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1995—2004年玛沁县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顺斌  赵建中  周华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960-10961,11037
通过对玛沁县1995~2004年气温与降雨量的统计分析,探讨了玛沁县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95~2004年玛沁县平均气温逐渐升高,2003年达到最高值,与1995年相比平均气温升高了1.21℃;历年降雨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在全年尺度上降雨量的变化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在月间或短期尺度上,气温对降雨量的时空分布影响不大,但在全年尺度上气温对降雨量的时空分布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何玲  郭树栋  周华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43-15744,15879
通过对甘德县1995~2004年10年来气温与降雨量的统计分析,探讨了甘德县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95~2004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2003年达最高值,与1995年相比平均气温升高了1.30℃;历年降雨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在全年尺度上降雨量的变化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采用Mann-Kendall(M-K)检验法、小波分析及R/S分析法,对白洋淀上游主要河流1986—2015年3个典型水文站点径流及降雨、气温的年际变化趋势、突变点、周期变化和持续性等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并探讨径流对降雨、气温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流域上游3个水文站点年径流均呈下降趋势,周期变化呈大-小-大趋势,且未来一段时间年径流仍将处于减少趋势。紫荆关站不存在突变点,倒马关站突变点发生在1994和2009年,阜平站突变点发生在2006年。流域上游年降雨量也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明显,其变化率为1.68/(mm·年~(-1));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变化率为0.05℃/年。通过突变检验分析可知年降雨量没有明显的突变点,气温突变点发生在1993年。年降雨量和年均气温第一主周期分别为13年和14年。未来一段时间降雨、气温Hurst指数分别为0.69和0.75,流域会延续降雨量减小、气温升高的趋势,且持续性较强。通过演变规律分析得出气温变化影响径流量的大小,而降雨周期变化对径流周期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石红霄  赵建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454-2455,2468
通过对班玛县1995~2004年10年来气温与降雨量的统计分析,探讨了班玛县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1995~2004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2003年达到最高值,与1995年相比平均气温升高了1.10℃;历年降雨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在全年尺度上降雨量的变化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将宝天曼保护区人工气象站1996~2000年、2006~2010年这10年气温与降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宝天曼保护区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96~2010年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平均气温逐渐升高,2006~2010年平均气温比1996~2000年高出0.40℃,其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t=0.23,P=0.6417),但夏季温度有降低的趋势;宝天曼年降雨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2006~2010年平均降雨量比1996~2000年减少了9.56 mm,其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t=0.51,P=0.4961),但夏季降雨量有增加的趋势;降雨量的变化与气温变化一致,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最冷月、最热月、生长季的温度与降雨量相关分析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全年数据达到了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张燕明  文俊  王新华  刘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55-15757
根据昆明市1980~2005年的逐月气象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法、距平值法分析了降雨量和气温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并采用Mann-kendall方法对降雨量和气温变化趋势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1980~2005年昆明市降雨量呈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明显;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降雨量和平均气温年内变化呈两头小中间大的分布,季节分布明显。Mann-Kendall趋势检验表明,昆明市不同季节降雨量变化与年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春季、冬季和全年明显上升,秋季明显下降;不同季节平均气温变化与年变化趋势完全一致,均为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才尕 《安徽农业科学》2015,(24):174-176
选择典型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1995~2004年气温和降雨量变化对禾本科和莎草科产草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禾本科产草量与气温呈线性函数关系变化,且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禾本科产草量与降雨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莎草科产草量与气温的相关性不显著,莎草科产草量与降雨量呈线性函数关系变化,且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广西凭祥市1981-2010年共30年的气温与降雨量的统计资料的研究,分析了凭祥市30年中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趋势,研究了凭祥市近30 a气温与降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从1981-2010年,凭祥市平均气温呈逐渐升高趋势,2009年达到最高值,比1984年高出2.10℃;历年降雨量年度波动剧烈,变化较大,降雨量的变化趋势在全年尺度上基本符合温度的变化,并且其季节性的变化趋势较为明显,但是气温在短尺度或月间对降雨量的时空分布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彤 《农家科技》2011,(3):35-36
根据曲靖、宣威、沾益、陆良四个站点30~4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首先应用了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降雨量和气温的年内变化特征;并使用了距平值法对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阶段分析;最后采用了mann-kendall方法对降雨量和气温变化趋势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降雨量除陆良站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外,其他站点变化不明显;平均气温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选择典型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1995~2004年气温和降雨量变化,研究其对杂类草产草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量对可食杂草和不可食杂草的产草量影响较大,随着降雨量的升高,杂类草的产草量逐渐增加;而气温对杂类草的产草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七星河湿地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芳  高永刚  姜春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63-11565
利用黑龙江省81个气象站1961~2007年逐日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气候学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黑龙江省、双鸭山地区、宝清县、七星河湿地的气温、降水量气候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七星河湿地气温变化趋势与黑龙江省、双鸭山地区气温变暖趋势总体一致;气温升高趋势以年平均最低气温最显著、年平均气温次之、再次是年平均最高气温;七星河湿地对当地(宝清县)气候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宝清县、七星河湿地近50年来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黑龙江省、双鸭山地区降水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在七星河湿地气温显著升高、降水量总体下降趋势下,七星河湿地的保护在水资源方面可能面临着缺水条件的制约,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并充分利用云水资源可能是解决七星河湿地将面临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陈海燕  肖天贵  范亮  熊继东  熊卫东  黄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40-10541,10544
利用安岳县1971~2010年的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采用回归分析、小波分析和MK突变诊断等方法,对安岳气候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40年安岳年均气温在16.6~18.3℃波动变化,主要周期在4年左右,发生明显突变在2003年;年降水量在688.3~1 345.7 mm,波动特征明显,主要有7~10年周期变化,发生明显突变年份为1990、1993、1994、1998和1999年;年日照时数在1 200 h附近波动,波动周期不明显,其明显突变年份需进一步研究。总体而言,安岳冬无严寒,夏无酷署,但当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周期位相相互叠加时,如高温和低湿配合则可能引起安岳气候环境的较大振荡。  相似文献   

13.
利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刚察县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模型,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通经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和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考察了影响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在不同作用状况下的耕地变化情况,从县域规模水平上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机理和过程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为了揭示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探讨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章丘泉水地下水位与降水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章丘市2005~2006年自动观测降水和泉水地下水位资料,绘制动态变化图进行直观分析,计算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量化分析,最终揭示降水对泉水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程度及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结果表明,<10 mm和10~30 mm的降水与泉水地下水位变化的相关系数较小,对泉水水位回升影响不大;>30 mm降水与地下水位变化相关系数大,对泉水水位回升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5.
张丽莲  杨林楠  杨仕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251-6252,6268
[目的]研究影响桔小实蝇种群变动的显著影响因子。[方法]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云南建水县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变动的规律及影响其发生的气象因子进行分析,并建立回归模型,最后通过云南建水县2004~2006年数据对回归模型进行回检。[结果]影响桔小实蝇发生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相对湿度、月最低气温和降雨量。[结论]该研究为桔小实蝇发生时期、发生量以及发生高峰期的预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永福县水稻两迁害虫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气象条件对永福县水稻两迁害虫的影响,为两迁害虫的发生、发展预报及害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永福县2006~2010年水稻两迁害虫的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分别统计各主要气象要素对水稻两迁害虫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原因。【结果】两迁害虫的迁入、迁出、回迁均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夏季节自南向北迁飞,秋冬季则自北向南迁飞;两迁害虫的起飞和回迁受温度影响较大,迁飞高度与气温关系密切,稻飞虱集中迁飞高度为500~2000m,稻纵卷叶螟迁飞高度多在800m左右;水稻两迁害虫成虫具有趋光性、趋嫩绿性、趋湿性;环境风的风向决定了两迁害虫的迁飞方向,风速决定了两迁害虫的迁飞速度;两迁害虫绝大部分集中在黄昏时分起飞,90.5%的两迁害虫集中在黄昏日落前20min内起飞。【结论】影响永福县水稻两迁害虫的基本气象条件主要有温度、降水、湿度、下沉气流、环境风和光照等,温度是决定两迁害虫起飞的主要因子,降水和下沉气流迫使迁飞害虫降落,环境风决定了害虫的迁飞方向和迁飞速度,光照对两迁害虫的活动有影响但不是限制因子,它影响昆虫在一天中适宜迁飞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大连地区酸雨特征及气象条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连酸雨观测站2006~2009年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大连酸雨的变化特征以及酸雨的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连是我国北方酸雨影响较强地区之一,发生频率达66%,降水pH值最低达3.49。秋季降水酸性最强,春季最弱;酸雨频率出现最多的季节是夏季,冬季最低。大连酸雨出现频率与风速和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呈反比关系;雾天由于稳定层结和充沛的水汽有利于酸雨出现;连续性降水并不意味着空气中酸性物质的减少,在连续性降水的所有个例中,第2天酸性增加的占42%。  相似文献   

18.
核桃叶斑病的病原分离鉴定结果为链格孢菌。在此基础上,为明确核桃叶斑病发生动态与主要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6、2017年4-9月,在位于洛浦县2个乡镇的观测园内,利用便携式气象站定时收集样地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数据,调查监测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得到25组病情指数,绘制各气象因子与病害发生动态曲线,分析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综合影响病情的发展速度,春季核桃展叶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增高和一定的降雨量有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侵染,5月下旬温度激增,加速病情发展,5月底达到第1个高峰;6月底至7月中旬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降雨量的增多和持续较高的温度,病害产生第2个流行高峰;8月中旬以后,温度逐渐降低,病情流行速度减缓,虽然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处于病害调查期较高的阶段,但对病害流行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为病害的监测预报及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