信息素或棉铃虫、斜纹夜蛾性信息素;由于烟青虫、棉铃虫虫口基数小,诱捕虫量少,烟青虫、棉铃虫性信息素与斜纹夜蛾性信息素同器安放是否对烟青虫、棉铃虫诱捕效果存在干扰还需进一步开展试验进行验证。[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二合一同器应用"与"二合一性诱芯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性诱剂防治烟草夜蛾在邵阳烟区的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丰富邵阳烟区病虫害防治体系,2017年在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金称市镇,对斜纹夜蛾、烟青虫的发生规律以及性诱剂和化学防治2种方法防治烟草夜蛾的效果、防治成本及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邵阳烟区运用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烟青虫的最佳时间分别为5月上旬—7月下旬、4月中旬—6月下旬,性诱剂的使用推迟了斜纹夜蛾和烟青虫对烟株的为害发生时间,降低了为害株率,性诱区斜纹夜蛾和烟青虫的虫口退减率较化防区提高了46.1和46.0个百分点,防治效果较化防区提高20.3和18.3个百分点。性诱区较化防区农药施用次数减少2次,节约用工成本184元/hm~2,总成本节约115元/hm~2,提高了上等烟比例和均价,经济效益提高了7 145.71元/hm~2。在邵阳烟区应用性诱剂防治烟草夜蛾能缩短烟草夜蛾的为害时间,减轻为害程度,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还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提高烟叶产值,获得较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通过组建斜纹夜蛾自然种群连续世代生命表,对斜纹夜蛾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南菜区大田斜纹夜蛾1~5代累计死亡率分别为93.6%,98.5%,97.2%,99.1%,99.99%.1~4代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17.41,4.62,5.63,0.55,明确了1~5代斜纹夜蛾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并探讨了利用生命表对斜纹夜蛾发生量和发生期的预测预报应用,为斜纹夜蛾预测预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是芦笋上的2种主要鳞翅目为害害虫,近些年在浙江发生极为严重,对浙北地区的芦笋产量和品质造成极大的影响。于2016年采用性诱法对2种害虫的年发生动态展开监测。结果显示:浙北地区斜纹夜蛾年可发生5代,甜菜夜蛾年可发生6代。全年斜纹夜蛾的发生量高于甜菜夜蛾,其中,5—11月斜纹夜蛾总诱蛾量为41 338头,甜菜夜蛾总诱蛾量为2 255头。无论是斜纹夜蛾还是甜菜夜蛾,大棚外诱捕器诱蛾量均远高于大棚内,这表明监测用途的诱捕器更适宜设置在大棚外。在浙北芦笋种植区,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的主为害均为第3代、第4代和第5代,因此控制好第1代和第2代的虫口基数对于控制2种夜蛾全年发生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斜纹夜蛾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恒温条件下用新鲜烟叶饲养斜纹夜蛾,得到危害烟草的斜纹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用直线回归法求得斜纹夜蛾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为烟草斜纹夜蛾的预测预报提供了基础数据。根据所得数据和云南主要烟区的月平均温度推算得到昆明、楚雄、大理1年发生3~4代,玉溪、宜良4~5代,宾川、永仁5~6代。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邵阳烟区斜纹夜蛾的为害规律及影响诱蛾效果的关键气象因子,2015~2017 年在湖南省邵阳县利用性诱剂对斜纹夜蛾进行了三年的诱捕监测,并对诱蛾量与气象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邵阳烟区斜纹夜蛾发生高峰为5月上旬至7月下旬,6月中下旬达到最大值。诱蛾量与气象因子相关因子分析表明,斜纹夜蛾诱蛾量与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极显著相关,即斜纹夜蛾诱蛾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多。因此,在邵阳烟区斜纹夜蛾的防治最佳时期在5至7月,在此期间如遇干旱高温天气,斜纹夜蛾繁殖生长速度将加快,群体数量将增加,应当加强对斜纹夜蛾的防治力度,一方面增加性诱剂安置密度,另一方面科学的使用化学农药,从而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9.
田间斜纹夜蛾成虫饲毒后垂直传毒对其后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TDM模型研究田间斜纹夜蛾成虫当代饲毒后,对子代种群的毒力。[方法]在田间以3种浓度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斜纹夜蛾成虫,分析病毒对斜纹夜蛾幼虫致死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结果]结果表明,子1代斜纹夜蛾从孵化开始,第5天日死亡率最高,且随着病毒浓度的升高,LT50值减小,在稀释浓度为200倍时,LT50值为8.9928,在稀释浓度为50倍时,LT50值为6.4256。[结论]病毒虫瘟1号对斜纹夜蛾成虫当代饲毒后,对子代也有明显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百色市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网,为烟区提供病虫害发生预警信息;研究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提高百色市烟草病虫害防治水平.[方法]2008~2010年,对百色市烟草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进行监测,监测对象为烟草病毒病、黑胫病、青枯病、烟蚜、棉铃虫、斜纹夜蛾,并根据病虫害发生动态和预测预报结果,开展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结果]百色市烟区烟草病毒类病害以烟草普通花叶病和烟草斑萎病为主;烟草黑胫病和青枯病发生较轻;棉铃虫发生为害较重,各烟区发生时间随移栽期不同而不同;斜纹夜蛾属中偏重发生;烟蚜的迁飞高峰随地域的不同而不同.烟草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取得明显效果,2008~2010年病毒病发生率示范区比对照区分别低17.84%、8.28%和1 1.05%,黑胫病发生率分别低10.4%、14.18%和5.92%,蚜虫发生量分别低223、67和33头/百株,棉铃虫发生量分别低48、17和9头1百株,斜纹夜蛾发生量分别低5、17和13头/百株;示范区上等烟比例、产量、产值、均价等均高于对照区.[结论]百色市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集成应用可有效提高对烟草病虫害防治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可在各地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性信息素诱杀技术控制烟草斜纹夜蛾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推广应用性信息素诱杀技术控制烟草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方法]按26m×26m(1个/676 m2)的密度在田间设置3层斜纹夜蛾性诱剂(诱捕器),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在该密度下,通过性诱剂对雄蛾的诱杀,田间卵量减少了62.16%,虫量与常规防治的对照区相当,控制作用持续、稳定,效果显著。使用面积越大,效果越好。[结论]利用该技术可有效控制烟草斜纹夜蛾,减少农药使用量80%以上,具经济、安全、高效的特点,可将其纳入烟草斜纹夜蛾的防治技术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2.
巫溪不同烤烟品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帅红  谭波  袁洪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49-51,77
[目的]研究重庆巫溪不同烤烟品种的适应性。[方法]在巫溪烟区自然生态条件下,引进2个烤烟新品种秦烟201、云烟99,在巫溪县古路镇进行大区试验。以巫溪烟区常规品种云烟87为对照,从抗病性、丰产性、外观质量、化学成分等方面对参试品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秦烟201、云烟99主要化学成分基本协调,病害抗性、烤后原烟外观质量与对照相当,主要经济性状、综合表现优于对照。[结论]该研究为烤烟品种布局及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基因型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基因型烤烟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方法]在大田生产条件下,于2009年对重庆烟区种植的4个不同基因型烤烟品种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4种不同基因型烤烟品种的致香物质总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兴烟1号、K326、云烟87和贵烟4号,其中兴烟1号、云烟87分别有10、12种致香物质含量较高,表现较好。[结论]兴烟1号和云烟87是适合重庆烟区种植的烤烟品种。  相似文献   

14.
引进烤烟新品种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鉴定引种的烤烟新品种的抗病性。[方法]采用苗期温室病圃和大田病圃的自然诱发和人工接种诱发方法,对引进的10个烤烟新品种进行烟草赤星病、烟草黑胫病、烟草普通花叶病(TMV)的抗性鉴定。[结果]各烤烟新品种对烟草普通花叶病、烟草赤星病的抗病性在0.01和0.05水平上均有显著差异,对烟草黑胫病的抗病性在0.05水平上有显著差异。8902-42对烟草赤星病表现出较好的抗病性,其他品种表现都较差。[结论]综合抗性较好即兼抗或中抗3种病害的品种有3个,分别是YH02、8902-42和39511。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浦城烟区提供更加适宜的烤烟生长模式。[方法]探讨了不同移栽方式下烟叶植株的生态学特性及烤后烟叶的主要经济性状,测定不同移栽方式对烤烟生长和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不同移栽方式与营养土配比对烟叶品质的影响极大,其中膜下移栽+营养土30 kg/hm~2(T_1)处理在大田生育期、烟草植株生长前期的生态学性状和干物质积累量、抗病性、主要经济性状方面最优。[结论]膜下移栽+营养土30 kg/hm~2最适宜浦城烟区烟叶种植及培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化学信息素控制烟草斜纹夜蛾的田间最适放置密度。[方法]分别按25.8 m×25.8 m(15.0个/hm2)、31.6 m×31.6m(22.5个/hm2)和36.5 m×36.5 m(30.0个/hm2)各放置16个诱捕器(4行×4排),同时设不低于2 hm2的空白对照,3次重复。[结果]在忽略风向的影响下,随单个诱捕器控制面积的增加,诱蛾量有所增加,但3种不同密度处理间诱蛾量差异不显著;3种放置密度均可有效控制烟田斜纹夜蛾的发生,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田间自然天敌,降低防治成本。[结论]化学信息素控制烟草斜纹夜蛾的诱捕器放置密度以31.6 m×31.6 m(22.5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寻求与秦巴烟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的烟田土壤改良模式,以期保持最佳土壤条件。[方法]利用大田试验,2016年在陕西省陇县八渡镇研究了T_1蚯蚓粪有机肥、T_2烟秆有机肥、T_3豆饼有机肥、T_4生物炭有机肥不同土壤改良模式对烤烟生育期、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T_3、T_4处理能提高烟叶产质量,增加烟农收益;T_1、T_2处理效果不明显。[结论]该研究为探寻最佳的土壤改良模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烤烟新品种(系)主要化学成分,为贵州优质烟的开发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K326为对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从高世代中筛选出来的10个优良品系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进行主要化学成分的因子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参试品系中,8号品系主要化学成分最协调,5号次之,综合评判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一致。[结论]主成分分析方法较单一性状的方差分析更为合理,可准确评价烤烟新品种的优劣。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烤烟叶片的生长规律。[方法]以烤烟G80为试验材料,利用2014—2016年烤烟育苗、大田栽培的试验数据,分析烤烟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叶片生长规律。[结果]烤烟新生叶片全日生长量不断加速,依次成为全株生长速度最快的叶片,然后,依次进入不可逆转的生长减速。各叶位叶片长度和宽度最快生长期均在从主要依靠功能叶片输入有机物生长向主要依靠自身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生长期间出现。指出烤烟叶片生长过程中长度和宽度增加、叶面积增加、干物质增加最快时期和光合生产率最高时期依次出现,烤烟不同品种、不同部位叶片因外形不同和同一叶片不同时期因外形变化叶面积校正系数不同。[结论]该研究可为烤烟叶片生长规律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生物菌剂对烤烟上部叶质量的影响,为微生物菌剂在烤烟上部叶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喷施"农博士"微生物菌剂,研究了其对烤烟上部叶生长情况、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及抗病性的影响。[结果]"农博士"微生物菌剂能增加烤烟上部叶面积,提高烟株抗病能力,加快上部烟叶成熟,大田成熟度较好,易于烘烤,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明显改善,经济性状优于对照。[结论]微生物菌剂具有一定的提高烤烟上部叶质量的效应,可应用在烟叶生产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