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对城市和工业化对山东半岛农田系统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以山东半岛为研究区,通过遥感解译、数据空间分析、社会统计数据分析,了解城市和工业化对农田系统的影响。[结果]山东半岛的荒地面积在研究时段先减后增,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而果园和林地的面积逐年增加。造成这种差异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政策和农民利益最大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工业和城市化发展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逐渐增加。这种发展趋势对环境、工业和城市化带来了不同影响。[结论]为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政府应制定更多的政策来协调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由此导致的农田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污染问题亦广受社会关注[1-8]。污水灌溉、污泥施用、工业和城市废弃物的排放等问题造成的农田土壤重金属积累,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9]。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新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各地区均有明显的城市化发展趋势,这将引起城市温度的变化.在此根据四川省常规气象数据,分析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使得城市温度逐渐升高;随着城市的外张,城市热岛效应范围逐渐扩大;城市平均温度变化率与工业化有关,工业发展比人口增多更影响城市温度.  相似文献   

4.
成都平原是中国水旱轮作发源地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水旱轮作两熟制逐渐发展成为现在多样化的水旱轮作和旱作模式。[目的]为研究成都平原不同种植模式的农田生产效率,基于2017年对成都市郫都区13个乡镇92户农户调查数据,[方法]运用DEA-Tobit 模型分析了郫都区主要的水旱轮作和旱作种植模式的农田经营效率及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平均农田生产效率为0.793,不同模式农田生产效率排序依次为蔬菜连作或轮作(0.957)、水稻-大蒜(0.847)、水稻-油菜(0.782)、韭菜连作(0.759)、水稻-蔬菜(0.722)、水稻-圆根萝卜(0.689),农田生产效率未达到有效值1的原因主要是规模效益较低;同时,各模式均存在资金和劳动力投入冗余,水稻-蔬菜、水稻-油菜模式还存在产出不足问题;影响6种模式生产效率的因素均不相同,政策因素对农田生产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大。[结论]为进一步提高郫都区农田生产效率,建议适度推广农田规模化经营,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完善各类农业政策措施,以进一步促进郫都区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各国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之间呈正向变化关系。城市化会加速产业结构的变化,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缓慢。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人为控制城市人口的政策以及城市吸收农村人口的能力低下等。运用城市化水平方程对中国城市化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预测表明,中国2010年的城市化水平可有达到40%以上。中国应控制人口增长,采取促进城市发展的政策,消除城乡壁垒,全方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中国城市化进程,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松嫩平原杨树防护林的建设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松嫩平原农田和杨树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在松嫩平原设置杜蒙、富裕、兰陵、明水、肇东和肇州6个采样点,选取72对农田(对照)和防护林的配对样地,测定0~20 cm土壤比重、容重和孔隙度。[结果]杨树防护林营建后,富裕、明水和肇东的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农田(P0.05),富裕和明水的土壤孔隙度显著高于农田(P0.05);综合数据分析,防护林土壤容重下降了3.50%,土壤孔隙度增加了5.40%。[结论]松嫩平原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是一种局部土壤改良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7.
孙宏 《甘肃农业》2006,(11):38-40
工业化不仅是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和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也是一个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甘肃工业要以新的思路谋划发展,以项目吸引投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发展环境,以城市化工业化促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新疆农田地膜残留的影响因素,探讨农田地膜的残留规律.[方法]选择新疆31个地膜使用重点县市的棉田、玉米田和加工番茄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覆膜年限、离村庄距离和作物种植种类对地膜残留规律的影响.[结果]农田覆膜年限、离村庄距离和作物种植种类对新疆农田地膜残留都有影响,其中农田覆膜年限和作物种植种类对地膜残留的影响较大.随着覆膜年数的增加,农田残膜密度会增加;离村庄距离<1km的农田地膜密度相对较小;不同作物农田地膜残留规律不一致,同等条件下,加工番茄田残膜密度最小.[结论]该研究为新疆农田地膜污染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养殖场粪肥与农田负荷量间的种养平衡。[方法]以北京市某种猪场(基础母猪600头,总存栏量647头)为例,研究该猪场粪肥施入后的农田氮平衡。[结果]该项目周边农田较适宜的N素施入量为191.9kg/(hm2·年),该猪场实现种养平衡所需的农田面积为53.7hm2。[结论]该研究为养殖场的种养平衡提供了一种较为可行的判定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养殖场粪肥与农田负荷量的种养平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明  刘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399-11400,11464
[目的]研究养殖场粪肥与农田负荷量间的种养平衡。[方法]以北京市某种猪场(基础母猪600头,总存栏量647头)为例,研究该猪场粪肥施入后的农田氮平衡。[结果]该项目周边农田较适宜的N素施入量为191.9 kg/(hm2.年),该猪场实现种养平衡所需的农田面积为53.7 hm2。[结论]该研究为养殖场的种养平衡提供了一种较为可行的判定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李炳文  李军  王庆华  杨昆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273-2274,2285
[目的]分析山东半岛一次冷流降雪过程。[方法]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NCEP/NCAR 1°×1°网格点逐6 h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12月4~6日山东半岛冷流降雪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造成此次山东半岛冷流降雪的大尺度环流形式为冷涡深槽;850 hPa西北风风力增强时,山东半岛冷流降雪将加强;暴雪发生时,925~750 hPa相对湿度90%,90%相对湿度线所围成的面积大小与强降雪时段有较好的对应,相对湿度线的变化反映了海面暖湿水汽往高处输送的变化,海平面暖湿水汽往高空输送越多,越有利于山东半岛冬季冷流降雪的形成;冷流降雪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垂直上升运动区相对应。[结论]该研究为山东半岛冷流降雪的短时和临近预报准确率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龙泉市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方法]采用2001和2010年ETM+影像作为数据源,运用Flaash大气校正法和重采样几何校正法对2期影像进行预处理,并通过最大似然法对龙泉市区进行土地利用分类,最后利用现状分类图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龙泉市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2001和2010年研究区农田大量减少,主要去向是森林、建筑用地和裸露地;建筑用地迅速增加,分布类型从分散变为集中;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结论]研究结果为龙泉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英杰  曹兴锋  朱义青  王庆华  李炳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67-16870,16877
[目的]研究临沂地区一次冰雹过程的中尺度特征。[方法]综合利用MICAPS常规观测数据、地面加密自动站、MM5模式产品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观测资料,分析了2010年5月30日发生在山东半岛及鲁东南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探讨此次强对流天气发生的环流背景、物理机制以及中小尺度系统特征,并从中找出一些这类天气发生、发展的规律。[结果]此次强对流天气主要是受冷涡横槽的影响;高空西北气流、低空西南气流以及高空干冷、低层暖湿,加上前倾槽的配置,从而产生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分析表明,此次过程雷达回波属于典型的多单体风暴回波,强回波区位于回波最前沿,对流发展最剧烈时回波强度达65 dBz,回波顶高超过11km,且伴随风暴单体的发展,不断有垂直液态水含量产品大值区跳跃性生消,并存在明显的弱回波区;风暴单体随着降水系统向东南方向移动,在单体移动方向的右前侧表现出钩状回波特征。分析冰雹天气发生前后不同仰角上径向速度场的演变特征发现,径向速度场在冰雹天气发生前有一些预兆性的变化。用多普勒雷达产品改进MM5模式的初始场,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预报效果,提高短时、临近预报的准确度。[结论]该研究为今后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工作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拜城县基本农田的相关状况,通过计算、处理、分析,汇总统计出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面积,核实基本农田分布及用途变化情况,为拜城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提供基础资料.[方法]运用苍穹软件,通过广泛收集资料、实地调研、结合计算,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拜城县基本农田保护与利用情况.[结果]此次基本农田上图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5.34×104 hm2.[结论]与2002年基本农田保护指标面积6.38×104 hm2相比,减少1.04×104 hm2.  相似文献   

15.
刘培娟  赵增丽  邢燕  杨吉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15-19418
[目的]探讨鲁中南山区影响不同种植下坡耕地产流产沙的主要降雨因子。[方法]通过对鲁中南山区不同种植下降雨因子与径流泥沙量的灰色关联分析,研究不同种植下不同降雨因子对径流量、泥沙量影响的主次关系。[结果]不同种植类型下,不同降雨因子对径流量和泥沙量影响的关联序并不一致。降雨量是影响径流量的主导因子,而在自然草地径流小区,PI30对径流量的影响最大;降雨强度是影响泥沙量的主要因子,而在沙打旺径流小区,PI对泥沙量的影响最大。在花生径流小区和自然草地径流小区,复合因子对径流量、泥沙量的影响最小;在沙打旺径流小区,降雨强度对径流量的影响最小,而复合因子对泥沙量的影响最小。[结论]该研究为当地坡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及土地的优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周雪松  杨成芳  张少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19-19422
[目的]研究地形对冷流暴雪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对一次山东半岛冷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地形敏感性对比试验,并从水汽、热力场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冷流暴雪中地形对暴雪落区、强度造成影响的可能原因。[结果]山东半岛山脉地形对冷流暴雪落区、强度影响较大,使其强度明显增大,降雪中心明显北移;而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形造成对流层低层风场辐合和垂直运动增强,从而明显改变了冷流暴雪过程中水汽、雪水含量等在空间上的分布,继而影响整个暴雪过程。[结论]山东半岛山脉地形是冷流暴雪天气过程预报分析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刘浏  陈雁  周扣洪  张幸  黄冬芹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516-13518
[目的]对江苏沿海农田改造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价。[方法]以射阳沿海农田改造为例,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与监测、专家咨询、文献研究等方法,构建了沿海农田改造的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生物资源、土壤、植被、水环境4个子系统,共12个指标。[结果]江苏沿海农田改造对土壤、生物资源、植被、水环境都有一定的影响,准则层土壤、生物资源、植被、水环境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614、0.219、0.118、0.049,土壤指标所占权重最大,说明农田改造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大。12个指标中,核心的指标依次为土地垦殖率(权重0.389)、种群密度(权重0.164)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权重0.088)。因此,在以后此类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应突出上述主要特征因子的识别与评价、监测等内容。[结论]该研究为江苏沿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山东西北部2次局地大暴雨过程。[方法]利用自动站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方面,对2010年7月18日夜间和8月9日夜间发生在山东西北部地区的2次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山东局地大暴雨的内部结构以及形成的可能机理。[结果]这2次暴雨均产生在500 hPa槽前西南气流的前部,在850 hPa附近的锋区中,大气均有较强的斜压性;2次暴雨均发生在低层有西南暖湿气流和850 hPa有切变线影响下,θse高能舌后部的密集区内常是暴雨易发地带,暴雨区与垂直速度大值区有较好的对应。不同点是:前次暴雨过程,700 hPa有明显的西南风低空急流与切变线,大降水区主要为700 hPa暖切南部地区;而在后次暴雨过程中,没有明显的西南风低空急流与切变线,大降水区处于两高之间。[结论]该研究为今后此类暴雨的预报提供有价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张恩盈  魏志刚  宋希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06-17208,17236
[目的]分析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玉米品种单位面积果穗数的影响,评价山东省不同玉米品种的稳定性和地点的鉴别力。[方法]采用AMMI模型对2010年山东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条主成分轴共解释了98.09%的互作平均果穗数;LN7087和鲁甜糯1号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适应性广;鲁星糯1号平均果穗数较高,稳定性差;莱农糯11、鲁糯6号平均果穗数较低,稳定性较好,适应性广泛。e1和e2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较强;e3和e5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较弱。[结论]AMMI模型分析方法可用于评价玉米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较透彻地分析环境和基因互作效应,但也有局限性。该研究可为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较客观地评价玉米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的统计分析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