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水环境容量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水环境容量的概念,指出了水环境容量建立的基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水生态系统健康;从水环境容量的本质出发概括了水环境容量的主要特征;论述了目前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展望了水环境容量定量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郑含笑  杜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478-5480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河流水环境容量日益成为制约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阐明水环境容量的概念和简述我国水环境容量研究的发展状况和研究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城市河流水环境容量研究和实施中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对未来城市水环境容量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为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水环境容量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理论基础,也是进行水环境规划的工作基础。阐述了水环境容量的概念以及规划环评中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并以普洱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为例,采用控制断面法进行了应用分析,并提出总量控制建议。结果表明,控制断面法对提高该园区水环境质量有指导作用,并能达到保护区域环境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从水环境容量的资源性出发,提出区域水环境容量资源的评价方法,建立水环境容量一维模型。根据水环境对水体中不同种类污染物的各自容纳能力,建立水环境容量空间模型。根据模型计算区域水体的水环境容量对N污染物的相对空间,评价了污染物对该资源空间的占用现况,并探讨了各污染源对该空间的最适占用及污水处理厂的最佳运行方式,以实现水污染控制的更有效和更经济管理,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水环境容量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基本理论概念,它反映污染物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积存规律,也反映在特定功能条件下水体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本文主要是从水环境容量的角度研究畜禽养殖容量,提出水环境畜禽养殖容量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河流动态水环境容量变化规律,有效控制污染物输入量并提高河流水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划要求.以松花江哈尔滨段为研究区域,构建基于二维水质模型的分段求和模型(SSM),核算COD、TN和TP动态水环境容量;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分析模型各输入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松花江哈尔滨段COD、TN和TP实际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19723.26、8040.78和2161.34 t;COD和TP实际水环境容量与降水量呈正相关(COD:r=0.766,P=0.004;TP:r=0.63,P=0.028).因此,丰水期是降解污染物、提高水环境容量关键时期;气温、流量是影响动态水环境容量主控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河流环境综合治理及流域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混合模型的灌河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灌河口地区污染源分布特点,采用一维和二维水质模型相结合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对灌河的水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90%水文保证率下,灌河COD水环境容量为4247t/a,NH3-N水环境容量为561t/a,得出灌河流域已不同程度受到污染,提出控制污染的方法建议,供相关部门在治理灌河的污染、改善灌河水环境以及开发利用灌河方面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白沙河水质污染呈不断上升趋势。对白沙河流域水环境容量进行准确预测,是开展白沙河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前提。文章采用一维稳态模型和LDC法分别计算了白沙河流域水环境容量和TMDL,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LDC法能够更准确的反应流量与水环境容量的年际和年内变化特征,预测精度高;在枯水年秋季和特枯年秋冬季,LDC计算结果低于一维稳态模型计算结果,而其余水文年则相反,且差距随着流量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为高效利用白沙河流域的水环境容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水功能区水质标准计算河段水环境容量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依据。考虑河段的功能区划及河段的流量、流速等条件,依据实测资料建立了河段水环境容量的一维模型。模型为水体纳污能力相对模型,体现了水体对不同污染物的容纳空间。模型应用于天津外环河段,上下断面污染物的CODcr、NH3-N、TN、TP预测值与实测数据拟合较好,该模型可以用于河段水环境容量计算。  相似文献   

10.
《安徽农业科学》2020,(1):62-64
采用二维水质模型对三峡库区汉丰湖流域流量、水位、污染源排放、水动力和水质进行模拟,依据国家标准和规范计算了2017年的三峡库区汉丰湖流域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汉丰湖流域COD、氨氮(NH_3-N)、总氮(TN)、总磷(TP)的水环境容量分别为30 596.93、2 795.97、2 882.35、144.12 t/a。目前三峡库区汉丰湖流域水体的COD、TN、TP已经达到水环境容量限值,属于饱和运行状态;NH_3-N污染负荷已基本接近维持现有水质功能下的水环境容量阈值。  相似文献   

11.
常权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576-7578
在分析安康水资源及其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从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加强公民生态环境知识的教育、建立健全水资源环境监测网、建立环境评价指标与管理体系、加大面污染源综合治理等方面入手,综合搞好水源地保护。  相似文献   

12.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水分变化及其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定位观测 ,分析了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土壤水分动态、土壤供水与耗水关系及林木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 :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及坡向的影响 ,水分分布极为不均 ,不同部位水分变化规律的总趋势是 :沟底 >沟坡下部 >塬面 >塬坡 >沟坡中上部 ;幼林地土壤水分消耗大于供给 ,水分供需矛盾突出 ,雨季水分供给充足 ,土壤贮水增加 ;不同坡向水分亏损大小顺序为 :阳坡 >半阳坡 >阴坡 ;从水分利用效率看 ,由于幼林地水分供应不足 ,林木生长不同程度受到限制 ,林木水分利用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姜曼  王彤  夏广锋  王东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378-7380,7449
对辽河流域水资源的变化情况、分布特征及短缺程度/辽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和辽河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放及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辽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开发利用程度高;辽河流域水质污染总体情况虽有所减轻,但氨氮污染仍较严重;辽河流域属有机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和COD,浑太流域污染情况较重。辽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若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不同保水剂的吸水保水特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对3种(两种类型)保水剂的理化性质,保水剂在水中和土壤中的吸水、保水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保水剂溶液的pH在6.72~8.5间,并随保水剂浓度增加而略有下降,EC值随浓度增加而增加,淀粉类保水剂的pH、EC值高于聚丙烯酸盐类.淀粉类保水剂吸水速率比聚丙烯酸盐类保水剂快,需要10~20 min,而聚丙烯酸盐类需要60 min达到吸水饱和.无论在水中还是土壤中,聚丙烯酸盐类保水剂吸水倍数均大于淀粉类,其在蒸馏水中吸水倍数为620.40倍,而淀粉类保水剂为400倍左右.保水剂能增加土壤含水量,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保水剂浓度的增加,吸水量增加;在不同土壤水分含量条件下,均能抑制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淀粉类保水剂作用大于聚丙烯酸盐类.保水剂对砂土的作用大于壤土.  相似文献   

15.
侯新  王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843-4844,4862
根据三峡库区丰都县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规划,结合社会需求,并通过污染源调查研究和水质分析评价,进行了丰都县水功能区划修编,重新划分水功能区,提出相应的水质保护目标及其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以加强对水资源实施统一有效的监督管理,确保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村镇供水中的水量供应问题,以重庆市长寿区新市水厂的供水源东门水库和叶家沟水库为例,采用定额法建立预测模型,预测城乡居民的生活用水量及工业需水量,并结合考虑其他用水需求量。综合两水库来水量及水分损失量,以可供给取水工程的水量,即水厂的可取水量限制水量开发,必要时供水工程需另觅水源以满足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17.
黄初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476-17478,17482
缺水分类研究有利于制定缺水对策。在总结已有缺水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缺水成因,初步建立了由人为成因类、混合成因类、自然成因类三部分组成的缺水分类体系,从而提出了系统性缺水概念。系统性缺水是指在一定评价期某评价区内,人为因素决定的社会经济系统的需水时空结构与自然影响因素决定的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不协调所导致的缺水现象,属于混合成因型缺水,具有时空性、尺度性、外部性、整体性等特性,可划分为临界、早期、中期、晚期等系统性缺水阶段。  相似文献   

18.
刘增进  王宁  张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384-17385,17410
烟田水利设施工程是烟叶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是促进烟农持续增收的重要举措。水资源平衡分析是进行烟田水利设施的前提和基础,根据项目区的基本概况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可为建设烟田水利设施提供依据。该文以郏县2009年度白庙乡现代烟草农业示范乡建设项目为例,对水资源平衡分析的方法作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刘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133-1134,1200
[目的]为保水剂正确使用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方法]测定3种保水剂在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和氯化铵溶液中的吸水倍率及养分吸持量,研究不同氮肥对保水剂吸水、保肥性能的影响。[结果]保水剂在各种肥料溶液中的吸水倍率显著下降,并随肥料浓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增加。随着肥料浓度的增大,保水剂对尿素中氮的吸持量和吸持率增加,对碳酸氢铵、硫酸铵和氯化铵中氮的吸持量增加、吸持率降低。氯化铵对保水剂吸水倍率的影响最大,然后是硫酸铵、碳酸氢铵、尿素。在碳酸氢铵、硫酸铵和氯化铵浓度为10%时,3种保水剂的相对吸水倍率下降到10%左右,对氮的吸持量增加到741.1~814.6 mg/g。[结论]保水剂和肥料品种不同,吸水倍率、吸持量和吸持率也不同。最高浓度下,保水剂对氮肥吸持率按碳酸氢铵、氯化铵、硫酸铵、尿素次序依次增大。  相似文献   

20.
商丘市水功能区水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商丘市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成果进行分析,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系统全面地对商丘市水功能区现状水质及污染状况分别进行分析评价,针对影响水质的因素从几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